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演義到江戶女鬼與怪談—《三國演義》東傳日本後的演變
中秋過後的星期日,氣淑風和。經朋友介紹及報名,前往參加居合道場千月堂舉辦的陋室講堂的日本文化活動,了解三國演義在江戶時代日本的演變與發展。
道場位於葵芳地鐵站附近的工廠大廈,門口掛上醒目的牌子,書架上陳列茶道、劍道、日本武術等相關書籍,幾個有點歷史的桐木盒放着茶具與德利。
茶、酒、劍都兼顧到,頓時刮目相看矣。
演講嘉賓姓李,博士論文跟隨中大日本研究吳偉明博士研究三國演義東傳日本的演變。吳教授的《和魂漢神》新鮮滾熱辣,一拳書館的分享會獲益良多轉頭又可拜讀李博士的研究,巧合巧合!
在參加講座前我以為我會讀到關羽在地化成為祭典角色,又或者用潮流文化角度講光榮、真三國無雙,等等。豈料講座內容別開生面,用江戶時代的繪圖插畫以及妖怪角度分析三國演義作品的演變。
日本最初翻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人是京都僧侶湖南文山,書名名為《通俗三国志》,翻譯年份大約是元祿2年(1689年)。我在コトバンク查閱資料,看見評價是「忠實翻譯」。
李博士比較中文版本與日文版本,卻發現當中加入大量「怪しき」「不思議」等等詞語。經過他的研究,不排除譯者收到江戶時代鬼怪作品的影響,把報夢、各種徵兆都跟鬼神妖怪拉上關係。
至於另一本以圖片講故事的葛飾戴斗的《絵本通俗三国志》就更加不得了,要是讓當時中國的士大夫們看到,不知道會不會嚇得昏倒:酷刑的畫面畫得恐怖、還有關羽化身沒有腳的幽靈飄飄飄⋯
話題一轉,原來李博士對日本的幽靈、妖怪、怨靈等等都有濃厚興趣,從三國演義跳到円山応挙的典型江戶女鬼、鳥山石燕的百鬼夜行。
日本的女鬼基本上都是沒有腳的。關羽去到日本成為畫中人物後,他的鬼魂也沒有腳—Well,這是什麼開心大發現!?
話題轉來轉去,竟然跳到了福岡的太宰府。菅原道真惡靈曾經作祟,如果不是有京都北野天滿宮以及福岡的太宰府,安撫憤怒的鬼魂,他怎會成為保有莘莘學子考入東大京大的學問之神?為什麼日本幾百年來都大權旁落、將軍掌權,等到明治天皇才重新掌權?因為被流放到烏冬王國—讃岐的崇德天皇,要等到1860年代才好好地在白峰神社得到祭祀!
我們可以大膽假設:日本的女人死了好可憐,無論妳是遇到渣男的阿岩又或是打破碟子的阿菊,你就只能永遠當一隻淒厲的女鬼;但如果你是男人,無論你死得多麼冤枉痛苦恐怖,只要得到後人的祭祀就可以成為神明,得到尊敬,保佑萬民。菅原道真如是,關羽自然也一樣。
幕末年間英雄豪傑,吉田松陰也好近藤勇也好,閱讀《三國演義》看的是忠義精神,原來早在他們出生前200年,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版本竟然如此。
且慢,桃園結義之後集體去「找姑娘」的春宮版《三國演義》江戶版本還未講到呢?看來這些18禁題目,要讓有興趣的朋友們自行發掘了。
圖1的靚女女鬼:上村松園『焔』大正7年(1918)絹本着色
因為怨念導至生靈出竅的女性。若然要數日本文學上最著名的生靈出竅,《源氏物語》六条御息所認第二相信沒有人膽敢認第一。
不要以為靈魂出竅沒有殺傷力,光源氏正妻葵の上算是她殺害的(留言位置貼田中麗奈扮演的六条御息所)。
——————
最後感謝 千月堂(日本居合道 Iaido、拔刀術 Battoujutsu、日本刀 Katana) 提供場地舉辦有趣的文化活動,李博士的分享內容豐富、題材創意十足,獲益良多。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
「中國茶道精神」的推薦目錄:
中國茶道精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茶事二課🍵
🌷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華民族的茶文化,不但在生活,物質文化藝術,精神文明,而且在政治,經濟上都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陸羽的茶經有云﹕「茶之為飲,發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由此可見,中國茶起源可追數到上古時代,神農氏發現茶樹!最初,神農將茶當作藥用;西周時期起,茶不僅作為藥用、祭品,且開始轉為飲用,到漢代,飲茶風氣已十分普遍,並已開始成為商品。到唐代,飲茶風氣更興盛,茶葉貿易也十分發達,更有貢茶的出現,茶葉更通過絲綢之路,輸入西方國家!茶由形而下的實際品飲,經陸羽著作的《茶經》提升至形而上的精神藝術層次。 在宋代,茶事,更發展成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但隨後,元民清,因為政治變遷及各種因由,茶事文化備受打擊,民間飲茶文化亦大不如前!但與此同時,茶文化傳入日本之後,卻演變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今日的日本茶道!
