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耘週歲 ◎施善繼
小耘,今天是妳週歲,
妳這小調皮鬼,
去年,比預產日,
還慢一個星期才到我們家。
記得那天,
天剛剛亮,
樓下豆漿店的鐵捲門,
才嘩啦啦的開,
鹹餅、燒餅才放進電爐子裡烤,
油條才一根根放進油鍋裡炸,
妳就在媽媽圓鼓鼓的肚子裡鬧。
其實我們也睡夠了,
只是妳在這時候來,
爸爸要去上班,
哥哥要去上學,
媽媽要怎麼辦?
媽媽陣痛已很急促,
媽媽已支持不住。
我們提著準備好的包包,
叫起惺惺忪忪的哥哥,
爸爸背著哥哥,
手牽著媽媽,
媽媽每跨一步,
都強忍著妳急急促促的震動,
向馬偕醫院奔去。
媽媽住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我們比較合適,
因為我們住得起。
住四天三夜,
繳參仟貳佰壹拾貳元,
拿了五張收據,
拿了妳的出生證明書。
爸爸抱著妳牽著媽媽,
媽媽牽著哥哥,
一家四口高高興興,
踏著和緩的腳步走出醫院,
迎向中山北路民生路口燦爛的陽光。
媽媽作月子,
爸爸到菜市場去。
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
嬰兒美奶粉:美國的,
加農奶瓶:英國的,
尿布:中國的,
妳的哭聲也是中國的,
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
爸爸到菜市場去,
媽媽在作月子。
妳在每個月請人幫忙,
包括洗衣服兩千塊的照顧下長大。
嬰兒美後來換成安佳,
加上愛力麥粉;
加上的媽媽的鍾愛;
加上哥哥的逗愛;
加上爸爸的暱愛。
妳穿哥哥穿過的舊衣,
玩哥哥玩過的玩具。
妳誕生在臺北市,
戶籍登記仍跟著爸爸,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洛津里。
但爸爸必須告訴妳,
我們的祖籍遠遠的,
在福建的晉江。
而我們現在住在中和鄉,
郵遞區號二三五,
將來長大後妳要在中和國小,
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帶便當,
受中文的中國教育。
爸爸有廣東籍的朋友,
也有吉林,
有湖南,
有四川,
來自中國各地的朋友。
妳將來長大上學,
像爸爸也會有,
來自中國各地的小朋友。
妳要用國語和他們交談,
和他們互助互愛,
和他們不分彼此的遊戲,
絕對不要打架。
在學校尊敬師長,
搭車走路嚴守秩序,
在無論那裡,
要記牢我們是堂堂正正,
脊樑挺直不亢不卑的,
中國人。
妳快快的睡吧快快的長大,
快快的吃吧快快的長大,
快快的長大就知道;
吃的鹽巴那裡來,
吃的小魚那裡來,
吃的稀飯那裡來,
吃的香蕉那裡來,
穿的衣服那裡來,
穿的鞋子那裡來,
睡的床舖那裡來,
住的房屋那裡來,
走的馬路那裡來。
妳快快的睡,
爸爸唱搖囝仔歌搖妳入睡,
妳今天週歲,
讓古老的中國伴妳入睡,
快快的長大快快的睡。
明天當妳醒來,
少年的中國也已醒來,
少年的中國不再迷惘,
少年的中國不再徬徨,
少年的中國不再失望,
少年的中國英氣風發,
少年的中國虎嘯鷹揚。
◎ 作者簡介
施善繼(1945—),彰化縣鹿港鎮人。曾任職於臺北縣工務局工程隊。高中時代開始寫詩,1971年與辛牧、蕭蕭等三人籌組龍族詩社。著有詩集《傘季》、《施善繼詩選》、《寶島小遊記》、《返鄉》、《毒蘋果札記》等。1998以降,專事雜文寫作,以「毒蘋果札記」專欄,陸續刊發於《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批判與再造》、《兩岸犇報》等報誌。(改自維基百科)
◎小編一尾賞析
2000年代初上小學的我在校慶唱著《國旗歌》:「光我民族/促進大同」,當時的我不明白歌詞的意義,直到很後來才明白唱歌是對於身體的規訓、召喚來自過去久遠的國族主義的意識形態,而「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小時候國語作業簿背面總是有這段蔣公訓詞似乎也是如此,做個好學生的同時,也要做個中國人。
「國語」、「國文」、「國字」、「國學」、「國歌」、「國旗」這些詞彙裡的「國」,背後所隱含的「國」即是「中國」,在臺灣的語境來看就是1912年成立於南京的「中華民國」,從1949到1970年代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面臨了釣魚臺事件、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中華民國」這個在臺灣的政權受到了挑戰,而1978年4月發表於《雄獅美術》第86期上的〈小耘周歲〉也是在此一時期寫成。
