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我終於學會數呼吸了
✒文:徐燕🖼圖:溫哥華道場
7/10到7/17,常悟法師應瑞士伯恩禪中心之邀帶領禪七。受COVID-19疫情影響,以往每年都會舉辦二至三場禪七的溫哥華道場已暫時關閉一年多了。自己內心渴望有機會參加禪七,畢竟在禪七中,自己更能够持續地練習方法,並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當得知這次瑞士禪七開放線上參與時,我滿心歡喜地報名參加。
這次禪七中,常悟法師向大家仔細說明了禪修者的正確心態、以及常用方法的要點。法師著重放鬆,並指出放鬆絕不僅僅是一門前行功課、或是一種輔助技巧。放鬆的內涵非常深廣,它是我們修行的起點,也是我們修行的終點,放鬆的過程就是在修行!法師闡釋禪宗三祖僧璨《信心銘》中的「至道無難,唯嫌揀選」,以及大慧宗杲禪師「省力處便是得力處」並懇請大家放鬆身心、以深入體驗個人身心剎那間的生住異滅。當我們洞察到所有的身心現象、以及環境中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緣散即逝時,我們就開始體證到生命的實相,放下對自我中心的執著,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法師諄諄教誨,禪坐時出現任何身心反應都要練習歡喜接受,不去介入、干預、回應與互動,把心安住在方法上,讓方法帶領我們朝前走。持續做這樣的練習,我們的身心就會漸漸融合,最後與環境融合為一體,這是我們禪坐第一階段的目標。
法師的開示充滿著深邃的智慧與慈悲,發人深省;法師所描述的通過禪修自我解縛、得心自在的美好境界,令人神往。雖然如此,但自己知自家事,數息對我來説一直是個難題。當自己開始數息時,原本順暢的呼吸漸漸改變了它的品質,跑去迎合數目字的節奏,不再是自然而放鬆的。想起法師的開示「不介入、不干預」,知道自己數息的方法一定有些問題,於是放下數目字,只是單純地體驗呼吸。清晨的溫哥華略帶幾分涼意,清爽的空氣進入鼻端,呼出時變得些許溫潤。我小心呵護著自己的心念安住在每一次呼吸的進出上,體驗著它的悠長、寧靜與圓滿。
小參時請教法師應該如何數息。法師溫和地指出,「你太用力了!這就是為什麼說,使用方法是一個不斷微調我們身心的過程。」法師善巧地使用一個譬喻來幫助我理解。譬如剛吃完一頓美味的餃子,可是問你吃了幾個餃子,你可能回答不出,因為你吃餃子的時候是三心二意的。我們練習在吃飯時保持正念,目的在於幫助你清楚知道吃的過程,而不是要你去數自己吃了幾個餃子。同樣的道理,數息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清楚到什麼程度。不要機械化地數數目字,也不要慣性地數。當你對每一次呼吸的過程越來越清楚,覺照力就會慢慢增加。
我反覆體會著法師這個數餃子的譬喻,再次坐到蒲團上練習。當呼吸非常放鬆與穩定時,數目字自然浮現出來,這次它沒有改變呼吸的軌跡,而是輕盈地安住在如棉花糖一樣蓬鬆柔軟的呼吸當中,天衣無縫地隨著每一口呼氣而變化,從1到10, 再從1到10……
幾支香坐下來,當確定自己終於可以順利數息時,內心深處非常的感恩。記得數年前的一次禪坐共修上,法師開示說,人生說到底無非三件事,身、心和方法。當時剛剛開始學習打坐的我聽不懂法師在說什麼,後來漸漸明白方法的重要性,可是又困惑於自己的方法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方法對我而言都是看上去很美、自己卻使不上力呢?這次終於對數息的運用有了一點點非常粗淺的體驗,心裡篤定了一些。
這次線上禪七是一次相當特別的體驗。通過網路視訊,瑞士伯恩禪中心負責人希爾迪.塔爾曼每天帶領八式動禪、打坐、瑜伽運動與早晚課。常悟法師每天兩場開示與適時提供的小參,讓我們非常受用。實體與線上參與的還有來自瑞士、意大利、德國、英國的禪眾,大家都非常精進,彼此增上。禪期即將圓滿時,禪眾們通過視訊坦誠分享禪期中各自經歷的身心挑戰與點滴收穫,場面溫馨動人。深切感恩在疫情期間能夠有這樣珍貴的因緣學習殊勝的漢傳禪法。期許自己能夠銘記不忘禪期中所學,用自己的生命好好地去體驗與實踐。
■更多 #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導讀人:常慧法師 三祖僧璨從徹悟的觀點來開示尋求真心的修行者,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別心轉化為佛的無分別心,如何由空入有、轉垢為淨。 曾在僧伽大學教授中國禪宗及在指導禪修有相當經驗的常慧法師,帶領我們解讀聖嚴法師對三祖僧燦《信心銘》的講記,以及教導修行時應如何修持、應抱持何種心態,達到最後無...
