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64真相:Tokyo 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今晚東京時間八時(香港七時)舉行東京奧運揭幕禮,與之前歐國盃一樣,在這個像被疫情停頓了般的世界時空,名義上仍稱2020年東奧,世人卻身處2021年,與其自欺說是new normal,實是有種身不由己,失去自由的感覺。至今晚還有半天,介紹大家趁這幾小時上網觀看這部當年東奧特別找名導演市川崑拍攝的官方紀錄片,get in the mood 吧!
市川崑固然是上世紀日本最著名導演之一,但據說日本奧委會當時首選導演是黑澤明,不過,黑澤大導要求完全百分百創作自由,東奧委會怕了,找了市川崑,不過市川大導「俾面」都只是多些少,畢竟他自己成名作品中不乏爭議題目之作,這次亦不是為了拍一部歌功頌德、集中勝利者的祝賀式紀錄片,而是從人性角度,把這「東奧64真相」,呈現出來。
結果,紀錄片得到一致讚賞,甚至被後世列為「1001部一生必看電影」[1] 中少數紀錄片之一,不過,多年來亦曾被剪輯為多個不同版本,有些cut了幾乎一半,當中最方便大家今天找來看的,可以在奧委網站的原裝超過2小時45分鐘的原日文版,或在YouTube官方奧運頻道上的英文2小時版本。我推介日文版,原汁原味但數碼修復,有多國語言字幕,而英文版除了cut短,旁述似乎亦被簡化,略去不少。
日文版:https://olympics.com/en/video/tokyo-1964-official-film
英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t0eAdCCns
市川大導從片中第一個shot,已經有他的話兒要說。好一個白色太陽在一個紅色背景上,似是代表日本「日出之國」,但顏色卻把日本國旗反轉了,鏡頭一轉,變成一個黑色大鐵球wrecking ball,把一棟一棟的舊建築物破壞、擊毀、拆除,片中最先出現的人,不是奧委會主席,不是日皇,不是運動員,是一個表情茫然的建築工人。當鏡頭一直破壞,旁白卻「正經」而且抽離地,逐一讀出每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名字。
這短短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柳美里作品 《JR上野駅公園口》(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2] ,這本呼應1964和2020東京奧運會,描寫弱勢社群的小說。
鏡頭再轉,全球聖火傳遞由希臘雅典開始,片段包括途經香港,而當聖火在飛機上飛向日本第一站的廣島,首個影像就是廣島原爆圓頂樓(廣島原爆ドーム,Genbaku Dōmu),也許是表達和平、反戰,和重生?
當年的奧運會,原來是在「雙十」十月十日當地下午二時舉行開幕禮,是十月,而非現在的夏季奧運會的七、八月。下午二時,也許是因為晚上燈光照明未及現在高明,要在天黑前完成典禮吧,而當年電視尚未普及,而奧運一向亦不特別遷就美國主要電視直播市場的時區,事關日本下午二時,北美東岸是半夜一點。不過今年的日本晚上八時,香港固然方便,對歐洲時區還好,美國東岸卻是早上七時,西岸更是半夜四時,不利收視了。
從片中看到開幕禮出場運動員的衣服設計,蠻是有趣,因為多數西方國家的女子制服,很像當年的航空公司空姐啊!而當年仍以歐美國家代表團人數最多,普遍都是白人面孔,一些非洲國家代表團只得幾個人,但有趣的是,東、西德原來早已聯合參賽(雖然德國在1990年才真正統一),這早已忘記了(冷知識,原來德國聯隊協調用上的「國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另外,鏡頭出現「台灣」數十人代表團(英文卻是ROC),還有「南越」(不是越南)和南韓(可惜卻沒有播出北韓當年首次參加奧運代表的片段)。當年祖國和黨還在忙別的事情,沒有參加,可以理解。
