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D】
記得Mark曾說過一句話:「教給病人一百種運動,然後十指交扣祈禱,希望他們可以從中好起來。這不叫做運動治療,這叫碰運氣。」
那該怎麼辦呢?
的確自古以來,介入方式的療效,是「try & error」試出來的,像大家都很熟的神農。不過現代醫學,為了降低偏誤且同時提升療效,實證醫學的診療模式應運而生。David Sackett醫師於1997年發表了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文,文中提到應將好的文獻證據、醫療人員的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期望三者相結合:
1. 好的文獻證據:藉由可驗證的臨床研究實驗以及統計方法,能夠補足個人傾向或是既成印的偏差。
2. 醫療人員的臨床經驗:藉由臨床邏輯推理,與累積的直覺,能夠補足當某些臨床問題,尚未有足量研究提供佐證的狀況。
3. 患者的期望:例如一樣是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年輕且活動需求高的患者 V.S. 年長活動需求不高的患者,對自己的期望,以及想要的恢復程度是不同的。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恢復個六成,能從家裡走到便利商店來回即可;但有些人想要旅遊、爬山。因此術後要轉介到什麼程度,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每個人對自己負責的決心,也有很大一部分影響。
所以什麼叫做不碰運氣的運動治療呢?
按照實證醫學的架構,文獻佐證自不必說,而若患者也很有動力,接下來,醫療人員的「臨床邏輯推理」,就是關鍵之一。
盡可能收集患者的病歷資訊、有技巧的問診與檢查、將患者的症狀或蛛絲馬跡與我們懷疑的真正原因進行假設與驗證,最後查明真兇——就像偵探在做的事情——這就是臨床邏輯推理。當找到造成疼痛問題的真兇,就等於得到「診斷」。
只是,如果要處理的是跟「動作」相關的問題,在一般解剖結構診斷之外,更會需要動作系統診斷。
動作系統診斷的概念,出自Kinesiopathological model,中文可以理解為「動作病理模型」。 Ludewig等人在2013年發表的文章中,曾比較Making a movement system diagnosis vs a patho-anatomical diagnosis:找出動作系統的診斷,和找出解剖病理結構診斷有何不同?
兩者本質上的差異,就是「標的不同」。簡而言之,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那就需要「不同類型」的標籤方式。一類是找出「什麼動作」造成疼痛,一類是找出「哪個身體結構/組織」在喊痛。
例如,同樣AB兩位解剖結構診斷為「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人,A在彎腰的時候會引發症狀,但B則是在後仰的時候才會引發症狀。可能這兩位患者受到破壞的結構:椎間盤,需要的治療一樣都是手術,但是這兩個人所需要的「運動治療動作」,一定會是不一樣的。
邏輯是這樣:對於運動治療來說,因為主體是動作,所以必須得找出「動作診斷」。有了「動作診斷」,再依據「動作診斷」設計出個人化動作來進行治療,如此可算得上盡人事,聽天命的解答了。
因此 Movement is medicine 這句話我超級同意。但是否所有Movement都可以算得上medicine?
有些運動設計邏輯,屬於給予「維他命」,整體的增加身體適能。而運動設計邏輯,若是包含經由一連串的臨床邏輯推理獲得的結論,其「針對性」非常明顯,那才能歸類是「藥物」等級的運動。
「有用到」「有練到」 跟「針對性」是不一樣的。這沒有好壞之差,看要處理的問題不同,就用適合的方式。
「動作系統診斷」的內容,包含標示出:出問題的身體部位、出問題的動作方向、在哪種閾值/負荷量出問題、互為協同肌中的一群肌肉組合中,誰代償了誰?互為拮抗肌中的一群肌肉組合中,誰抑制了誰?沒有拮抗肌的那類肌肉中,誰失去了前饋收縮的正常神經生理角色?埋藏在動作系統中造成失控代償的結構(可能是跟關節相關的、可能跟肌筋膜相關的、可能跟神經滑動相關的...)有哪些?
當把這些來龍去脈搞清楚,找到「動作診斷」,並且依據這些診斷設計出來的運動,對我來說才稱得上是movement medicine。這也是身為一個物理治療師,希望能無愧於教我的前輩,一直努力在堅持的事。
#KineticControl #movementismedicine #movementcontrol #Mark是KC的其中一位創辦人
肌肉收縮的類型有哪些 在 超核心健身教育學院 Hypercore Acade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孕媽咪該如何安全無風險的運動? ACSM 運動指南」
完整文章 👉 https://hypercore.com.tw/blogs/371
👩⚕️ 我們在上一篇提到了常見的孕婦不能運動的五大迷思,並解答其實孕婦在醫生評估許可的情況下,應該維持運動習慣,運動除了可以讓孕媽咪氣色更好、胎盤長得更健康以外,也能讓後續的生產更輕鬆順利!
