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Netflix下架前,看完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
這部片放在我的待看清單當中好幾個月了,好幾位朋友都極力推薦!但我是一個不劇透也不喜歡被劇透的人,所以朋友們的影評我也不敢看,但收到通知5/25要下架了,趕快把一口氣看完。
看到一半就受到極大的震撼,惋惜自己沒有早一點開始。
------防劇透分隔線------
#雖然我不確定現在還有哪個平台可以觀看
#最新消息GogglePlay還有
------防劇透分隔線------
#但我還是要防劇透分隔線
------防劇透分隔線------
#以防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被劇透
------防劇透分隔線------
#如果哪個平台還有片源請大家提供
#你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防劇透分隔線------
#長文開始
#預備備
這是一部2018年拍攝的紀錄片,記錄了一對三胞胎在嬰兒時期就被分別收養,19年後卻無意間相遇,分隔一輩子的三個人驚喜重逢,不可思議的奇蹟轟動全美,後續的揭露出來的真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原來他們是刻意被分開的。
當時有一位(早期)精神分析學派的兒童心理學家Peter B. Neubauer, 與紐約一間收養中心Louise Wise Services,將(未知數量)的雙胞胎,在未告知收養人的前提下,分別送養至不同的家庭,並且長期追蹤、觀察這些孩子成長的過程。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泯滅人性的實驗。
在紀錄片中的主角是被拆散的三胞胎,他們分別是Bob, Eddy and David. 出生於1961, 7/12, 01:04 am, New Hyde Park.(NY)。三兄弟意外相遇的故事上報後,紅遍全美,所有大大小小的節目都搶著邀請這三位奇蹟兄弟上節目,看著他們從嬰兒時期分別在完全不同的家庭當中成長,卻有著一模一樣的外貌、習慣、手勢、個性、嗜好,甚至喜歡同一類型的女性。
這件事情在1980s 的當時,大家充滿驚嘆:原來遺傳的影響這麼的大!
在紀錄片當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一個超級左派奶奶,曾任Neubauer的助理,他說一派輕鬆地說:「這個實驗現在看來當然殘忍,但我們要把脈絡拉回50s年代,心理學正開始興盛,當時沒有人會質疑這個實驗的。大家會這麼生氣,其實是因為大家很難接受原來遺傳佔人生的比例如此之大,彷彿你怎麼努力都是沒有差別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過人類圖的我們一點也不意外,我將三胞胎的圖放出來,不用任何殘忍的實驗,我相信大家也可以知道他們有著什麼樣的個性。我深受震撼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三兄弟被計劃性地安排在三個家庭:
David 被安排在溫暖和樂的移民家庭第一代、開小商店的藍領階級家庭;
Eddy 被安排在父親是教師傳統、中規中距、相敬如賓的中產階級家庭;
Bob 被安排在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的健康溫馨享受生活的富裕家庭。
一模一樣的出生原始設定,在不同環境中成長,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制約?
在紀錄片的前半段,他們歡欣鼓舞,覺得人生終於完滿了,他們在各種節目中展露頭角,甚至還跟瑪丹娜拍了電影!他們喜歡被注意,也因此刻意強化了他們三個人的共同點,但他們自己非常清楚,他們的妻子也非常清楚,他們三個是完全不同的人。
事情發生在三兄弟一起開了一間餐廳,但三個人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例如錢、工作、和夢想。在看到這邊的時候我已經約略知道三個人各自處理事情的方式,在繼續看下去前,你要不要先一起猜猜誰會最先拆夥離開?而當其中一人拆夥離開後,誰會最崩潰、最無法接受?
---
Bob 最先拆夥離開。在富裕家庭長大的他,可以想像他不需要為了錢傷感情,並不是他奢華,因為他的設計很願意為生活奮鬥也很願意從基層做起,從紀錄片中最一開始他開的爛車就可以知道。但他的付出與努力是不需要與家人衝突的。第一個瀟灑離開,也是一種「第一」,至少是一種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不用再面對各種混亂失序。
Eddy最沒有辦法接受。生性浪漫的他,在一個拘謹、保守的家庭中長大,一直覺得格格不入的他,對於三兄弟的團聚是最開心的,他夢想著三個人可以永遠組成一個大家庭,當這個夢想破滅、情緒來到了有史以來最低點,失望與痛苦交錯,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的空虛、以及對命運的恐懼。Eddy自殺了,一槍轟掉了自己的腦袋。在後來的訪談中,Eddy的養父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少教了他什麼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我是不是少教了他如何生活?」
也許你會覺得David適應得最好?但事實上他是最自卑的。在影片最一開始,當他發現原來自己還有另外兩個三胞胎兄弟分散到不同家庭時,他第一個反應是「啊他是醫生的兒子,他被分到有錢的家庭」,看到Bob的爛車時,也是說出「啊不是醫生的兒子?」他的確沒有離開也沒有因夢碎而自殺,但他是否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失敗的恐懼?16歲就進出精神科的他,是否一直扛著面子裡子解決各種問題?失去兄弟,仍然要追著研究機構給出一個答案: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你們怎麼能夠做出這個實驗?