再想今晚的開幕禮,人數因疫情將大幅減少,實在可惜。
奧運是運動會,紀錄片當然花最多的時間和片段介紹各項比賽,而佔最多篇幅的,不意外是田徑部分。男子100米美國選手以十秒正完成,平了世界紀錄;英國美少女選手Ann Packer意外地在最後段後來居上勝出800米跑,過終點後直衝向她的未婚夫兼隊長擁抱親吻(兩人今天已八十歲)....日文版的確比較原汁,片段較完整,包括多些選手受傷和落敗者的片段,應該也是導演原意。十月天時,有些項目要在雨中比賽,只得攝氏十多度,而導演在鏈球雨中比賽用上黑白菲林拍攝,捕捉獨特氣氛。導演後段在拳擊部分亦用上黑白菲林,像後來馬田史高西斯的經典拳擊電影《狂牛》,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田徑後有體操項目,當年仍是白人選手為主,亞洲體操運動員中,除了日本男子隊,尚未上位,就是游泳項目片段中,還是美國代表為首,而當澳洲選手勝出時,當年播出的國歌,仍是採用英國國歌「個個揸住個兜」。其他出現的賽事片段,還有舉重、摔角、劍擊、射擊、馬術、足球、曲棍球、籃球、水球、划艇、風帆、競步等。
此外,較特別的還有穿過美麗日本郊外田野的公路單車賽,和男子柔道決賽,6'5"的荷蘭選手擊敗了「細一個碼」5'9"的日本選手,在日本柔道主場擊敗日本選手,固具特別意義,但這位荷蘭冠軍獲勝後仍保持頭腦清醒,鏡頭見他走向場邊揮手示意,原來是叫隊友們守日本規矩,不要踩上柔道蓆慶祝,以示尊敬,可敬。
不知道是否導演總有點偏心,播出美國選手勝出的最多,雖然他們當時亦是獎牌榜之首,但實在比第二位的蘇聯出鏡多太多,美國國歌也播多很多次了。日本當年在獎牌榜排第三,以主辦國而言導演主要只在體操等對他們落墨較多,另外就是首次成為奧運項目的女排決賽,日本對蘇聯,當然是瘋魔一時的東洋魔女最後勝出!
導演最後花上較多時間在最後的比賽項目,當然是馬拉松!那個閉幕前又熱又潮濕的下午,跑手經過橋底時,頭上還有火車經過,而萬人空巷的東京街頭,不乏分別身穿小黑帽和水手服的制服男女中學生,看得有趣。而在比賽部分,導演特別描繪不支退出比賽的選手的失望和痛苦、落敗選手在完成後脫下跑鞋的傷勢。
紀錄片中段有一段關於非洲小國乍得(Chad)選手的特寫,是日本版才有,在英文版被剪走的部分。喜歡電影的,欣賞本片時會留意導演拍攝手法的流暢、取鏡角度的多元、配樂的細緻、氣氛的掌握,他應該在have fun,我們觀眾也enjoy!
最終,一如傳統,閉幕禮各國選手「撈亂」進場,可惜今屆又是因為疫情可能只找些代表算了。本片中,紅日落下,1964年的選手閉幕派對,銀幕打出SAYONARA,天上煙火,奧運火焰熄滅,好樣我們預先重溫這今屆可能將會的失落。
結束前,導演分享了以下詩句:
(英文版)
"Night,
And the fire returns to the sun
For humans dream thus only once
Is it then enough for us
This infrequent, created peace?" (英文有點怪)
(日文版中的英文字幕)
"The sacred flame returns
Humans share a dream every four year
Is it enough for this peace
To be merely a dream?"
(我嘗試綜合翻譯)
「晚上,
聖火回歸太陽
人們四年才一次同夢
這和平足夠嗎?
還是不過一場夢?」
最後一個shot,是個空空如也的場館,場中剩下最後一人的工作人員。市川大導,最後都要玩一玩嘢,幽奧委會一默。
最後一提,今屆東奧找了近年多部傑出作品的女導演河瀨直美(《甜味人間》、《光》、《晨曦將至》等)執導2020東奧的紀錄片,珠玉在前,但要表達這沒有觀眾的奧運,又要反映疫情下的困境、無助、希望、重生,挑戰極大,亦令人格外預望!
