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在合法機上盒的盜版問題 公聽會 】
東京奧運期間,台灣運動員的亮麗表現,燃起賽事熱潮,也引發對於影音機上盒與侵權影音內容疑慮的熱議。
繼上個月我曾和 莊瑞雄委員、 蔡易餘 家己人委員共同召開「內容有價,支持合法收視平台」記者會後,今天我們召開公聽會,邀請影視和頻道業者、民間團體、學者專家,從不同角度和觀點出發,共商產業現況和面臨的困境,並探討行政部門相關的配套措施和對策,集思廣益交流解決問題之道。
自就任立法委員以來,我曾就文化影視內容舉辦過幾次記者會,我認為主要應從兩個方向著手,第一,是合法跟非法的討論;第二,希望替業者爭取到相對公平的管道。
舉例在 OTT 這領域,很多節目在台灣未經審查就播送,像是中國兒童節目、戲劇大量參雜中國用語,進而影響到台灣社會。此外,依現行法規定,台灣與中國每年合法可上映的電影作品配額就是十支,基於合法前提下,兩國在電影院或電影平台可看到的電影就是這麼多,這也是雙方皆位在一個對等公平立場,藉此保護我國的影視業者及作品所產生的結果。但是,現在中國透過電視、網路傳遞影視內容,並灌輸中國政府欲讓台灣人知道的各種訊息,雙方已出現不對等的情況。也因為中國毫無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概念,因此要如何讓台灣中國影視節目,回歸到對等談判的立場,是很重要的課題。
除此之外,台灣從二、三十年前的盜版王國逐漸進步,近年民眾對合法管道收視意識逐漸抬頭,現在的問題在於,使用機上盒的民眾不知道他們使用非法的內容,使用合法設備收視非法內容,我們應該要探討哪個單位應負起審查的責任。
因此,透過本次公聽會進行法制面、實務面的討論,希望讓影視業者與作品能保障權益並能互利,並將機上盒亂象納入法制面處理,進而維護台灣本土影視產業發展的環境。
很高興聽到與會的行政部門,包括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法務部等單位,已意識到非法機上盒的危害,並透過跨部會的溝通協調,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等交流形式,增進和民間利害關係人的合作,盼精進作為,我與立法院的同仁會持續關心,協助台灣的影視工作者在優質環境下繼續產出優秀的作品!
感謝以下出席的各界人士與團體: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葉志良助理教授、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莊伯仲教授。
中華網路頻道事業協會、中華民國電視學會、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
三立電視、愛爾達電視、公共電視、中視、龍華電視、滾動力公司、采昌國際多媒體、靖天傳播、博斯數位、亞洲衛星電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法務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藍仲軒,1991年出生,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並赴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作品見於紐約、波特蘭、廣州、上海、台北等地,並於郝基亞拉維、東京擔任駐村藝術家。除攝影外,他也擅長運用影像、聲音、裝置、文字進行創作,熱衷於探索跨媒材手法的創作實踐。「自由」是他創作的核心母題,探...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問題] 該去念還是重考ˊˋ -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廣告&大傳&資傳 -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你知道資傳系嗎You Know DIC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資訊傳播學系dcard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 臺灣流行與獨立音樂現場演唱會吸引力評價模式之研究 ... 的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論壇訊息轉載: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
【主題】文藝政治、歷史運動與當前政經語境
主持:段惠民
與談:鄭村棋、井迎瑞、吳思鋒、劉俊裕、謝靜國
回應:黃新高、童詠瑋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6451538686?pwd=NzNjNlBhdXJOcFM5QUY5K2s1QWYxZz09
會議 ID:864 5153 8686
密碼:210713
§與會者簡歷
【主持】
#段惠民
流民棧負責人
【與談】
#鄭村棋
現任人民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左翼政治人物、社會運動活動家。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參與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長年推動工人運動和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井迎瑞
前電影資料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臺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曾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獲2021年國影中心影視聽傑出工作者獎。
#吳思鋒
小劇場工作者,主事評論、報導、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劇評人、澳門《劇場.閱讀》季刊副主編。
#劉俊裕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英國諾丁罕倫特大學「文化政策與規劃中心」(CPPRU)及「國際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CRICC)國際史暨國際文化研究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與治理、亞歐文化研究、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史研究。曾任文化部「文化基本法」草擬小組及諮詢委員、文化部「全球佈局專案辦公室」諮詢顧問。
#謝靜國
現於東吳大學中文系任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研究和教學領域為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影像敘事。
【回應】
#黃新高
現為影視編劇。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曾任九二一災盟幹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駐團編劇家,曾獲2003年金鐘獎連續劇編劇獎。
#童詠瑋
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論文〈(不)持攝影機的人:論綠色小組與後綠色的影像非純〉曾獲2019世安美學論文獎。
行動連線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藍仲軒,1991年出生,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並赴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作品見於紐約、波特蘭、廣州、上海、台北等地,並於郝基亞拉維、東京擔任駐村藝術家。除攝影外,他也擅長運用影像、聲音、裝置、文字進行創作,熱衷於探索跨媒材手法的創作實踐。「自由」是他創作的核心母題,探討自由中的不自由是他創作的動能,近期代表作為《己心》、《宣言》。
相關新聞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71221/1262807/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eball.tw/news/22093
蘇貞昌今(18)日受邀到文化大學演講,演講主題「比政治更重要的事」,蘇貞昌首先以最近日本311大地震破題,闡述全世界地球村的概念,透過媒體網路當媒介,遠在日本所發生的災難狀況,全球都能夠同步感受現場摧枯拉朽的慘況,而世界各國也透過網路,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日本欠缺何種物資,發起募款,有效率地給日本民眾幫助。蘇貞昌演講主軸緊扣地球村的世界,以及網路時代的行動主義對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最後,蘇貞昌期許所有年輕人,應該要學有專精,也要放眼世界,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勇敢去闖、勇敢做夢!
