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一定要往高處爬
許多人不一定認同,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職場上尋求更高、更好、更厲害的舞台,才算成功。有時候,尋求安全舒適單純又穩定的環境,也沒有錯。因為每個人的條件、資源都不同,想要的生活也不一樣,那麼適合的職涯發展就不同。
諮:「覺得現在的工作不大適合自己,想報考國營事業,但擔心會不會又不適合?」
我:「會覺得現在的工作不適合的原因是?」
諮:「因為覺得這些不是自己會的事情,也沒有自信能推出相關的企劃,常常覺得規劃行程令人焦慮。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需要創意發想的工作?」
我:「等等我們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那會想考國營的原因呢?」
諮:「之前就有想考公務員,但公務員高考要考的科目較多,國營相對比較少也比較好讀。也想說一直以來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乾脆做公務員也不用想那麼多了,但又怕自己想的不夠深。」
我:「別擔心,那這次的諮詢就來好好探索與對焦。我已經聽到不少線索,但接著想多了解你的家庭背景與對未來的生活的規劃。」
就這樣,一邊聽著他說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對未來婚姻與財務的想法,一邊解讀她在諮詢前做的測驗後;他遭遇的職涯狀態與各種疑問開始一一重疊並對焦。在目前公司,相比其他同事學歷高,加上做事細心謹慎又能完成工作交付,主管一直很看重他,有意栽培,身邊的人也都說他應該要珍惜;可是他卻越做越痛苦,想要離開還會有罪惡感。在確定了是一人好全家飽的狀態(不用擔心父母家人),以及未來婚姻家庭的財務後,他的個性與工作觀確實非常適合做公務員。經過一番解析,我告訴他「你想的沒有錯」。
我:「那接著我們把國營考試當短期目標來規劃下一步的行動,你覺得如何?」
諮:「好!但我很擔心要離職很難。」
我:「沒關係,我們一樣一樣來!」
接著針對能考上國營企業為目標的三種選擇:1. 裸辭,全心讀書。2. 換到更適合準備讀書的工作。3. 不換工作,安排讀書計畫。雖然裸辭財務上不會有問題,但他還是希望有工作有收入,心裡會比較安定;於是我們將目標切小到「換到更適合準備讀書的工作」。很快的,歸納出幾種合適的職業可能,我補充「現在覺得離職難,是因為還沒有更好的機會出現,當更適合讀書的工作機會出現後,這個問題才需要煩惱,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不用擔心;真到了那個時候,你不知道該怎麼做,再來問我。」就這樣,諮詢在他有點興奮又忐忑之中結束。事後,他的回饋讓我經不住的微笑。
———————————————————————————————
諮詢回饋:
寫在前面:sandy是位個性明朗且節奏明快的顧問,能溫柔同理詢問者,更關注生涯而不只是職涯。如果覺得需要清楚行動方案的人,十分推薦來跟sandy聊聊哦~~
[我就是這樣的人啊]
一開始先從DISC的人格特質和工作觀來分析,毫無意外我就是個追求安穩生涯的人,所以sandy認為,對我來說「公司環境/和同事相處的狀態」遠大於「產業內容和發展性」。這種特質自己隱約有感覺到,但之前以為是比較屬於個人的偏好,沒想過作為求職的安排。也更釐清自己的職涯需求:「因為你追求穩定,因此你目前所處的產業是變動性較大的環境,就不太適合你」。從特質來分析是否合適當前環境,會讓我覺得比較安心。但如同sandy說的「個性沒有好壞,就只是特質而已」。
而自己在考慮轉換職涯的時候,已經做了一些基本的資料搜尋,所以和sandy的對談方向滿明確的,大致上也和自己想要的方向(穩定)相去不遠。sandy也一直用鼓勵的話語,強調生涯的目標是讓自己更快樂,並沒有一定要往上走才是好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往上走。
[不要煩惱還沒發生的事情]
除了療癒的話語,sandy也提供具體的建議,歸納出目前可能的三種行動方案,並且詢問「你會比較想要哪一個」(BTW,我其實被詢問想要甚麼的時候都有點害怕哈哈,可能是S型人格的特質,很怕答出別人不喜歡的話語)。不過職涯規劃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和行動,所以這是必須面對的不適感。
另外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討論是,當我選擇了其中一個方案後(換比較單純的工作準備考試),我又回過頭來問,要如何說明辭職的問題。Sandy清楚地說「辭職的問題,是你要找到新的機會以後才會發生的考慮。你不需要現在去想,現在想這件事,只會讓你看不到眼前要最先解決的問題。等到你有適合的機會之後,你自然會去想辦法。你現在還沒有離開,就是因為你還不夠痛」。專注在眼前可以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去想還沒發生的問題。這會分散你的精力,疏忽你真的該在意的事情。
希望接下來能夠順利前往更適合自己的地方,可以來分享好消息~~
———————————————————————————————
結論,2019年底我曾寫過一篇「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這個故事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轉折,藉著這場諮詢故事,提醒自己,也分享給大家。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經驗可以帶給他人價值
上週與生涯設計師夥伴們聊了不少進行中的計畫。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是關於生涯設計師個人的商業模式,其中一位夥伴指出市面上有許多專業的職涯顧問或生涯諮詢師,可能有更漂亮的學歷或是工作經歷,自己好像無法跟他們比,這樣該如何有競爭力?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問,但很快就想通了。