〈小耘周歲〉的寫作主題也無不與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作家們在此思考何為鄉土?書寫中國還是臺灣、現代主義還是寫實主義的問題相關,同時施善繼參與籌組的龍族詩社開始反省現代主義,強調寫實、社會性,將精神價值由西方向東方/中國回擺,從這開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施善繼會在這個時期創作出〈小耘周歲〉這樣的詩來了。
〈小耘周歲〉寫的是父親對於新生女兒的未來期許,相較於上一代的現代主義詩人,從語言上來看幾乎沒有艱深令人難以理解的語句,也不難猜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首詩會出現在1980年代的國文課本中。詩的前兩個段落描述的是媽媽妊 娠陣痛全家協力送媽媽到醫院產子的過程,其中也不無反映上世代的台北地景,如原來自北方飲食但現在已經在地化的豆漿油條店。接著到了媽媽坐月子的場景,詩人以父親口吻介紹來自英美的嬰兒用具後說:「尿布:中國的,/妳的哭聲也是中國的,/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在告別現代主義和西方精神後,當然嬰兒的哭聲也必然是中國的。
在東方/中國意識抬頭下,本土的源流必也來自於對岸大陸:「妳誕生在臺北市,/戶籍登記仍跟著爸爸,/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洛津里。/但爸爸必須告訴妳,/我們的祖籍遠遠的,/在福建的晉江。」同時,這段也顯現了1960、1970臺灣大規模工業化、都市化後臺北迎接了為數眾多的中南部移民的景況,多移居至中和永和、板橋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同時,在國語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的時間,「受中文的中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和來自「中國各地的小朋友」溝通,即使是講閩南語來自彰化鹿港的人為了要和「不同省份的同胞」溝通,都必須學習「國語」,「在無論那裡,/要記牢我們是堂堂正正,/脊樑挺直不亢不卑的,/中國人。」,或許我們可以將其影射至1970那個孤立無援的「中(華民)國」喊出「漢賊不兩立」後,詩人再一次的政治表態。
到了最後一段,詩全然得脫離了寫實的脈絡成為了一種召喚古老中國在此降臨的咒語,在此時此地吃、穿、睡、住、走的東西在現實上絕對不可能來自對岸,但詩不斷地利用排比寫著「那裡來」。唱搖著閩南語的囝仔歌,就能「讓古老的中國伴妳入睡」,詩人在寫實語境上加入了超現實的綱目,中國國族主義班師回朝,詩人在「中(華民)國」又一次面臨危急存亡之際的1970年代,讓梁啟超為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前傾頹的中國所寫的《少年中國說》再次搬屍回巢,即再現了:「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彊!」的乎吿,退出聯合國的中華民國在詩裡接榫了鴉片戰爭後的大清國的隱喻,此時回向寫實、中國/東方的詩作呼應了官方的意識形態,也不難想像為何後來這首詩能夠收入國文課本裡。
然而,此時其他作家的寫作,如鄉土文學論戰的「鄉土」時常回溯的是更遠大的古老中國,但那關於臺灣的寫作主題同時開始在1970萌芽,到了國文課本收錄這首詩的年代,那是在美麗島大審之後、黨外運動不斷衝撞威權體制、台灣意識論戰正在進行的解嚴前夕的1980,國文課本承載的意識形態也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形成了一股強烈的對比。或許從今日來看這首詩並不真的有如此高超的詩的技藝,但這首詩確實也代表了在某個年代生在這座島嶼上的人,被國家所形塑的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施善繼 #小耘週歲 #鄉土文學 #大中國主義
中山醫在學證明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中山醫在學證明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文博士在國情院的報告😅😅😅
另一種聲音。
其實我會看另一種聲音來檢視我的判斷是否有疏漏。
我覺得這些狀況雖然有點難堪,也不是為了打擊誰,
但我還是想要訓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李文博士的檢視都很嚴格,
