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8/18 ~ 08/19]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8/19] 高雄市政府 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4857900909139
夏天到了...
討厭蚊子叮
●最近你必須特別注意的2種蚊子傳染病
1╱#登革熱
病媒蚊|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症 狀|高燒、頭痛、起疹、關節肌肉痛
預 防|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了解更多→https://bit.ly/3suvDog
2╱#日本腦炎
病媒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白頭家蚊
症 狀|無明顯症狀,少數發燒或腦膜炎
預 防|防蚊、疫苗缺一不可!
了解更多→https://bit.ly/3gfLDW9
圖片來源:雄健康- 高雄市政府 衛生局
~~~~~~~~~~~~~~~~~~
[110/08/18] 高雄市政府 防疫時期除了留意身體狀況,心靈的健康也不容忽視!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2110727850523
●那麼努力的你,累了嗎?
●有淚不輕彈,有「累」,卻要好好談,
#1925安心專線,提供24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服務。
需要的時候就打。
●心靈和身體的健康一樣重要
●聽聽講座,解放心靈:
○「心靈好厝邊」系列8~9月講座活動 https://bit.ly/3ASKXhy
○ 9/4提升職場社交「心」距離,歡迎來報名。https://bit.ly/3gaplFe
○更多 #高雄市心理衛生資源也可以看這邊 https://bit.ly/2XwTesZ
~˙~˙~˙~˙~˙~˙~˙~˙~˙
[110/08/19] 衛生福利部 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正常腰圍健康有保庇
https://www.mohw.gov.tw/cp-16-62809-1.html
疫情期間民眾大多數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若飲食攝取上又偏向高油、高糖、高鹽,累積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的健康問題,導致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提高,慢性疾病也可能悄悄找上門。
根據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五項危險因子:腰圍過粗、血壓、飯前血糖偏高、血脂異常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其中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民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中壯年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高達近5成「腰」過粗
55歲陳先生平時因工作繁忙,除了三餐不固定外還常常暴飲暴食,長期下來身形肥胖(BMI≧27)且腰圍高達100公分,但陳先生依然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康檢查才發現血壓、血糖及血脂均超標,被診斷出罹患多種心血管疾病,若再不注意身體健康恐會造成生命危險,陳先生這才驚覺事態嚴重並下定決心與醫師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方式,培養運動習慣,積極進行健康管理。
中壯年是身體易開始出現一些健康警訊的時期,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表2),另近5成中壯年腰圍過粗,其中腰圍過粗又過重或肥胖占3成9,過重或肥胖又是高血壓前期占3成6,若未控制,這一群人將來有高風險成為慢性病患者。因此若要遠離代謝症候群,就從自我健康管理做起,尤其是三高、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的族群,平時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很容易被輕忽,更須注意。
自我健康管理四絕招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前兆,透過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自我健康管理四大絕招,希望防疫期間也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落實下列四大絕招就能平安保健康:
晨起10分鐘量血壓、腰圍及體重:提醒民眾自我健康管理需要落實日常生活中,每天利用早晨起床後的10分鐘進行量測血壓、腰圍及體重以即時掌握個人健康狀況,並及早追蹤管理及治療,降低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健康飲食:透過我的餐盤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自炊及外食均應掌握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的原則,以達各項營養素需求。
少坐多動30分:減少久坐,養成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達30分鐘的習慣,居家運動可參考本署健康九九網站的「我家也是健身房」多媒體影音,一起動一動以維持健康體態。
拒絕菸酒不熬夜:落實不抽菸、少喝酒、維持正常作息等良好生活型態,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user/_dQCiWURPZDXrxB0r9P0uvfNJRbuv-80TSueOj6Q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家運動術 #追劇也能動 下雨潮濕、烈日曝曬或是躲避疫情!我們時常不方便出門運動,該怎麼辦?漸漸在家待得愈久,肢體也愈來愈僵硬、痠痛!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護理師詠荃,陪你一起在家動起來,一面追劇也能做唷!🤜🏻🤛🏼🔜🔜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
中風 居家運動 在 倪曼婷 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預測COVID-19與死亡風險評估】
研究顯示,
會影響到COVID-19與死亡的風險因子包含:
🌵 體重
針對BMI>30者, #隨著BMI的增加,死亡機率也隨之提升
🌵 年齡
#年齡增加 被認為和死亡風險提升最相關,比起50-59歲者,大於等於八十歲的老年人死亡率提升了20倍以上
🌵 性別
比起女性, #男性 也被認為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 慢性疾病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腎功能下降︑#肝臟疾病︑#中風和失智︑#氣喘等,都和死亡風險提升具有相關性
💟我可以怎麼做?
