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空間記憶系列:香港中式教育空間的記憶】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都說古代學子寒窗苦讀,然而這些書生又是在哪裏學習知識、那扇寒窗又落在何處呢?相傳中國自夏朝起,就已經有「學校」出現,不過「學生」只限貴族子弟,供他們學習貴族必須懂得的文字及禮儀。直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將教育推廣到民間,書院和「卜卜齋」式的私塾慢慢流行起來,把知識傳播給有志於學的平民子弟。
不過,這些書院和私塾大都以「家」或「族」🏘營辦,只供大家族的子弟入讀。
你又可曾知道香港也有這樣的書院和私塾?想知道香港最古老的學校在哪裏?當時學生又如何交學費?🤔立即觀看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特別製作的一系列教育空間短片,認識香港學校的發展吧!
特別預告‼️我們已為今次教育空間記憶系列短片準備有獎遊戲🎁,想擁有屬於你的「掌上校園」建築模型嗎?📣請密切留意我們的專頁、追蹤一連3️⃣集的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教育空間記憶系列短片啊!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agQh2s1Us-atYygOJcWxw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看得見的記憶 #教育空間 #停課不停學 #記憶 #價值 #香港 #歷史 #建築 #中式 #memorystick #school #value #HongKong #history #architectur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說「學校始於一棵樹下,一個人與另外一些人討論著他的領悟。」當學校因為疫情而停課時,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回到學校的起點——大樹下,一起探討不同年代的校舍除了上課外,還收藏了甚麼記憶和價值。 今集,他們漫遊不同年代的香港中式校舍,由宋代到清代的私塾,再由私塾到公立學校。校舍的外型結構和辦學模式不斷在...
中式教育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虎媽戰歌】蠻有趣(?)的文章!
追求早教的你和或多少被喊過幾次「虎媽」先不聊蔡美兒的嚴格程度是否過頭(不恰當)這幾點蠻值得深思。
🔸我不是鼓勵大家成為虎媽,而是在要求孩子同時也要求自身,一昧的只要求孩子恨鐵不成鋼是沒有意義的。
💡他的女兒在成年後不埋怨母親當時嚴苛近乎強迫症的對待?反而感謝虎媽當時的要求,甚至在媽媽飽受批評時寫了這段公開信。
「我覺得大家都渴望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也許追求諾貝爾獎和跑去跳傘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對我來說,它不是成就或自我滿足,而是當你知道你已經將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推到了潛力的極限...為了這個,虎媽,感謝您!」
我看到他大女兒寫出這段感謝文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又上網找到相關文章,這一段我覺得最難能可貴~
🔸我們常看到成人用不合理的要求對待孩子,送他去補習班,給他很多課業壓力,卻沒有平等的跟著孩子學習,擔任最瞭解孩子的教練。
蔡美兒自己沒什麼音樂訓練,但她從慎選老師到天天陪孩子練琴,都不惜時間和金錢。
她每天寫許多頁的「手記」給女兒,叮囑她們練習時要注意的事項(光是這些筆記就足以累積成書)。
她把每個比賽和演出都視為天大的任務,把別家的孩子都當作敵人,把音樂形容得像是一個非贏不可的戰爭。
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每當全家出國旅行,儘管會打亂行程,為了讓女兒每天都能練習,虎媽還是堅持花時間去借鋼琴。
這種接近強迫性行為的訓練方式實在令人咋舌,也使許多老美錯解為「霸道的中式教育」。
實際上,不要說一般父母做不來,光是想就累歪了!
雖然虎媽的手法極端,但她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價值觀不難理解。我甚至只要用一個小技巧,就可以讓老外立刻了解虎媽的行為-
只要把「母親」這個名詞換為「教練」、「孩子」換為「選手」就成了!
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教練永遠應該對選手有最高的要求;教練永遠應該鼓勵、推進、甚至強迫選手挑戰自己的極限。更重要的,教練應該對選手保有最深的關懷,甚至把選手當作「自己的孩子」...
看到這個界線的模糊點了嗎?蔡美兒在書中所列出的所謂「中國式」教育態度,其實都是美國人所能夠接受的「教練」形態。說穿了,這也是書裡的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最大的不同。美國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永遠以愛為出發點支持孩子的決定,也縱容他們自由發展。中國父母則像是教練一樣,鍥而不捨地在一旁檢討、督促、激勵、永遠在push孩子跑更快、跳更高(讀更多書、做更多習題),雖然要求很高,但也不惜為他們的寶貝選手隨時奉茶奉水、扇涼、綁鞋帶...
