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
#又來了….吃飽撐了沒事幹!
#台灣已經變四小龍之末了,留著時間跟精力,多為現在的台灣人做點事吧!
沒有 #蔣中正,台灣現在是被共產黨統治,哪還有舞台讓民進黨在那裡整天搞這些有的沒的
就算是威權統治,留下來讓後代子孫能夠更清楚知道這一段歷史
#蔣中正的功與過,歷史自會給予最忠肯的評價
#375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欣西亞和Sha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哦哦哦~~~~~ 這次欣西亞和shane要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 臺灣和美國教育理念的不同 自從來到美國 欣西亞就觀察到自己認識大部分的美國人上大學或接受教育、甚至選擇科系的動機和臺灣人大不相同 臺灣學生接受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接著選擇繼續升學,上高中或考大學 他們的動機絕大部分都是 「...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舒翠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撼動H.D.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張哲生- 1968年9月9日,台北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慶祝大會暨 ... 的評價
- 關於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紀念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前考初中比考大學還難? 的評價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撼動H.D.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汐止秀峰兩校聯合共推反毒嗨翻
#蔡壁如立委關心校園反毒親臨鼓勵
今天我們來到新北市立秀峰高級中學 ,謝謝醫護專長的立委 蔡壁如 委員,長期關心孩子校園反毒反霸凌議題,今天跟同學們一起推動「拒絕毒品,從你我做起」。
站在教育第一道防線,除了宣導之外,更要讓學生對反毒議題【產生興趣】,進而把宣導內容變得淺顯易懂,讓同學們能夠聽取吸收,知道同學們心思在想什麼,用對的方式宣導,才算是一場成功的反毒演出!
我們以功夫、歌舞表演、有獎徵答、微電影,寓教於樂,提醒學生反毒、反霸凌、堅持夢想、珍重生命!希望顛覆一般傳統教條式反毒宣導,讓同學們對於反毒教育能夠更有興趣!
-
#秀峰高中
近來最夯的就是「圖書館」,來到裡面的感覺好像來到誠品書局,這樣的美學概念可以讓學生更喜歡來到圖書館,校長說裡面有58000多本的藏書,也是汐止最大的一個圖書館。
#汐止國中
前身為「水返腳公學校二年制高等科班」,設立於1920年。抗戰勝利,改制為「汐止初級中學」。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遂改制為「台北縣立汐止國民中學」,孕育汐止人成長逾80年的老校,鼓勵同學學習多元才藝,提供文化體驗,創新經營發展學校特色。汐止國中青少棒隊也屢創佳績,曾經打進全國聯賽前八強。
-
撼動HDA 的instagram社群
https://www.instagram.com/han.dong.art/
撼動HDA 的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N6m2k5
#撼動HDA 的鮮肉們
有熊 Sunny 高嘉和 Max
維維 Peter Chen
#撼動 #小鮮肉 #猛男
#肌肉 #胸肌 #腹肌
#音樂 #唱歌 #計劃
#校園巡迴 #反毒 #反霸凌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文 · 島嶼】是三「粒、顆、個」蘋果?語言學家何萬順破解看似廢話的「分類詞」