💖中國茶文化包括茶藝和茶道精神兩部分。茶藝,是指製茶、煮茶、品茶,養生及意境各方面的藝術;而茶道(茶文化)精神,是指通過茶藝,對人們施以禮法教育、提高人的道德修養。中國茶文化精神是融匯中華文化精萃而成的產物,包含儒釋道三家思想。儒家精神在中國茶文化中主要發揮政治功能,通過茗飲貫徹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建立「茶禮」。道家思想亦為中國茶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茶文化中的藝術境界、哲學觀、自然觀,以及對人的養生作用方面。佛家思想的茶學,則令人真正了解茶文化的真諦,從茶中了解人生的苦難,得悟正道。
💖茶在中國文化中可謂無處不在。茶憑着它清淡幽雅、和平含蓄的本質,為文人雅士所鍾愛,與各種文化結緣,從而創造出無數與茶相關的文化。有關茶的文學作品中,以詩、詞、歌、賦為主,散文、小說、戲曲,以至茶畫、茶帖、茶舞等作品為數不少,如唐詩中的茶、《紅樓夢》中的茶以及唐伯虎的茶畫,都為人津津樂道!
🌷Tommy 老師的課堂分享& 網絡資料分享🌷
#茶事 #茶藝 #茶文化 #以茶會友
中國茶道精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謝 Tommy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上了一晚精彩的茶事課,獲益良多!🙏🙏🙏💖💖💖
🤣我學習的是茶事(宋代四事:茶事,花事,香事,掛畫)不是日本茶道!
🌷根據老師所說:中國的茶,不局限於規矩形式,我們追求的是精神的領會,享受的是茶事的過程和氛圍,品茗茶的本質!拼除一切外在形式上的束縛,包括有型的(例如服裝),無形的(精神上的刻板模仿)!我們學習的是如何在最舒適自然嘅狀態,享受茶事,那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的社交活動!
