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領袖的反思
近日因<逃犯條例>而引起廣大市民的關心,遊行人數過百萬,加上不幸事件接連發生,不少界別都發表他們的看法。我希望用一個較宏觀的領袖管理角度分析。古今中外不少國際級領袖都出於一份理想,改善人民生活的初心而涉足政壇。有影響深遠的例子如印度聖雄甘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也有備受爭議的緬甸領袖昂山素姬。他們最大的分別是什麼?
在於前兩者「仁、智、勇」兼備。仁者是他們一直抱著為人民爭取最大福祉為依歸。<逃犯條例>也許最初用意良好,但當超過一百萬市民一再上街表達不滿;為政者是否應該抱有更大的同理心、真正用心聆聽香港人的聲音;市民行動背後最大的不安及恐懼是什麼?而作為有智慧的領袖,最重要懂得知所進退,做好危機管理及像下棋般看大局,預計所有發生的可能性,否則便會一錯再錯。
勇者最大的特色是虛懷內省,勇於承擔錯誤。那一個人沒有犯錯?如果真誠認錯,勇於及時作出補救行動,反而贏得市民的尊重。最偉大的領袖不是他們擁有權力,而是因為他們有無限的影響力。權力如流水,轉眼不留痕,影響力則可以超越世代,正面感染千萬人。
A點之句 : 運用影響力 感染千萬人
Influence others positively for greater good
同時也有3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降級不等於解封,請堅持下去,讓 #新北市 回到那座不再為疫情所困的城市。 7/27是降為警戒二級第一天,各地場館和規範陸續放寬,也能明顯感受到外頭的人開始變多了。為了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新北市「#平寧掃蕩」計畫正式展開,當晚我前往 #新莊分局 參與勤教,並率隊到 #新北大道 與 #中信街 執行路檢。上...
不 仁者 例子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年的10月10日,我總會想起一位很多人可能沒聽過,歷史課本也不會告訴你,但卻扭轉了台灣社會,值得大家永遠感念的醫師: #李鎮源。
---
#求學與研究時期的李鎮源
李鎮源醫師出生於 1915 年的高雄橋頭,從小家境不好,爸爸在他 10 歲時就因為瘧疾過世,他的八名手足也有 3 位因為傳染病,活不過 10 歲就夭折。因此李鎮源立志要從醫救人。
李鎮源就讀臺南州立第二中學(今臺南一中),後來錄取第一屆的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因為對基礎研究的興趣,在醫科畢業後,他決定跟隨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繼續研究。
在眾多的教授中,選擇杜聰明的原因是「為了替台灣爭氣、為了台灣人的尊嚴,本來有幾位日本教授要我去他們的研究室做助手,但我還是選擇跟杜先生。因為我認為杜先生是我們自己人,我們應該幫忙他。」
李鎮源後來在蛇毒的研究獨步全球,解開了鎖鏈蛇毒致死之謎。後續他更受到正在越戰泥淖中的美國軍方委託,首度分離出雨傘節蛇毒中致死的兩種神經毒素,破解醫界無法理解的蛇毒神經毒素的作用機制。
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後續大量毒物學以及神經傳導的研究,都跟這項研究突破有關,李鎮源在當年可是非常接近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者,受到國內外學界的推崇。
1970 年李鎮源獲選中研院院士,1972 年任台大醫學院長。1985 年,他更被選為「國際毒素學會」會長,成為台灣學者出掌國際學術界領導地位的少數案例之一。
#看似一帆風順人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李鎮源醫師的人生,乍看之下非常順遂,但其實在他年輕時,發生了非常可怕的事,影響了他的一生。
1950 年 5 月,情治人員進入臺大醫學院抓異議份子,計畫逮捕第一內科主任翁廷俊,但剛好翁不在校園,同案逮捕涉入讀書會的第三內科主任許強(李鎮源的同班同學,許達夫的爸爸)、胡寶珍、蘇友鵬,以及眼科主任胡鑫麟(李鎮源的妹婿,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的爸爸)。