哪個比較好呢?我必須承認,除非天生有過人的毅力,我們都需要教練來克服惰性。前兩年就有一個研究顯示,以體重而言,有教練督促比沒教練督促之下的減肥計畫,效果相差27%。尤其在職業運動領域,教練的精神支持和照顧是必要的。
若對這段敘述有興趣,請查閱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F025/page031.asp
中式教育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式教育很壓迫】#傳統文化
每個美國小兒科和營養專家都強調:不要因為食物引發戰爭;不要強迫餵食兒童;不要讓用餐成為焦慮來源;食物是要用來享受的,更要避免在生活中造成紊亂。
西方人被孩子挑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高興;但在東方的傳統文化裡,我們覺得這是不對的。中國的經濟以飛快的速度成長,但是在這些變化中,許多傳統卻是根深蒂固無法動搖 →
▍6 月徵稿:各國理財術大盤點 → bit.ly/3f3PnY3
▍Follow us on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rossingtw/
▍最新季刊《世界教我的「疫」堂課》 → bit.ly/2YEleJO
▍2020 換日線年度套刊 → bit.ly/2WTKF9n
中式教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人說「學校始於一棵樹下,一個人與另外一些人討論著他的領悟。」當學校因為疫情而停課時,一個老師和一個學生回到學校的起點——大樹下,一起探討不同年代的校舍除了上課外,還收藏了甚麼記憶和價值。
今集,他們漫遊不同年代的香港中式校舍,由宋代到清代的私塾,再由私塾到公立學校。校舍的外型結構和辦學模式不斷在變遷,但每一代人對教育教育承傳的重視,對栽培下一代的期許卻始中如一。
不同時代的記憶,一樣的價值。
#看得見的記憶 #延伸教學短片 #停課不停學
#教育 #建築 #記價值 #記時代 #中式校舍建築 #私塾 #村校 #歷史文化
#錦田 #二帝書院 #錦田公立蒙養學校
中式教育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幫孩子村教育基金方法】
.
我剛晉升為爸爸,身上就多了一道責任
所謂窮什麼也不能窮教育!
為了我可愛的寶寶
所以我就去申請了SSPN-i國民教育儲蓄計劃
這個存錢儲蓄計劃可以說是教育基金版的EPF
它有多的好處
比如存款有政府的保證
年回酬在4% 可以扣稅
免費的人壽保險
存錢提款都非常的方便
這個影片會帶大家了解什麼是SSPN-i國民教育儲蓄計劃
讓我們提早為下一代做好準備!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 點擊連結購買《零資金開始圓創業夢》🔥
http://bit.ly/spark-book-launch
股息全方面解析
http://bit.ly/2YyqvDc
最有效的存錢方法 為什麼我不放定存?
http://bit.ly/2KhdEfs
怎样开始投资你的1000块?
http://bit.ly/2RGsqiX
⚡ Spark 的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教育基本法 #存錢方法 #存錢開箱
中式教育 在 Dizzy Dizz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opyrighted by Phatt Choy Productions Limited
Get Dizzy Dizzo’s new single SHANGHAI WAS LIT now:
Stream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7czPACefMy3EtldXzzXEFf
Stream on Apple Music: https://itunes.apple.com/my/album/true/id1325553391
Download on iTunes: https://itunes.apple.com/my/album/id1325553391?app=iTunes
Stream on KKBOX: http://kkbox.fm/anKoKP
Stream on DEEZER: http://www.deezer.com/en/album/53484542
Stream on Tidal: https://listen.tidal.com/album/82501587
————————————————————
最迷人的中西合併!
Dizzy Dizzo全新單曲【Shanghai Was Lit】
喚回東方魂的Dizzy式曲風
-Dizzy Dizzo的音樂之旅-
從2014年開始,蔡詩芸為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Dizzy Dizzo」。Dizzy Dizzo比起蔡詩芸,更像是位音樂精靈,她以Dizzy Dizzo的身分來分享充滿她個人風格,內心深處的思想和生活。3歲就開始接觸古典鋼琴的她,音樂無疑在她生命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音樂陪伴著她成長,也參與著她生活的許多重要時刻。所有種類的音樂都是Dizzy Dizzo喜歡的元素,但其中她最喜歡的是「都會嘻哈/ & RnB (Urban/Hip Hop & RnB)」2014年蔡詩芸首次以Dizzy Dizzo的身分發行了首張同名EP,2016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骨子裡Innermost」,由她本人親自創作、製作,專輯內容包含中英文兩張CD,該專輯歌曲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百萬的點擊率,「骨子裡Innermost」專輯的推出也奠定了專屬於Dizzy Dizzo的暗黑式都會嘻哈音樂風格。
————————————————————
【Shanghai Was Lit】創作由來
Dizzy Dizzo以寫歌來記錄並傳達對生活的熱情與感受,擁有1/4的俄羅斯血統,外公是俄羅斯人、外婆是上海人、爸爸則是廣東人。雖然她在澳洲出生、長大,但在母親的管教之下,她仍保有許多東方思維、習慣。Dizzy總共會說三種不同的方言,包括:普通話、上海話以及廣東話,高中時曾在上海就讀美國學校,她提到:「很多人知道我的成長背景後,都會問我,那你的家到底在哪裡?但我認為,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我在雪梨出生,上海念書,到台北工作,但我認為這3個地方都是我的家,我根本不需要只挑一個地方稱為家,只要我的心屬於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就都算是我的家!而上海是讓我受到完整中式教育、並開始讓我找回中華文化的地方,所以上海對我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2017年,為了籌備新單曲【Shanghai Was Lit】,Dizzy Dizzo在新加坡待了兩週,與新加坡金牌製作人 FlightSch一起創作音樂,在聽了充滿魔麗的暗黑節奏後,他們決定要共同製作一首以「上海」為雛形的歌曲,Dizzy甚至將上海話「”儂勒做啥”
你在幹什麼呢(意指Wassup)」寫進歌詞裡,曲風巧妙的結合了中西方風格,Dizzy Dizzo想以中西合併的嘻哈曲風,將上海獨有的東西合併魅力發揚光大。
————————————————————
Follow Dizzy Dizzo on Social Media now:
Follow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domchoy/
Follow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izzydizzo/
Follow on Weibo: https://weibo.com/u/186810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