🤣茶文化在香港不太普及,所以大多數人都對茶事,有所誤解,更以為是日本茶道(講求認識,規矩,派別)其實,我們中國人對茶的態度是,透過生活上品茗,領悟人生,如果真要說「道」,那是悟道,崇尚自然之道!可惜,很多時侯我們看到的大部份都是一種表演展示,並不是一個正宗的,自然的,生活的展示方式!🤣🤣🤣希望,有一日,有更多嘅朋友學懂欣賞茶,學懂欣賞深院悠長的中國文化,茶事,如同西方的咖啡一樣,沒有貴賤之分,只有適合,歡喜與否之別!🙏🙏🙏
#烹茶煮水淺杯斟 #盡不餘香舌本尋 #茶事 #茶課日本
中國茶道精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前,更將帶來一系列茶道推廣體驗活動,民眾不僅可以親眼鑑賞精美的茶道具,還可動手參與抹茶與和菓子的體驗,甚至由日本職人教學製作出自己專屬的茶碗,以及多場茶道示範與課程講座。十月起,每週日下午還有限定開放的和室抹茶席,讓民眾不必搭飛機,就能感受到彷彿親臨日本的茶道美感氛圍與正統教學。
此次展覽,以全臺灣輩分最高的日籍茶道教授─「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超過六十年的精采茶道收藏為主軸,另包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慷慨出借所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茶道具,以及多位民間收藏家的珍貴茶道器物。題名為「一期一會」意指「一生僅有一次的相會」,這不只是在茶道中用來提醒人們珍惜每次茶會的相聚,更希望在展覽中所呈現茶道文化的內涵,能帶給民眾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遇」。藉由茶道中歷史、儀式與工藝所呈現的各種面向,帶領每一位參觀者進入到日本茶道文化精緻藝術與美學哲思的世界。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融入了禪宗思想並發展出各種儀式規範後,成為一種以茶待客,重視禮節與人心交流的文化活動。時至今日,茶道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的思維、美學和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哲學思想、工藝美術、庭園景觀、懷石料理,無一不是蘊含了茶道精神。以「和、敬、清、寂」為核心思想,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必須透過各種點茶流程的修習與實踐,來達到個人內在修為的提升;這樣一個由技入道的途徑,不僅是一種工夫的鍛鍊,更是一種人格價值的追求。
北投文物館在歷經5年的修復過程中,自2005年起,館方規劃以日本茶道文化之推廣,做為古蹟再利用的多角化經營項目之一,遂邀請「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來此開設正統茶道課程。今年是関教授來臺教學屆滿10周年的重要里程,10年來「裏千家茶道」已在臺灣開枝散葉,使北投文物館成為臺灣日本茶道教學重要的據點之一,此次展覽也是臺灣首次完整且全面地呈現日本裏千家茶道文化的創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中國茶道精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茶道歲時記:日本茶道中的季節流轉之美」介紹
訪問作者:鄭姵萱
內容簡介:
日本茶道是一種以點茶待客,重視禮節與人心交流的文化。藉由嚴謹的一套禮儀與程序,由形入心,讓人循序漸進的進入一個為了奉上一服令人滿足的茶,更精準、慎重作為的世界。而在實踐與練習的過程中,除了能磨練五感、心性,學習彼此體貼與尊重,欣賞自然與萬物之美,將其種種內化為個人修養之外,更可從中感受日本人的精神源頭與美學意識。