🤔 但是孕媽咪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安心運動呢?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最新提出的「懷孕與產後訓練運動指南」,孕產婦可以從事的運動類型總共分成四類:
// 心肺有氧訓練
頻率:每週 3~5 次(不宜超過 5 次)
強度:RPE 13~14 [註一]
訓練量:每週 150 分鐘
// 阻力訓練
頻率:每週 2~3 次(不宜超過 5 次)
強度:10RM 的 60~80% 強度,循序漸進
訓練量:依訓練目標與時間調整
// 活動度訓練
頻率:每天
強度:伸展至未達不適的程度即可,以避免過度鬆弛
訓練量:每次伸展停留 10~30 秒
// 凱格爾運動
頻率:每天
強度:坐姿或站姿皆可,自行調整強度
訓練量:每次收縮停留 3 秒,反覆 10 次
*以上的訓練指引是針對一般孕婦的建議,若是懷孕前就有非常豐富運動經驗的人,可能不適用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也提到,媽媽在懷孕期間運動,除了對自身身體健康有益以外,對寶寶或許也有幫助,只要能夠排除以下這些禁忌症狀,就會非常安全哦!
// 絕對禁忌 不建議運動(必須由醫生評估):
● 具早產風險之多胞胎
● 破水
● 特定之心臟、肺部疾病
● 第二/三孕期持續出血
● 早產陣痛
● 嚴重貧血
● 子宮頸閉鎖不全
● 懷孕 26 週後胎盤前置
● 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
// 相對禁忌 由醫生評估後再判斷適不適合運動
● 子宮生長限制
● 慢性支氣管炎
● 骨科限制
● 貧血
● 未評估之心律不整
● 控制不良:一型糖尿病、高血壓、癲癇、甲狀腺亢進
● 極度:肥胖、過輕(BMI<12)、坐式生活史
● 重度菸癮
‼️另外,如果在懷孕期間運動出現陰道大量出血、羊水流出、頭暈頭痛、胸悶、小腿腫脹疼痛、規律收縮伴隨疼痛、肌肉無力導致平衡感喪失、用力前感覺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止運動並諮詢醫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核心線上課程
🎉《你的遠端私人教練,從零開始的增肌訓練課程》
👉 https://lihi1.com/RKqL9/fb粉絲團
🙋♂️ 馬上預約體驗頂級場館 https://hypercore.com.tw/free-trial
肌肉收縮的類型有哪些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練體驗課程】與【教練課】
許多人問【教練體驗課程】到底在上什麼?他是不是與【教練課】不一樣呢?
這邊奎爺來說明一下,【教練體驗課】跟【教練課】應該是有所接序的,也就是從體驗課的過程把往後的路線設定出來!
那就好比,【電影預告片】如果跟【電影內容】是不一樣的,那何必看預告呢?不是嗎!
今天奎爺就來分享【教練體驗課程】與【教練課】的設計與安排吧!
以下是我設定的流程,接下來會有逐一說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了解過去的狀況 【生活、心理、工作、習慣、傷害、運動經驗】
★了解未來的目標 【生活改善、方向目標、體態修整、身材比例】
★拍照評估及觀看 【了解目前體態狀況及身材比例安排順序行程】
★討論規劃及設定目標 【如何建議是最適合的,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
★心理強化及靈魂覺醒 【強化心理素質,並且將內心渴望潛意識激發】
★說明方法及運動流程 【讓你了解原因為何,並非讓你無思考的行動】
★肌肉及關節活動順序 【使你的身體在訓練過程中,關節照順序連動】
★改善調整及重新執行 【使用伸展放鬆及細節調整優化訓練效益提昇】
★執行訓練及發現問題 【在帶運動的過程中,發現執行訓練身體問題】
★成效觀察及檢討過程 【在成效出現之後,觀察及檢討可提昇的效率】
★下階段挑戰及的具備能力【每個階段時間性及具備能力才能開始的條件】
--------------------
一、了解過去的狀況 【生活、心理、工作、習慣、傷害、運動經驗】
因為了解過去的狀況,我們才能知道你是否有哪些狀況,在規劃或安排時候才能針對你的狀況去做調整!
我們了解到,身體在小時候到成長的過程中,後面的肌群在運動的過程中都很少使用或者特別加強,而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已經造成不平衡了,而如果只是一味照著網路上,那些經驗非常豐富的【選手、Model、訓練者、網紅】直接安排,是有很大的落差的!