---
以上三人的簡評,乍看起來就是對「不同結果」的評論,但事實上我是從他們三個「同一張」人類圖設計中找到的關鍵字串連。同一張圖,在不同的教養下,對事情採取的決定不同,也因此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套句片中的話:「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環境一樣重要,但後天的環境養成,可以帶我們克服所有事情。」
同一張圖,因為不同的成長環境,成就了不一樣的人生:我們要怎麼活出自己原本的設計、從空白中心的制約當中習得人生智慧?想知道一個人可能的樣貌,不需要設計如此殘忍的實驗,人類圖就可以知道一個人固定的設計,以及可能產生的制約。至於能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決定的關鍵點還是在內在權威與策略。
「基因的設計引領我們的人生向前,不代表我們人生註定不變。」
-----司機手動置底-----
接收防疫中心正確的資訊、確實且正確配戴口罩、勤洗手勿摸口鼻
察覺自己的緊張與焦慮不一定都是確保生存的警覺
祝大家健康平安與順心
圖片來源:劇照/我找很久他們的出生時間跑出來的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00:17:02)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的推薦目錄: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評+知識】《活屍大軍》Army of the Dead
★★★★☆ 一場人類大鬧天庭的諸神黃昏
.
不論是《活屍大軍》還是《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都再再證明了「創作自由」對一個藝術創作者而言,是件多麼奢侈又夢幻的事;《活屍大軍》在Netflix的全力支持下,將查克史奈德腦袋中對活屍末日後的世界完全毫無保留地呈現;不論是查導的攝影美學,還是特殊化妝、視覺特效團隊來說,《活屍大軍》仿佛一場大型的自由創作,沒有束縛地瘋狂遊樂園,很開心身為觀眾能夠看到創作者們傾自己的全部力氣,將創意發揮到極致所創作出的作品。
.
就整體而言,電影塞滿了大量神話寓言象徵:奧林帕斯的「阿爾法」活屍、宙斯(手持鋼筋彷彿握著神火閃電)、女王(暗示宙斯和自己女兒雅典娜的亂倫關係);蛾摩拉賭場中有個名為「諸神黃昏」的金庫,將聖經或是北歐神話巧妙融入其中,都能夠觀察出查克史奈德對於象徵元素的熱愛,以及透過活屍主題的故事,想要建構出一個瘋狂又特別的世界觀。
.
而在這個名為「罪惡之城」的拉斯維加斯,人們讚嘆它的名(特別是開場的蒙太奇配樂《Viva Las Vegas》),也同時畏懼它的惡(特別是逃出核爆後的范德羅,使用小紅莓的經典歌曲《Zombie》),查克史奈德所述說的活屍故事,實際上講述了活屍電影始終離不開的命題 - 「人性」。
.
劇情看似是一場在核爆毀滅前的搶劫行動,實際上也是一趟經典的「英雄旅程」;每個角色人物表面上因為錢而投入其中,卻也能夠觀察到劇首至劇終的過程。人們都在這場行動裡獲得了救贖。每個人的改變,關係到了「人性」,在面對危難時刻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朝著「善良」還是「邪惡」走去,都是每個人自己要自己付出代價的選擇。
.
我特別喜歡劇中利用「金錢」衡量價值的編排,尤其是招兵買馬的過程,利益因為工作分配的關係而層層遞減;上位者認為進行了一場划算的交易,下位者永遠因為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這不正是人類社會的利益關係嗎?一種建立在金錢之上的金字塔結構,一種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現實、醜陋、無奈。
.
縱使《活屍大軍》的劇情與《異形2》的故事架構類似,但我倒認為更像是《聖經》裡,受耶和華所託而前往索多瑪和蛾摩拉尋找10個義人的兩位天使;索多瑪和蛾摩拉最終在《申命記》裡被天火所焚毀,這不正是那枚從天而降毀滅一切的核彈嗎?而在電影中,逃出這場災難的范德羅,帶著原罪前往下一個地方延續人類罪惡。這似乎都在說著人們永遠無法根除的人性本惡,我們只能與之共存。
.
