銅鑼 ◎桓夫
在文化的裡面
都市的枝椏一直伸向天空 伸向田園
在天空 有小鳥唱歌
但人人早已忘了唱歌
在田園 有蝗蟲的飛跳
人們都熱中於散佈毒藥呢
工廠的黑煙在天空描繪黑影
比黑煙更險惡的人心的不信 使天空暗淡
敲打信仰媽祖的銅鑼 天空會轉晴嗎
敲打銅鑼 招來災禍的天狗會逃掉嗎?
向文化的裡面
逃去的,是誰?
敲打銅鑼呀! 敲打心胸呀!
──1970年8月發表於《笠》詩刊第38期
--
◎作者簡介
桓夫(1922-2012),本名陳武雄,另有筆名陳千武,詩人、小說家、兒童文學家。南投縣名間人,後居台中,笠詩社發起人之一。和許多經歷日本殖民時期的作家一樣為「跨語的一代」,也因為語言轉換而停筆十多年,直到五○年代後才開始提筆寫作。1964年和趙天儀等人發起《笠》的創刊,對笠刊的風格走向與經營不遺餘力,同時是台灣新詩史的重要參與者和建構者之一。著有詩集《密林詩抄》、《媽祖的纏足》、《月出的風景》等,另有翻譯成日文、韓文的詩選集;小說《獵女犯》;評論《現代詩淺說》、《台灣新詩論集》等。
--
◎小編 #鋼筆人 賞析
〈銅鑼〉背後可說是與幾個脈絡相連,在臺灣詩壇內,《創世紀》帶起的超現實主義風潮也開始疲軟,《笠》詩社自1964年開始,歷經幾年磨練,社務也逐漸穩定,在現代主義之下,也開始展現對鄉土的關懷;就外在而言,一方面,1969年時,阿波羅11號到達月球,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次到達月球的記錄;另一方面,臺灣經濟也開始轉型成加工出口,自然也開始有環境污染事件。
讓我們來到桓夫本身的創作脈絡,之前「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介紹不少桓夫的媽祖詩作(如〈恕我冒昧〉、〈平安——我的愚民政策——〉),桓夫自高中便開始寫詩,並歷經擔任台籍日本兵、政權轉換,及戰後在公務機關上班,一開始他在林務局上班,之後到台中市政府。我們無法完全肯定在林務局上班的經歷是否有為桓夫增添對自然的關懷,不過在看陳千武詩全集時,他在1950年代左右撰寫的詩,確實有對自然環境的抒發;另外,桓夫於196、70年代曾創作不少關於媽祖信仰的詩作,然而這些詩作背後無非諷刺當時的國民黨政權。
對自然環境的瞭解與在意、對國民黨政權的不滿,以及在那科技至上的年代中對污染的不滿,都可以成為解讀這首詩的策略。
基本上這首詩第一段可說是兩句兩句互相呼應,第一句「在文化的裡面」暗示下述的不僅是自然環境的變化,也是文化情境的變化,因此「都市的枝椏一直伸向天空 伸向田園」不僅是指鄉村一直都市化、或都市的污染不斷傳向鄉村,也指涉臺北的文化霸權伸向鄉村的細節,伸向天空與田園;面對污染,人們「敲打信仰媽祖的銅鑼」,但桓夫在此留下了質問,「天空會轉晴嗎」、「招來災禍的天狗會逃掉嗎?」而這些質問的答案很明顯:沒辦法。若這裡的媽祖與桓夫其他的媽祖詩一樣,可以被視為對當權者的信仰的話,那桓夫也是在暗諷,無論人們多們相信國民黨當權者,敲鑼希望當權者可以注意到都市化對鄉村的環境與文化破壞,乃至停止行動,但當權者仍然不為所動。
在第二段「向文化的裡面/逃去的,是誰?」這是不易回答的答案,但應為原本在田園者,他們敲打銅鑼,希望環境的破壞與轉變可以停止,而他們敲的不僅是銅鑼,也是自己的心胸,表達自己的心痛。
*參考資料:
陳千武文庫
http://literature.nthcc.gov.tw/main_site/main_about2.php?event_id=4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賞析〈恕我冒昧〉: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賞析〈平安——我的愚民政策——〉: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7/20150713.html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桓夫 #陳千武 #銅鑼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6.html
笠詩社桓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棲蘭山之歌 ◎吳俊賢
我的愛人 終將離去
以國家的名分
離開森林的長城
我的愛人 終將下山
以皇家的輝煌