三祖信心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6年前的女孩長大了】
2005年編了這本《319鄉》,當時為了尋找封面的泰雅少女,我跟大學學長、也是刊物經裡的癸鎣到處打聽,找了很久,終於透過村幹事找到曉翠。
我們隔天立即搭火車前往南澳拜訪,我也寫在下面的編輯手記。
臉書上遇到了曉翠,她已經當母親了。我想起了當年的往事,曉翠問我還是在當記者嗎?我貼了《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網路書店網址,請她參考作者簡介。不是記者,但又像記者,很難說明清楚。
16年前的往事,我竟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只是角色不太一樣,但是依然前進中。
也許不少人好奇我為什麼這麼執著與堅持,當年寫下的編輯手記,也許就是一種自我啟蒙與召喚吧。
(當時的採訪團隊,現在許多人士都已是非常傑出優秀的記者、老師與專業工作者)
以下文章頗長
=========
三一九鄉星光燦爛
我們跋山涉水,找尋那抹台灣失落已久的微笑。
那是個沉睡在青山溫柔臂彎的小鎮,在遼闊藍與巍峨綠交織的宜蘭縣南澳鄉,我們見到久違的純真。
二○○一年,《天下雜誌》發行的《三一九鄉向前行》特刊,在這裡意外拍到十二歲的泰雅族少女涂曉翠(泰雅族名字是雅耶芭雅希)的笑容。那是一張令人感動的臉孔,讓人不禁追憶曾有的純真與美好。
憑著這張照片,透過網路搜尋與熱心人士的指引,我們懷著忐忑的心,又來到南澳,想知道四年後的她是否安好?
慧黠的眼神與輕揚的嘴角,笑容清澈如昔。「那就是我啊!」念高一、身材高窕的曉翠,害羞地看著照片說。
「小女孩長大了,那個微笑依然存在,」跟我們一同前往的《天下雜誌》攝影組召集人楊煥世興奮地說。
這份感動鼓舞我們企劃《微笑台灣》專輯。我們相信,這股力量不是遺世獨立的孤芳自賞,而是深埋在島嶼每個角落。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曾說:「我們都生活在泥沼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不是一個停止期待的黑暗時代,台灣也不是三一九座彼此流離失聯的孤島。
台灣各個角落就有許多人仰望未來。他們為了安身立命、懷著對美好事物的牽掛,用旺盛的生命力,滋養與灌溉家園。
為了證實與匯流這股力量,我們組成龐大的八十人團隊(包括四十位採訪記者、二十位後製人員,以及二十位負責研究調查的工讀生),遠離喧鬧騷動的台北都會,親身走訪三一九鄉最純真友善的感動。
我們試圖為星羅棋布的三一九鄉星空定座標,讓友善之旅有方向。
我們用五個指標來找尋微笑商店與微笑社區,讓旅人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動。
台灣真的有這種地方嗎?如同懷抱著找尋泰雅少女曉翠的期待,我們在五月出發了。「你們確定能走完三一九個鄉鎮嗎?那麼多窮鄉僻壤,會有什麼好地方?」許多人懷疑。
出發的心情就如同五月初的全台雷雨暴,充滿壓力與不安。大雨滂沱中,我與另一位負責人許癸鎣,深夜從雲林古坑返回台北,在高速公路上,眼前天際像是電影「魔戒」中的畫面,連綿密布的閃電夾著萬頃雨水,以劃破天幕之鈞,朝我們奔來。
儘管前方視線不明,不知身在何處,我們卻握緊方向盤,小心翼翼地走過雷雨暴籠罩勢力範圍,順利返家。
這趟旅程就像這本專輯的進度,在不確定中出發,從驚喜中歸來。
四十位下鄉的採訪記者,用「心」與「眼」與每個店家深入訪談與考察。有人曬黑脫皮、吹海風感冒,甚至迷路在路邊大哭、車子陷
在泥濘裡動彈不得,或是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狀況而擔憂?