光是我們左、右邊的,肌力、肌耐力、協調性、活動度、節奏性、感受度,都不一樣,那一開始去進行這些對你來說是【高強度運動】這樣真的妥當嗎?
所以我們會先去了解狀況,了解及掌控越多,給你的建議越【貼近】、【符合】你的身體跟你的想法!
--------------------
二、了解未來的目標 【生活改善、方向目標、體態修整、身材比例】
為什麼要了解未來的目標呢?因為之後安排的課表菜單會依你的目標下去安排,而在目標選擇的時候我也建議首先單一化,否則會變成多頭馬車,不知往哪跑!
有些人想要健美的身材、又想要力量很大、又想要爆發力很強、這個也不是說不可能,但是在短期間內要達到,真的是沒有辦法,因為每一個目標訓練到專精都是要一定的時間!
如果以一個新手來說,而一下想要做這個、一下想要做那個,怎麼做的好呢?所以當討論後,你的目標確定出來,我們在安排上才會有個更明確的方向!
例:不要一個月想增肌、一個月想減脂,這樣方向不明確,效果更不明顯,所以優先把方向及目標探討出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
三、拍照評估及觀看 【了解目前體態狀況及身材比例安排順序行程】
接著當然除了專業的數據測量之外,大家更在意的是自我的體態狀況及身材比例如何調整改造!
而以往許多教練會告訴你,如果你想要【減脂】就要先增加【基礎代謝】,而【基礎代謝】怎麼增加呢,當然比較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肌肉量】!
但問題來了
★肌肉量真的那麼好增加?
★增肌的過程,脂肪難道不會增加?
★他本身對於增加肌肉量目前沒什麼意願,為什麼要一直叫他增加?
★那如果一個體重很高的人(相對體脂也比較高),那這樣還要繼續增肌嗎?
而我們的方式則是,先去分析你的體態狀況,體態也就會影響到關節結構的位置,導致你在運動時候,會產生效益不好、容易受傷,從拍照及評估觀看的狀況來跟你說明,目前來說哪些會有狀況,在做運動時候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而必須要優先調整改善。
接著來看未來目標,而我們去安排【常用的肌群先放鬆】、【少用的肌群先加強】可以使體態先調整回來之外呢!還可以使身體的肌肉達到較平衡的狀況,而且【少用的肌群】目前優先加強,這樣也比較可以快看到自已的改變幅度較大,對於一個人如果沒有看到改變想放棄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記得,我們追求是體態及身材比例均衡,而不是單一地方過強,比例對了,人就美了!
--------------------
四、討論規劃及設定目標 【如何建議是最適合的,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
而當然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未來目標,這個階段了,是教練要去做的。
★找需求,是第一類型的教練
★創造需求,是第二類型的教練
【人的需求,不是找出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在這個階段教練會跟你討論階段性的目標,讓你更了解到,原來好還可以再更好,我們怎麼設定,讓心理與身體不斷的想要進步,追求更完美的階段!
【身體用進廢退】那就在於教練如何引導你,讓你會想要一階段達到後,再往下一個階段,就好比遊戲一樣,這樣才會不斷的延續下去,並且覺得更有意義!
--------------------
五、心理強化及靈魂覺醒 【強化心理素質,並且將內心渴望潛意識激發】
了解自已狀況、評估體態及狀況、討論設定好目標,接著就是要與學員溝通,如何強化他的心理素質,讓他更想要去改變,而當然如果有辦法激化他的潛意識,那他之後的改變效益會超乎你的想像!(但這個區塊很難)
一個人【因為想、而去做】,用強迫的方式是短暫的,並且效益有可能不會太久,想要讓他一直會持續做,那就要找到他心理最想的部份去跟他溝通及建議,一旦他的內心非常渴望改變時候,生理跟心理達到完美的結合,這股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
六、說明方法及運動流程 【讓你了解原因為何,並非讓你無思考的行動】
我們要了解每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不是一直花大把的時間運動才叫有效益,而對於身體的狀況來說,花太多時間運動未必是一個好的現象,而以人生往後的旅程來說,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你的人生會經歷工作升遷、組成家庭、有了小孩,這些對你來說要花更多時間,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來去討論,如何在一定的時間內,有一定的效益,又或者可以提昇,這是需要思考及討論的!
那了解能量系統及運動原理安排流程,這對你的運動是非常有幫助的!
而我們在用每一種方法都要了解,為什麼要這樣用,用處在哪、優劣分析、因為你會有自我訓練的時間,所以對於這些方法的運動,教練必須要會告訴你,為什麼這些東西這樣安排的好處及什麼時機點用!