分類詞是個宛如闌尾般,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嗎?何萬順整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包含我們使用的臺灣華語。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那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一切語言的秘密,都從質問最平凡無奇、理所當然的細節開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何萬順的出手,直指語言中的「分類詞」(classifier)。什麼是分類詞?用一個小學程度的中英翻譯說明:three是「三」,books是「書」,three books呢?為什麼不是「三書」,而是「三本書」?這憑空冒出的「本」,就是語言學上的分類詞。其他例子還包括五顆蘋果的「顆」、兩張桌子的「張」等等。
分類詞潛藏在我們每天運用自如的語言裡,但我們很少注意到它扮演的角色,甚至未曾意識到它的存在。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日常言談中,分類詞也的確無關宏旨。何萬順教授啟用語言學的顯微鏡,聚焦再放大,讓分類詞貫串連結了人類心智、數理邏輯、語言生成的機制、以及台灣語言與政治,再到世界語言史等主題,揭示分類詞和語言的奧秘。
量詞是必須,分類詞是廢話
語言學上,分類詞不同於一般較常聽到的量詞。何萬順的研究重點之一,正是想確立一條區辨分類詞和量詞的理論界線,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量詞是必要的,分類詞是廢話。」何萬順笑著說。
分類詞在語意表達上堪稱無用之物,其實說也好、不說也罷。何萬順喜歡拿這個聖經故事為例:「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白話來說,就是「五張餅、兩條魚,餵飽五千個人」,兩個句子只差在分類詞的有無,但意涵一模一樣、不增不減。至於量詞可就有紮紮實實的語意了,譬如:三「雙」筷子、五「包」衛生紙的「雙」和「包」一旦省略,說話者便無法順利表達心中所想的物品數量。
中文使用者不容易區別分類詞和量詞,是因為它們在語法上佔據相同的位置,都在「數詞之後、名詞之前(三__蘋果)」。不僅如此,何萬順更發現它們都能對應到數學的乘法關係,用更簡潔的式子表達:三雙筷子是3 x 2 x 筷子,三本書則是3 x 1 x 書。
兩者的差別在於,分類詞的乘法意涵再怎麼樣都只能是「乘一」,而在數學上「乘一」完全可以省略。分類詞無法描述「一」之外的數量,說了等於沒說,這就是分類詞和量詞的不同之處。何萬順結論道,分類詞的定義,就是它的乘法屬性「必然是乘一」;如果語意不是必然乘一,則屬於量詞。也因此,分類詞後面只能接可數名詞,其他林林總總的情況都算是量詞。
語言歷史中的偶然產物
這麼說來,分類詞不就是宛如闌尾般的存在,一個無功能、無意義的冗詞?何萬順整合多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全面調查了全球七千多種語言,目前發現一共有519個語言具備分類詞,其中也包含我們使用的台灣華語(Taiwan Mandarin)。如果分類詞果真無用,這些語言為什麼要發展出分類詞?
詞如其名,傳統的語言學家認為分類詞的功能,在於為名詞分類:指涉圓形的物體才能用「顆」、長條狀物體才能用「條」,這也是分類詞的名稱由來。但在何萬順看來,這個說法未免過於簡化。他認為分類的功能並沒有必要性,應該是分類詞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偶然衍生的副作用。
何萬順指出,分類詞的誕生起初可能只為了講求語言節奏的一致性,用於填補音韻的空缺。譬如說,三籃蘋果、三箱蘋果、三斤蘋果的三和蘋果之間都有一個音節;這時如果又說三蘋果,就會造成不太協調的感覺,而填上一個空詞,便能達到音韻的一致性。這個空詞不能有語意,只能是可省略的乘一,像是「個」或「顆」。
接下來,分類詞系統成形的第二部曲,可以說是微妙有趣的橋段。當人們創造了一個空詞,意義便開始逐漸注入。「語言中只要有聲響,人就很難不給他語意。」何萬順說:「那麼,該為數詞和名詞中間的這聲音賦予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先把後面要講的東西給你提點一下,東西是圓的就說顆、長的就說根、動物就說隻,這就造成一個很好的語意分散效果:透過分類詞彰顯後面這樣東西的某項特徵,先給你一個語意的範圍,也降低你理解的壓力,不必每個詞都聽得清清楚楚,才知道我在講什麼。」
