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給台灣的提案34-36 翻轉海線】
選戰最後三天了,耳語滿天飛,我不會怨嘆被網軍攻擊,被韓粉霸凌,努力跑選區闡述理念,正面選舉是我的堅持。
到了最後,聽說政見都沒人看,不過沒關係,我還是要把我這幾個月在地方座談會、客廳會講的政策,再整理一次說給大家聽。
祖先來自澎湖,在高雄長大,我是來自海上的人。所以來到海線這裏,帶著鹹味的海風吹拂,總讓人有著熟悉的感覺。然而,台中海線的發展,似乎總與市區有著落差,甚至令人覺得越拉越大。面對盤根錯節的地方利益,海線長遠的產經綜合發展,創造在地生活圈,減少對市區依賴的宏觀規劃,卻難以被正視。「#翻轉海線」,不要再等二十年,現在就該開始實現。
【3Q給台灣的提案34:大肚創生】
大肚的名稱,來自台灣原住民最大的政權-大肚王國(Tatuturo,漢人翻譯為大肚),也可說是台灣第一個「本土政權」。遺憾的是,由於大肚王國屬於部落聯盟,且沒有文字,在長期與荷蘭與兩個中國政權(明鄭王國與清國)作戰後,被漢人幾乎趕盡殺絕,少數倖存者遷往埔里一代,從此只留下了「大肚」這個名稱,但從大肚王國沿著烏溪發展,也可看出此處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兼具水利與居住便利性的天然有點。
#地方創生
有著多元文化印記的大肚,人文薈萃,我剛拍完影片的瑞井社區、蔗廍社區......都有很強的社區能量,進行過數次官民合力的社區營造運動。這樣的居民向心力,我認為是推動「地方創生」的最佳條件。地方創生跟「社區營造」不同的是,不只是「宣傳當地特色」,「拼觀光」,更是國家戰略,要讓地方留住產業,留住年輕人,避免老社區衰亡。因此,我們在中央需要推動專責單位,修改法令,改善財政分配與強化人才返鄉;在地方,則需透過發掘歷史文化,連結人、生活與土地;需要找出社區特色,思考要引進或振興的產業,或透過與周邊區域合作,改善交通建設,來建構「#區域聚集結構」,打團體戰。我會利用大肚的優勢,讓這些特色聚落,不再孤獨。
#貼近自然
大肚橫跨河谷到丘陵的地形,使得聚落被分隔成數處,但也因此,有著台中最美麗又可親的地景,有可以眺望大台中風景的望高寮,不同的角度也可望向彰化或台灣海峽方向。在林佳龍市長任內,曾推出「百里登山步道」、「自行車道四環線」概念,要讓市民用貼近土地的方式,親近台中的地景。然而,在政黨輪替後,相關的概念停滯,非常可惜。
我認為,除了繼續推進親近自然的步道建置,也要搭配大眾運輸系統升級,讓郊區輕旅遊也成為市民和外地觀光客的好去處,將能讓更多人認識大肚,認識台中。
#保護自然
此外,大肚台地過去是被相思樹林覆蓋,但隨著人為開發,植被逐漸縮減,又受季節性森林火災破壞,大肚山逐漸禿頭,這對於水文涵養,地表降溫,甚至揚塵抑制都會有不良影響。我若當選,希望中央能協助進行植被調查、遙測研究、部分復育,也希望地方能引進生態開發概念,與發展雙贏,莫讓大肚山的綠意繼續消失。
【3Q給台灣的提案35:潔淨龍井】
#產業轉型
講到龍井,就會想到龍井最大的地標台中火力發電廠,在1986年建廠以來,中火不斷擴建,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廠。但造成的污染問題,是直到近十年才躍上媒體頭條,並且到了林佳龍市長時代,才開始逐步改善。而在中火旁,還有台中第二大燒煤大戶中龍鋼鐵,另外工業區中小型廠商,港區貨船的柴油機排煙、老舊大貨車的汙染,這些全造成了影響海線空氣品質的因素,並非單一原因。
要講到防治空污,需有全面做法,讓「#永續產業鏈」取代中國國民黨建立的「高碳產業鍊」,且在都市建設,環境維持上,都需要全面跟進。我主張一視同仁,針對各種空污污染源全面管理,除了要求中火天然氣機組汰換加緊建設,也要並加密海線的空氣監測器,針對固定與移動污染源異常升高狀態強化稽核。在港區船舶應全面使用案電與脫硫柴油,強化「#綠色港口」的規範,讓地區空汙源穩健下降!
而以能源而言,未來台中港區將是台灣風電重鎮,除了西門子已經在台中港設立組裝廠外,從零組件供應,到風機維修管理,都會是台中的巨大商機,也會是龍井在地的就業機會,除了繼續監督經濟部落實產業規劃,我們希望中國國民黨地方政府不要再阻擾綠能產業發展,不要阻饒國產產業鏈成形,帶動產業升級的機會!