當然,特別擅長經營畫面美感的查克史奈德,在本次身兼攝影指導而特別使用RED支援的電影攝影機,搭配著他自行購買的50mm / f0.95的大光圈鏡頭,讓人物特寫更加細緻,讓景深散景更顯立體柔和。不少活屍角色的特寫,從清晰的對焦步出焦距外的運鏡,讓劇情張力更顯凸出,在動作場面的運鏡上更顯得淒美和史詩氣氛。
.
《活屍大軍》中我們看到不斷進步以及在悲痛中重新找回初衷的電影創作者;慢動作使用得恰到好處、攝影機使用更駕輕就熟、畫面營造更有視覺的衝擊感,在場面規模上更有魅力。你怎麼能不愛上這種投入在自己喜愛的事物裡的熱情和傻勁呢?
.
若要說這是一場人類大鬧天庭的諸神黃昏,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正是查克史奈德在長期被大財團壓抑後,再次引來展現能力的機會,交出了他自己最具熱情且灌注靈魂的作品。與其說這是一部最不「查克史奈德」的查克史奈德作品,倒不如說,過去是什麼讓查克史奈德變得不像自己了呢?
.
By the way,這就是查克史奈德最終剪輯版本了,請放心。
.
.
.
《活屍大軍》Army of the Dead
台灣上映日期:2021-05-21(Netflix)
.
.
.
#活屍大軍 #armyofthedead
#查克史奈德 #zacksnyder #戴夫巴帝斯塔 #davebautista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18 ~ 5/24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YswBJUtbdnY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7av7di9t908626v9us73y/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1980年5月18日到27日之間,韓國民眾在光州發起民主運動,希望政府下令擴大的戒嚴令能夠解除。當時總攬軍政大權的全斗煥下令軍隊進入光州暴力鎮壓,流血衝突擴大。直到民主派領袖金大中被捕後,光州民主化運動才以平民165人死亡的悲劇收場。
.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是目前《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的劇情時間最早的一部,也是星戰創始人 喬治盧卡斯睽違16年後再度推出的星戰系列作品;故事描述了銀河共和國的一場貿易衝突意外發現了某種黑暗勢力正蠢蠢欲動。
.
▶ 1949-MAY. 20 臺灣實施戒嚴 / 《#返校》Detention
520聽起來是個非常浪漫的日子,也或許是固定的總統就職日,但在82年前,1948年,國共內戰持續升溫而實施了第一次全國戒嚴令,並在隔年宣布台灣省全境進入戒嚴狀態,開始了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
.
▶ 1927-MAY. 21 林白飛越大西洋 /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 Louis
美國飛行員 查爾斯林白,在1927年5月20日駕駛著單引擎飛機 聖路易精神號從美國紐約羅斯福飛行場起飛,隔日在法國巴黎的勒布爾熱機場降落,完成了歷史上首位單人不著陸飛行跨越大西洋的壯舉。
.
▶ 1990-MAY. 22 Win. 3.0 發佈 / 《#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0年5月22日,微軟公司出品了Windows3.0作業系統,是第一個獲得商業成功,並且能夠與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相抗衡的作業系統產品,也是控制台、小作家、小算盤、小畫家、接龍遊戲等經典輔助軟體問世的起點。
.
▶ 1951-MAY. 23 「和平解放」西藏 /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1950年,在經過大約半年來的混亂局勢,國共內戰後的西藏一直向國際求援尋求獨立的可能;到了隔年初,中共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西藏才和中共簽下和平協議,中共也對外宣稱「和平解放」西藏。
.
▶ 2006-MAY. 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00:17:02)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00:28:50) ▶ 1949-MAY. 20 臺灣實施戒嚴 / 《返校》Detention
(00:58:59) ▶ 1927-MAY. 21 林白飛越大西洋 /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 Louis
(01:08:26) ▶ 1990-MAY. 22 Win. 3.0 發佈 / 《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01:18:03) ▶ 1951-MAY. 23 「和平解放」西藏 /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01:39:06) ▶ 2006-MAY. 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18 ~ 5/24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YswBJUtbdnY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7av7di9t908626v9us73y/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80-MAY. 18 光州事件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1980年5月18日到27日之間,韓國民眾在光州發起民主運動,希望政府下令擴大的戒嚴令能夠解除。當時總攬軍政大權的全斗煥下令軍隊進入光州暴力鎮壓,流血衝突擴大。直到民主派領袖金大中被捕後,光州民主化運動才以平民165人死亡的悲劇收場。
.
