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失業,然後呢?》
『才剛過46歲生日,沒想到收到了這個禮物….』好友約我吃飯,開口宣布了這個消息。
他說:
「這輩子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失業的一天,
但遇上了,就想辦法解決吧!」
熟齡失業,如何解套?
我和他用一頓午餐的時間,
討論因應之道。
/
我們共同的朋友裡,有幾個在職場混得還不錯。
我建議他:「你問問某某,看他那邊有沒有缺人!」
朋友說:「該問的朋友,我都問過一輪了,不是沒缺人,就是遇缺不補;這個行業的榮景不再,大家都有難處….」
「我考慮轉行,但一輩子都在做這行,其他的都不會;這個年紀從零開始談何容易,還要看別人給不給機會。」
朋友突然認真地問我:「我考慮開店做點小生意….你覺得呢?」
/
聽到這,我馬上請朋友三思,我是個創業老鳥,也有開餐飲店的經驗;坦白說,對一個「從沒創業過」的熟齡者而言,這時候創業的風險太大了。
人在窮途末路,就想隨手抓個浮木。
沒有專業,如何創業?
/
★第一:【你沒有創業者的特質】
一輩子沒(想過)創業的人,你的人格特質顯然就不適合創業啊;我認識對創業懷抱熱情的朋友們,早早就嘗試各種創業的可能;你之前會一直選擇待在職場,從沒想過創業,顯然你不是一個創業的料。
一個人並不會在熟齡歲之後,突然就變成創業好手;就像你從沒下水過,怎麼可能馬上就成為游泳好手呢。
創業不是單一技能,也不是才藝表演這麼簡單。創業啊,是一種綜合性技能,十八般武藝都要有,身心靈都要到位,捫心自問,你有嗎?
這個時候,想把創業當成人生的活路,只會為你自己帶來更多的災難。
/
★第二:【熟齡人生,不輸就是贏】
人過了一個年紀,「守成」會成為人生重要的課題。
創業,是拿身家去「賭博」;對年輕人而言,這種賭很值得,本來就一無所有;就算失敗,幾年後還是一條好漢。
但對熟齡者來說,這就像all in已經擁有的東西,輸了不但一無所有,也可能不能翻身。
我們這個年紀「如何不輸」比「如何贏」更重要;已經不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輸了還能再起。
輸了,真的只能一路趴到掛….
/
★第三:【創業失敗的代價,遠比你想像的更龐大】
創業失敗,不只是賠光籌碼這麼簡單;伴隨而來的代價,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龐大。
開店容易、收店難,店收了,你不只是輸光籌碼,還必須善後。資遣員工的費用、把店面復原還給房東的費用、提前解約的違約金,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沉沒成本…你的資產不只是「歸零」,還可能變成「負債」。
前幾天,我看到以前曾經一起工作過的資深女星的新聞;她開了餐廳,經營不善,為了撐下去竟然和高利貸借錢,一滾就欠了五千萬….只是開一家店,代價卻這麼慘烈!
你別懷疑,人到末路的時候,真的會做出奇怪的決定。
創業,這個「看似可行」的選項,其實就是飛蛾撲火;成功的創業被包裝得太光明、但對沒有競爭力的人來說,它就只是一個火葬場….
/
熟齡失業,有解嗎?
我們討論兩個小時後,
發現這題真的有點難解…
也許這個解答,
就是在熟齡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你們有想過熟齡失業的問題嗎?
如果輪到你,
你會怎麼做呢?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50的網紅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知道很多上班族都會嫌薪水太少,所以沒辦法創業,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之前我們也訪問過白手起家,連伙食費都要跟親友借貸的創業家,所有老闆口徑都很一致,就是要找到市場缺口,有利基市場就不用擔心做不起來! 《 創業筆記重點 》 ❶ 成本攤提計算: → 初期開店計算成本時,將固定支出分攤在每個月,淨收...