最後許強遭判處死刑,其他三人被處 10 年徒刑。在那之後,台大醫院醫師人人自危,許多知識份子對這樣的暴政痛心疾首,但在二二八事件以及之後的清鄉行動後,只能選擇噤聲,埋首於工作。
李鎮源也就這樣,奉獻自己於學術,直到爬到學術生涯的頂峰,成為台灣醫界的領航員。
#退休後燃燒自己的李鎮源
當李鎮源退休後,本來應是頤養天年的時間了,但他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他的女兒李明瑧教授口述:「他已經錯過他年輕應該為社會做事情的時候,他覺得他餘下來的生命,都是多出來的。那個生命,他犧牲也沒有關係,他只要能夠做對的事情。」
1990 年,李鎮源以前台大醫學院長之姿,走入中正紀念堂,探視野百合學運的學生。
1991 年,他和十多位台大醫學院教師,前往土城看守所探視被以中華民國刑法 #預備叛亂罪 拘禁的李應元和郭倍宏。
你沒看錯,已經是 1991 年了,但在那個時候,台灣人仍然會因為思想而入罪。那就是著名的「刑法 100 條」: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第1項)前項之預備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說,你不用做任何事情,舉個例子,你只要覺得台灣應該是獨立的,用「想的」,或只要政府覺得你有在想,就可以把你抓起來關了。
後來李鎮源院士和台大法律系的林山田教授等人為此,於 1991 年在台大醫學院大門口,帶領展開了反對刑法一百條及海外黑名單的抗議靜坐。在那年的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0 日的清晨,和軍警爆發激烈的對峙。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教授回憶,李鎮源院士當年眾多醫學院師生還有民眾坐在一起,整晚連上廁所都不敢離開。他深怕自己離開,軍警就會對學生不利。而他們的堅持,最後促成了刑法 100 條的修正。
自此,台灣再也不會有人因為思想入罪。自此,台灣終於成為真正有言論自由的國家。
---
今天任何人主張台灣獨立或者是兩岸統一可以不被抓走,是李鎮源醫師和許多學者、社會運動者當年爭取廢除刑法 100 條的結果。
事實上,不只是統一和獨立的問題,而是所有人的思想和言論自由,都獲得了充分的保障,也讓台灣成為一個更民主、多元、包容的社會。
每次走入台灣醫界聯盟的會議室,就會看到李鎮源醫師的頭像,和當年他和所有醫學院師生並肩而坐的照片,也想起當年他們拼了性命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仁者無敵,勇者無懼。這就是李鎮源醫師留給眾多台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我們不能自絕於知識的象牙塔中,更要用知識、用行動來改變這個社會。
你不必像李鎮源一樣聰明能幹,但希望你也有一顆熱愛台灣的心。只要你勇敢,你就是自由。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不 仁者 例子 在 古里奧 Coolio 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數據,妳硬要嫁給廣告嗎?]
強扭的瓜不甜吧?大數據到底是扼殺了廣告的樂趣還是推動了營銷的改革浪潮?
✎ ┅┅ 本文閱讀時間約 8 - 10 分鐘 ┅┅ ✎
❏ ❏ ❏
最近的熱點大家都知道,臉書因為開放某測試應用數據權限導致提供商廉價獲取到了用戶及好友數據,進而「成功操縱」了美國大選結果。
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我對此極端結論保留個人觀點。
用數據進行定制化廣告投放真的這麽神奇嗎?我並不覺得網民決策可以如此輕易被操縱。
這裏面有很多影響性因素:
第一,美國大選的投票率一直偏低,相比起其他發達國家 70 %左右的水準,美國的投票率歷次都在 50 %上下。這些「少數」投票者中中老年較多,加上近年增多的少數族裔,如拉美裔,非洲裔,亞洲裔等,他們組成的特殊選民背景可能消弱了臉書廣告的效果,因為美國的主要臉書活躍用戶與此人群畫像並不高度匹配。
第二,選民決策真的高度依賴於臉書上的信息嗎?美國選舉一直都是世界級的大宣傳戰役,與此相關的傳統媒體報道,選手答辯直播的關注度亦居高不下。對選手的觀感和印象是綜合形成的,絕對沒有看到了幾條定制化內容就能被徹底扭轉那麽單純。
還有諸如定制廣告內容的審核機制是否設定的過度寬容等其他問題值得深究,所以臉書真的罪孽深重嗎?