何萬順幽默舉例說:「如果有朋友跟你聊天,說他今天去逛街買了三頂⋯⋯,就算你沒聽到後面是什麼物品,都大概能猜出是帽子,而不是轎子。」這是分類詞和量詞的另一項區辨標準,分類詞能凸顯、提示後頭名詞某項內建的本質特徵(inherent property);量詞卻不必和後面名詞的物件特徵有所關聯。被裝成一「包」的東西,沒有什麼共通的本質特徵,但用「隻」當分類詞的必定是動物。於是,分類詞在偶然間具備了提示、分類的功能,但這並非最初創造它的目的。
語言與數學的相通與應用
「分類詞」和「量詞」的分析,有什麼理論或實用的價值呢?何萬順點出,由於分類詞和量詞都奠基於乘法關係,它們共同呈現了人類心智一個基本的特徵,那就是算術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相輔相成,他說:「這呼應了Chomsky的生成語法理論,即人類的語言中內建mathematical property,有數學的特徵在裡面。」
也因此,這些分析可能對教學應用有所助益。數學畢竟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如果透過乘法的邏輯介紹分類詞,將有助於母語中缺乏分類詞(如英文)的語言學習者,瞭解分類詞的運用方式。
另一方面,何萬順猜想反過來的應用方向或許也可行:「在教導孩童乘法時,先從日常語言中的量詞、分類詞切入,告訴孩童你早就知道乘法是怎麼一回事了,有助於建立學習信心。」這些應用都奠基於相同的理論基礎,算術、語言能力的相互關聯。
分類詞的單一起源?
分類詞乍看無用、瑣碎,卻成了何萬順進一步探索亞太地區語言分佈與傳播史的線索。就像地球科學家透過地層沉積物窺見地球的歷史,何萬順遍尋世界上具有分類詞系統的語言,經過一番分析後,提出了「世界語言中分類詞的單一起源假設」。
何萬順攤開自行製作的分類詞語言世界地圖,發現全球519個分類詞語言大多集中在亞太地區。可是,分類詞在語言功能上實在非屬必要,為什麼還會出現那麼多分類詞語言?於是他有天突發奇想認為:「分類詞會不會原本只在一個地方發生?接下來的擴張就好像一顆石頭擲到水池裡,啵,引起的漣漪。」經過層層嚴謹的證據蒐集、推敲與論證過程,他目前相信歐亞大陸的分類詞起源於北方漢語,而後逐漸往四處蔓延。
台灣華語獨特、豐富的分類詞系統
許多擁有分類詞的語言,不僅把這乍看無用的詞類給留了下來,還變出各種花樣來表達「乘一」,台灣華語便是之一。根據單一起源假設,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應該也是發源於北方漢語,往南一路散播,由漢人移民飄洋過海帶來並日漸生根。但時至今日,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卻在華語語系中一枝獨秀,蘊藏有上百個分類詞,比當今中國北方、南方的華語方言都還要豐富許多(北京土話常用的分類詞不過十來個)。這背後的緣由,就要從台灣獨特的歷史脈絡說起。
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介石力推去日本化及中國化教育,並於六○年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亦在日治時期教育政策的基礎上實施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同一時間,中國深陷在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所帶來的水深火熱和文明浩劫當中。
就在這重視古典文言文學、教育普及的制度背景下,多數台灣民眾學會了華語三千年以來的分類詞系統,並運用在日常的對話和書寫中。這些分類詞也注入台灣文學的發展,讓作家能運用更精緻、細膩的語彙帶出音韻和準確度的美感。歷史際遇的差異,讓台灣華語相較於中國,保存了更為豐富的分類詞。
除了官方因素,台灣民間各族群語言的交織匯流,更進一步豐富了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何萬順談到一次在深圳演講的親身經驗說:「當時一名學生舉手,說他們從不講什麼三顆、三粒蘋果,只講三個蘋果。」現場調查後,何萬順驚訝地發現真是如此,同時使用「個」、「顆」、「粒」似乎是台灣特殊的語言現象。他回頭分析:「台灣人可以說三個蘋果,因為『個』是最普通、一定可說的。說三顆蘋果就稍微文雅一點,我們可以在華文文學裡看到顆,天上一顆星星,就比一個星星更有文學性。」