▶ 1999-MAY. 19 星戰首部曲 / 《#星際大戰首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是目前《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的劇情時間最早的一部,也是星戰創始人 喬治盧卡斯睽違16年後再度推出的星戰系列作品;故事描述了銀河共和國的一場貿易衝突意外發現了某種黑暗勢力正蠢蠢欲動。
.
▶ 1949-MAY. 20 臺灣實施戒嚴 / 《#返校》Detention
520聽起來是個非常浪漫的日子,也或許是固定的總統就職日,但在82年前,1948年,國共內戰持續升溫而實施了第一次全國戒嚴令,並在隔年宣布台灣省全境進入戒嚴狀態,開始了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
.
▶ 1927-MAY. 21 林白飛越大西洋 / 《#壯志凌雲》The Spirit of St. Louis
美國飛行員 查爾斯林白,在1927年5月20日駕駛著單引擎飛機 聖路易精神號從美國紐約羅斯福飛行場起飛,隔日在法國巴黎的勒布爾熱機場降落,完成了歷史上首位單人不著陸飛行跨越大西洋的壯舉。
.
▶ 1990-MAY. 22 Win. 3.0 發佈 / 《#微軟英雄》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0年5月22日,微軟公司出品了Windows3.0作業系統,是第一個獲得商業成功,並且能夠與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相抗衡的作業系統產品,也是控制台、小作家、小算盤、小畫家、接龍遊戲等經典輔助軟體問世的起點。
.
▶ 1951-MAY. 23 「和平解放」西藏 / 《#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
1950年,在經過大約半年來的混亂局勢,國共內戰後的西藏一直向國際求援尋求獨立的可能;到了隔年初,中共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西藏才和中共簽下和平協議,中共也對外宣稱「和平解放」西藏。
.
▶ 2006-MAY. 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wBJUtbdn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8R1kaAnz8rYbSbv4k7N-ZntTNDA)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演講,以及多份研究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研究報告作為主體,讓全球掀起一股討論環保議題的熱潮。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kpvc20o3ob08730559gtk8
《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不相當特別的紀錄片,一方面記錄了高爾從政多年以來所收集的總總研究資料,另一方面也記錄了全球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不論是圖片、影像、甚至是表格、圖表、數據的呈現,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並且透過高爾的簡報呈現予世人。
片中頗具政治爭議的地方,就在於出現許多為了反駁那些反對全球暖化議題,或是認為全球暖化原因未定的科學研究,並指稱背後有政客或財團的利益關係。除此之外,為了佐證自己的科學論點,電影在上映後不久更推出了同名書籍,在最後的附加內容中,更附上了電影中尚未提及的科學研究分析。
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廣大回響,不僅在票房上獲得不錯表現,在影評分數上也有相當亮眼的成績;電影甚至在該屆的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紀錄片,是目前美國影史票房表現第三高、評價也表現出色的紀錄佳作。
續作《不願面對的真相2》則在2017年上映,主要內容述說了高爾如何在《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的十年,2016年的巴黎高峰會上說服各國政府領導人通過巴黎協議的過程,並選定在川普上任後大幅修改歐巴馬政府的能源和環保政策的時機上映,不免讓人質疑其政治目的為何。也可能因此讓《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表現,不如《不願面對的真相》當時所造成的市場回響。
如今,《不願面對的真相》到《不願面對的真相2》的問世,我們卻到了2020年的今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讓地球上的一些環境問題獲得改善,也讓人重新再度認識到環保的重要,看來是多麼諷刺。
延伸閱讀:
【梗你聊時事】從新冠病毒疫情,來看看地球怎麼了?人類似乎才是最可怕的病毒? | XXY
https://youtu.be/zLe1zuFaY-o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環境 #環保 #高爾 #氣候變遷 #aninconvenienttruth #climate #climatchange #climatevariabilit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bscEuURgLI/hqdefault.jpg)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影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一些想做的事,你一直計劃要去做的事,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你沒有去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叫做你很擔心你去做了,於是你的自我認同,社會對於你這個人的認識,開始會要有所轉變,而這一點是你很害怕的。
比如說,你一直很想要發揮你歌唱的專長,可是你很害怕,當別人知道你想要唱歌的時候,會影響你原本是個金融分析師,這樣的一個專業身份。
或者是呢你一直很想要動筆成為一個編劇,一直很想要寫作,但是你很害怕這麼做,會抵觸了自己身為一個會計師的身份,甚至於在你生涯過程當中,你不止一次遇到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我們卻一再的讓它溜走。
只因為呢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跟感受,會因為我們把握了這些機會,可能必須要有所改變,它會危及我們自己認定並且努力去實踐的一個價值觀。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一直活在別人怎麼看我,我要讓別人怎麼看我的這個看法,不受傷害的或不受影響,一直維持下去。
於是表面上,這些看法可能成就了你,但是這些看法也綁住了你,讓你的生命動彈不得,讓你一直停留在一個其實你不是很喜歡,甚至於你痛恨自己,但是卻離不開的一個身份角色跟環境。
甚至於我遇到一個朋友,他一直很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他跟我討論這件事已經討論了好幾年,而且他也存錢買設備買器材,然後試著拍作品…。
甚至於駕設了幾個網站,然後做了一些自己的粉絲頁上傳了個人的簡介,看似一切就是要準備啓動,但是他就一直不啓動。
他甚至於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他花了大筆的金錢跟時間,但是就是沒有真正的去推出,任何有系列或者是完整的作品。
每次問他他為什麼會這樣子,他可以告訴我一千萬個理由,不管是專業不夠啊!品質不好啊!或者他覺得他應該還有更好表現啦…等等這一類的。
總而言之他有說不完的理由,但是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是幫助他真正的跨出去。當你聽到這邊,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剛好我在書中讀到一個說法,叫做『回避法則』。回避法則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越是會威脅我們認同感的東西,我們越是會去回避!