#Tokyo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市川崑
#東奧1964 #東奧2020
#光影評 #影評 #電影 #電影介紹
Not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1_Movies_You_Must_See_Before_You_Die
[2]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MokOffice/posts/348050616677454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學生 潮 語 2020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比《半澤直樹2》更值得推薦/《MIU404》第五集野木亞紀子開重炮!】
今晚(4/9)是《MIU404》(港譯:《機動搜查隊404》播出第11集大結局。
談到今季日劇,很多人都會將焦點放在萬眾期待、陣容鼎盛的《半澤直樹2》,事實上收視亦反映這一點,自7月19日首播以來,關東收視都至少有22%,去到第五集(16/8)更攀升至25.5%,劇情曲折緊湊(要一邊睇一邊抄筆記)、場面極為浩大(很多場景都有過百人當配角)、演員七情上面(讓大家明白何謂「顏藝」,而正常人根本不會這樣說話,認真做戲咁做),是好看的,但不入心,畢竟《半澤》系列是虛構的連續劇,除了誇大十倍的辦公室權力鬥爭會令你想起公司的那些仆街,到底有多少段情節是呼應現實生活,到底有多少對白像打針那樣直接注入心坎?若然要推薦,我會選擇同樣是在TBS播出的《MIU404》,因為這是真正呼應時代的劇集,因為那是野木亞紀子創作的劇本。
如果熟悉日劇,必定聽過野木氏大名,她是近年日劇界最炙手可熱的編劇,入行10年,近年可以說是佳作連連。第一次看她的劇作,是2016年春季首播《重版出來!》(港譯:《給力!漫畫社》),細緻勾勒出日本漫畫界的辛酸,同年遇上超級大熱之作《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港譯:《僱傭妻子》),將「結衣BB」的人氣推向高峰,亦令「暗地裏是個鹹濕波士」的星野源變得入屋。及至2018年初《不自然死因研究所》(アンナチュラル)首播,透過UDI Lab需要進行鑑證的奇案,以及追查另一宗棄屍懸案的兩大主綫,反映角色性格之餘,更能折射出日本社會的各種問題,包含三個層次的紮實劇本,質素在近年日劇界絕對數一數二。
來到2020年,野木新作《MIU404》在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大爆發的情況下,延至六月底首播,質素未見有明顯影響。今勻不寫鑑證,而是寫警察,但看過幾集《MIU》,不難發現它跟《不自然死因研究所》的格局相似 ── 星野源飾演的「第4機動搜査隊」隊員志摩一未,背負當年「第1機動搜查隊」同僚香坂義孝(村上虹郎飾)離奇死亡一事而自責多年,直至遇上橫衝直撞的衝動刑警伊吹藍(綾野剛飾),他才重拾作為一個人的動力(第六集劇情),有如《不》劇裏因為未婚妻遭殺害而一蹶不振的中堂系(井浦新飾),如果不是同公司有位執着到死而忠於公義的三澄美琴(石原里美飾),他會否找到真兇?
另一相似設定,是透過多宗案件揭開日本社會問題,以小見大,辭鋒銳利,直接批評日本國民的弱點。第四集,隊長桔梗結弦跟上司和另一位警隊高層說不要再用「惡作劇」成為罪行的統稱:「日語的表達婉轉而美麗,但這也會導致在重大問題上表述得過於含蓄。能不能不要用『惡作劇』這個說法?比如說『欺凌』這個詞,本質上其實是暴力傷害、強迫、侮辱罪。對於兒童的性侵行為,也籠統地叫做『惡作劇』,『惡作劇』並不是這麼輕的罪行,那是性加害,是性暴力!」
我跟擅寫日本流行文化的作家紅眼同時有追看此劇,彼此想法相若,期待野木會在往後集數帶來更多驚喜。事實上,第一集借挑釁駕駛說警察濫權,經過去年「反修例運動」的香港人,看完這一集會有很多感受,然而這亦是最平平無奇的一集,反而之後幾集愈見精彩:借中學生濫用報警熱綫揭開學校為名聲而掩飾有學生濫藥的問題、借殺死上司的案件講職權騷擾和父權欺凌,繼而帶出如何面對社會上的人渣;借一億日圓搶劫案,揭開舉報地下賭場的人反成受害者的故事,其實想說很多官員就算貪污也不會被起訴,鞭鞭有力。直到第五集,終於見到野木「爆Seed」大控訴。
第五集叫《夢之島》,故事由多宗便利店搶劫案開始,其中一單,來自越南的日語學生小梅(Phongchi飾)為自保向賊人交出店內金錢,後來MIU404發現背後是由越南人策劃,志摩和伊吹一邊調查,才了解日本人壓榨海外勞工的社會問題。最重要一幕,賊人其實是日本語學校職員水森祥二朗(渡邊大知飾),大庭廣眾被警員制服時,他用日文和越南話大叫:「當強盜的我是日本人,別來這國家,不能來這個國家,這裏不把你當人看,大筆買進來,不需要了就趕走、拋棄掉,Japanese Dream全是謊話。」而本身是受害者的小舞,最後被經理炒魷,原因是經理的太太怕麻煩。金錢比人命重要。