例:如果以男生肌肥大來說:
★在訓練前一天先伸展放鬆(使肌肉活動張力幅度更完整)
★先以高強度進行離心訓練(使肌纖維拉扯破壞張力更強)
★再以中強度進行向心訓練(使肌纖維反覆拉扯破壞完整)
★接著中、低強度進行頂峰訓練(破壞肌纖維成長是必要,但是肌肉塑型在外觀上更能呈現不一樣的質感)
★在訓練後產生痠痛時伸展(使肌纖維達到二度破壞張力更強)但這個要掌控好,不然有可能會造成肌肉撕裂傷
所以更有效的方法及流程,使我們訓練起來,時間可以控管,而且又提昇效益!
--------------------
七、肌肉及關節活動順序【使你的身體在訓練過程中,關節照順序連動】
也因為我們的身體有許多地方,其實已經很久沒有活動了,所以這些地方的肌肉及關節【功能性】、【活動度】、【控制能力】、【感受度】有可能是非常弱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先做肌肉及關節活動順序的引導調整,讓身體先恢復功能,而再開始去做加強訓練!
例:當一位新手不會深蹲的時候,我們要先了解
★他的肩胛是否有辦法收縮
★他的肩膀是否有辦法外旋並且不會疼痛
★他的軀幹是否有辦法穩定
★他的髖關節是否有辦法彎曲
★他是否會先動髖、再動膝
★他的足底是否夠穩定
而我們會先讓他每個部位先練習,先從小幅度、再到大幅度,先知道怎麼動,再把活動範圍加大,順暢了之後,再去做連結變成一個完整的動作!
--------------------
八、改善調整及重新執行 【使用伸展放鬆及細節調整優化訓練效益提昇】
當我們知道有些地方的肌群及關節活動順暢不好時候,我們做伸展跟放鬆,把緊繃或者有些已經沾黏的狀態解開!然後重新回歸一樣的動作,在做的時候會感覺到,身體可活動及延展的範圍更足夠!
也降低了神經的敏感度,而讓身體在每一個地方發力時候可以自我感覺到是在對的順序及位置上,而這在運動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部份的受傷多半都跟活動度有關係,因為我們有時做的動作過大,導致該關節無法獲得更好的活動時候,這時鄰近關節就會開始跟著被帶動,又或者該關節很容易產生碰撞(有可能產生夾擊、磨損的狀況出現)
所以這也是我們【覺醒健身教練】特別要去注意的事情,而且有效的放鬆可以使身體的恢復來的更佳狀況,我們不應該帶著身體緊繃睡眠,因為這樣長久下來,生理會影響心理的狀況,導致人容易痠痛、緊繃、緊張。
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喔!
--------------------
九、執行訓練及發現問題 【在帶運動的過程中,發現執行訓練身體問題】
在進行課表訓練過程中,從每個訓練的方法去做微調,找出最適合這個學員的方式及方法,【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最適合的才會是最有幫助的】、【方法好、難度高、不做也沒效,方法適當、難度接受、做了效益不會比前者差】
所以教練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每週或者每兩週要去跟學員討論這樣的課表進行下來的問題,並且教會學員如何自已用工具、鏡子、身體感受來發現問題的存在。
--------------------
十、成效觀察及檢討過程 【在成效出現之後,觀察及檢討可提昇的效率】
觀察成效與自已初期投入的改變差異,也同時了解對於學員的成效性可以達到多少。
在第一個目標階段效益達成之後,我們把時間性及效益性拿出來檢討,而比對與自已原本預估的時間及效益差距,再重新討論調整及方法。
--------------------
十一、下階段挑戰及的具備能力【每個階段時間性及具備能力才能開始的條件】
當第一階段達成之後,教練開始引導往上一個階段做準備挑戰,並且討論下個階段的目標方向、會遇到的問題、要突破的層次、身體準備的素質,也或者可以多了不同元素的訓練帶入!
使身體獲得更多的元素及技能,讓自已對於運動健身可以達到更長久,並且融入生活中的一部份。
那接著後續有相關的文章,也就是目前正在寫的【新手大全】,讓許多一開始接觸健身的朋友,更能了解該如何開始!
敬請期待..............
肌肉收縮的類型有哪些 在 等張收縮、紅肌白肌、怎麼應用在訓練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記得開啟cc字幕喔) 肌肉收縮 可以分成等長收縮、等張收縮、等速收縮,那在訓練上他又會怎麼樣影響肌肉型態或是訓練方式呢? ... 等長收縮有訓練的價值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