我是心臟還年輕,天氣溫暖才敢拜讀😆
黃醫師敬上
#台灣需要學習跟不同意見交流
#第一步就是練習看聽想
#感謝博士指名我轉發😅😅😅😅😬
#我如果跟博士一起拍愛的迫降國情局那段應該會被念到臭頭😬😬😬😅
《李博士每日英文俚語》 “divide by two-講話灌水” Vivi Lin 林薇學生最近很火,不是要潑她冷水不過當一個20幾年在美國教台灣/HK/CN/KR大學留學生的老師我必須說她需要更多的磨練,多接觸國際的價值觀才可以出來了這種的重話 :“none of the requests or criticisms were based on discriminations against your race or skin colour, nor people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attempt to smear Taiwan’s reputation with such irresponsible and false accusations。。。。。都並非基於您的種族、膚色,或是針對非洲人民的歧視。。。。。您怎能用簡單幾句謬誤的指控,不負責任地污衊世界對臺灣的印象。。。we have never criticised you nor your actions based on your race, culture or skin colour.。。。我們從未因為基於您的種族、文化或膚色,而提出質疑。。。。I, on behalf of my beloved country and people, am now asking for an apology from you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現在,我與我熱愛的國家和臺灣人民,要求您針對4/8的不實指控,提出道歉!(翻譯有誤,你不代表台灣和台灣人。” 首先,你沒有看到台灣的網友的IP地址或者大陸的IP 地址。你沒有調查過也沒有任何證據說台灣人沒有種族歧視/辱罵/威脅過Tedros。 我們在台灣住久了都知道不可能沒有台灣人沒有在網路霸凌過,韓粉到黨派雇用的trolls誰都知道是存在的。Vi Vi要Tedros道歉視頻裡面發音的錯誤:infectious,aware,allies,politics ,known etc。
不知道Vivi是不是在宜蘭/台北上景美高中的時候過於的被保護還是天生的個性就是way too bubbly 過於活潑,熱情,單純,不夠國際化,不夠謙虛,天真,沒大沒小,自大,心急,異想天開,時常要證明給大家,意氣用事,笑容永遠是一樣的,傻傻的,缺內涵,過度自信。不要以為你在台灣學的英文(不同外教教的,所以口音,咬字都有問題)就代表你比很多台灣的學生優秀。一個語言也是要搭配好你自己的內涵,底氣,文化,世界觀,家教等,要不然只能忽悠一些不懂英文的人。當你沒有好的家長/老師/mentor 給你建議的話,假如你以後不控制好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很多“媽寶”出去讀書其實心裡的因素還不夠強大。不要忘記台灣的媒體和大陸的網軍不是你一個單純的小朋友可以handle的。Yes, your intention意圖 is good 可是你失敗在你的判決能力。
假如你在國外被當地的人欺負了,叫你“chinaman,ching chong, slanty,chink”你會叫你自己跟對方道歉嗎?那對方並沒有罵你的話,你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要他們道歉嗎?我也發過文章批評過WHO的人不過絕對不會贊同台灣人或者大陸人辱罵,歧視,威脅他的種族。這樣會讓自己被別人看不起,也對你沒有可信度了, 變成了兩碼事了。你不是以後的願望要當醫生嗎?不是做了很多聯合國活動的義工嗎?應該已經有是非/黑白的能力了。不能還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的每天只顧要讓大家看到你在social media,(連衛生棉的都要跟大家解釋。)
很多離鄉的留學生們的民族情懷,愛國心是很強烈的,有些有點overboard了。不是壞事,不過你既然好不容易出國讀書了,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學業讀完,而不是每天要在youtube,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等發言,需要適當的po 文。你的每一個的社交平台都有一個合作邀約請洽的地方,你還在讀書需要那麼多採訪/商業行為幹嘛呢?
