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銀碳價趨勢報告摘要】淨零競逐下 全球碳價收入達530億美元(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碳價是必要但不能只有碳價
2021年世界銀行全球碳價現況與趨勢報告出爐,開宗指出碳價對於低碳轉型十分重要,但要真正發揮作用,則另需要確保:(1)碳價水準達每噸40~80美元、(2)根據各國不同情況量身設計、(3)低碳轉型需要包裹政策,包含致力於低碳研發、破除減緩措施的非經濟障礙等。
文:倪茂庭(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
1. 關鍵數字
全球61個碳價機制,管制21.5%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全球碳價機制成長至64個,包含3個具體規劃中的碳價。其中61個已施行生效的碳價機制,共管制全球約21.5%的溫室氣體,主要的增幅來自2021年2月中國施行的全國碳交易。
全球碳價水準中,僅有3.76%的排放量符合巴黎協定水準
從各國減量自訂貢獻中,全球氣候行動仍不足以回應巴黎協定的目標,這同樣也反映在目前的碳價水準上,目前全球的碳價中僅有3.76%看齊應有的碳價水準,即世銀2017年給予符合巴黎協定2°C目標的碳價建議,分別於2020年、2030年時,每噸碳價應為40~80美元;50~100美元的水準。若要進一步達到1.5°C的目標,世銀報告也引用國際能源研究顧問公司WoodMac的分析,2030年碳價應達到每噸160美元的水準。
2021年碳價水準的典範(下圖灰色範圍),即高於40美元的碳價制度,也從去年的4個增加到9個,但也僅佔全球排放量的3.76%,分別是歐盟碳交易、法國碳稅、芬蘭碳稅、列支敦士登碳稅、盧森堡碳稅、挪威碳稅、瑞典碳稅以及瑞士的碳稅與排放交易制度。
全球碳價收入來到530億美金
2020年全球碳價收入高達530億美金,相較於2019年提高了80億美元,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漲幅,管制全境39%溫室氣體的平均價格為49.8美金,收入約計225億4800萬美金。其次,碳價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碳稅96億3200萬、法國碳稅96億3200萬、加拿大碳稅34億700萬、日本碳稅23億6500萬、瑞典碳稅的22億8400萬。(※碳價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價等因素,排序僅為概況的說明。)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9.8%的內部碳價高於每噸80美金
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採行企業內部碳價(共226家,包含預期兩年內施行)。2020年全球也有853家企業採行內部碳價,1159家企業預期兩年內施行,統計約27兆資本額加入。企業內部碳價的採行,主要乃為了強化低碳投資的需求。儘管內部碳價的實質影響受到質疑,但相關研究與具體實踐的經驗中也逐漸優化內部碳價機制設定的標準與分析實際減量成效。
此外,也有許多企業的內部碳價水準已經高於政府碳價機制。雖平均來說企業內部的平均碳價並未符合巴黎協定要求,但有超過16.1%的企業內部碳價符合每噸40美元~80美元的碳價水準,更有9.8%的企業採行更高水準的碳價。
2. 關鍵訊息
碳價的韌性挺過新冠疫情,更為綠色振興創造財源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影響著全球碳價,影響包含遞延排放盤查的期限、暫緩調升碳價的措施等,但自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大流行起開始觀察幾個全球主要排放交易市場中的碳價表現,可以發現絕大多數都有約計40%以上的漲幅,包含歐盟、紐西蘭、美國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除整體淨零氣候承諾的維繫外,排放交易制度本身透過其價格供給調整機制(price or supply adjustment mechanisms, PSAMs)支撐碳交易市場。另一方面,仍有如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如期提高碳稅稅率。此外,自願性額度市場同樣也挺過來了。這些發展都可以看見碳價制度的韌性。
碳價亦扮演著疫情衝擊下綠色振興的重要角色,短期內確保低碳永續的產業維持競爭力、創造就業及維持經濟成長外,長期可實踐淨零目標。此外,藉由碳價的收取可增加綠色振興所需的財源,無論是投資低碳技術或創造低碳產業職缺,例如加拿大2020年12月提出共119億美金的健康環境與經濟計劃中(Healthy Environment and Healthy Economy Plan),即擬利用碳價收入打造未來10年的產業轉型創新的來源,碳價將每年提高每公噸11.94美元,預期2030年達到每噸135.3美元的碳價水準。
碳價的政治經濟分析與政策溝通策略越顯重要
根據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 The Peoples' Climate Vote》民調的120萬份調查中發現,全球調查的50個國家中約計有64%的受訪者視氣候變遷為緊急狀態,特別是小島國家聯盟與高收入國家皆有超過70%的受訪者同意。同意的受訪者中,又有近6成(59%)認同國家應採取必要且立即的氣候政策。然而,6大領域共18項的具體氣候政策中「污染者付費」的政策選項,僅獲得39%的支持,位列第10名應採行的優先措施。相對地,於高所得國家中污染者付費工具的政策支持度則比較高,獲得55%受訪者支持。
這些民調顯示碳價的施行與碳價水準高低維繫於社會接受度,從企業端觀察,過去為主要的反對遊說勢力,但近期因氣候管制的手段已勢不可擋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轉向支持碳價政策。至於公眾則比較關注於碳價制度的公平性、碳價收入的使用是否帶來低碳投資、減低其他稅賦或提高社會福利等,例如愛爾蘭碳價用於社會福利保障、德國碳價用於減低電力稅、通勤補貼等措施。據此,相關碳價的推動都開始聚焦政治經濟分析、制度公平性與社會溝通策略。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全球淨零競逐下,結至2020年底已有127個國家、823座城市、101個地區與1541家企業承諾2050年淨零目標。碳價該如何回應各國淨零的競逐?一方面可以發現歐盟碳價創了歷史新高、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修正;另一方面,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想像也預期逐漸落實,包含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預期今年6月主辦G7峰會的英國,也將強調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落實。