「開店成本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Re: [問題] 開店近一個月的分享與問題- 看板toberich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實用成本表完整教學】餐飲業「成本計算」的必備工具 ... 的評價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餐飲經營】開店前應考慮哪些成本因子呢? 內文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開餐廳創業?了解(最齊全的中文免費資源)規劃-預算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開店成本表 在 開店成本表ptt哪裡可以借到錢ptt 的評價
開店成本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開店成本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關薪水高低,三個違反常識的事實]
最近有個年輕人來跟我談,他畢業兩年多,剛進公司一年,最近新冠疫情讓公司營運吃緊,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問我要不要開始找工作,我二話不說就是「要」。他看我這麼斬釘截鐵,反而不服氣,好像第一個要砍的是他,沒道理呀!在公司裡,他最基層,薪水最低,若是要動刀,照理說也應該是—
「領高薪的人!」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總認為被辭退的都是高薪的人,因為最常聽說某某總經理走人了﹑某某總監被鬥垮了……比較少聽說哪個小職員被辭,顯然公司是先動高薪的人,高處不勝寒嘛,而且動他們,公司省最大,人事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至於低薪的人反而安全,他們是做事的人,裁了也省不了錢。
事實是,所有的統計都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年紀越輕﹑薪水越低的人是海嘯第一排!跟我們的常理推斷恰恰相反,咦,難道老闆不想省錢嗎?這是典型的員工思維,以為老闆不論開公司或開店,目的是省錢。當然錯了,如果老闆想省錢,不開公司最大,何必創業?老闆開公司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省錢。因此動刀砍的自然不是高薪的人,而是—
💚讓老闆虧錢的人!
什麼人會讓老闆虧錢?先來看怎麼樣會虧錢,不就是買高賣低嗎?因此那些價格高於價值﹑「CP值」低的人才會被列入黑名單。你在買東西時,你雖然也考量價格,但是更在意「CP值」!結果是未必買最便宜的,反而有可能買最貴的。公司用人也是相同道理,不見得請最低薪的,也不見得留下最低薪的,他們用—
💚幫公司賺錢的人!
而請走的都是公司判定「CP值低的人」,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高薪的人。那麼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什麼低薪的年輕人首常其衝,因為公司這時要請這種人:即戰力強,一人抵三人用;至於年輕人,還要訓練才能上手,就會被摒除在外。不過這時候公司也有可能砍掉一兩個高薪高階,圖的不是省錢,而是另有考量:
💚發揮殺雞儆猴之效!
「CP值」的C指的是cost成本,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薪資;至於P指的是performance表現,亦即貢獻值,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產值。但其實薪資並不是這麼一比一的,背後操縱的還有不少黑手。像是有些在公司任職很久的人,遇到問題,大家都喊他來幫忙,因為他最熟悉,卻是薪水通常不高,,因為—
這類庶務型的人才滿街都是,取代性高,換個年輕的訓練一陣子也行。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敘薪的考量,取代性高的人,就算能力強﹑態度好,薪水要拉上去很難。最讓人心酸的還是這種人做越久越危險,容易被資遣,中年之後又求職不易,因為大家都想用年輕的﹑便宜的。這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另一個反常識的事實,一般人以為高薪族群的職涯最危險,其實最危險的反而是—
💚低薪族群!
很多人都知道薪資走向M型化,中間薪資陷落,這個價格帶的人變少;如果再不思進取﹑或適度轉型,原本中間薪的人移動方向不是邁向高薪,而是落入低薪。所以每年政府公布薪資統計,你會看到平均薪資逐年提高,但是中位數跟它的比值越差越多,表示後段班50%的人薪水更落後,同時也顯示低薪人口日益增加。