除了無法改變的年齡及性別以外:
🍋 維持理想體重:疫情間控制飲食內容︑保持運動習慣︑規律作息,以維持理想體重,若能趁機減重更好
🍋 均衡飲食: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維持充足營養
🍋 保持運動:以居家運動取代戶外運動,善用彈力帶︑室內跑步機︑YOUTUBE等保持運動,
維持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運動並規律作息,避免日夜顛倒和作息異常︑降低免疫力
🍋 回診追蹤:善用視訊看診功能,縮短外出及人與人接觸時間,降低感染風險,使醫療不中斷
🍋 施打疫苗:依規定接種covid-19疫苗,讓身體防護更升級 !
資料來源:
Stefan, N., Birkenfeld, A.L. & Schulze, M.B. Global pandemics interconnected — obesity, impaired metabolic health and COVID-19. Nat Rev Endocrinol 17, 135–149 (2021).
中風 居家運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谷底的態度_影響未來反彈的高度
面對待在家的一週多,我漸漸找到自己的腳步。
其實 #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我整個教學都停擺,那可是養家的技能,只要三級存在的一天,我們這個行業的人都無法正常賺錢,怎麼可能沒壓力呢?
但是這是既定的事實,光是擔心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以下是我面對壓力的身心處理和實際處理:
#如果誰的社群平台讓你感到躁鬱就別看了
有幾種焦躁感來源:
一直報導疫情訊息,一直分享疫情狀況可能多糟的平台,一直口水戰的平台,一直陰謀論的平台......就別看了吧。
疫苗能打到的時候,就能打到;在此之前,你能做的就是盡量在家、外出戴口罩最好加上拋棄手套、隨時洗手酒精消毒、回家立刻洗澡衣服消毒清潔;即使未來打了疫苗,也還是有感染機會,這樣的習慣要養成持續好一陣子。
做好心理準備這樣的日子可能要半年,與其焦躁,不如平和地面對,來想想這半年工作可以如何轉換?這半年可以怎麼把家裡打造整理成個適合長期待著?這半年可以讓自己進修哪些知識技能?
另一種社群平台焦躁來自於“看別人好像過得很爽”!
最近滑手機的時間變多了,有很多人真的還是可以過得很愜意(至少檯面上呈現的是這樣);譬如很多股市大戶開心的說自己又賺到多少錢的(這通常在line的群,後來我砍了哈哈哈~)、或者有些人持續po在家美美的做菜、秀家裡美美的裝潢舒服的待著(為何別人家都能又美又大可惡!)、或者家裡多和樂(誒是不是槍口對我自己射這樣~)......
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不同,每個人的壓力也不同,每個人願意在社群上呈現的真實更不同......這沒有對錯,但是讓你們看了不舒服的就不要看(因為很容易產生一種心理:為什麼他們可以爽成這樣而我苦成這樣......),然後拜託大家不要因此退掉我的追蹤,因為我還會一直分享運動給大家~
#真的現金不夠就去貸款吧
有些朋友在靠邀借錢不好,這要看你跟誰借。
如果正正當當跟銀行借,算過利率後,自己未來重回工作崗位能夠沒負擔的還出來(可以壓重回正常工作是半年後),那就可以去申請看看,看銀行給的利率是否能負擔,這些錢至少可以變成現金流,在你沒有收入時支撐自己。
未來等到社會回歸正常,一定要開始存預備金、節流、多多開源,畢竟病毒一直變種,誰知道世界正常會是什麼時候?
對了借來的錢請不要拿去當沖,不然賠更多的機率比賺到錢的機率大多了!
#每天幫自己和孩子按步就班化
我發現自己早上起床,最適合寫稿發文、趕書稿。
然後這個時間小朋友剛好上線上課,全家一起書香時間。
接著午餐前後抓時間運動,運動可以讓腦部分泌快樂荷爾蒙,並解累積身體健康本;在疫情的時代,身體健康強壯,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不是只有冠狀病毒,還有很多其他生病的因子,能盡量根除掉,只有靠運動!
記得運動可是預防醫學的一環,讓你減少看醫生的機率!
下午之後會有全家玩樂的時間,一起玩桌遊、看電影、抱抱搓搓....累積家庭好氣氛,這十分重要。
晚上一起十點以前就寢,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第二天再早起開啟美好的一天!
另外我們每天起床後,都會換掉睡衣喔~這樣才會有真正要離開床鋪的感覺!
萬一原本就和另一半相看兩生厭了,那一定要在家裡找一個獨自的角落,讓自己可以跟對方隔絕開來,不然都已經相處不好了,還要24小時大眼瞪小眼,很容易擦槍走火的!