同時,私部門方面,一方面企業加入淨零行動也增加自願碳價機制的量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私部門的碳價參與固然重要,特別是自願的碳價市場多以碳權額度市場為主,涉及高度的異質性、減量真實性與重複計算的質疑,重點仍應擺在實質減量的努力,應視碳權額度的參與為輔助的措施,並更進一步確保額度交易的透明度、減量真實性。
同樣的外,也越來越多金融投資機構,如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以及Lansdowne Partners等也開始參與碳市場,據統計,2020年43.7%的歐盟碳交易市場碳權由投資機構購入,雖然可強化碳市場流通性與參與碳價誘因,但相對的必須注意碳權及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金融監管機制。
3. 亮點實踐經驗
中國碳交易
今年度受溫室氣體管制的成長貢獻主要來自2021年2月公布的中國碳交易,預期將於今年6月底前啟動線上交易,預期將初步管制全國2225個發電業者,共計約40億噸的碳排量。目前全國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碳登)也刻正進行開戶手續。受管制的電業今年將首次針對過去兩年的碳排放償付碳價,若未能履行碳價義務則預期將處以高於市場碳價2~5倍的處罰。
然而,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業)》初期尚未有總量的限制,將會視未來更多具體部門別目標設定以及《十四五》計畫的內容後,決定中國碳交易的總量目標。另外,除了已於2020年開始施行的再生能源配比制度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也預期將於2021年底,針對「能源密集」產業施以「能源消費配額機制」,這些都將影響碳交易市場的總量設定與運行。
歐盟碳價:碳交易改革、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綠色政綱宣布以來已經完成氣候法的制定,正式將2030年氣候減量的目標設定於減量1990年標準55%,2050年淨零排放;2040年的目標預期將於全球盤點後6個月內提出。為了回應歐盟新氣候目標,也將連同調整歐盟碳價制度,即包含修訂歐盟碳交易與頒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首先,針對歐盟碳交易制度,預期修正的方向包含收緊碳總量的設定、重新檢視市場穩定存量機制、強化航空業排放管制,並思考是否擴大排放管制部門,如新增海運、運輸與建築部門。其次,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方面,首批將針對原先於碳交易制度中屬於亦受碳洩露風險影響的水泥、鋼鐵等產業,同時取消免費核配碳權,改以碳邊境調整機制緩解境內外碳價差異。相關具體調整皆預期於今年6月後公布細節。
歐洲國家碳價趨勢:英國、德國、荷蘭
脫歐後的英國也正式於今年1月停止參與歐盟碳交易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英國獨立碳交易市場,相關制度的設計則仍維持歐盟第四交易期的規則,涵蓋電業、製造業、國內航空業等,預期每年減少420萬噸排放,2024年後將進一步重新校正。
德國也針對運輸、建築,兩個非歐盟排放交易管制部門,進行德國境內的碳交易制度,約計管制40%的德國排放量。
再次突破氣候訴訟想像的荷蘭,也於2021年1月開始施行產業碳稅法(Industry Carbon Tax Act / Wet CO₂-heffing industrie),每噸碳稅設定於35.24美元,管制的對象包含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外,也包含廢棄物焚化等產生氧化亞氮的部門,預期管制235家企業共284個廠址,目標2030年限制產業排放量為143萬噸。原本已包含於歐盟排放交易的產業,針對排放超過歐盟標準的部分,需另外依2030年產業減量目標並計算權重後,額外繳納碳稅(top up fee),若低於排放標準則可獲得抵減碳權(dispensation rights),作為交易或獲得過去五年裡依法繳納碳稅的退稅依據。
亞洲國家重點
日本除現行的地球溫暖化對策稅與東京市、埼玉市的排放交易制度外,日本政府2021年2月起,也分別由環境部、經產省各自展開碳定價機制與低碳成長的策略研究,例如從環境部的《Our Shared Future》報告中,預期2030年碳稅水準達到100歐元(122美金),預期未來10年將有95億歐元的氣候行動基金收入,並規劃其中的30億用於社會福利、避免能源貧窮以及公正轉型;50億用於建築物翻修;15億用於永續農業上。此外,排放交易的部分也會規劃碳底價的制度確保碳價水準。
南韓碳交易則於2021年進入第三交易期,擴大了原本管制範圍,新增大型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等,管制排放量約計全韓國73.5%;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10%。另外,也鬆綁關於投資機構參與碳權次級市場、以及國際額度碳權使用的限制。
此外,印尼於2021年3月開始碳交易試行,涵蓋80家燃煤電廠,並展開碳交易法制的擬定,預期2025年上路;越南於2020年11月修正通過《環境保護法》,提供排放交易制度的母法依據,預期於2025年試運行、2027年正式施行。
參考資料
“World Bank. 2021.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1.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 World Bank. License: CC BY 3.0 IGO.”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16
♡
世界碳排放量排名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週圖卡【不永續就沒生意!減碳有價的時代來臨,台灣減碳50強搶先佈局!】
世界正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歐盟「碳關稅」上路在即,美國也考慮課徵,這讓減碳不再是嘴巴說說,而是真金白銀的議題!