對此,低薪的人在年輕時可能無感,因為還找得到工作,中年之後就超有感!公司越換越小﹑工作越換越差,然後正職變兼職﹑兼職變時薪﹑時薪變失業。這個向下流動的現象,早在統計數字上明白顯示。低薪的人不是當顏回安貧樂道就好,而是會出現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的「馬太效應」,也是聖經說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搶進高薪族群,因為高薪代表的意義不只是領更多錢而已,也是職涯安全的掛保證,它擁有以下三個好處,同時是違反一般人常識的三個事實:
💚事實1:高薪者的職涯才會安全
💚事實2:高薪者的薪水才會成長
💚事實3:高薪者對未來才有選擇
換句話說,低薪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日子會更加難過,高薪的人卻是越過越好。所以如果是低薪,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薪水會隨著資歷而增加,不會的,薪水是看CP值來加,而不是資歷。年紀只跟高薪的人做朋友,不是低薪的人。
怎麼判斷自己是低薪或高薪?不妨上網查看104的薪資報告,但是要再嚴格一點,因為頂尖高薪者不在人力銀行求職。如果要抓個大概,我們以35歲做分水嶺,若是低於台灣平均薪資每月5萬元,請提高警覺;年薪高於100萬元,算是碰觸到高薪蛋白圈焦黑處;其他算是中間薪資。問題是月薪低於5萬元,在台灣逼近6成。
能不能命運翻盤?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人批評我說35歲如何如何,但是我仍然要說,根據統計數字,最好抓緊35歲這個年齡,翻身到高薪族群。35歲之後不是不可為,而是挑戰性變高。重要的是有什麼方法?有!我提出三個解方:
💚第一個解方,聰明一點,選擇產值大且成長性的產業
💚第二個解方,努力一點,從後段班企業跳到前段班企業
💚第三個解方,堅持一點,讓職涯不長期中斷,持續發展
講這麼多,最主要是給你集氣,請相信這三件事:
💚1.相信:高薪比低薪對你好
💚2.相信:領高薪不是天注定
💚3.相信:你有辦法領到高薪
至於網路鄉民說:「薪水低不重要,人生過得好才重要。」我只想說,最好都活長一點,就知道人生過得好要不要花錢。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Pexels
攝影:Christina Morillo
開店成本表 在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知道很多上班族都會嫌薪水太少,所以沒辦法創業,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之前我們也訪問過白手起家,連伙食費都要跟親友借貸的創業家,所有老闆口徑都很一致,就是要找到市場缺口,有利基市場就不用擔心做不起來!
《 創業筆記重點 》
❶ 成本攤提計算:
→ 初期開店計算成本時,將固定支出分攤在每個月,淨收入才能更精確
→ 成本攤提時間會受到鼓動分紅、流動現金的影響
→ 根據需求去決定成本何時能回收回來
❷ 設定目標的意義:
→ 若沒有符合預期收回成本,就盤點曾經做過的事,思考優化的方向
❸ 心態建設盤點:
→ 沒創業過的新鮮人務必確認自己的抗壓性
→ 財務觀念是否到位?有基礎才能避免黑字倒閉的風險
→ 要認知到現實與理想是有差別的
❹ 資金是最不重要的問題:
→ 最重要的是想法和點子,而不是資金
→ 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就思考可行的模式到市場測試水溫
→ 只對著財務報表計較,但是不要對能發展事業的資金斤斤計較
▶ 錯誤字幕修正 ◀
06:03 應為每月淨利,不是每月營收!
▬▬▬▬▬▬▬▬▬▬▬▬▬▬▬▬▬▬▬▬▬▬
送書活動:籌備資金的方法你會選擇以下哪種?
A. 存到完整的資金再創業
B. 向朋友或銀行借錢
C. 一半用貸款一半用自己的
回答你的答案之後,寫下選擇的原因,
Harry將會選出寫的最用心的粉絲,送上一本推薦書給你!
▬▬▬▬▬▬▬▬▬▬▬▬▬▬▬▬▬▬▬▬▬▬
【 #社群經營攻略 | 禮包免費贈送 】
做電商想獲得免費流量來增加訂單數?
你絕對需要社群平台的加持💪
📚 按照以下步驟做,即可獲得社群經營攻略
❶ 訂閱「我媽叫我不要創業」Youtube頻道,並截圖下來!
❷ 到Facebook搜尋「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❸ 私訊截圖畫面即可獲得 💛
\ 我媽叫我不要創業 /
‣‣ Facebook ► http://bit.ly/2Zzts5g
‣‣ Instagram ► https://bit.ly/2NF1sdE
‣‣ Youtube ► http://bit.ly/3s8Ppo4
‣‣ 來信合作 ► 220mofan@gmail.com
▬▬▬▬▬▬▬▬▬▬▬▬▬▬▬▬▬▬▬▬▬▬
你絕對不想錯過的精選影片 ↓↓↓
老闆,你的創業資金從哪來?
《 我媽來街訪 》EP03
https://youtu.be/5jutBKa5Y8I
你怎麼看待自己,可以決定你適不適合當老闆!