比方到東引採訪的汪文豪,當飛機即將降落到馬祖南竿機場時,因為雨勢過大,必須返回台北,只得隔天夜晚再搭船到東引。為了爭取時間交稿,他從東引搭直昇機到南竿,又因為船班延誤,必須等到隔天才能返台。但藉由網路之便,照片與文字都順利傳回台北。
「除了潛水艇沒搭過,其他方法都用了,」他說。
面對不確定的挑戰,團隊歷練出高昂士氣。六月九日深夜,九位高屏小組成員在下榻的飯店開會,準備要在恆春會合,藉由集體採訪的方式,在南台灣尾端為三一九鄉採訪之旅畫下句點。
不確定之後的驚喜,最讓人刻骨銘心。
因為記者們在第一線感受最溫暖的微笑與故事。例如屏東市的「遇見幸福咖啡館」,女主人都會退給客人消費金額的五%,請客人將錢投入櫃檯上的勝利之家與伯大尼之家的愛心箱。屏東萬巒的一家咖啡店,年輕的負責人關懷萬金村孩童教育問題,用退伍金開了咖啡店,鼓勵孩子到店裡學習英語、藝術或小提琴。苗栗大湖的天恩農莊負責人李平,也用繪畫、環保與社區營造,為大湖增添光彩……
一路上,我們遇到許多地方熱心人士協助、甚至是路上不知名行人的指引帶路,他們無私付出、不求回報,用信任、熱情與微笑相待,都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更充滿信心與感激。唯一可以回報他們的方式,就是如期完成三一九鄉鎮、兩千個「微笑聯盟」商店的故事。
這些故事只是起點,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才能繼續流傳。尤其當六一二水災衝擊南部的美麗家園時,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關懷在地朋友、呵護剛發芽的微笑種子。
友善的鄉鎮之旅,等待友善的旅人細細體會。別忘了帶著微笑,拜訪這些店門口貼著微笑標章的商店,再記得用「微笑台灣三一九鄉」的鄉鎮護照,蓋下滿滿的感動與回憶。
此刻,想起蘇格拉底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未經檢驗的生活,並不值得去活。」希望大家從旅行中體會台灣的美好。
---------
16年後,我寫了一本回應初衷、結合行動與思考的《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我一直在腳踏實地的路上。
三祖信心銘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一本半線人出版的阿美語字典緣起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Lokah su' ga? Lalu' mu ga Wagi Qwali.
Kwara mtswe'. Muway su balay.
------(以上 泰雅爾語 賽考利克方言)--
Kapah haw kisu,salekaka mapo:long,
Ci Cidal Palang Ku ngangan nu maku.