此前,水森向來查案的志摩說的一番話,藥力甚猛:「要講不公道,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才不公道,一邊說不接受移民,一邊以實習生和留學生的名目勞役幾十萬人。在這小小的島國,外來人口是全球排第四,知道為什麼嗎?為了早上六點在店裏排好便當,為了每早送報紙,為了廉價地過方便的生活⋯⋯」問題來了,為何日本政府一邊對移民申請極嚴格,卻隻眼開隻眼閉的容許一些漏洞存在?例如超收日文學生、容許超時工作,使得海外來日的人,在這個「夢之島」成為被壓榨的一群,說穿了,日本人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
為何野木要這樣寫劇本?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觀眾認真反思社會上的問題。記得周博賢於2011年為謝安琪創作的《你們的幸福》嗎?其中幾句歌詞,根本就是描繪現時日本人的問題:「人間多少瘡疤見報/若太深奧懶得知道/斑點狗太瘦是與他僅有的煩惱/醒於不安的清早/你竟然從沒遇到/你沒有心思控訴/從未曾怕累怕趕只畏懼枯燥」。別以為日本的觀眾很高水平,日本人看電視,很多時無非想娛樂自己,「看偶像連續劇哭哭笑笑/輕輕鬆鬆/將恩怨情慾變娛樂」,那些埋藏在社會裏齷齪不堪的事情,他們不想知,不想聽,不想看,這樣便以為沒有發生,而相關類型的劇集也不多,野木亞紀子決定以她作為編劇的專業,創作出這樣的故事衝擊觀眾,這集的收視為12.5%,是首播以來的最佳成績,相比《不》劇的低收視,今次算是好劇有好報了。
【 延伸閱讀 】
《不自然死因研究所》── 野木亞紀子解剖日本社會:
http://bit.ly/2HY18Tu
綾野剛《MIU404》潮鞋輪流着:
https://bit.ly/3fEPrx5
綾野剛米津玄師星野源三人合體:
https://bit.ly/2GrWGMZ
米倉涼子或演劇集版《新聞記者》:
https://bit.ly/330S0W7
紅眼:MIU404 —— 當野木亞紀子都開始寫刑警劇:
https://bit.ly/31VfMU6
紅眼:名為「日本夢」的騙局:
https://bit.ly/3bwh235
圖片來源:互聯網
(04092020)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日劇 #野木亜紀子 #MIU404 #星野源 #綾野剛 #岡田健史 #麻生久美子 有台channel D 日藝評論節目 - J-House 紅眼 The Everyday Lifestylist myTV SUPER #半澤直樹2 @
中學生 潮 語 2020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晚安 ◎ #驚雷
和她赤腳走一次
走一次她最後的一段路
那處的燈塔,有她昨夜絕望的身影
她釋出曾經呼吸的空氣
海面冒出幾個大小不一的氣泡
今夜,海上又撈起幾具無名的屍體
海水再度降溫 在吸盡它們的餘溫之後
校門外的磚塊
在大馬路蹲立,築起堤防
有些人在日常的街道被截查、盤問、毆打
有些人捍衛吃快餐的權利
換來一濯傾倒在地上的腦漿
行人仍猶豫在微雨之時是否舉傘
遮蔽雙目和潰退的黃昏
某些孤傲的槍彈不規則地
植入街道兩旁的窗戶
又固執地擊落火鳥
和屋內的麵包黴燒成共同的焦炭
海水依次湧進每條橫街窄巷
沒有被搧惑和號召。
而我只有一個卑微的願望:
平安回家、吻妳熟睡的額頭
跟妳說晚安
裝睡的人別再裝睡
在多霧的早晨
看不清被多次延誤的日出
2019.11.18
注:沉痛之詩
-
◎作者簡介
驚雷,生於香港。九十後,熱愛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聲韻詩刊》、《香港文學》、《自由副刊》、《乾坤詩刊》、《大頭菜文藝月刊》等。夢想出版個人電子詩集《行走的姿態》。
◎寫在前頭:
《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詩性家園》(2011)、《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2013)、《香港新詩80後22家》(2017) 與《聲韻詩刊》第34-35期「香港青年詩人」專輯(2017),香港八十後詩人似乎被齊齊點名各占其位,進入學院的研究視域。除了行之有年透過香港青年文學獎的機制曝光外,過去十年來 #水煮魚文化 的《 #字花 》(2006-)、#石磬文化 的《 聲韻詩刊 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 》(2011-)與藝發局支持的《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及《 大頭菜文藝月刊 》(2015-)儼然成爲香港新生代詩人發表作品的園地,近兩年催生出了線上文藝傳媒平臺《 虛詞.無形》、《 Sample 樣本》與「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的文學計劃。蟄伏在香港電台五夜講場節目的臉書社團「 五夜講場吹水處」許久,總會看到有人談論香港的閱讀人口不足、二樓書店的式微、推廣文藝的難處,若香港文學仍舊在其困境中展現其活力,那我們得問那現在二十多歲的九十後詩人們呢?