茶事是實踐茶道所學的場合,以被稱為「露地」的茶庭與茶室為背景,茶人們在此深刻感受、吟詠自然的現象與季節的變遷。茶道的季節感,首從茶聖千利休將一年區分為風爐與地爐兩季來看。茶道做點前的位置與流程皆是配合爐的位置、陳設到周邊道具組合而來。風爐自五月初夏開始用到入秋的十月,到了十一月天氣轉冷,就改用地爐讓客人感受到火帶來的暖意。隨著氣候的冷熱變化,爐的位置也可能更靠近或遠離客人,點前方式與使用的道具樣式也會相應調整,這些細節都是茶道體貼心意的具體展現。
更進一步來看,茶事會配合季節風情、節慶行事、招待的對象等主題而有不同的準備考量及趣味──從掛軸文字、茶碗等道具的材質與圖案、茶花與和菓子的選擇、適合的點前方式等等,都會經過精心搭配設計,以期在每個環節呈現適當的氛圍。透過欣賞這些道具的搭配、意涵與文化典故,方可了解蘊藏在點前背後的浩瀚知識與主人的款待之心。主辦茶事的亭主要花費大量時間設想及準備,有幸受邀的客人也需具備相關禮儀和知識,兩者共同努力,以追求「一期一會」的圓滿。
茶道濃縮了日本人的美學、價值觀念和民族互動方式,更是磨練「讀空氣」技能的重要場合。在修習的過程中,為避免打斷進行節奏及影響他人,即使有疑問也需再三斟酌,於合適時機提出,且未必能獲得詳細解釋,因為茶道是種做中學的學問,許多面向需經過時間及經驗的累積方能體會,這也是本書彌足珍貴之處──作者研習茶道多年,深入淺出、極細心的提點實作細節、心法與各種看似繁瑣的規範之緣由,更是台灣首度全面解析季節遞嬗如何反映於茶室擺設、道具選擇之美學專書,無論是茶道初學者、進階者、對日式文化美學有所嚮往者都能獲益無窮。
作者簡介:鄭姵萱
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獲傑出系友獎章。台灣首位自裏千家學園茶道專門學校最高級別的研究科畢業,並取得日本裏千家茶道準教授資格。第十六代家元授與「宗萱」之茶名,亦獲今日庵頒授「學校茶道教授」榮銜,以在華人圈推廣正宗日本裏千家茶道為終生志業。現任裏千家茶道台北京華教室指導老師、及人高中日本茶道社顧問,於台灣及中國各地皆有授課。著有《茶道(茶の湯入門):跟著做就上手的第一本日本文化美學解析書》(2014年幸福文化出版,簡體中文版亦於2015年北京聯合出版)。
同時具有日本舞踊華山流師範(華山蝶萱)、京都和服學院和服上級著付師暨講師、日本文部省認可民族衣裳文化普及協會認定講師、小唄三味線名取(堀小樂萱)資格。
中國茶道精神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綿綿雨粉如風飄絮,灑落於石板地上。
隨着羊腸石徑而行,兩旁植物悠悠揚揚,被修剪過的痕迹,顯得有點造作。終於走出迂迴,晃入眼眸的,是「香港公園」四個大字。水珠從牌坊滑落至花叢,細葉輕抖,對啊,下着雨呢。
回過神來,驀地前瞻一下,眼前是座白色建築物,正可擋雨。
甫踏進平房內,方發覺此乃一間茶藝館,左手邊是一條迴旋樓梯,正要舉步之際,竟傳來陣陣茶香撲鼻,剎那瞄了瞄上方的木牌,手已不禁將前方木門推開,默想着剛才的三個直度大字——「樂茶軒」。
果然,木門後,別有離塵天地。
瞳孔裏反照出一片古色,木地板鋪上一層輕蠟,門口的左方擱了數個木架,分別放了不同的茶壺、茶杯,靠牆有一貌似百子櫃般的木具,相信是安置茶葉的地方,數位身穿寶藍色長袍的茶藝師,正專注地泡水試茶。右方則是另一木櫃,一個個小圓罐整齊地排列在內,拿起一瞧,罐子上寫了茶葉的名目,裏面則放了一小撮茶葉,好讓品茗者挑選茶種。來到店子的前方,散發着濃厚中國味的正方木桌及木椅正有員工在拭淨,數個紋路相當細緻的木屏風,稍稍分間了兩至三個空間,免卻侷促,並列的數個雙門大窗透着日光,而窗框及窗花都一致地用上了木材,貫徹始終。
凡塵本歸自然