蘇貞昌從此次日本大地震開始講起,帶入世界地球村的概念,日本距離台灣說近不近,但日本這次發生三一一大地震,所帶來的海嘯、核能輻射危機、金融的動盪,都深深影響著台灣,甚至是影響全球,全球也跟著動盪。
蘇貞昌說,媒體網路時代在全球化的世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透過網路,過去台灣發生八八水災,政府沒有能力提供正確的訊息,反而是網友們串連起來,架設了一個準確反映各地災情的網站,將正確的資訊蒐集、傳播,還能募集到需要的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區;日前蘇貞昌在Facebook上發起募書的活動,沒想到短短兩個禮拜,就募集了超過40箱、上千本的書籍,捐贈給雲林讀冊館;這次日本大地震,日本留學生Fumi Lin的臉書留言,透過網路在第一時間,讓關懷和鼓勵沒有距離,這就是網路的力量,也是地球村。
蘇貞昌進一步表示,透過社群網路,可以把人的思想、情感、創意透過串聯不斷地放大,無遠弗屆地延伸、傳送與集結。更證明了社群網路發展的速度與規模皆超乎想像,讓習於掌控媒體主流輿論的統治者,恐怕從此再難高枕無憂,因為時間與科技可不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蘇貞昌提到最近發生在突尼西亞、埃及的茉莉花革命,利用網路示威衝突的影片被世界看到,並且逐漸擴散,最終在三周內推翻了執政23年的班阿里;埃及人民更在18天內扳倒了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甚至連中國也陸續發生數起透過網路發起的定點聚會活動,引起世人關注,更讓中國政府大為緊張,每每出動大量的警力予以驅趕。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網路集結的力量,是難以想像的。
蘇貞昌也藉此強調,台灣現在所享受的民主自由是非常可貴的,蘇貞昌憶起某天他帶狗散步,遇到中國觀光客,看到他熱情的要和他合影,最後要離開時,卻遲遲不敢開口說一句祝福蘇貞昌的話,這就是獨裁國家人民,被監控、被壓迫的恐懼與限制,因此,台灣也從過去獨裁政府到現在人民完全享受到自由的美好,是過去所付出的努力,更應該好好珍惜。
蘇貞昌也提到人們應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就像他前天去參訪朱銘美術館時,看到藝術家朱銘的雕塑新作「立方體」系列,以科學角度出發,人文關懷作反思,提醒大家,立方體是不存在自然界的形狀,人類創造出各種隨處可見立方體,但最終卻被立方體框住,並進而影響思想行為,危害人類生存。蘇貞昌呼籲,我們應該讓大自然永續發展,讓世世代代都能享用大自然的資源。
而互相幫忙,是很重要的。蘇貞昌表示,台灣現在於世界上算是滿強的國家,而當初台灣貧乏的年代,也是透過美國的幫忙,漸漸繁榮、富裕起來,因此我們現在也應該要幫助其他貧窮國家站起來。蘇貞昌進一步指出,日本在全世界捐助給他國的,排名世界第五,這就是大國的責任。但台灣也可以做,但不做凱子外交,要做可以實質幫助人民的事。例如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於2003年派出醫療團隊,解決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瘧疾的問題、台灣農耕隊教導農業技術、替代役連加恩醫師到布吉納法索防治愛滋病,發展教育,以及保護環境等等,蘇貞昌強調,國與國互相幫忙,是很重要的。
最後,在三十分鐘問與答階段裡,學生問到蘇貞昌對於世界末日傳言的看法,蘇貞昌則說,世界末日預言很多,有些不能操之在己的事,就不要杞人憂天,每天還是要好好過,與其怕世界末日會來,倒不如做一些對地球有意義的事,做一些可以讓這個世界永續發展的事。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廣告&大傳&資傳 - 文化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14. 資傳教授廢的是真的廢但也有教得好的柯媽、李亦君、維良、謝翠如,這幾位我都覺得教得很好... (也並非暗指其他老師 ... ... <看更多>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你知道資傳系嗎You Know DIC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你知道 資傳系 嗎You Know DIC】官方MV正式 ... ... <看更多>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 學 系 風評 在 [問題] 該去念還是重考ˊˋ -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早上放榜簡訊傳來了
中國文化大學 - 資訊傳播學系
跟想要的落差好大
我以為會是中原或淡江工程學系
結果掉到第28個志願
當初是湊數目的就沒有認真排順序
這個系也沒有很難接受
但是學校風評似乎不好
各位能給我建議該去念嗎
重考這條路我也想過了
晚上父親節吃飯時要和全家說了...
身邊的朋友都叫我去念
都說不錯 可是我聽也知道是在安慰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21.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