攤開台灣減碳50強,中鋼正顛覆兩百年產業,打造「煉鋼不排碳」的秘密武器;對台積電、友達等科技供應鏈來說,蘋果2030年要達成 #整體供應鏈碳中和,不變綠就等於沒訂單!
當零碳成為產業新標準,從大公司到中小企業,該如何擺脫舊有思維,搶先佈局零碳戰役?「減碳企業50強」,又是如何緊抓綠色商機?
-
【碳排放小辭典】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移除量,其中可使用抵換作為移除手段。
#淨零碳排(net zero)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移除量,但不能以抵換作為碳移除方案。
#零碳排(zero CO2)
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以電力使用而言,就是100%再生能源。
(編按:以達成難度來說:零碳排>淨零碳排>碳中和)
-
【更多完整調查,請看《天下》深度報導】
#完整排名
獨家名單》台灣減碳企業50強,救地球也賺綠金
🔥https://bit.ly/2R1gYm4
#企業轉型
碳關稅將上路 台灣15大排碳大戶,如何把危機變商機?
📣https://bit.ly/3xY55Oo
#個案解析
高鋼價時代來臨?鋼鐵變稀缺,揭露中鋼「煉鋼不排碳」的祕密武器
📣https://bit.ly/3f4tPfk
-
📣培養宏觀視野,厚植知識,邀您訂閱天下全閱讀
>> https://bit.ly/3f7fejv
世界碳排放量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在今年的4月22號,地球日第51個年頭的這一天,減少煤炭使用,再度成為各國政府的熱議焦點。而今年在此一議題上最特別,也格具意義的亮點,是當年工業革命發源地,大量工廠日以繼夜燒煤讓機器運轉製造的英國,搖身一變成為年底COP26的主辦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將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舉行。英國,是目前已開發國家中最出色的減煤大國,早已決定在2025年前,全面停用燃煤發電,並已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佔比,目前比例高達四成,以風能為最大宗,在全球煤炭使用量排行榜中排名第21,首位是中國,印度居次,美國第三,足見英國在減煤上的積極努力。事實上,減煤已是當前已開發國家的普遍共識,包括美國,也包括加拿大,但對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及印度來說,當前正是追求國家經濟規模擴張之際,以中國為例,中國生產全球半數的鋼鐵水泥,在尚未找到比燃煤更低的生產方法前,目前很難談減煤。印度也是如此,莫迪政府雖然決定將大舉投資再生能源,但也言明,印度不可能完全剔除燃煤使用,一度宣布未來不再興建燃煤電廠的印度,傳出又把燃煤發電,這種全球最廉價的發電方式,重新納入考量,可能續蓋燃煤電廠。
{內文}
17世紀英國啟動工業革命是西方首個大規模使用煤炭的國家,也讓排放煤煙的工廠煙囪多寡,成為評判國家經濟實力的衡量標準。
新聞片段:工業革命讓機器應運而生,數量鋪天蓋地,也帶來全球性經濟繁榮,人類史上前所未見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的工業革命發源地搖身一變,成為世界迎來第51個地球日之際,已開發國家中最出色的減煤大國,英國擔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年底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的重任,
是別具環保歷史意義的東道主角色。
英國首相 強森:我們絕對可用更環保的方式,在疫情中重建國家經濟,別忘了 英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較1990年的水平減少了約42%,英國經濟也比那時成長了73%
煤炭,仍是全球至今最主要的燃料,在所有能源中使用佔比27%,發電總量中,煤電佔比則為38%,以國家消耗總量來看,中國第一,印度居次,美國第三。英國遠遠在後,排名第21。國際能源署統計數據,英國減少產業用煤成效驚人,90年代6690千噸油當量,2018年1473千噸油當量降幅高達八成。
英國天空新聞片段(2020.08.17):這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從今天起,英格蘭地區的商業採礦畫上句點,杜倫市的布拉德利礦場,在經營兩百年,年開採高達15萬噸的煤礦後,正式結束營業