《 心理悄悄話 》EP02
https://youtu.be/rGV3fRaXQks
▬▬▬▬▬▬▬▬▬▬▬▬▬▬▬▬▬▬▬▬▬▬
#創業 #資金 #借貸 #商業模式 #TALK
開店成本表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80620蘋果 大直SNG哥搞連線拉人脈 陳泰源還清200萬債務
蘋果原影→https://youtu.be/E1dWikEjyoQ
新聞網址1,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9/1364583/
新聞網址2,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80620/38048235
有如房市縮影的房仲執業家數,近5年走勢呈現一個倒V型,最新資料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雖然相較去年同期的6323間回穩,但相較2015年同期高峰約6900間,仍未回水準。房仲業者指出,房仲店數其實是房市延後表現的數字,止跌回穩雖然沒有大幅上升,表示市場已回正常軌道。
黃阡阡/台北報導......↓
不動產經紀業資訊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略高於去年同期的6323間,而房仲業百花齊放時期的2016、2015年,有高達6634、6894間的水準,就連2014年同期,全台也有6579間房仲店數。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相較於成交價量,房仲由於靠成交的服務費用經營,能做為市場興衰的反應指標之一,房仲店數經過多年的下修,總算在近期止跌回穩,顯見房地產市場最壞狀況已經過去。
為了撐過最壞時期,第一線的房仲業者最有感,美商ERA不動產經理陳泰源,除了主要賣台北市大直區物件外,也是外界熟知在Youtube上,猶如電視台記者SNG現場連線介紹物件的房仲。
陳泰源說,台北市大直區總價高,也是台北市指標住宅區之一,因此房市下修的第一時間最有感;以平均成交狀況來說,房市巔峰期每2~3個月就能成交1件,但房市一走下坡,平均半年才能成交1件,「而且當時不是價格能談,是連看屋的人都沒有。」
至於如何撐過這個時期,陳泰源除了積極開發客戶,也透過拍影片的方式看屋賣房,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的注意,但要談起他當房仲的原因,就要回溯至過往參選市議員敗選,20多歲就背起200萬元債務。
陳泰源說,「當時想要償還債務,領固定薪水是不行的,所以就想說做業務,至於選擇房仲業,主要是想在做業務之餘,培養高資產族的人脈。」
為了行銷手上的物件,他選擇最沒行銷成本的網路影片。口才流利的他,從8年前入行至今,請不同的同事幫忙掌鏡,僅簡單的用手機拍攝,約5至8分鐘的短短影片,但最特別的是,他使用了電視台記者現場連線手法,詳細地介紹房屋內部格局,內容相當活潑,廣受顧客歡迎。也讓其他同業開始引用他的手法推銷物件。
陳泰源說,自己手上的客源,最高紀錄有高達7成,都來自觀看影片的屋主,隨著口碑的建立,老客戶介紹新客屋的比例漸高,來自影片觀看的客源比也逐漸下降。現在陳泰源早已把300萬元債務清償,往後則考慮投資店面。
高昂的債務還清,房市也雨過天晴,陳泰源說,以第一線的有感市況來看,整體買氣確實有變好,從2017年底到今年年初,看屋族群陸續出籠,降價換成交是目前的交易關鍵。
徐佳馨表示,相較於過去的百家爭鳴,經歷市場空頭洗禮留下的業者,也有其生存之道,除對專業提升之外,對消費者服務與自我能力提升更為要求,也相信當市場由燦爛歸於平淡之後,對產業將有正向發展。
除了買氣持續出籠,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指出,2016年房地合一稅預告上路,多項不利房市稅制頒布,加上政經局勢動盪,房仲店家數出現逆勢走衰折點;但近年市場回溫,加上各加盟品牌打出轉招牌優惠,開店成本降低,也是房仲店數出現止跌現象的原因之一。
開店成本表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LG電話停產|曾有多個「首創」 設計創新成第三大電話品牌 售後服務差 華為搶晶片都是死因
LG宣佈退出電話市場,結束這連續23季共虧損5萬億韓圜的業務,止蝕離場。雖然近年香港用LG電話的人少之又少,但其實LG曾經是全球第三位的電話品牌,各種新設計和新技術也曾讓不少人着迷,超值水貨機在香港更是大行其道,你又有否也曾經用過呢?