至於粒呢?何萬順說:「把「粒」的用法擴大到比砂子更大的東西,則是受台語的影響,例如,saⁿ-lia̍p si-kue(三粒西瓜)。台語沒有『顆』,是國民黨帶來了『顆』。而現在台灣華語中『粒』的用法,就是外省第二代和本省第二代一起到學校上課時,互動溝通下共同創造出來的。他們上課學了『顆』,下課學了『粒』。」
換言之,台灣華語的分類詞系統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同時兼容了一般用法、文言文學教育、以及各族群語言交匯的結果。在「三」和「蘋果」之間,「個」、「顆」、「粒」等分類詞都是可以互換,甚至可以省略的廢話,翻譯成英文也都是three apples;但這些「廢話」卻輝映著台灣政治、族群、語言、與教育政策相互交纏的歷史。
#教育 #語文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哦哦哦~~~~~
這次欣西亞和shane要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
臺灣和美國教育理念的不同
自從來到美國
欣西亞就觀察到自己認識大部分的美國人上大學或接受教育、甚至選擇科系的動機和臺灣人大不相同
臺灣學生接受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接著選擇繼續升學,上高中或考大學
他們的動機絕大部分都是
「因爲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該這樣」 (不跟著大家的步伐一起走,心會很慌,這感覺我多少能了解)
「就算我不想繼續升學,爸媽也會逼我繼續升學」
「爸媽說文憑很重要,告訴我至少要有大學文憑才找得到工作,所以我要聼他們的」
而就算考上大學,選擇科系似乎也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爲主
或多或少也必須考量到父母的意見
他們也許會丟給你以下問題:
「學這個日後好不好找工作」、「這科系畢業後出路如何?」、「將來容不容易賺錢」...等然後要你三思。
因此,對很多臺灣的孩子來説
就算想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爲家長的介入而受影響。
以上總總,雖然美國人在選擇升學或選科系的時候也有可能考量到
不過大多數人最終還是以自己的興趣爲主(至少我認識的是這樣)
也許不繼續升學而直接就業
也許接受義務教育完後先就業,接著再看看要不要繼續升學
我認識的美國人對於家長的意見大部分是僅供參考
家長似乎也不會硬要孩子非得選擇什麽科系或考上哪間隔學校
孩子的意願才是決定事情的關鍵。
總之這次我們就要來帶大家聊聊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
也會聊到欣西亞和Shane的升學過程
譬如說欣西亞在升學的時候一直很想念戲劇,也參加過術科的考試
但終舊還是因爲家人覺得不妥而作罷(不過我也沒考上啦,啊哈哈哈~~~)
而Shane呢?
雖然他是美國鼎鼎大名的柏克萊大學畢業
但選擇的竟然是哲學系
(臺灣父母一定會說:選這個以後要幹嘛?這個能賺錢嗎?有前途嗎?好找工作嗎?)
而且他當初第一次收到柏克萊大學入學通知的時候
還因爲「我現在比較想去歐洲當背包客資助旅行」而自願放棄入學
這個....相信很多臺灣父母一定會反對到底
覺得這個小孩一定是瘋了,愛玩所以放棄念書
不過Shane也很爭氣,他從歐洲玩回來又申請了一次柏克萊大學
結果還是中啦!
於是他心甘情願地去學校報到,人生沒有遺憾,超屌!
我突然覺得為什那麽西方父母比較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原因很可能是因爲西方人獨立得早,繼續上大學的學費也是自己賺錢付
既然不是用父母的錢而是自己的錢,他們當然就會少囉嗦兩句
這和我們臺灣學生到了大學還是吃家裏、用家裏,連學費都是家裏出
沒辦法,出錢的是大爺,這也是為什麽家長對於孩子選擇的科系會有比較多的意見
好啦!突然發現自己爆料爆太多
雖然這次的話題比較正經,但節目還是很精彩
怎麽說呢...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圍繞著陰道、下體、性...之類辛辣的話題打轉
還是要講一些和大家同樣息息相關、不過就是少了辣味的話題
請觀衆們還是要繼續支持哦!!!!
