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竹市議會正在開第10屆第4次定期會,以下是我昨天市政總質詢的議題整理⬇️
🔺小學生通學路口號誌改善建議
雖然市政府這幾年做了很多的通學步道讓孩子們可以有安全的步行空間,但仍然還是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強。
孩子們在放學走回家或是走到補習班的路上,免不了都會經過一些號誌燈只有閃燈的路口,國小的小孩子很多都還在學習如何安全過馬路,紅綠燈沒有運轉的時候那孩子們就看沒有車就趕快通過,那其實有些小孩子對於時間空間的判斷不是那麼的敏覺,危險的畫面往往就會這樣產生。
我曾經收到家長的陳情,他說他的小孩在龍山國小就學,放學時必須要自行走路回家,在經過光復路544巷與龍山東一街68巷 路口的時候,因為紅綠燈只有在閃燈的狀態,所以小孩子過馬路都會很緊張,附近的居民也表示曾經看過小孩與車差點碰撞的情況。那也感謝交通處在我的建議之後,讓這個巷口的紅綠燈號誌,在龍山國小放學後運轉30分鐘。
所以我提出要求教育處與交通處,整合新竹全市32所小學的下課時間以及學校附近有需要調整的路口,在放學後的30分鐘或40分鐘,讓號誌燈來運轉,讓獨自步行回家或到補習班的路可以更安全,家長們也會更放心。
🟠交通處回答:學生的通行安全是市府非常重視的,將會與教育處針對各個學校的需求來整合路口,在有需要調整的路口給予號誌調整或是增設觸動式按鈕。
🔺增加國中小學課後照顧班與課輔班 家長接送臨停區時段
一般小學外都會劃設紅線禁止停車,但因為學生有接送的需求,所以有規劃了家長接送區以及規定可以臨停的時段,那新竹市目前臨停時段,基本上都包含早中晚三個上放學時間,但其實國小的部分還有課後照顧班,但並沒有規劃相應的臨停時間段,課後照顧班的成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提供沒有辦法在16:00下課時來接送孩子的家長的一個延長照顧,這些孩子幾乎都有接送需求。
當時我在接到陳情後,與助理前去查看課後照顧班下課接送的情況,的確有非常多的家長在校門口等待接送孩子,甚至在內湖國小還有同一位家長收了19張罰單!所以我希望交通處正視這件事情,而具了解學校已經向交通處反應近一個月,到現在交通處都沒有回應。
我也要求教育處、交通處整合所有小學需要增加臨停時段儘快的在有需要增加臨停區時段的學校,來進行修正,別讓家長在違規與檢舉達人之間無限循環。
🟠交通處回答:未來將會在既有規劃臨停區的學校,增設課後照顧班及課輔班的時間,另外也會對沒有規劃臨停區的學校來做臨停接送區的研議。
🔺關新公園周邊 人本交通環境檢討
關新公園週邊圍繞著關新里、關東里、新莊里,因為天下雜誌的報導之後全台灣大概都認識關新里這個全台灣中收入最高的里,大家都會好奇全台灣最 富有的里,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所以有蠻多關於這個最富有的里的一些相關採訪報導,其中有一篇新聞是這樣寫的:全台最富有的里,竹市關新里民表示:沒想像中幸福。許多里民會認為繳了很多的稅,但沒有相對應的生活品質,期望中的相對幸福感有落差。
我們都知道關新里減少幸福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汽、機停車位不足,衍生出的交通亂象」尤其是人行道上充滿機車的情況,讓行人的步行安全大扣分。
關新里很小只有0.2平方公里,人口數有6000人,根據民政處公布的109年10月區域年齡月報表,0-4歲的小朋友有614位,5-9歲的有845位,因為地小人稠,在關新公園附近真的非常非常多小朋友,在這裡看見娃娃車的頻率非常之高! 除了小朋友之外,還有很需要安全人行環境的長輩。居民除了日常所需,步行頻率很高之外,很多人會在人行道繞著公園跑步,尤其是晚上的時候,繞著跑步的人蠻多的,當然小孩也是會在人行道開心暴衝。
關新路附近的汽車停車格都是以路邊停車格的方式劃設,也就是說只要是看到有路邊汽車停車格的地方,就比較沒辦法設置機車停車彎,那如果要取消汽車停車格來設立機車彎,那汽車要停哪裡?汽車也有汽車的需求,這也是關新里面臨的非常重要問題。
關新路這一區塊,有交通接駁點、住宅區、商業區、還有非常熱門的關新公園,但是這區塊並沒有規劃大型停車場,每當關新公園有活動的時候真的是完全找不到車位。
我認為實現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讓機車退出人行道,首先就要優先處理的是汽、機車停放管理,但在有限的空間裡我們到底要如何讓關新里的居民享有人本交通? 所以我建議新竹市政府規劃建置立體停車場。
其實我先前與交通處討論過是否有機會蓋立體停車場這件事情,但交通處當時給的回應是,考量的是收支平衡的問題,但我認為應該以民眾的需求為主要考量,不應該是以營運收支有沒有平衡為出發點,人行道要安全好走,首先就要解決汽、機車停放位置。