「我其實不多用LG電話,印象中有用過早期16和32和絃的機款。」方保僑說。反而Gadget Guy Vincent就表示身邊頗多朋友是用LG電話,更有印象的是LG當年曾起用過多個當紅韓星代言,風頭相當強勁:「我記得它以前有一部Chocolate的後繼機,找來少女時代代言,還有一部叫Lollipop找了Big Bang和2NE1代言,可見當時LG也不計成本地宣傳。」而Gadget Guy韓繼聰最有印象的就是LG在香港的超平水貨,往往跟行機同步甚至更早到港,而且價錢便宜不少,加上LG售後服務一般,水行機差別不大,吸引不少貪平又愛追新機的人入手:「另外更有印象的就是LG聯乘Prada的電話,因為當時有邀請我去在英國舉行的發佈會,場面盛大之餘,新機外形也頗有型,機背是皮革,操作介面全部都是黑白色,當年來說是很創新的。現在Samsung有找Thom Browne合作推出特別版電話,但其實那麼多年前LG已找來Prada合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09/VZ4LFR64TFF67D5GP7P2TCFVG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LG #電話 #華為 #水貨 #少女時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開店成本表 在 【#餐飲經營】開店前應考慮哪些成本因子呢? 內文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內文附「成本計算表& 菜單基準表」 https://pros.is/NQ667 不同上商業模式的成本比重有所差異,而成本主要分為「前期投入成本」與「後期營運成本」,前者必須攤銷。... ... <看更多>
開店成本表 在 Re: [問題] 開店近一個月的分享與問題- 看板toberich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軍特跟廢文56你好,創業板首次鍵盤發文(應該吧)
部分樹山,觀點歡迎指教
因為那張店鋪照片剛好是母校附近的街道..有感而發
※ 引述《faiwen5566 (廢文❺❻在此現臨)》之銘言:
: 軍特你好,我是廢文56
: 以下簡短鍵盤分析,如果不合君意
: 你且當一篇廢文笑笑即可。
: : ----
: : 營業部分
: : 1.地點
: : 雞排店是店面型態
: 第一提出疑問,是如何判斷雞排店需要店面經營
: 雞排店往往不拼翻桌率(也很少人內用雞排吧?)
: 多數來客應是外帶為主
: 你使用店面經營是否佔你損益表中成本極大一筆開銷?
: 是否大材小用了呢
: 每月店租若換算為一片40元的雞排 則損益兩平須達多少片雞排呢
直接幫56算出損益兩平點,雞排售價40減去成本27毛利為13。
先抓第3點的水電瓦斯,房租設定為固定成本(FC)
假設房租一個月1萬2、水電瓦斯一個月1千(都低估)
你要cover 1萬3的固定成本需要一個月賣1000片,
一個月30天不休息每天均售 33片,依照軍特的日均業績3千元換算均售75片
的確跨過FC成本。多的才能去 cover 變動成本 (人事及其他雜項支出)
: 這可能需要你按計算機才會知道
我幫56大大按
: : 2.行銷
: : 看到上圖應該不難發現我們店
: : 雞排40並不是店名
: : 而是利用廣告招牌來做促銷,打名聲。
: : 預計有廣告效益後要改回店名
: : 雞排會改回原價50元
: : 不可能一直賣40元
: : 因為一塊雞排成本就27元
: : 效益其實很好
賣一片雞排毛利已經有 32.5%,若能賣到50一片
則毛利為46% 相當驚人(個人覺得
: : 3.炸物時間太久,翻桌效率慢
: 雞排店應該不考慮翻桌率
: 也許軍特兄 搞錯了翻桌率一詞的定義
軍特想表達的我猜應該是他在固定時間內,一個人能完成接單、炸物、出貨收款
這樣一個完整的循環的消費人次過低。就假設他一個rush hour 的兩小時內
就只能接30張單,也許他想提升到接40張單
有那種顧客看到店家太忙一疏忽接單轉頭就走的(我就是這樣.......
或是等太久就說恁北不買了
相對這種情況是軍特不想發生而想要增加這樣客源的一種方法之一
: : 4.食材成本真的很高很高
: : 例如營業額3000
: : 扣掉食材成本剩1500
: : 若再扣掉人事,水電瓦斯,房租
: : 很肯定,是入不敷出的。
: 是的成本佔了50%是真的很高
: 一片27元真的沒錯嗎(佔了40元更是超過50%)?