若「某個樣子」才算成功,那大家根本不會迷惘。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生活與生存方式,追求高學歷、大企業資歷是從工業時代才開始的主流價值觀,但在現代也只適用部分的人。2018年全國就業人口中,有78%是在中小企業,人數就高達896萬,若是用在上市公司工作作為基準,人口數約100萬人。難道,在中小企業的896萬人的職涯是需要加強的嗎?而這100萬人的工作才值得嚮往?再退一萬步,100萬人中的前10%,算菁英了吧!有因此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所謂高學歷、知名企業經驗,就不會是幫助他人的生涯發展的必要條件。
去年我曾經寫一篇「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主角是當年要挖角的高階前輩。他讓我明白了,我們都被「職場上的成功」給困住了,從他的親身經歷,看到的是不計其數的犧牲,犧牲了健康、家庭與親情。多少人,為了職涯上的成功,忽略了人生的幸福。從此我告訴自己「人不一定要往高處爬,人只要朝適合自己的地方去,就會通往幸福。」
所以,通往幸福才是我們該關注的,而職涯發展應該要成為通往幸福的助力,而非賭注。因此,我想做的是讓職涯發展成為幸福的助力。對於生涯設計師們而言,就是把自己的精彩故事與方法給講出來,影響更多人打破框架,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與生存方式。
誰說行銷人一定要去英國讀Marketing,回國進4A廣告公司才算成功?
誰說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比不過正統?
誰說做工的人生就不好,現在板模師傅一天給6000台幣,人家還不想去呢。
#沒有辛苦過的人生,無法體會單純的幸福。
所以,我說:「你就是獨特的個體,只要懂的看見獨特,透過工具、方法,就可以擁有幫助他人的影響力。」
#生涯設計師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2009年的某一個週五晚上,我連繫上一位相當忙碌又有點跩的廠長。他在深圳工作多年,從基層一路往上爬做到將近3000人的最高位,一待就是12年。在我發了數封沒回應的E-mail、數通直接被掛斷的電話,終於還是被我堵到了(這是獵頭的日常)。但沒想到的是,這次的談話,卻成為我職涯的轉捩點。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週五晚上特別孤獨,也或許他只是需要有個人聊天;剛好一個非親非故又非公司員工毫無利害關係的人出現了,所以那晚的他說的特別真誠。
一如往常,開頭講了一堆場面話,自我介紹一番,說手上有多少好機會,看到對方如此優秀的背景,所以才一直聯繫,順便埋怨一下他有多難聯絡。就當我一口氣說了快五分鐘的話後,他嘆了一口氣,我趕緊停下來。(這是獵頭的日常)
他:我知道你是獵頭,但是我對你們手上的機會都沒興趣。
我:喔?您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難道您已經知道我要介紹哪幾間公司了!?
他:人為什麼一定要往高處爬?
(這還真是第一次聽到)
我:人沒有一定要往高處爬,但若有更適合自己的機會不是更好嗎?
他:是嗎!所以你有苗栗的工作機會嗎?
我:.............
接著他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在科技製造業工作20多年,因為再婚又比對方大許多,不想讓老婆辛苦,所以不讓她工作專心在家享福,孩子還請佣人照顧。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他想多賺點錢,支身在深圳一待十幾年。他以為這樣的安排,一路到55歲就可以退休陪伴家人,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長年無法陪伴後果就是,老婆鬧離婚,孩子跟他不親,可是他卻想回也回不了。一來是回來根本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二來除了工廠其他領域都是從零開始,自己一把年紀了根本沒人會用。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只是我從來沒有探究這些背後的故事,對人生的影響。所以,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當一路往上走時,那些半路遺失的,可能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而他那份深深的遺憾,在那週五的夜晚,只剩無限的傷感;而我,被震撼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有多少人,想靠職場上的成功,帶來人生的幸福,最終卻成了心中無法彌補的痛;從那一刻,我才開始對於職涯有了不一樣的思考。所以,人不一定要往高處爬,人只要朝適合自己的地方去,就會通往幸福。
#生涯健檢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在 五寮尖| 懼高症可以爬嗎? 難度? 爬多久? (上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挑戰走在山的稜線上!30公尺高的「峭壁雄風」斷崖你敢來!手腳並用這才夠格叫「爬」山!嚴重懼高症的 ... 【新北】三峽五寮尖走在山稜上跪著也要爬完. ... <看更多>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在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 生涯設計師Life Designer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 ? 2009年的某一個週五晚上,我連繫上一位相當忙碌又有點跩的廠長。他在深圳工作多年,從基層一路往上爬做到將近3000人的最高位,一待就是12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