#生態正義
台中的建設資源集中於山線,但電廠、重工業均位於海線,海線居民承受較高健康風險,資源卻不如山線。然而,和污染相關的台電回饋款,不是只有特定區可領取,就是被地方樁腳和利益團體拿走。我一向主張,「智慧治理」不是口號,而是要解決實際需求,用來檢討健康與醫療資源分佈。我認為,對於汙染大戶管理方式,應直接透過公開透明的風險預估方式,將回饋以「免費健檢、醫療費用折抵」給承受較高風險的每個市民,不只是龍井,還包含周邊地區,並加強投資海線的社區醫療,以解決高風險地區的健康問題!
#大眾運輸
因為大肚山台地地形,也讓大肚山上過去大眾運輸只能依賴公車,然而捷運藍線的興建,將會改變這個狀況,除了全力協助交通部通過藍線後續程序外,我也希望中央地方能針對車站區域,做好聯合開發,轉乘配套設計,讓大肚山上的居民,包含居民與學子,有一條便捷聯通山海線的捷運。如此一來,「台地人」東西逢源,不論是到達中港副都心,或是台中市區都相當迅速,生活圈也會有革命性改變!
【3Q給台灣的提案36:沙鹿副都心】
#再創新高市
你知道沙鹿曾經有機會並肩台中市區,成為中部兩大城之一嗎? 1941年,日本規劃設置工、商、漁港合一的「#新高港(後演變為台中港)」,並配合合併梧棲、清水、沙鹿設立新的洲轄市「#新高市」,都市計畫面積3600公頃,規模不輸台北高雄。然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和隨後日本戰敗,計畫無疾而終。國民政府雖一度承續計畫,在海線設置省轄市,但很快取消。之後台中港發展也以工業為主,而沒有連帶市鎮的規劃。
「新高市」的計畫有沒有可能復活呢? 我認為,隨著台中港商業休憩區的開發,藍線捷運的興建,山海環狀線的升級,擁有雙港、雙軌道、雙快速道的海線區域,將能成為台中的下個潛力區。而山海環狀線與藍線捷運的交會站,便接近沙鹿車站與市區,此處將會是「新高市」的核心!
#航太產業
沙鹿因臨近清泉岡基地,是漢翔的大本營,也是我國自製戰機、負責亞太地區F-16維修能量的重鎮,附近並設有「台灣先進複材中心」與「漢翔航太研習園區」。在蔡英文總統「國機國造」政策,台美關係也達近40年最佳狀況下,漢翔未來持續看好。 我進入立法院,會繼續支持國防自主,不論是自主研發、現役戰機改良、外購戰機維持與維修,都會持續提升我國航太產業技術基礎,並進一步作為民用產業技術升級的資本。 不論是能源或國防,台中雙港都能受惠於國家整體產業轉型策略,也讓更多的技術人才留在台中就業生活。
堅持國家改革,海線的改變,從現在開始將不再是夢!
丘陵地形英文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38/全球展望
尼泊爾健行
~~登山,新視界~~
藉由與尼泊爾嚮導的一番訪談,
比較台灣與尼泊爾的登山文化。
文╱吳亭燁
尼泊爾,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從各種角度認識這個美麗的國度。有些人認識的尼泊爾,是聖母峰的國度,有些人所認識的,是喜馬拉雅山脈的國度。還有些人是因雪巴人,另也有些人因佛陀誕生而了解她。她的神祕色彩吸引許多人想要一探究竟,特別其境內擁有世界最高峰的聖母峰,以及洛子峰、馬卡魯峰、道拉吉里峰和馬納斯盧峰等八千公尺以上高山,以及分布其間的一百多條健行路線。近年來,前往尼泊爾健行人數逐年增加,無論是商業性質或自組隊伍,均有相當大發展。
台灣和尼泊爾的健行,不管型態或內容都有很大差異。首先是高山定義不同,及衍生高山相關活動種類之差異。台灣對於高山的認知,以海拔3000公尺以上山峰為主,根據路線難易程度而有不同日數的安排,其中以百岳最為人所知。
尼泊爾則根據氣候和高度差異,區分地形為高山、丘陵與平原。高山區域為終年積雪所涵蓋的高山地區,丘陵為沒有下雪或積雪覆蓋的地區,平原主要指的是分布在尼泊爾西南部地勢較為低平的德賴地區(Terai Region)。
健行指的是沿著步道、隨著海拔升高,任何人均可嘗試,包括短程或長程,一般較為人熟知的ABC(安娜普納基地營)、EBC(聖母峰基地營)、Lang Tang(藍塘)等均屬相當熱門的健行路線。超過5400公尺以上之登山,稱為遠征(expedition),需要更多訓練及高度體力儲備,具有相當挑戰性。
除了登山之外,在尼泊爾,亦可選擇攀登、滑翔翼等多樣冒險活動,欣賞山景、日出及日落。在台灣攀爬高山,多需自備食物和帳篷。尼泊爾的健行路線則沿路有許多不同規模的山屋,滿足登山客基本需求,例如住宿、食物、WIFI、專業服務人員、熱水和其他相關設備。山屋的設備等級,有些非常豪華,也有些較為簡易。