仁者見仁吧,說到底這事大家都明白,該新聞並不是單純的數據安全危機。
基於上述邏輯,可以延伸思考一個問題:大數據技術在營銷領域該被應用嗎?
**** **** **** **** ****
網盟年代廣告商開始針對所謂的用戶畫像進行定制化投放,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今天更多的大數據技術被應用在會員管理,效果管理,定制溝通,甚至定制產品(攜程的「殺熟」事件)等更廣泛的營銷工作上,數據對於我們行業來說已不是什麽稀罕之物,然而我卻在大數據做營銷這趟順風車上有個不同的小聲音:大數據可能對營銷根本不適合。先說說幾個問題吧,
1. 畫像的定制是以標籤為基礎,所謂標籤真的可以完整勾勒出真人嗎?
2. 消費者真的只是把廣告當作想買東西時候才去翻看的商品黃頁嗎?
3. 定制化內容推送高度崇尚的銷售效果,真的是營銷的唯一且最有價值的目的嗎?
#線性勾勒還是立體勾勒?
消費者心理是動態變化的,且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給一個用戶貼標簽,不停的去貼標簽,然後再管理這些標簽就能把復雜的人類心理準確描述出來嗎?
我上周剛好參加了壹個阿里巴巴的秀肌肉大會。在會上,阿里闡述了用戶已被打上了兩萬+標籤的驚人實力,這麽多象限維度細致的細分,基本上可以支持任何分析研究及投放 – 阿里如是說。
真的嗎?如果一個用戶擁有以下標籤:女性、上海、年輕、楊洋、奢侈品、珠寶首飾、婚紗,那我們應該怎麽理解她?
這是位高收入即將結婚的白領熟女,還是一位高中充滿幻想情竇初開的少女?如是前者,她對珠寶的需求是持續性的,還是一次性的?這個窗口期是否已經過了?
我的舉例只是一個傻透了的例子想要說明標簽只能為內容及行為的某些特點進行標記,但無法看出消費者的狀態及心理變化。
換句話說,現在的數據標籤模式是平面二維的,要把更多的維度加進去,比如時間,就能產生更立體的消費者理解。這就好像我們說一個人的樣貌,如果只是講特徵:大眼睛,小嘴巴,一米八,戴眼鏡,聽眾可能會有壹定的感覺。
但需要加上定性的特點,比如:看起來很兇,那麽這些特征馬上會變成另外一副景象。
為什麽我們總看到電商在推進我們已經買過的產品?為什麽抖音等內容平臺總是一成不變的推薦我們喜歡的內容,千篇一律到讓人乏味?就是因為人性之無常,多少標簽都絕對不夠解決這一問題。
#廣告是產品說明還是資訊藝術?