#開始想想開源的方法
以我來說,這段時間我會開更多的團購,找大家需要的東西,好的折扣可以促進廠商的收入、我自己增加收入、粉絲以便宜價格買到需要的東西。
那如果你沒有社群,現在剛好會是好時機來好好經營。
開一個粉專、YT頻道、IG帳號又不需要錢,你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專業、思想、照片、圖文創作、投資、專長......一方面可以消耗時間,一方面找到新目標(人在慌亂時建議一定要找事情做,可以消除掉無頭蒼蠅感受),如果真的疫情要半年,半年也是足夠讓你的社群累積受眾的時間了!
經營社群好處說不完,推廣你自己出去就可能增加收入來源,何樂而不為?
或許也可以思考業務性質的工作!譬如這段時間好好念書,之後考保險相關證照,那又多了一個可以賺錢的管道;
#或許半年後你就開啟了新技能新人生
所有的轉變轉換都是痛苦的、人生往下走後才會反彈的。
既然之前沒有人逼自己轉換,現在因為時局反而是個不得不轉變的時刻,那就好好沈澱心情,來思考如何轉變自己的人生吧!
來分享一個正能量:
我過去所有的轉換,都是痛苦走過來的!
因為老公中年失業家裡沒錢、我又產後憂鬱,所以逼自己轉行成為教練與講師......後來才有了筋肉媽媽與筋肉爸爸;
因為老公中風我需要更多開源,所以逼自己開始作出線上課,錄製了一些線上教學影片.....所以現在還多了線上教學的技能與管道;
因為過去遇人不淑被侵犯騷擾,經過多年自我懷疑與自信重建,所以現在個性才能變得堅強剛毅,面對壓力時臨危不亂......所以我要跟粉絲們說~~
#任何外來的困難都能度過
#前提是你自己的心性不亂
我們一起加油~而我也會在粉專上持續分享運動與心靈雞湯給大家的~
#圖片是我訓練兒子運動
停課以來我的收穫之一,就是訓練兒子運動,他很明顯的動作能做的更標準、肌耐力變強,這讓我更有興趣專注在訓練他上面。
可能之後我除了孕產婦運動專長、銀髮運動專長,還會多了教小朋友運動的專長喔~~對了我有錄製十集讓長輩居家運動的線上課,我放在留言,大家可以去看。是跟學校一起錄製的~~~
中風 居家運動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居家運動術 #追劇也能動 下雨潮濕、烈日曝曬或是躲避疫情!我們時常不方便出門運動,該怎麼辦?漸漸在家待得愈久,肢體也愈來愈僵硬、痠痛!今天讓物理治療師劭玟、護理師詠荃,陪你一起在家動起來,一面追劇也能做唷!🤜🏻🤛🏼🔜🔜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又該在什麼姿勢下看?
🔸可以一邊追劇一邊進行的簡易運動!
🔸當你看新聞看到無比焦慮的時候該怎麼辦?
#影片大綱
🔸你追劇的姿勢是正確的嗎?
▫為什麼不能躺在床上看電視?
▫如何選擇適合的椅子高度?
▫到底該怎麼好好地坐著?
🔸簡易居家運動
▫弓箭步: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一腳向前跨出弓箭步並微蹲,前側腳大腿與臀部感覺到微微收緊,後側腳趾朝前,腳跟踩地,至小腿有些微
緊痠感即可,鍛鍊過程中,身體應保持直立、肚子收緊、肩膀自然放鬆、下巴微收,此姿勢可以維持10秒,但切記要保持呼吸,10秒後前腳用力將身體帶回,換腳重複一樣的動作,此運動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擴胸運動:將雙手在身體的後方交握,將肩胛骨往後、往下夾緊,可以想像一下背中間有一張紙,而我們的肩胛骨要去把它夾緊的動作,
這樣的動作維持10秒,保持呼吸。但當我們在做擴胸運動的時候,要擴展的是胸口的肌肉,而不是肚子,所以我們的肚子要記得收緊收好,肩膀則是往後往下夾的方向,下巴也要記得微收,此運動也可以反覆進行10回。
🔸情緒焦慮時可進行的呼吸練習
1. 吸二吐四的呼吸節奏
2. 在吐氣的時候觀察自己並逐步放鬆身體
3. 藉由呼吸練習將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黃詠荃。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黃詠荃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居家防疫 #居家運動 #追劇 #腰痠背痛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安全距離 #社交距離 #良好姿勢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中風 居家運動 在 ~走過中風這十年~(Part1)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記得我躺在病床上醫生第一次來病情說明時說:我的出血區域在運動神經區(媽媽有問是不是運動太多才出血的??結果被醫生否定了此推測),而右腦出血一般會 ... ... <看更多>
中風 居家運動 在 『腦中風的居家復健』 建立好的基礎動作,讓早期練習坐椅子 ... 的推薦與評價
『腦 中風 的居家復健』 建立好的基礎動作,讓早期練習坐椅子上要開始練行走的人,進而可以更穩定練走。 居家運動 可以提升下肢動作能力,防疫期間多練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