除了硬體設施的差異,異國文化交流亦屬海外健行的特色。在尼泊爾健行,透過旅行社安排之高山嚮導或揹工,協助行李搬運、路線導覽、當地文化特色介紹,甚至處理在旅途中所遭遇的任何狀況,進而能夠安心享受健行的樂趣。台灣人樂於分享、聊天和展現本身特色,增加與不同國度之山岳愛好者在文化、習慣及生活經驗等交流。雖然世界各地登山客的母語不同,但藉由英文交談,結合表情、肢體動作,亦讓外國人對台灣人有更深一層認識與親近。
除此之外,尼泊爾屬於多民族國家,不同山域路線有許多不同民族的分布,例如最為人知的雪巴族(Sherpa),分布在不丹、中國、印度等喜馬拉雅山區。此次筆者訪問之尼泊爾嚮導LAL屬於古隆族(Gurung),分布在安納普納山區南側。在ABC路線健行途中,抵達Ghandruk後,若有機會造訪舊古隆博物館,其中展出文物相當豐富,可了解該民族的文化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由於ABC路線中的魚尾峰為聖山,在Sinuwa以上區域開始不可食用肉類。這些都是在健行途中,除了大山風光之外,值得體會的人文風情。
尼泊爾和台灣均是山林相當豐富的國家,藉由親近山林風光的機會,體驗不同的冒險行程、山屋系統及人文樣貌文化風情,期許能激盪出一些火花,讓台灣健行環境越來越好。
#台灣山岳138期
丘陵地形英文 在 Huang Ting Ying 黃亭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IRO ROSA 環義五站。98公里。
今天我們其實只騎了87公里,原本的山土石流⋯不騎了😄丘陵地形平路居多,讓今天再度引起大集團衝終點的熱潮🔥看了地圖,我們繞一個湖整整一圈,起點便是終點。好美麗的風景,有山、有河、有船,還有美麗的陽光以及熱情的觀眾🎉
準備好到出發點,我的心情意外的平靜、意外的淡定⋯我就是我,跑自己的,讓頭腦清晰判斷比賽,恐懼就恐懼,做不好就做不好,反正跟我一樣的人很多😗反正,我還是要看比賽!
熱情的觀眾在旁歡呼,聽不懂他們說啥,不用想,那就歸類加油打氣💪我觀望著在場所有的選手,覺得能同場比賽是緣分,難得能與他們比賽,難得他們的比賽多因為亞洲選手。我騎我的,你們拼你們的,你們加油~我也加油😄放鬆心情,我要來看比賽了!
一開賽,在前頭所有的隊伍零零散散的佈滿觀望,但是速度卻是很快很快,慢慢的集團越來越長,開始上上下下,前十公里,速度達到45以上⋯心跳169。好嗨的強度,我也好喘。跟好前面的人,照著自己的節奏騎。集團速度好快好快,看到有一個上坡,趕快變小尺盤爬坡,結果上坡有兩百公尺,馬上下坡,速度又拉了起來,集團拉長長一排,然後又上坡,大家又擠成一團,開始越來長的坡,變小尺盤晃車跟前移動然後試著超越,心跳180,我看到一公里登山點,好累好累,心跳188,不是很陡,但我知道會越來越陡,我往前看到一條很粗又長的人群,每個人都努力ㄍㄧㄣ強度,有人想要搶登山點,有人想要跟上不能開,越到登山點越來越快,專注在前,無法看碼錶,一過登山點,開始下坡下坡下坡,我又被一個一個超過,下自己的坡,別跟他們擠來擠去,到平路還有機會向前⋯下完坡一個圓環,煞車煞車然後我又被超過去⋯我被超過好幾次,我想著,他們的頭腦到底在想什麼⋯過彎是用什麼心態過彎?!轉個彎就可超越前面的人。集團的速度好快好快,時速超過50,心跳一直在165以上,我看到前有人攻擊造成一批領先集團,然後主集團忽快忽慢,我看到有幾個隊伍一直在追,時速53-56在追擊。跟著集團前進,不知不覺感覺是逆風,逆風還有45的時速,追到了~追到前面的集團,速度又慢了下來,注意一下公里數,已經一個小時10幾分吧?我們騎了50幾公里,覺得好開心,今天會很快就結束了!我算著還有40公里就結束了,專注前面的輪子,集團被拉得長長一排,我注意一下,又有領先集團了!主集團開始追擊,在後頭的我則是納悶著為什麼要到轉彎又被超車,結果一個轉彎,大家晃車捍衛自己的位置,我起身晃車,哈~後面一位選手用英文髒話罵我⋯🙄我保持著自己的態度前行,ㄍㄧㄠˇ我,妳沒有比較厲害。只是想對我下馬威的作勢。我其實是想著「誰理你🙄」。60公里,我們好像繞到湖邊,那個風景好吸引人,多看了兩眼😳 但要邊看風景邊注意路況車況,還瞄了一下時速48😱⋯算了~專心比賽比較好。集團速度一直都保持著40以上,又是逆風又是側風⋯躲好位置閃風,這開掉了肯定回不去了⋯沒多久我看到一公里衝刺點的牌子,大家越來越快,奇怪為什麼前面的人要抬屁股,注意一,哇~石板路!!趕緊屁股翹高,叩叩叩叩叩~剩兩百衝刺點。好刺激欸!