我相信基本不需要什麽爭辯,大家都會同意廣告的魅力並不只是產品的特性描述。我們對廣告的熱愛,是因為除了它能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商業信息之外,還能通過吸收故事增加人文藝術方面的談資,不管它們本身是好品味的,還是惡俗的。
談論藍翔廣告的我們並沒有真正在這間學校讀過書,但卻樂此不疲的玩味它滿滿的品牌自信。
如果按照大數據原則,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這樣的廣告接觸,那麽我們對一些廣告的熱愛,欣賞,嘲笑,不屑,不滿,甚至反感都將不復存在。廣告,最後僅剩的意義就是一次商品信息的推送。
這種感覺就像走進超市,徑直到達自己要買的貨品面前,再順便多看看旁邊的類似產品,最後挑好離開。逛超市就毫無樂趣可言了。
這種數據應用同時導致嚴重的商業信息圈層化,收入高的人只能看到貴的東西,喜歡裙子的女生看不到褲子的穿搭推薦。信息被操控之後收窄,我們終將失去另外一樣可以跟朋友討論分享的有趣之事,恐怕時間久了我們不止沒有共同廣告可以分享,連自己看了什麽廣告都不敢亂說,因為它會暴露太多隱私。
做廣告的人總說:我們有一半的錢被浪費了,但卻不知道浪費到了哪裏。對我來說,那另一半被浪費掉的錢就是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廣告的魅力就是在於其廣而告之的大眾媒體屬性。我們做的東西大家都能看到,所以我們做的樂此不疲。以後可能我們做的廣告連是誰看到過,我們自己都沒有切實感受了。
#做營銷就是為了最高轉化?
即使現在營銷的意義有很多不同答案,但早在營銷被從銷售概念裏抽出來的那壹刻開始,就早已不僅僅是促銷。我不確定多少廣告主可以贊同這句話,但事實是當廣告主們把品牌年輕化,品牌溢價,品牌影響力等課題丟給自己營銷部時,就已經同意營銷在做的,絕對多於銷售量的提升。
#那麽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成就如此龐大的營銷使命嗎?
目前看起來懸。因為太多的同行專家正在把數據計算往精準轉化的不歸路上引導。用更加全面覆蓋的,更加精準無誤的,更加實時不停歇的全鏈條監測測量壹個消費者與品牌的接觸是如何一步步走入最終的銷售成交。
所謂的廣告優化,全都變成了「換成更有轉換率的位置」「換上更能吸引點擊的物料」。而廣告帶來的觀感認知和影響力,都被拋擲不談。
這是有點恐怖的做法。這世上哪裏效果最好的位置和物料?所有的效果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遞減。一味關注這個數字,最終就是大家一窩蜂的去追逐最新出品的東西,因為只有最新的才是效果最好的。既然如此,那還用大數據作何用途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營銷是科學與藝術並存的學問。大數據帶來的全都是基於科學面的更叠。它讓我們的營銷人,營銷行業以及營銷效果更高效。這同時也在另壹面壹點點的扼殺營銷的趣味性。
這種感覺是曾相識,我今年特別給自己訂閱了一些雜誌,是那種打印寄送來的“雜誌”。原因就在於我發現自己吸收的東西越來越無聊和枯燥。
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年代,禁錮了我的視野,也遏制了我的靈感來源,還讓我慢慢覺得生活與自己越來越無趣和孤單。這種感覺首當其沖來自於大數據計算過的新聞媒體以及社交媒體。
所以我說廣告營銷的趣味性逐步消失是曾相識,因為廣告於我來說,也是每日吸取信息中非常重要的壹環。因此真希望大數據可以悠著點滲入營銷,至少廣告人還能再過多幾年風花雪月的日子。
以上,同行見笑。
-
🎧 原文發佈於微信:https://0x9.me/VMxT2,對上述內容有興趣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古里奧(ID:coolioyang)。
🎧 臉書所有文章目錄:https://goo.gl/rZ64lP
不 仁者 例子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降級不等於解封,請堅持下去,讓 #新北市 回到那座不再為疫情所困的城市。
7/27是降為警戒二級第一天,各地場館和規範陸續放寬,也能明顯感受到外頭的人開始變多了。為了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新北市「#平寧掃蕩」計畫正式展開,當晚我前往 #新莊分局 參與勤教,並率隊到 #新北大道 與 #中信街 執行路檢。上千名警察同仁全副武裝,分頭到 #撞球場、#美容按摩場所、#八大營業場所 等處臨檢,展現「治安無空窗、防疫不鬆手」的決心。
國際上有非常多例子,在解封後疫情迅速升溫,只好警戒再升級,一切從頭再來。新北市的規定比較嚴格,還請市民朋友和業者多多包涵,配合政策,減輕第一線人員的辛勞,讓病毒不再擴散!