Aray. Arayun 2021/05/24
Wagi Qwali Cidal palang
-----以上(阿美語 南勢方言)
今年(西元2021)初開始,春節前後,在新北市府原住民行政局長羅美菁(WAGI)到記者室拜年,她在記者室看見我的筆記貼滿標籤,各顏色的螢光筆畫滿註記。
當時,我桌上有一本「阿美族圖解實用字典」(應該已經絕版),也是依照字母貼滿標籤,裡面還有滿滿的眉批,我告訴泰雅族的WAGI局長,這一本藏書是26年歷史,是1995年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新北市府文化局前身)出版,是當時的台北縣長尤清、文化中心主任劉峰松(彰化半線員林人)委託林生安牧師、陳約翰先生等人編撰、時任三峽鎮長洪見文出版。
劉峰松先生是歷史學家、藏書家,當時在紙本文字閱讀仍是主流的時代,文化推動著力甚深。彰化古稱“半線” ﹝PASOA﹞,是以原住民半線社而得名。劉峯松先生將自己多年來陸續購得蒐藏的數萬冊台灣文獻獻給國人,在彰化縣員林鎮成立「半線文教基金會」。這是後話。
至今記得,WAGI告訴我,她很清楚林生安牧師,也說了一些其他族語老師的名字。當時,我沒有告訴她,準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趁空嫌,隨手將字典、講義、教材、讀一讀、唸一唸,說一說,去族語認證試試功力。
當天,WAGI也鼓勵我去參加認證(當然,這也加深應考的動力)。上樓後,羅局長請秘書送了一本張月瑛老師編著的「美語教室」 教材送我。後來,我發現作者就是我在網路族語教材上,影片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教學的老師,也對後來我參考與學習幫助很大。
誠如好朋友大俠邱銘源先生所說,人的一生過程,除了愛自己,受助於貴人幫助很大。語言的學習,要充分的互動以及不恥下問。我在國中時期,當時的語言教學方法下,我被英語老師嚇到,以致於豆芽菜認識我,我不認識他,至今仍是菜英文。現在,通過阿美語(南勢方言)初級認證,要感謝的是高喬瑋先生。
過程中,誠如陳之藩先生文章所說,要感謝的人很多,那就謝天吧。高喬瑋老師(BASPANAY=老師=Sinsing)是花蓮瑞穗人,也是記者室的同業,在記者室改裝以前,他曾經送我一本「阿美語生活圖解小字典」,是以前前縣長周錫瑋時代的原民局長朱清義所編撰(咦?當時為何沒有給我一本參考)。這本小字典也對後續的學習幫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過程如果有不懂的,有現成的高老師可以對話、應用,他也會糾正我說錯的地方。雖是平常一些嘻嘻哈哈的問候,加上葉仁富特派、李梅瑛記者(母親阿美人)的敲邊鼓,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關於巧門與撇步】
還要感謝的是,今年3月的教育局茶會中,因為採訪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林奕成關於國小族語教學議題,他提供借我一套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點讀筆」與教材,翌日撰寫的一篇報導還引起電視台記者同業的根進。這套教材,其實是融合網路學習教材的紙本,但,「點讀筆」可以便利攜帶。
【推動族語教育 新北:善用科技1名學生也開班】
最新更新:2021/03/10 22:45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3100296.aspx
這次認證初級聽力滿分,可惜口說只有29分(滿分40),要加油的地方還很多。依據經驗,以及認證內容,可惜當初報名應該直接挑戰中級,不過,那不是重點,語言是要來用的,不是拿認證來炫耀的。
誠如,新北市政府今年元宵節時所舉行原住民族文化會議時,與會頭目與領袖們、新北市議員馬見、楊春妹等呼籲學校要重視族語教育,族人在家主動與孩子說族語,營造學習與應用語言的環境。
這次的跨族群語言學習,其實,在網路上的原住民族委原會「族語E樂園」網站有許多教材,各大學族語數位中心 設計製作的語言資源也可以應用。我個人的狀況是,上述教材幾乎是阿美族語「南勢方言(北部方言)」,與紙本教材、真人老師、影片教學的多是美語海岸方言、馬太鞍方言(秀姑巒方言),所以,自己要稍微融會貫通一下。