很奇怪的是她讀的第一個大學是世界聯合學院荷蘭校區United World College in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世界聯合學院,一路經過篩選後獲得70%的學費補助,並在募資平台放上她的求學計畫,募到30%的學費,才得以至就讀。現在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主攻傳染病學的200萬學費也是到處借錢。所以說,她在18歲以前都是在台灣住的,也是最近幾年去了荷蘭和英國。兩個大學的ranking也一般,第一個是很新的大學,沒人聽過。為什麼在她的social media上都沒有細談她要當醫生的事情,突然就要去醫學院了? 不是去當了一些義工就有很多經驗了。當醫生不是開玩笑的,要上多少的學,考多少的試,實習等等。要讀傳染病係的話是需要去美國讀的像UCSF,Harvard,MIT, John Hopkins,就算你要喜歡英國的話,那也可以選Oxford,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可是你選了University of Edinburgh,他的ranking在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是#43,他們不是傳染病係出名是Veterinary Medicine獸醫。那你借了那麼多錢讀的學校是一般的大學,是不是你的努力不夠在學業上?還是火候還不夠呢?還是為了你的“虛榮心”呢?會不最後辜負你捐款的人呢?你應該做的是把書讀的更好,轉到更好的大學, 要知足,安靜的拿到你的醫生license,不能靠甜蜜,傻傻的微笑。 外面的世界是很殘酷的,你有想到你借到了錢,就算成功讀完BA,MA你還要讀更多的醫學院,拿醫生執照。。。。需要多少錢嗎?你的成績很好的話,為什麼不能申請到更好的學校呢?搞不好學校越好的話越多人會協助? 是不是荷蘭和蘇格蘭不是很繁華主流國家,也許她去了更大的metropolitan的大學會不會對她好一點呢?可以讓她學的”做人“方式更多呢?
她的家裡條件一般,經常會說“現金不夠”,dorm裡面的decor也是很average,穿的衣服也是很普通,那就要更加優秀,吃苦,埋頭苦幹的爭取更好的大學的錄取,而不是花時間在5-6個社交平台上。大家贊助你上學不是每天看你在社交媒體上的。真的那麼愛上的話,可是花多點時間在你的傳染病的研究/projects,debate,speech,seminar的表情/身體語言上面,時常咬字不清的英文字在重要演講需要趕快改,有條例,有突破,特點,幽默話,自然,視頻剪輯(眼睛往下看稿子20多變在5分鐘內)powerpoint presentation skills,邏輯思維,而不是演講的時候很死板,沒有魅力,缺乏架勢,死背書的感覺,咬字不清,沒有感染力。。。需要大氣,不要老是想做大人。讓人家看到你是一個”dittohead。“ 聽到一些以前在學校的人說“Vi Vi個性有點傲,自以為是,在班上其實人際關係並沒有很好。”
她自己的介紹說經驗有非政府組織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的青年委員會主委,以及台灣世衛外交協會的成員,你現在連真正的社會經驗都沒有就要挑戰WHO的頭,那你把最權威的WHO都批評了(沒有證據之下)你以後還要當傳染病的醫生嗎?你是不是讀醫學院讀了一半也開始在沒有核實事實下也開始挑戰你的教授?你的校長?你的peers了呢?
假如Vivi在批評Tedros的不到5分鐘的(看稿子)視頻的英文大家狂讚她的英文,希望大家去看看她去年在波蘭的一個很小型的演講講。你可以聽出她的混亂邏輯和表達什麼,可怕發音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聽一個人要”show off“她的外語能力的時候是需要聽到至少30分鐘喔,而且還不是平常的對話,看稿子而已。以下是在9/23/2019TEDxYouth@IBRaszynska(只有從2016頭到尾舉辦了3個活動而已)差不多17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希望當一個總統級別的蔡英文和一個時常喜歡上節目的,搞”小三“的議員像王世堅”需要好好調查好你要讚的人的對象。要不然你就跟Vi Vi 一樣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要一個被種族歧視的官員道歉喔,我當初在2017過來台北定居的時候,讓聯合報採訪了我的感覺(40多年沒有回來了)“李敖女兒李文:台灣老了、窮了、落伍了 “88/14/2017” 一夜之間被上萬的刁民,愚民,蠢民辱罵,威脅,種族歧視我是大陸人,美國人要我滾回去,去死。。。。