離開山林的故鄉
我再也無法擁抱的愛人
只能遠遠遙望你的高貴
我再也無法親吻的愛人
只能深深回味您的芬芳
讓棲蘭的愁苦雲雨
沖洗雪白美麗身軀
讓棲蘭迷茫晨霧
半掩秀麗清純面容
讓多情山歌迴旋
成山谷飄泊微風
讓多情思念凝聚
成山中不朽故事
--
◎作者簡介
吳俊賢,1954年生於花蓮,畢業於臺大森林系暨研究所、美國奧本大學林學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專長於森林資源經營經濟學。1981年在臺中中興嶺服役,參加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的「青年文藝創作班」,結識前輩詩人桓夫,開始詩創作。後由桓夫推薦,加入《笠》詩社。
1985年出版處女詩集《森林頌歌》,2002年出版詩集《森林之歌》,詩作並非量產,然而皆與森林有密切相關。
--
◎小編 #皮皮 賞析
本篇詩名為〈棲蘭山之歌〉,棲蘭山位於宜蘭,地處太平山與梨山必經的台7甲線公路旁,闊葉林與神木聳立,林相豐富;由此可知,棲蘭山是一個風景明媚之所在。
在這裡,詩作中反覆出現「愛人」此一詞彙穿插於文中,彷彿是為一種真誠的呼告,表達了詩人對森林最炙熱的情感。首段即點明為何如此──「我的愛人 終將離去」、「以國家的名分/離開森林的長城」詩人因即將與森林分離而不捨,而森林離開的原因,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國家的徵招。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卻不以為國家帶來的只是破壞自然,他反而抱持不同的想法,從下段亦可知:「以皇家的輝煌/離開山林的故鄉」。名分和輝煌,皆是正面意涵,這也宣示著詩人的立場──他曾經是林業所的主任,而林業所是政府單位,這便是吳俊賢與其他作者相異的地方。從他的視角看待此事,他並無與政府站在對立面。
只是詩人還是會想念森林的美好,他筆下的棲蘭山,高貴且芬芳;山頭時常圍繞的煙嵐雲雨、夕風朝露,對他來說,都更增添了棲蘭山的美麗。於是在最後,詩人云:「讓多情山歌迴旋/成山谷飄泊微風/讓多情思念凝聚/成山中不朽故事」就任憑歌曲和微風迴盪在山間吧,思念是不會消散的,詩人對於棲蘭山的情感與念想,將會成為一段永傳的佳話。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吳俊賢 #棲蘭山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0.html
笠詩社桓夫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ot.266 剖伊詩稿 伊影集:和「剖伊詩稿」(廖邦彥藏書)
作者:桓夫(陳千武)、杜國清
出版:笠詩刊社
出版時間:民國63(1974)年6月
裝幀:精裝1冊
尺寸:14×19.2cm
舊詩可唱和,你寫一篇,我依韻回一篇。新詩不講究韻腳,也能唱和嗎?此書證明絕對可以!1974年,陳千武(1922~2012)先生寫了〈剖伊詩稿〉組詩10篇,題名:鳥、夜、花、夢、影、水、神、血、風、石。笠詩社同人杜國清讀後十分有感,隨即也以這10題寫了10首短詩奉和,加上陳千武此前長詩〈影子〉,遂組成了這本難得一見的新詩唱和集。絕少的詩,真情留痕,難得也。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
預展:12/11(五)-12/12(六) 11:00-18:00
拍賣:12/13(日) 13:30開始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笠詩社桓夫 在 現代詩運動蓬勃詩社刊物致力於語言實驗【民視台灣學堂】台灣 ... 的推薦與評價
1960年代,台灣現代詩運動逐漸蓬勃發展,現代與藍星 詩社 陸續成立。如余光中、敻虹、楊牧等人,都曾加入藍星 詩社 ,台灣文學風景隨之轉變。 ... <看更多>
笠詩社桓夫 在 笠詩刊-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極力推薦陳千武戰爭小說改編成戲劇的知名作家朱宥勳遇上改編陳千武小說為音樂劇《熱帶天使》的編劇林孟寰在陳千武百年冥誕之際進行新世代的青年對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