過程中,也因為正在就讀世新大學的學弟姪子吳亦宸暑假期間去了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田野調查、拍攝記錄片等,我也稍微去瞭解這30多年前常會路過的部落,理解磯崎(撒奇萊雅語:Kaluluwan)位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最北方,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隨後,理解撒奇萊雅隱藏在阿美族人的歷史,回頭,看看,其語言與阿美族語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畢竟,這是跨族群的完全陌生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學習,我從基本的、熟悉的語詞開始學習,網路上「千字詞」有分類,諸位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分類,歸納。我將筆記本依照各類常用的語詞,以標籤備註後,貼在各頁邊緣尋找,遇到有機會對話時,不管她說對或說錯,就勇敢對話或請老師指導糾正。
基於以往國中學習英語被「文法」嚇到的經驗,族語的學習,我以生活經驗著手,用最根本的土法煉鋼自學。然後,聽老師與教材聲音後,以紅筆標註『翻譯』成我熟悉、可以理解、背誦的語文(可以是中文、漢語、客語、台語、或英語),只要有利於背誦解即可。
隨後,考古題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慢慢找到一些南島語言共通的脈絡。誠如網友退休老師Doris Ke所說,她是土生土長閩南人,在在布農族5間學校執教鞭19年(現在應該沒有教鞭這東西了吧?還是改成「愛的小手」?)(109/8退)。Doris Ke老師曾於106年考取布農族族語認證中級合格。也是自學通過認證的她說,族語學習不難,會英文拼音法的通常能看懂羅馬拼音可以自行學習。
【動機與念想】
家父來自中國廣西,相當偏遠,是距離越南邊境的山城,以前稱呼「鎮南關」現稱友誼關的地方,青年軍從軍來台,說的是廣西方言與粵語。 母親是台灣台南人,說的是台語,外祖母或許應該有西拉雅族血統。 不過,我們從小就住在新竹的客家庄,說的是客語海陸腔方言,以往,爸爸與叔叔、伯伯鄉叔在世時,聽鄉音交談與辨識,已經熟悉那種陌生有親切語言的味道。
我自己因為服役期間的花蓮、台東海濱地緣關係、網路初起時與排灣朋友滋膏、山豬,與李孟驊、阿美朋友法拉漢、的關係、在醫療服務團隊擔任志工時,認識朋友娃利斯等關係;或跑新聞認識許多的原民公職人員、民代,即使我在全台灣各部落裡打轉25年,卻從未好好認真學習起某一個族群的語言,只是,一兩句簡單的問候語或招呼用語。這次,狠下心來學習,其實,也沒有這樣困難。
跑新聞32年,我們一直用筆與鍵盤寫著,呼籲大家重視母語。但,我總覺得自己要去落實看看,才更能發現問提、改善問題。甚至,推動與寫新聞或撰述評論會更有說服力。自己有兩位公主也通過了客語初級認證,更激勵我、讓我刮目相看的是,太后大人可以從完全不會說、不會寫、不懂聽客家話,卻可以自學、認真做筆記,一路過關斬將通過客語(四縣腔)的初級認證、中級認證。實在是太厲害了。令我衷心佩服至極。太座做筆記的認真精神,才是學習的典範。
不過,輸人不輸陣,這次,身為女生宿舍舍監的夸父老鷹,除了在客語認證(海路腔)通過中高級認證以外,也在阿美語(南勢腔)通過初級認證,總算在家中的話語權扳回一城。
今年四月的某個星期六,與同事調班去應考,並沒有告訴鴻國兄、佩瑤妹當時調假的原因,今天因為放榜揭曉,才不會無顏見江東父老。(遺憾應該直接報名中級)。
僅以自己為自己命名的
WAGI QWALI(泰雅語、太陽、老鷹) , CIDAL PALANG(阿美語、太陽、老鷹)
作為本文結語,面臨疫情當前,依舊嚴峻,祝福大家,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穆懷述 巴萊(Muhwy su balay)--泰雅
阿賴 (Aray)--阿美
烏妮娜 米呼米尚,(mihumisang as)、謝謝(uninang)--布農族丹群
瑪莎露 馬力馬力(masalu及maljimalji) --排灣族語
2021/05/24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三祖信心銘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導讀人:常慧法師
三祖僧璨從徹悟的觀點來開示尋求真心的修行者,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別心轉化為佛的無分別心,如何由空入有、轉垢為淨。
曾在僧伽大學教授中國禪宗及在指導禪修有相當經驗的常慧法師,帶領我們解讀聖嚴法師對三祖僧燦《信心銘》的講記,以及教導修行時應如何修持、應抱持何種心態,達到最後無我的智慧和無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