趙曉彤在《聲韻詩刊》第 24 期〈90後,詩天空──女詩人〉點名了 #黃潤宇、#沈行舟、#梁莉姿、#李嘉儀,而在我們四月的香港新生代詩選也點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詩人 #盧真瑜、#嚴瀚欽、#韓祺疇、#梁匡哲、黃潤宇,同時我們四月進行香港詩選的主題時,RTHK香港電臺 CIBS節目也推出了由九十後的梁莉姿、#李昭駿 與 #李顥謙 主持《 #香港文學十三邀 》( Diversity of Literature Organisations in Hong Kong,粵語發音) 來介紹香港文學團體,其中第十三集中也從90後的角度談論在台港兩地投稿的現況和屬於這個世代文學參與。如果《每天爲你讀一首詩》的期許是為台灣讀者發掘更多不同的詩人與作品的話,在來篇不乏許多斬獲各大文學獎與出書的詩人投稿的三百多首作品中,如果可以再推薦一位九十後的新生代詩人,那是―― 驚雷,而這也是我選擇這首詩的原因之一。
◎小編一尾賞析
由詩去銘刻歷史、記憶事件是這類社會詩的功用之一,在反送中運動初期許多詩人亦紛紛發表對於此一運動關懷的詩作,九十後詩人與反送中的相關詩作則較少人關注,不過在《聲韻詩刊》第四十八期的「#引渡」專題則有許多九十後的詩人針對反送中的母題書寫。我們得注意的是,為何是詩來承載這個事件,不是小說和散文等能夠更鉅細靡遺書寫紀錄的文類,除了篇幅較小能夠即時書寫傳播外,詩可以做到什麼和小說、散文不一樣的事,可以接著來看這首詩。
運動發生後,維港海濱時常會發現前幾日失蹤女子浮屍,而警方都以「#死因無可疑」結案,第一段詩人透過詩中敘事者模仿女子死前可能會遇到的情景,但又不指名身份,因而詩作對於身份的模糊則成為隱喻,當所有人面對這樣的情景時,在黑警的施虐下抗爭者最終都可能成為維港浮屍,敘事者經過女子生前的路途想像絕望的身影。
詩的場景從海濱移轉到街邊,理大、浸會、港大、中大無不在抗爭中槍林彈雨,面對布袋彈的學生也僅有磚頭得以反擊,詩人以「吃快餐」的譬喻來強調抗爭所爭取的僅是那如此日常簡單能夠讓市民「#免於恐懼的自由」,而換來只是使人肝腦塗地的鎮壓。舉傘的猶疑,也象徵著在這場運動中,仍有許多人猶豫是否齊同加入抗爭的行列。警民衝突也波及了街坊的生計、槍彈掃射也破壞了市容,不過抗議群眾如黑潮般不斷襲來,無人被蠱惑,群眾是為自由而感召而來。
詩作在在前三段的敘事時間都在晚上,而詩中不同的空間在同一個時間裡被凝縮,讀者於詩作所察覺到的敘事成為一種「共時」的場景,確切時間刻度在詩中的消除,使得讀者在解讀詩作詩可以認為詩句提到的事件可以發生在同一個時間,也可以是在分別的不同的時間,進而時間在詩中產生的歧異性為詩作本身構築詩意,這也是在時間調度上詩的技藝如何與散文、小說不同的原因。接著,第三段最後三句的敘事轉向,將場景拉回抗爭者的日常,抗爭者真正想要的只是:「而我只有一個卑微的願望:/平安回家、吻妳熟睡的額頭/跟妳說晚安」。
最後一段則突來一記當頭棒喝,猶移舉傘之人、夜裡熟睡的人,如同未覺醒之人,敘事者言道:「裝睡的人別再裝睡」,於覺醒之人每夜皆是難熬,「延誤的日出」在真正的自由到來之前,或許皆是永夜。聽日係何日?但係咁講,終有一日俾香港人盼到。
要為這首詩寫賞析,本質是極為矛盾的。其一是這首詩需要賞析嗎?詩人要說的不就在詩裡了嗎?我們還不夠明白香港這一年來在困境裡為自由付出的代價嗎?另則是,刊登寫這首詩賞析的同時,我是不是也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第三十八條,刊登詩作會不會陷投稿者於不義,甚至正在看這篇賞析的你或許也觸犯了國安法。但也是如此,我們更應記住這首「沉痛之詩」,詩之所以沈痛,乃是因「#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我哋真係好撚鍾意民主自由!」
-
美術編輯:@artedito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驚雷 #九十後 #香港 #反送中 #國安法 #死因無可疑 #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