: 56我是沒有操作過雞排店 所以不太清楚
: 但是這成本結構應該是肯定有問題的
就接續上面一片40的假設,成本結構繼續分析下去的話
每日均營業額 3,000 (75片)
食材成本 (2,025)
__________________
毛利 975
每日耗材 (42) (一天就只賣75片的話,他相關的紙袋啊、塑膠袋這種耗材)
固定成本 (433)
人事費用 (500) (假設請個人或自己做一天至少要用500的辛苦錢吧XD)
__________________
淨利 0
依照%來看,食材佔了營業額67.5%
且假設只有軍特一人做,賺的錢其實就剛好 cover 自己的薪水
: 換個角度說
: 也許也可以看出訂價太低的問題 我估計 以這結構算下去
: 縱使你調整到50元一片 應該還是虧錢的
: 必須刪除不必要開支
: 例如 店面租金我個人就覺得很不是必要
: 以及許多策略應該再更完善 例如後續更換招牌費用個人也認為是浪費了資源
: 建議軍特兄可以列出基本的簡易損益表
簡式損益表如下,還請廢文大大核閱
: 看看自身雞排店的財務結構能力是否足夠。
: 以方便自己可以做出更多有利的判斷
: : ----0
: : 4.財務(營業額)
: : 9/3號開始至今
: : 平均下來一天是3000
: : 剛起步能有這樣的成績
: : 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開始
: : 但成本太高,必須尋找更多廠商。
: : 例如一樣的炸油比較
: : 第一家610,第二家560,第三家540
: : 差超多!
: : 降低成本這點是可以做到的
: : 但要慢慢尋找
: 是的 costdown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 但是增加營業額也是一個必要過程
: 看是從價格下手呢
: 還是增加其他營業項目呢(例如搭配飲品販售等)
: : ---
: : 5.人員
: : 從合夥人身上學到的啟示是
: : 一間店要能有請到3個員工的本事
: : 不然會非常不穩定
你每增加一位員工 (每天900薪資),代表你一天要多賣 70片
: : 一個說要走就可以再請人
: : 店可以一直維持運作,也不用店休。
: : 還可以做外送,人員輪休。
: : 就不會再遇到一樣的狀況
: 不,我認為軍特兄你找店長筆較實際
: 雞排店不需要合夥人(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
: 另我建議可以讓員工充份的參與的店的營運利潤
: 應該可以使員工向心力更好 流動性降低
: 你不能讓員工感受 這間店賺不賺錢 他都是領一樣的錢
: 該提列多少獎金或者其他福利則須端看軍特兄貴店的報表做決定
: 只是建議此法可以大大降低流動率以及提高向心力
: : ---
: : 總結
: : 未來策略與方向擬定
: : 以我的狀況來說
: : 目前方案有兩個
: : 1.轉型
: : 3.正餐每天吃的機率高雞排店太多了
: : 而目標營業額至少要有能請3人的量
請三個人等於一天要賣 215片雞排
: : 若不行,一樣要收。
: : 回來繼續開車
: : 若行,設立行號,借青創
: : 開始複製成功模式
: 1的方式個人不是十分建議的
: 1.本業放下則你損失了月入4萬的收入
假設不做計程車而專做雞排店就是有個4萬元的機會成本
: 在一個人如果經驗還十分不足的狀態下是很容易失敗收場的
: 你想轉型小餐館的狀態則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 軍特兄是否會煮海鮮粥? 鍋燒麵? 大腸麵線?
: 並煮出的產品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意旨大家真的會掏錢來買)?
: 提及營業時間可以增長 但相對的水電等等等開支也會增加
: 如果營業額沒有跟上成長速度 那麼只是加速倒店的過程
: 以你目前的狀態 我認為也許你把開店想的太容易了
: 所以許多策略沒有考慮的足夠完全
: 但是頭也洗一半了 那麼就在多思考思考吧
: 現有的店如何costdown 如何增加營收
: 應該是比較好的路。
: 如果 本業工作要辭職 回來專職雞排店營運
: 則在報表上必須 最好 要列上你的薪水4萬
依照現況來看軍特的薪水月薪就是 15,000,簡易月損益表如下
營業額 90,000 (75*30*40)
食材成本 (60,750) 75*30*27
__________________
毛利 29,250
FC (13,000)
每日耗材 (1,260)
人事費用 (15,000)
__________________
淨利/(淨損) (10)
有任何錯誤請指正討論,謝謝。
當然前陣子有篇財報狗的買雞排懂財務報表更複雜,有興趣可以丟狗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136.2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43081382.A.27A.html
※ 編輯: SportLeo (125.230.136.230), 09/24/2015 16:03: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