這些不是大陸的網軍喔!其實台灣有很多的優秀的學歷,背景,英文很專業的(不是一路亂學出來的)可惜沒有人出來講話,因為他們心裡可能知道確實有太多的台灣的網友有racially攻擊過Tedros。自己站不住腳把還是先閉嘴好。讓台灣政府自己解決。政府只好每天發上千萬的口罩(人民還在抱著電鍋排隊買限制量的口罩),巴結不同國家的人替他們說好話,要WHO允許台灣加入,到處要說台式英文的何志偉立委和塑料臉的張雅琴講英文,還死皮爛纏的要Tedros過來拜訪台灣?拜託人家連美國/歐洲國家都不去來台灣幹嘛?就自己好好的爭氣,把自己做好不就好了嗎?自己外交部部長的口語也是超諷刺,叼酸,破台式英文每天在發twitter。
最後,我們來講講一夜成名的的Vivi父親林作賢吧,本來在FB有3000多個網友怎麼現在變成了5000了?看到他在FB自己的介紹至少有9個職位,工作也很混亂,文大畢業的從賣投影機(義烏產的一樣的廉價)到不認識的“發明學院”的校長到奧運游泳教練(自己的體重?)要弄一個展示櫃都要求贊助,什麼鬼“小小孫中山台灣教育論壇”到電影人?聽起來「創辦人」很厲害,其實沒幾個會員,就是一人公司的概念。他的FB的台灣自主學習暨父母成長推廣協會-也都是他自己的文章,然後貼一堆東西好像一副「教育志業家」,多次只有一個人給讚。。。。依樣現在變成了大家父母的“偶像” 怎麼教出來台灣之光的女兒? 我不關心林先生的爸爸怎麼被小三殺死,林媽媽被小三燙死,還有同父異母的弟弟被小三丟出火車外,不過我到好奇他有那麼可憐/讓我們同情的遭遇,為什麼Vi Vi不在她的5個的社交平台關心一些家庭暴力,家庭謀殺案, ADHD,Bi-polar,台灣的精神疫病呢?就算你要當一個傳染病的醫生,你可以先“照顧”好你的老爸,肯定他還有很大的陰影導致今天他在很多家長面前的“壞行為。“ 這才是一個優秀女兒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沒有調查好事實就”嗆“Tedros。
我這個post一定遭到一些不調查清楚的網友來攻擊,不要忘記我當初選立委的時候就是強調無黨派,原因就是要監督各黨,不會因為利益關係等的原因來封我的嘴。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也有嚴重批評過WHO,和台灣的CDC。奇怪的是,這個文章我前天還沒有正式發在我的動態上面,只是發2/3到留言的地方,居然有不是我網友的人過來DM我,還有國外的華人。應該是潛伏在我的FB裡面的人(我有很多不願意加我的不過會好奇我發什麼)通知了他們的“被害者”,一個一個開始過來跟我揭露。所以我現在有更多的證據可以多寫了。假如還有被害人要跟我連絡,可以DM我,我永遠會保護妳們的。因為我是30多年的老師所以對於教師的品德要求很看重。還有留學生的各種issues。我也長期揭發大陸和台灣的垃圾老外英文老師,謝謝你也有正義感出來替其他的家長和學生們維權。
網友:
“ 李文小姐你好,晚安。我看了你寫了一篇有關「Vivi林薇」的文章,很謝謝你的慧眼,總算有人看到真相。我朋友的孩子,被林作賢教過,在開學家長日那天,林作賢都在介紹她女兒多厲害,對於課程規劃,只給家長一張寫得很沒內容的紙,叫家長自己看。林作賢對家長宣稱的頭銜可多了,說他考上20幾個研究所,是奧運游泳教練,還有太多太多。授課時,也都在講自己跟女兒的豐功偉業,然後就叫學生自己寫作業,不會寫的就去抄教室後面學長姐的資料。帶學生做科展,每年的題目都是「瓦瑤溝」「新店溪」「漳和濕地」,學生不會寫的話,就叫學生去抄前幾屆學長姐做的。他的教學狀況實在很糟,我朋友打電話去新北市鑑輔會反應,才知道他只是去反應的其中一位。如果您想查證,也可以詢問新北市鑑輔會或是他待過的國小的同仁。說到他任職的國小,還有件事蹟,學校老師都得輪流當校門口導護,但他不肯。學校表示大家都得照輪,他就在導護那天,站在校門口,自導自演說他睡眠呼吸中止之類的,還自己叫了救護車去醫院,還提告學校說是學校害他的。然後從此週三下午常請假說是要去治療。每次請假的事由都寫「幾年幾月幾號,學校要我導護,害我送醫,需做復健」。因為上課很混,所以上課時都把窗戶關上,校長叫他把窗戶打開,他回說「我腰不好,沒辦法爬起來開窗,你要開就自己去開」。新北市資優教育圈的人,都知道他的為人。我想您也看過林作賢的臉書了,每天狂發文,轉貼一些文章,也沒什麼內容。總之,看了你的文章,很感謝總算有人把真相說出來,不然現在還有人想要贊助林薇在國外唸書的學費,真的是讓愛炫耀又愛錢的父親,大賺一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