#新北市第二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侯友宜
不 仁者 例子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動物也有情緒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
吃出健康活出愛2 / 吃肉也吃進了情緒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倪銘均。 聽打:吳麗娟 陳怡仁。 剪輯上字:程靜美
許醫師:
即使我們看不到(能量),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感受力,我常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小時候,因為小孩子他的感受力特別地強,當他走進,父母剛吵完架,孩子他放學回來,他會覺得今天家裡的氣氛不大對,或者,他都還沒有看到父母哦,他只是一踏進家門口,他就覺得今天怪怪的,今天很像有一些事情不大對。人,每一個人如果他心是比較清淨,比較沒有那麼多雜念、雜染的,大部分都有這個能力去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周遭氛圍的變化。像有時候災難快來的時候,動物的感知力很明確,就像要有地震,你會看到很多動物開始不安了,就是它那一股能量在變動的時候,感知力強的人都會知道的。
鄭醫師:
你在乎的人事物,你念頭只要起,不管、假設是祝福的、很輕盈的、很快樂的、對方也會感受到,假設你是一種很生氣的、很難過的、很委屈的那種很憤怒的,那種能量也會彼此在互相拉扯,所以這個常常是在我們人跟人之間,事實上,在人跟動物之間更會有這個感覺。
我想很多人養動物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動物的很多情緒,或動物在你,也會感受到主人的一些情緒,看到你很生氣,牠自動就閃開了。所以很多東西,我們不需要語言表達,但是你的很多內在的情緒的浮動,事實上,人跟人之間也好,人跟各種生命之間也好,也都互相在影響。
那剛剛有提到為什麼會有COVID-19,新冠病毒在崛起,那人類的很多行為,事實上是站在人的立場認為是對我們人類是好的,我們就做了;但是做了做,我們認為的好,事實上對很多微生物,或是對整個生態環境不見得是好,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破壞整個大自然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我們也常常在殺很多動物來當作我們的食物來吃,雖然地球上一直存在著食物鏈,大的吃小的,小的吃更小的,但人類常吃很大的生物,或是很多情感的生物,我們都拿來吃,因為我們人類有很多的科技、有很多方法可以去獵捕很多動物來吃。
事實上很多動物的情緒,事實上也在跟我們人類互相在對抗,你為什麼可以殺我們那麼多的生命?假設人類是另外一種生物的食物,你看我們人類的反應會多大?我們人類一定會想辦法去反擊。
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影響滿多的生命。很多生命他也會反撲回來,所以這個是必然的現象,所以人類應該去思考我如何把我們整個生存的地球的環境讓它更美好,讓很多生命之間更和諧,如何創造共好、共生的一個局面。
事實上,我們人類身體裡面一堆細菌、一堆微生物,體表也一堆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數目,遠超過你身體所有細胞的總數,我們這些平衡它是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假設這平衡被破壞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受重傷,所以你的腸道要是完全沒有細菌,你根本活不了。所以,很多的平衡,事實上是我們跟我們周圍很多的生命或是微生物一直在互相的達到一個很和諧平衡的時候,你的心念也越平和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更處於更健康的狀態。
許醫師:
人家說植物也是生命,是的,植物也是生命,但是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一種情感上的,就是我們在吃植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幫助植物去散播它的種子,而且很多植物被砍下來的時候,像蔥啊、韮菜,它們是可以再生的,它們可以長得更好。所以植物我們常常要修修剪剪,要去收割它、要去剪接它;而動物不可能,你不可能砍掉一隻雞的雞腿,然後說我要吃你的腿,然後還讓你長出一根腿,或者我可以協助你去繁殖你的下一代,我可以散播你的生命,這是不可能的。
動物是一種有情感的、有情緒體的,就是說我們能量體,能量體它其實分很多層,就是說我們這個我們看得到的肉身之外,其實還有,延續出去的很多你的肉眼看不到,但是有些人肉眼看得到的,有你的比較外層的Aura這種氣體,但是又有一些是所謂的情緒體,而這個是動物跟植物很大的差別。
不 仁者 例子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行為反饋”?具體又該如何應用? 分享美國VT理工大學給校長、學術領導者的管理包,讓你掌握這七大關鍵就高效。美國透過研究「行為反饋behavior
feedback」並做成一套系統知識,應用範圍大到對人、對事、對產品,用在領導管理、教育、感情、人際、健康、產品開發...etc.