確定這是一家茶館後,一名身穿沈紅寛衣的老人步及。怎麼說,他綁起銀髮,一額清爽;圓弧的黑框眼鏡,擋不住深邃的雙眼皮,一雙明眸似乎沒有被歲月壓昏;微笑底下,連着一束白鬍子,左手把其執起一掃,對了,就像遠古的智者。伸出右手一握,他報上「葉榮枝」一名來,於茶藝界相當有名氣的他,被尊稱為老師,亦是茶館的主人。
茶館歷年廿七,說長不長。老師接過茶藝師的茶,小嘗一口,緩緩道出每晨試茶乃茶館的傳統,重點是水。香港不吃香,水質一般,即使採用了優質的濾水器,每天仍要先確保水味如貫,方放心泡茶。地方各有優劣,本是自然,盡本份泡出一壺好茶,就是尊重天然、順應自然。說起這一點,就關乎茶館成立的原因,其實有些少因緣。
早於八十年代,老師跟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合作,賣紫砂茶壺維生。當時是一九八六年,對茶道還是一知半解的他,遇上了他的啟蒙者,亦即是他的員工。這名員工來自安溪,家族以種茶維生。一次機緣,他帶老師到故鄉去,踏上茶山一刻,完全震撼了。高山雲霧,地方唯美不在話下,最大的感動,來自茶農認真的精神。當時做茶葉很樸素,由種植、採收、挑葉、搖茶、發酵、殺青,到包裝都一手一腳、一板一眼,沒有機器輔助,一切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由一個普通的飲品,變成有生命的東西,不單好喝,不是完美,但有一種個性,猶與大自然結合。說起,他仍覺激動:「好感動,嗰刻我發現,呢樣先係人所追求嘅嘢。」那個年代,茶種不明確,某地的普洱、哪方的水仙,反正各類茶葉全都由政府先收購,再混合出售。於是,老師帶了好些茶葉回港試賣,發明了「單採」這個名詞,明確地劃分了地區及茶類。流傳間,大家覺得這概念很好,引發他開創了樂茶軒。
老師呷下第二杯茶之時,已見有客人步進茶館,時間尚早,多為品茗而來。放下玻璃茶杯,他徐徐站起,迎賓去。
專心不染塵濁
客人是三名女士,打扮樸實,徑自走到放置茶葉的木櫃前喃喃互語。老師見狀,上前打着招呼,又拿起茶葉小罐讓各人嗅嗅。這是茶館的執着,了解客人口味,為其挑選合適的茶種,賣茶之餘,解釋何謂好茶,如何品茶、泡茶。「由八十年代起,我見盡好多茶館,而家執得七七八八,佢哋最大問題係將重心放喺食物,令茶館風味減少。」他強調,茶永遠是主角。
言談間,發覺三人有意學茶,老師於是把各種茶葉、茶具拿出,準備泡茶。用小勺子舀起茶葉一瞬,他神情忽而嚴肅起來。這是他的信念——專注。細心專注地喝,就發現味道確是不同。他把熱水壺插電,將茶的種類娓娓道來。
從前,茶葉分類很簡單,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及後發酵四種。現時則較講究,劃分了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及紅茶。
此刻在老師面前的,正是不發酵的綠茶,碧螺春。只見,老師於熱水壺旁邊放了一瓶溫水。不需預熱杯子,因為愈少發酵的茶葉,沖水溫度愈低。綠茶雅淡,宜用薄身茶具,他慢條斯理地把泡好的茶倒入玻璃杯中,茶的表面浮起了一層茶毫,即茶茸毛,茶毫愈多,代表茶葉愈細嫩。淺嘗一口,清香的餘韻仍於舌尖徘徊之際,老師已換上一套小巧的薄紫砂泡烏龍茶。稍稍預熱茶具,倒掉熱水後,就把屬於半發酵的青茶塞到茶壺中注水,把第一壺茶倒掉,他解釋:「唔係每隻茶都要倒走第一泡,烏龍茶第一轉茶葉未張開,唔香,所以唔要。」把茶飲盡,老師走到擺放茶葉的木櫃前,逐一解說。
手上的水仙是白茶,屬低發酵茶,宜低溫沖泡;旁邊擺放着罕有的黃茶,則屬後發酵,他一解狐疑:「等於你媽媽留菜,菜心芥蘭,我用碟蓋住,返嚟再蒸熱,菜變成黃色,咁咪係黃茶囉!」同屬後發酵的黑茶亦然,變成黃色的菜再慢慢曬乾閒置,變成菜乾,就是黑茶。往下方一看,是為人所知的普洱,即紅茶,紅茶以全發酵製作,要用高溫沖泡。見有人口水直流,老師知情地舀起一撮,返回泡茶的位置,用大熱的滾水灌滿厚紫砂壺,放入茶葉,把水柱拉高注入壺中。細心一看,茶葉比剛才的兩種茶粗大得多,故此水溫需較高,原理如煮牛肉一樣,牛肉切得薄,火鍋時熗熗就吃;如果牛肉切得厚,就需多浸兩下。這正是人云亦云的表現,原來水滾,不一定茶靚。