集團前行著,我想著試著去猜測他們在想什麼,我注意到有些人轉彎會害怕就會煞車,跟我一樣⋯然後他們就被超車。開始嘗試著轉彎專注在屁股重心向後,上身抓穩,找自己的線過彎,別因為前面的煞車就跟著煞車,然後試著超車,咦~好順暢唷!一次兩次三次,有時成功有時不成功,但我找對了位置超車我就向前進了!慢慢有一種繞圈賽過彎的感覺,觀察兩旁的人想要試著超前,他們會加速,跟著他們後面就帶了我上前了!無法很得心應手,但是我學著如何改變。最後剩20公里,一直在後頭的我,開始想著要往前移動,試著超前跟隨超前跟隨,速度依然好快,就在一個微微的下坡直直長長的路,看到好多人屁股又翹高,當我發現是一個石板舖的降速凸台,好大!!還有坑洞!我趕緊屁股抬高,結果雙手一拉,我飛起來了耶!兔跳跳過去惹😮怎麼辦到的⋯再來一個又一個!前面水壺掉滿地,跑跑卡丁上演在環義大賽🙃時速50幾。再來進隧道,緊張又刺激!一開始一兩個山洞,其實看不到前方的輪子,憑感覺騎,出山洞發現大家都一樣ㄟ驚驚,各保持距離。再來進一個超級無敵長的隧道,是微下坡的隧道,大家保持距離著,但是速度超級快,一直心驚膽顫!千萬別出事!最後一個隧道,一進隧道發現中間還有分隔線及的障礙,把集團分兩邊,我看有人試著超前,我安全的評估能超前就往前。過彎隧道,剩10公里,Anna看到我,喊了我帶我上前,跟隨著他帶我上前,沒多久前面路縮小,她被擋到,我閃過繼續往前,我試圖的向前,有順風車搭一下,漸進式跳跳跳去集團前段,我看有人撐不了強度,我看有人為了卡位在大叫,最後五公里,我看到Katia,我專注在看有哪些隊伍在排火車,結果她喊了我,然後跑來前面帶我上前,剩下四公里,路面兩旁有人行道縮小,大家閃避,結果摔車!我們閃過又重新加速,我看不行,位置沒有移動,剩三公里Katia被旁邊的人擠的無法向前,我的位置沒有被卡到,自己向前移動,剩兩公里,大家卡位撞來撞去,右邊差點摔車,剩一公里,我起身加速向前,還有好多人,沒關係!試著找機會,沒機會安全就好安全就好!前方的有圓環,大家閃圓環結果兩個人相撞摔車,還好沒有波及,不過造成自己來不及再往前移動,跟著前面的人,剩下五百,我一直加速,到最後直到200m全身要極限了!就這樣跟著進終點。結束了今天的比賽!
感覺好很多,今天好快就結束了!高速度的強度,他們真的好厲害!
#我學會了冷靜 #再大的壓力與挑戰 #仍然要冷靜
#我記住了昨天的自己 #今天不能像昨天一樣
#明天爬坡12公里上升將近1900海拔 #希望我可以完賽🙏
#謝謝 巫帛宏 & Bike soul與 下坡女王周佩霓 Chou Penny
#太太們當我的垃圾桶
#我真的好很多 #跌倒了就是要再站起來
恢復很重要,按摩師按摩 #想笑卻只能忍住不可以笑
#還有 A.C.E 克瑞特核心運動中心 #趙大叔的寶貝
#感謝每個人對我的照顧💗
。。。這裡的風景真的很漂釀💗妳一定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