PS:
所謂一種米養百樣人
因此一定也會有聽從父母意見升學或選科系的美國人
欣西亞列舉的是以自己認識的美國人爲主
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是這樣,所以大家僅供參考就好哦!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哦哦哦~~~~~
這次欣西亞和shane要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
臺灣和美國教育理念的不同
自從來到美國
欣西亞就觀察到自己認識大部分的美國人上大學或接受教育、甚至選擇科系的動機和臺灣人大不相同
臺灣學生接受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接著選擇繼續升學,上高中或考大學
他們的動機絕大部分都是
「因爲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該這樣」 (不跟著大家的步伐一起走,心會很慌,這感覺我多少能了解)
「就算我不想繼續升學,爸媽也會逼我繼續升學」
「爸媽說文憑很重要,告訴我至少要有大學文憑才找得到工作,所以我要聼他們的」
而就算考上大學,選擇科系似乎也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爲主
或多或少也必須考量到父母的意見
他們也許會丟給你以下問題:
「學這個日後好不好找工作」、「這科系畢業後出路如何?」、「將來容不容易賺錢」...等然後要你三思。
因此,對很多臺灣的孩子來説
就算想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爲家長的介入而受影響。
以上總總,雖然美國人在選擇升學或選科系的時候也有可能考量到
不過大多數人最終還是以自己的興趣爲主(至少我認識的是這樣)
也許不繼續升學而直接就業
也許接受義務教育完後先就業,接著再看看要不要繼續升學
我認識的美國人對於家長的意見大部分是僅供參考
家長似乎也不會硬要孩子非得選擇什麽科系或考上哪間隔學校
孩子的意願才是決定事情的關鍵。
總之這次我們就要來帶大家聊聊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
也會聊到欣西亞和Shane的升學過程
譬如說欣西亞在升學的時候一直很想念戲劇,也參加過術科的考試
但終舊還是因爲家人覺得不妥而作罷(不過我也沒考上啦,啊哈哈哈~~~)
而Shane呢?
雖然他是美國鼎鼎大名的柏克萊大學畢業
但選擇的竟然是哲學系
(臺灣父母一定會說:選這個以後要幹嘛?這個能賺錢嗎?有前途嗎?好找工作嗎?)
而且他當初第一次收到柏克萊大學入學通知的時候
還因爲「我現在比較想去歐洲當背包客資助旅行」而自願放棄入學
這個....相信很多臺灣父母一定會反對到底
覺得這個小孩一定是瘋了,愛玩所以放棄念書
不過Shane也很爭氣,他從歐洲玩回來又申請了一次柏克萊大學
結果還是中啦!
於是他心甘情願地去學校報到,人生沒有遺憾,超屌!
我突然覺得為什那麽西方父母比較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原因很可能是因爲西方人獨立得早,繼續上大學的學費也是自己賺錢付
既然不是用父母的錢而是自己的錢,他們當然就會少囉嗦兩句
這和我們臺灣學生到了大學還是吃家裏、用家裏,連學費都是家裏出
沒辦法,出錢的是大爺,這也是為什麽家長對於孩子選擇的科系會有比較多的意見
好啦!突然發現自己爆料爆太多
雖然這次的話題比較正經,但節目還是很精彩
怎麽說呢...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圍繞著陰道、下體、性...之類辛辣的話題打轉
還是要講一些和大家同樣息息相關、不過就是少了辣味的話題
請觀衆們還是要繼續支持哦!!!!
