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09.膽道癌的原因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守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
純醫分享第227篇
膽囊第18篇
@本文
膽道癌又稱為膽管癌,是非常少見的原發性惡性肝腫瘤而預後不佳的疾病。
膽道系統分佈在整個肝內,從肝細胞表面的微膽管到小膽管到左右膽管,然後匯集成為總肝管。
在和膽囊管匯集成為總膽管。
膽管癌可以發生在任何有膽管的地方包括肝內膽管以及肝外的膽管。
發生在肝外的膽管,黃疸現象往往在早期就非常明顯,比較容易做早期的診斷。
發生在肝內的膽管要到晚期的時候才會有黃疸的現像出現
,但不管哪一種預後狀況都是很不好。
為什麼會發生膽管癌,膽管癌大部分發生在膽管內上皮細胞的惡性變化。
大多數的患者跟原發性硬性膽管炎,中華肝吸蟲肝,膽道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先天性總膽管囊腫等等有極大的關係。
可能是這些因素導致膽管不斷的發炎,發炎的細胞產生病變
,以致產生癌症的變化。
其他可能致病的因子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肥胖,糖尿病,抽菸,慢性酗酒。
這些因素也可能導致膽管細胞的傷害及破壞,根據統計跟膽道癌也是有關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食未熟淡水魚易令肝生石 一至兩成患者會變膽管癌 肝結石的成因主要與感染有關,尤其是寄生蟲的感染有關,當中一個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為中華高脂肝吸蟲,常見於未熟透的淡水魚,而一些落後地區的感染率亦會較高。感染該寄生蟲,會令肝臟中的膽管長期受到損傷,其後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結痂並變得狹窄,最後膽汁會淤積於膽道中...
中華肝吸蟲膽管癌 在 Dr W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rWho三分鐘醫學講座系列
⠀⠀⠀⠀⠀⠀⠀⠀⠀
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 (Recurrent Pyogenic Cholangitis, RPC) 由一種寄生蟲中華肝吸蟲 (Clonorchis sinensis) 引起,係外國並唔常見,所以又別稱「Oriental Cholagiohepatitis」甚至「Hong Kong Disease」。病徵同急性膽管炎 (Acute Cholangitis) 一樣,會有右上腹痛、發燒、黃疸嘅問題,嚴重者甚至會有精神錯亂同敗血症嘅情況。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嘅特別之處其實係個名都寫左,就係會不斷復發,而不斷嘅發炎就會令到病人較容易患上肝膿腫 (Liver Abscess)、急性胰臟炎 (Acute Pancreatitis),而 RPC 甚至已經被認定係會增加膽管癌 (Cholangiocarcinoma) 嘅風險。
⠀⠀⠀⠀⠀⠀⠀⠀⠀
膽管癌唔算係常見嘅癌症,主要治療就係手術移除,好可惜好多病人發現嘅時候已經超過左可以做手術嘅程度。徵狀嘛,同有時候急性膽管炎差不多,所以有時經過病房見到一個個好瘦好瘦嘅 Simpsons 咁樣瞓左係病床上面,腦海都一定會唸膽管癌嘅可能性。膽管癌可以用嘅藥無乳癌、肺癌咁多,如果可以做到手術,五年存活率大概有三成,其他情況嘅數字就可想而知。
⠀⠀⠀⠀⠀⠀⠀⠀⠀
減低風險嘅方法,避免染上中華肝吸蟲就當然係最容易做到嘅事。淡水魚類係中華肝吸蟲嘅宿主,東南亞地區鐘意食淡水魚魚生,風險自然會高。
⠀⠀⠀⠀⠀⠀⠀⠀⠀
#拿我無話大灣區唔好呀
#拿我無話肥媽呀
#拿鯇魚魚生我就好似真係未食過
#拿我利申自己都有食三文魚架
🔻🔺🔻🔺🔻🔺🔻
Dr Who 開左個新 IG account,有興趣就快啲 follow 啦!
IG: DrWho.HK (instagram.com/DrWho.HK)
FB: DrWho.HK (facebook.com/DrWho.HK)
🔻🔺🔻🔺🔻🔺🔻
中華肝吸蟲膽管癌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肥媽在宣傳大灣區的電視節目上介紹吃鯇魚生,食物安全中心立即發出警告呼籲市民勿試。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吃淡水魚生呢?