英格蘭煤礦工人(2020.08.17):我感到絕望 真的非常絕望
去年八月,英格蘭末代礦場關閉,英國政府為應對氣候危機,早已決定在2025年前,全面停用燃煤發電,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佔比,目前的比例已高達四成。
英國第四頻道新聞片段:這是英國的成功故事,碳排量相較90年代下降了49%,是過去十年來,G20中減碳量最高的國家,決心擺脫柴契爾夫人啟動的煤礦業,英國成為了全球風電的領頭羊,英國電力產業,始終為全國之首的碳排量,已自2008年以來下降67%,英國電力業碳排量,目前僅在全國陸上排放量的13%
英國國際貿易部宣導影片:世界上哪個國家擁有最大的離岸風電能,甚至能在2030年前產生高達400億瓦的離岸風電能
而大興離岸風能是英國政府用來應對減媒的新能源政策,與挪威合資自2020年起動工,英國正在打造一座矗立於英格蘭東北外海,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廠Dogger Bank,預計2026年完工後,可產生360億瓦電力,供電全英500萬戶家庭,連同自2030年起禁售汽柴油車,2035年起不再出產油電混合車,盼走向純電動車使用國,英國其實與美國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一樣,積極展現減煤決心,並把淨零碳排目標訂在2050年,但在亞洲卻是不同光景,中國與印度政府雖都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但兩國目前
依然甩不掉對燃煤發電的高度依賴。
德國之聲新聞片段:在亞洲 煤炭使用量不斷上升,2020年中國與印度燃燒的煤炭總量,是當年度全球總量逾三分之二,其他亞洲國家的煤炭用量,也高過歐盟與美國的總和
以中國為例,在2020年雖是高於美國,全球風能裝置量最高的國家,但當年度煤炭用量,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接近6成,尤其走過2020年的新冠疫情,2021年經濟活動正要重新重啟談減煤難上加難,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上個月的報告便估計到2025年,中國煤炭年消費量甚至要比2020年增長6%。
CNBC新聞片段:中國地大物博,雖然生產高數量的可再生能源,卻不等於高占比,中國的能源消耗量,13%來自可再生能源,美國是11% 歐盟則為18%,中國曾經曾諾要在2030年前,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20%,但代表中國需跟燃煤說再見,但中國的燃煤發電占比為58%,中國要減煤並不容易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亞洲策略總監 費雯麗:中國的煤炭半數是在重工業製程中燃燒,中國工廠供應全球50%的鋼鐵和水泥。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並還沒找到 符合成本效益的替代燃料
至於印度,莫迪政府雖已宣布,未來十年將投資550億美金致力發展清潔燃煤,但考量還要追求
5兆美元的國家經濟規模目標,因此不可能完全排除燃煤使用,路透社今年四月的獨家新聞,曾一度宣布未來,不再興建燃煤電廠的印度,又把全球最廉價的電力製造方式重新納入考量,可能續蓋燃煤電廠。
CNN主播:我們所處的地球正迎來一項可怕的警告,2021的全球碳排量,將出現史上最二高的增長
CNN主播:聯合國國際能源署表示,今年煤炭使用量最大的會是亞洲,特別是中國將超越可再生能源的成長
就在地球日前夕,聯合國轄下的國際能源署嚴正警告,今年的全球碳排量,會由發展中國家帶頭向前衝,能源需求拜各國經濟,從疫情中復甦所賜年增4.6%,且不只石化燃料需求增長,煤炭及天然氣需求,也將高於2019年水準,全球碳排年增幅,因此將暴衝至史上第二高,僅次於十年前後金融海嘯時期,各國經濟集體復甦的猛爆反彈,當地球因新冠疫情得以喘息一年,各國逐漸走出疫情谷底,保經濟復甦與環保減煤的二擇一,再度重回檯面,成為各國政府的政策申論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E4VltpstM
世界碳排放量排名 在 蔡正元- 碳排放每人每年的碳排放量以噸計算沙烏地阿拉伯第1名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排名第2名人均碳排放量也是17.6噸 ... 為甚麼同樣是人均碳排放量17.6噸,沙烏地阿拉伯是第一,而美國是第二? ... 大陸還是世界工廠生產大量商品。實際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