PS:
所謂一種米養百樣人
因此一定也會有聽從父母意見升學或選科系的美國人
欣西亞列舉的是以自己認識的美國人爲主
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是這樣,所以大家僅供參考就好哦!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欣西亞和Sha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哦哦哦~~~~~
這次欣西亞和shane要來跟大家來討論一下
臺灣和美國教育理念的不同
自從來到美國
欣西亞就觀察到自己認識大部分的美國人上大學或接受教育、甚至選擇科系的動機和臺灣人大不相同
臺灣學生接受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接著選擇繼續升學,上高中或考大學
他們的動機絕大部分都是
「因爲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該這樣」 (不跟著大家的步伐一起走,心會很慌,這感覺我多少能了解)
「就算我不想繼續升學,爸媽也會逼我繼續升學」
「爸媽說文憑很重要,告訴我至少要有大學文憑才找得到工作,所以我要聼他們的」
而就算考上大學,選擇科系似乎也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爲主
或多或少也必須考量到父母的意見
他們也許會丟給你以下問題:
「學這個日後好不好找工作」、「這科系畢業後出路如何?」、「將來容不容易賺錢」...等然後要你三思。
因此,對很多臺灣的孩子來説
就算想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也會因爲家長的介入而受影響。
以上總總,雖然美國人在選擇升學或選科系的時候也有可能考量到
不過大多數人最終還是以自己的興趣爲主(至少我認識的是這樣)
也許不繼續升學而直接就業
也許接受義務教育完後先就業,接著再看看要不要繼續升學
我認識的美國人對於家長的意見大部分是僅供參考
家長似乎也不會硬要孩子非得選擇什麽科系或考上哪間隔學校
孩子的意願才是決定事情的關鍵。
總之這次我們就要來帶大家聊聊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
也會聊到欣西亞和Shane的升學過程
譬如說欣西亞在升學的時候一直很想念戲劇,也參加過術科的考試
但終舊還是因爲家人覺得不妥而作罷(不過我也沒考上啦,啊哈哈哈~~~)
而Shane呢?
雖然他是美國鼎鼎大名的柏克萊大學畢業
但選擇的竟然是哲學系
(臺灣父母一定會說:選這個以後要幹嘛?這個能賺錢嗎?有前途嗎?好找工作嗎?)
而且他當初第一次收到柏克萊大學入學通知的時候
還因爲「我現在比較想去歐洲當背包客資助旅行」而自願放棄入學
這個....相信很多臺灣父母一定會反對到底
覺得這個小孩一定是瘋了,愛玩所以放棄念書
不過Shane也很爭氣,他從歐洲玩回來又申請了一次柏克萊大學
結果還是中啦!
於是他心甘情願地去學校報到,人生沒有遺憾,超屌!
我突然覺得為什那麽西方父母比較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原因很可能是因爲西方人獨立得早,繼續上大學的學費也是自己賺錢付
既然不是用父母的錢而是自己的錢,他們當然就會少囉嗦兩句
這和我們臺灣學生到了大學還是吃家裏、用家裏,連學費都是家裏出
沒辦法,出錢的是大爺,這也是為什麽家長對於孩子選擇的科系會有比較多的意見
好啦!突然發現自己爆料爆太多
雖然這次的話題比較正經,但節目還是很精彩
怎麽說呢...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圍繞著陰道、下體、性...之類辛辣的話題打轉
還是要講一些和大家同樣息息相關、不過就是少了辣味的話題
請觀衆們還是要繼續支持哦!!!!
PS:
所謂一種米養百樣人
因此一定也會有聽從父母意見升學或選科系的美國人
欣西亞列舉的是以自己認識的美國人爲主
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是這樣,所以大家僅供參考就好哦!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紀念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前考初中比考大學還難? 的推薦與評價
喜歡我們的朋友歡迎訂閱、按讚並開啟小鈴鐺 生於斯,長於斯,身為台灣的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暸解這片土地所發生過的事!現今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民主更 ... ... <看更多>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在 張哲生- 1968年9月9日,台北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慶祝大會暨 ...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部則在中等教育司司長王亞權的領導下,成立九年義務教育策劃小組,會同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共同負責草擬與策劃工作,並於1967年7月14日召開第一次會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