原來淡水魚,特別是鯇魚,常帶有惡名昭彰的中華肝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這是一種吸附在膽管或膽囊中的寄生蟲,以膽汁作為營養來源。它可以損害膽管,引起發炎反應,導致膽結石、肝硬化、肝膿瘍(liver abscess),甚至是膽管癌。
中華肝吸蟲會引起名為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Recurrent Pyogenic Cholangitis)的特殊膽管炎。患者會不斷出現膽管結石,因而重覆地出現膽管炎。有別於一般的膽固醇結石,這種膽管結石是由於膽管受破壞,引起膽管內細菌增生而導致,所以即使切除膽囊,也不可以有效預防復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香港仍然有很多農民養殖淡水魚,所以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很常見。香港醫學界一向也是這疾病的世界權威。這個疾病在1930年先被Professor Digby描述,在1952年被Professor Cook命名,兩者都是於香港工作的教授。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著名的Professor G.B. Ong也研究過使用新外科手術方法治療此病。
現在,香港的中華肝吸蟲及復發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已經大幅減少。但在兩廣地區,仍然很流行進食淡水魚生或只以熱湯澆淋淡水生魚薄片的鮮魚粥,所以此病仍然常見。
中華肝吸蟲膽管癌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食未熟淡水魚易令肝生石 一至兩成患者會變膽管癌
肝結石的成因主要與感染有關,尤其是寄生蟲的感染有關,當中一個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為中華高脂肝吸蟲,常見於未熟透的淡水魚,而一些落後地區的感染率亦會較高。感染該寄生蟲,會令肝臟中的膽管長期受到損傷,其後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結痂並變得狹窄,最後膽汁會淤積於膽道中,形成結石。潘教授補充,香港近年越趨發達,肝結石個案有大幅下降的趨勢,但或由於新移民移居香港,因此不時亦出現零星個案。除此之外,先天性膽道狹窄,亦有機會導致肝結石,所以一般人亦不能忽視。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肝結石 #寄生蟲 #膽管癌 #淡水魚 #中華高脂肝吸蟲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中華肝吸蟲膽管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肝結石的成因主要與感染有關,尤其是寄生蟲的感染有關,當中一個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為中華高脂肝吸蟲,常見於未熟透的淡水魚,而一些落後地區的感染率亦會較高。感染該寄生蟲,會令肝臟中的膽管長期受到損傷,其後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結痂並變得狹窄,最後膽汁會淤積於膽道中,形成結石。潘教授補充,香港近年越趨發達,肝結石個案有大幅下降的趨勢,但或由於新移民移居香港,因此不時亦出現零星個案。除此之外,先天性膽道狹窄,亦有機會導致肝結石,所以一般人亦不能忽視。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
相關影片:
【暫別熟食中心】周潤發發哥每周必吃半世紀老店即炸巨型豬扒 兄弟檔同場破解不和傳聞 (果籽) ( https://youtu.be/nmUTwMG7818 )
【窮茫青年2/4】五人迫爆300呎公屋 低薪青年嘆香港閹割夢想:「搬去劏房為有喊的角落」(果籽)( https://youtu.be/WOQdpMG11Z8 )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 https://youtu.be/-tjOom7O7iM )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 https://youtu.be/ZRxuvymM7j4 )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
#果籽 #肝結石 #寄生蟲 #膽管癌 #淡水魚 #中華高脂肝吸蟲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中華肝吸蟲膽管癌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早前肥媽在電視節目中,在大灣區吃鯇魚刺身,其食物安全問題引來全城熱話。前日食安中心再有報告發表有關淡水魚刺身的食物安全,指淡水魚常見有中華肝吸蟲,在東南亞地區受感染的人多達1500萬人,其中1300萬人在中國。
再次肯定,吃淡水魚刺身其實好高危。為甚麼吃海魚刺身問題相對不大,淡水魚又如此危險?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系特任導師譚韻婷博士說,「任何魚都有寄生蟲,包括海魚及淡水魚。」兩種魚,哪種較高危?「適合在海魚生存的細菌、寄生蟲,來到人的環境,因為人跟海洋環境不一樣,往往微生物適應不到這環境。淡水魚的流動性不及海洋大,亦容易令加寄生蟲繁殖。例如中華肝吸蟲,最主要來自鯉魚科類,鯇魚就是其一。
專家指,吃了含中華肝吸蟲的鯇魚,有機會發燒肚瀉,甚至造成肝硬化或膽管癌等等。別以為不吃魚肉就沒問題,吃魚皮同樣會出事。因為專家指魚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有蟲。難怪早前有些粥麵店有賣生魚皮,現在都已停賣。
食安中心一直呼籲,市民最好食煮熟的鯇魚。浸大國際學院應用科學學部市講師鄧銘澤博士指:「一般細菌在很大範圍下的溫度都可以滋長,如肝吸蟲在60℃煮數分鐘便可殺死。如果夠100℃,足以殺死細菌,但亦要視乎魚片是否好厚,100℃是否完住可滲透至內裏的魚肉,尤其以連住骨的肉,100℃很可能滲透不到魚肉。」
所以在街外吃鯇魚要更加小心,特別是長者、幼童、孕婦及免疫力低的人最好不要吃了,以策安全。
採訪:關廣恩、劉明慧
攝影:陳秉謙(部分)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