而這一份認同感,可能就是剛剛所說的,你自己安身立命的角色,你自己希望別人首要去認識你的一個部分。可是這些部分跟你內心真正有渴望,有喜歡有熱情的,不一定是畫的上等號。
所以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就會發現,當我要帶著學生或者帶著我的個案,去看待一些真正的真實跟真正的真相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有時候是會回避的,甚至於是會抗拒的!
為什麼?因為真相有時候可能會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調整對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更強烈的叫做,你可能要先推翻自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信念;因為這些信念可能真的不必然為真,我們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我欺騙的幻覺裡面。
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他一直想像著有一個叫做「最完美的出發點」,最完美的狀況,可是我一直試圖的想讓他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能夠完成,並不是做最好的準備,因為當你準備到最好,你也不用出發了!
而是你是否願意先去跨出去,先透過跨出去得到的結果不斷的去修正,這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它才有辦法去成就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才不會被綁定,才不會被框在某個特定的角色跟價值觀裡面。
我再次強調,你要在哪一個角色跟價值觀那不重要,重要是如果你在的那個角色跟價值觀你不開心的話,那你不改變又能夠如何呢?
所以說到這裡,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他會逃避,他一直在實踐所謂的「回避法則」,通常的原因是什麼呢?通常的原因不是真相令人難以接受,通常原因是他根本不願意去看什麼叫做真相。
他寧可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裡,他寧可一直活在別人認為醫生很好,別人認為會計師很好,別人認為某某專業角色很好,但是那些真的很好,可是你不快樂啊!
那你真的去看待真相,真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包含你自己的真相,真的有這麼困難嗎?或許也有可能是你看到真相之後,你也放下一顆心,叫做我真的不適合當一個藝術家,這也是一個解答。
你也可以安心自在的繼續當你的專業人士,這不也是一種快樂嗎?可是最怕的是我們一直沒有打開眼睛跟耳朵,我們一直用我們的想像,在面對我們的人生。
於是當想像成為了一種綁架我們,或扭曲我們價值的存在的時候,請問一下你的快樂、你的自在,又要從何而來呢?
就好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叫做「知難行易」。你真的沒有去做的時候,你一直覺得好困難、好困難、好困難,可是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你回首一看,真的有那麼難嗎?
好像開始了之後,後面順順的就這麼接續下去了,對呀!這就是我們活在想像,還是活在真實裡面。
所以最後聊到這邊我很期盼你,其實看待真實或看見真實,它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蒙著眼睛跟朦著耳朵。
你可以想像,當你開快車在高速公路上,你的眼睛和耳朵都被遮起來,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然而你要平安的朝向你人生的目標,你要達到你生命的目的地,是不是第一件事情叫做打開眼睛跟耳朵呢?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關於「面對」這件事情,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門課它會花很多的時間陪著你,真正的學會什麼叫做「打開感官」。
我再次強調打開感官、看見真實,不等於你就要有天翻地覆的改變,搞不好看懂之後,你也才能夠安心的繼續維持現在生命,不是嗎?
可是當你沒有看懂的時候,你會帶著遺憾、你會帶著焦慮,你會帶著一種不確定,然後在你的人生裡面繼續的煎熬著。
所以不管我們要跟別人達成共識,還是跟自己達成共識,首先我們要做的叫做我們要先能夠還原真實,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我很待能夠在7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8uiF23cEB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