:: 本集會聚焦在職場上的應用,也是領導管理學的必要管理包裡必備工具喔!
:: 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提供有效的反饋。有效=照你預期的方向走
:: 一分鐘商業英文One-Minute Business English
👉【5分鐘填節目問卷&抽獎, 7/13止】
親愛的ezManager聽友, 需要你的建議讓我們節目被你更喜愛💕
https://forms.gle/ck7EfX2dw6PLZriU8
👉【7/15(四)20:00 Mixer Box APP 免費LIVE語音講座】
面試不踩雷,職人帶你拿offer
主講 podcast【#英文留聲機 feat. #ezManager_Dài老師】
提出你的面試問題:https://forms.gle/UT9ZWnv9xvhPTa3V7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私語:雜音問題已找出,是主持人音色自帶雜音😅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 lihi1.cc/NOlrM 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加入需填email,若被拒絕請再寫一次即可)
★ 優惠方案: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透過知識價值的傳遞,讓你職涯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199|VIP職人超越力399|伯爵經理人通行證899|專屬1對1職場問題諮詢1199|職涯成長新星 99
::2分鐘說明影片 https://lihi1.com/p6101
📚 專屬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選項:
1. 好履歷健檢|獲得成為職場贏家的敲門金磚
2. 團隊管理類|帶人疑難雜症經驗轉換給助力
3. 向上管理類|想受到賞識體貼上意又不委屈
4. 抗壓管理類|突破職場倦怠抗壓增強軟實力
5. 溝通技巧類|成熟大人職場提升自信好感力
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播主生日慶&抽書活動】
1.同樂禮: 除99以外的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見上方說明),享限時首月7折優惠!讓自己職場更勝利!
2.凡參加五種超值方案者(任一), 均可參加抽書活動 , 共抽兩名, 就是我們讀書會這本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可選原文或中文譯本乙本, 均全新實體書(價值NT$420~$910),讓自己不斷成長!
★ 本集重點摘錄:
管理職責任的關鍵要務之一,就是反饋,給反饋建議是一門溝通的學問,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有效feedback方式:
1. 在開始時設定明確的期望
2. 盡可能頻繁地提供針對特定任務的反饋
3. 周到而有規律地分享行為反饋(==本集談)
4. 收集 360 度反饋以獲得最大的客觀性
作者表示 特定任務的”行為反饋”很有用,當您提供行為反饋時,您是在陳述 您對那個人的看法,因此您的說的話 用字遣詞, 需要經過深思熟慮,
並以具體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你覺得那樣。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24) 活動公告&感謝聽友Felix
(00:03:05) 本集讀書會開始
(00:09:25) 一分鐘商用英文 One min Business English (feat. Zach) Individual contributor
(00:11:43) 行為反饋面談_掌握這七大關鍵
★ 本集補充資料
::Behavioral Feedback (EN) https://reurl.cc/EnYvyk by 美國VT大學
::一分鐘商用英文
A key contributor關鍵貢獻者, 是稱呼 對公司有實質正面影響的任何員工。
Z: A key contributor is a designation for any employee that positively impacted
the company in a substantial way.
This is a great compliment to give to your direct report or supervisor if they
did a great job on a specific project.
例句: “Jim was a key contributor to the company presentation.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content that was presented today.”
★ 本集提到過往單集
Ep30.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方法
Ep12. 04:00 打造健康的互評會議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Himalaya|好好聽FM|CastBox ....等28平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