想當初,教他喝茶的師傅,主要是茶農,與之生活,取溪水沖茶,訓練專注,細心體會時,慢慢找到茶的樂趣、茶的精髓,繼而,才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茶,其實是一種經驗,需要累積。這是他送別三名女士時,留下的一句話。
悲心牽動萬麈
轉身步回茶館一刻,門外剛好有人送來點心,老師見無人閒暇,於是出外交接。雨露依然連綿,他倒是一臉無所謂,與門外送貨工人核對着單據。驀地,一名挽着兩袋蔬菜的光頭男人站在身後察聽內容,見一切順利,就急步往炊煙裊裊的廚房走。老師忙畢,見店內已半滿,不慌不忙地踏入廚房。「劉經理,客人開始到啦。」他稍稍吊高嗓子,喚着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光頭漢。劉經理原來主力負責廚房及菜單。茶館雖然只賣素食,但七成的點心都是當天即包即蒸,其餘三成向某寺院叫貨。劉經理每早都需要外出挑選新鮮貨,原則是不時不吃。既然茶是主角,食物理所當然,就是配角,因此茶館每天只售約二十款點心,但選擇少,客人容易生厭,故每天都要轉換款式。至於,最令二人頭痛的,就是如何讓菜式配合醇茶,因為茶本身是一個減的元素,用來清潔口腔,素菜清淡,易致「口寡」,所以他們要不斷嘗試,例如油膩的,配普洱茶來清膩感;淡味的,就配清茶。
離開廚房,發現店裏已經近乎滿座,看來最旺場的午市已至,緊隨身後的老師開腔:「附近做嘢嘅人想食素,但附近冇素餐館,所以就會嚟晒呢度。」素蝦餃、素燒賣、豆腐餅、燉湯,一籠籠點心不息地送到席間。看着穿著整齊的上班族忙於咀嚼,使得他憶起九十年代的上環。
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二年間,茶館於上環樓梯街開業,只賣茶葉,旁邊很多老茶鋪。被嘲是黃毛小子的他,卻憑着一份慈悲,而站穩陣腳。他相信幫人要盡全力,故此,有任何人到茶舍請教茶道,即使沒有光顧,都會傾囊相授。也不求暴利。估計,全中國屬他的茶最便宜,三十八元一斤起,到現時都沒有漲價。他常跟客人直言,他們的茶並不特別名貴,並非得獎,只是好喝。清心明明,令他結識了一群「茶道中人」,因而闖出名堂。但老師強調,不要讓一片悲心受蒙騙,例如茶價未必直接反映品質,「我好討厭大陸啲小罐茶,話咩總裁飲嘅茶,世界上有幾多總裁?其實就是要令你虛榮。」有些茶賣幾萬元一斤,根本騙人。故此,他要尋根,親自到中國內地不同的茶山試茶,好茶方買,成為了全香港第一個跑茶山的人,幾乎全中國的茶山都跑過。熱心的他,更冒着生命危險去試茶。
有一次,老師到龍井向茶農買茶,碰到一個炒茶的人,二人聊開了,他就嗟嘆黃茶難求,因為做茶過程繁複,沒有幾個人做了,不料對方竟然指他的爺爺會做,老師二話不說,立即動身隨他到安徽故鄉找黃茶老人。然而,不知道是因為過於興奮而忘記,還是刻意遺忘,當年是二零零三年,正值沙士疫間,聞說此病就是從該處傳來,故被列作禁區。幸而,他最後都無病歸來,更帶來了珍貴的黃茶,對方被其誠意打動,更每年為他做茶。
從思憶中掙脫,老師揑一把汗。最令他覺得驚險的,是在眾多老行尊面前,能夠生存過來。最後,茶鋪愈做愈好,於是二零零三年投標現址,開始做茶館,如他的口頭禪「From farm to table(從茶山到桌面)」。於他而言,茶道雖盛載了很多文化及歷史,但經常把文化掛於嘴邊,終成包袱。所以他的信念是讓人快快樂樂地喝茶,故名「樂茶軒」。
回頭,他已坐於客席,與數名外國人茗茶閒聊。如斯氛圍,吸引不少遊客遠道而來,牽塵萬里。
喜捨一切如塵
送走了最後一位客人,仰首一望,已經四時許。穿戴整齊的店員,開始重新於餐桌上鋪上竹蓆,一雙筷子、一套碗碟,都有條不紊。手輕腳動,不發出一點繁音。倏地,幾位手執樂器的男女推開大門,朝老師這邊打招呼。茶館平日不做晚市,每逢周末晚則有粵曲或南音表演,很多客人特地來,邊欣賞邊享用晚膳,相當熱鬧。南音徐徐揚起,老師輕敲拍子,訴說着,表演樂隊駐場多年,早已成為老友。堅持做音樂表演,並沒有為他帶來更高的利潤,由始至終,他都只視茶舍為一個以茶會友的地方:「你想發達千祈唔好做茶,呢行能夠過到生活,維持落去已經好好。」喜捨,是他的座右銘。
喜捨,即有些東西要懂得放棄,懂得與人分享。正如要得好情誼,凡事就不能賺到盡。說實話,對年輕人而言,茶館有點老套,但老師一點沒有想過以年輕化來擴大客源:「好難將就年輕人,好似佢哋鍾意飲珍珠奶茶,但呢個係我底線,叫我畀啲化學劑你飲,我做唔到。但年輕人會長大,總有一日發覺乜嘢對自己好,佢哋需要幫助,而唔係將就。」堅持原則,就要捨棄獲利。
對於茶的執着,又豈止一二。時至今日,老師仍然會去茶山試茶,尤其是多產的地方,好茶需要發掘。當然,很多茶都不需他親自去買,畢竟,認識了十多年的相熟茶農芸芸,每年都自動替其留一批好茶,他咧嘴笑道:「而家係賣幾分老臉皮!」縱然臉皮多厚,事實上如今很多茶都買不到了,就如他一直光顧的一個茶農家庭。老師憶述,這家人做的鐵觀音非常香醇,還記得第一次到他們家中看他們做茶,一絲不苟的全手工製作,更要用腳搓茶葉,深深被他們的堅持震懾。可惜,九十年代時,茶農的兒子自殺死了,夫婦二人傷心過度,又缺少了兒子的幫忙,也就不再做茶,那種茶至今也再嘗不了,此乃茶館的一大缺失。
只是,不捨不捨,還需捨。
被傷痛籠罩着的老師,略帶蒼然。睿智的光芒稍熄,暴露了六十有七的點點老態。茶館雖好,人卻會衰。說到傳承問題,他確實沒有頭緒。第一,有興趣的人不多;第二,懂茶的人不多,但最令他憂心的,是感情關係轉移問題:「茶農老,我又老,佢哋嘅接班人同我嘅接班人可唔可以共處,都係未知之數,老啦,唔可以帶走任何嘢,咁交畀邊個呢?」他自覺唯一能做的,是讓人感到茶館有生命力,畢竟誰願意接手一間小店?碰巧,最近大館邀請他去開店,自嘲一把年紀;一把鬍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衝勁;一把茶壺,最後把心一橫就去做。他,就賭一鋪。
揑着鬍子,智者深知世外桃源,虛無縹緲。何不暢飲一杯,暫洗風塵,於此天地胡哼亂唱,一番逍遙。
明天的事,明天了。
金鐘樂茶軒
地址:金鐘香港公園羅桂祥茶藝館地下
電話:2801 7177
營業時間:10am-8pm(星期日至五);10am-9pm(星期六);每月逢第二個星期二休館
詳情: http://bit.ly/2NuvBHi
中環樂茶軒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1座G06-07鋪
電話:2276 5777
營業時間:11am-11pm(全年無休)
詳情: http://bit.ly/2Nq1gte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中國茶道精神 在 茶藏- 道家的茶道精神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 ... 的推薦與評價
道家的茶道精神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例如習慣於把有託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 ... ... <看更多>
中國茶道精神 在 寄與愛茶人:中國茶道精神與禮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禮儀,要替茶道禮儀定位,先要了解 中國茶道精神 ,因為這是怎樣定禮儀的指導思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