✔️另外我也提到請警察局在解決汽機車停車位之前,盡量用勸導代替取締的方式。我認為要機車不上人行道,那應該要先規劃出機車停車格,妥善規劃機車停車問題後,再來進行執法,比較合理。
我希望市長能聽到市民的聲音,來研議改善汽機車停放問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希望交通處優先思考汽車停放問題,再考慮機車管理問題,最後才能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給行人一個安全舒適的人行道。
🟠市長回答:關新公園這一帶,早期為民間自辦重劃區,也因如此延伸出後續很多很多的問題(為獲取最大利益,往往在邊緣之中規劃公共設施)包括現在的交通問題、不敷使用的舊公園、很糟的人行道、沒規劃污水下水道等。所以大家關心的關埔二期,市政府一定會嚴格把關!該做的公共設施一定要先做好,這也是市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重劃會的原因。
🔺我建議在關新二街塗銷將近100格機車格的部分「#設置機車停車彎」讓機車與人行道上面的人有所區隔,除了保障行人安全,也減輕機車位不足的問題。
🟠市長回答:人行道機車格 可以請同仁做規劃、退縮一點增加避車彎,也可以解決停車位的需要,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另外我也要求交通處檢視路口連接行穿線一定要連續平順,讓娃娃車與輪椅可以順利通行。
🟠 市長回答:行穿線要再後退一點,我會要求交通 、工務統整,像這樣的重要路口,每個退縮一些,無障礙坡道做出來,沒有問題。
🔺關於新莊站前建立體停車場
🟠市長回答:基地是交通用地,蓋停車場沒問題,但以容積率、建蔽率來算,只能有80席,興建時間要一年半~二年,這個事情還是有待商確。
🔺路口人行道加大工程檢討
新竹市政府在這幾年做很多的路口改善,包括行穿線退縮、行人庇護島還有42個路口天空纜線地下化,以及步行城市人行空間串聯等等,市容改變、居住品質提高,市民反應都很好。
但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在施工時能夠在站在市民的立場,路口人行道加大對步行的市民來說是立意良善,但我真的要建議交通處,改善交通環境還是要設想多一些,盡可能的照顧到所有人。
我舉例東門街與民族路路口,人行道邊緣的部分,有高度落差,這樣的設置除了讓機車上不去,連娃娃車輪椅也上不去了,兩側都沒有做緩坡面的處理,沒考慮到無障礙的部分,請問輪椅要走哪裡?他只能跟汽機車走在柏油路面上,尤其這個路口車輛是非常多的,而且這裡並沒有騎樓可以走。所以我希望交通處能儘快將路口人行道建置緩坡道,實現人本交通。
🟠交通處回答:會來研議改善方式。
新聞連結🔗⬇️⬇️⬇️
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5115528
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55235?utm_medium=R&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LIN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
人行道 邊緣 紅線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與罰單,恰恰是秒速五公分的距離」
來考考各位,下面這張圖裡面,有哪些是路面邊線呢?那些是快慢車道分隔線呢
最近在新聞媒體上,有個報導引起我的注意。有民眾因為駛出「白線外」,也就是平面道路的路肩,遭警察開罰600元。
什麼是路肩呢?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3條,路面邊線,用以指示路肩或路面外側邊緣之界線。其線型為白實線,線寬為十五公分,整段設置。但交岔路口及劃設有禁止停車線、禁止臨時停車線處,或地面有人行道之路段得免設之。
可能你會疑惑,一般行駛在路上的快慢車道分隔線,也是白色實心線,這兩者要如何分辨呢?
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3-1條,快慢車道分隔線,用以指示快車道外側邊緣之位置,劃分快車道與慢車道之界線。其線型為白實線,線寬為十公分。
沒錯,十五公分跟十公分,這兩條線的區別,就只有這五公分的差距,這五公分,很可能也是你與罰單的距離。
同樣是白色實心線,對於一般使用機車上下班通勤,長期被宣導機慢車靠右行駛的族群而言,這兩條線是很容易混淆搞錯的。
其實,各位只要打開GoogleMap,往歐洲國家與日本看,他們的一般道路規劃,除了明確的隔開機動車輛跟慢車及行人之外,路肩的設置也不會如台灣劃設,時常能見到可以塞下一整台家庭轎車的路肩。
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勵騎乘路肩的這種行為,因為路肩的功能,是提供車輛發生故障或其他緊急事故停下使用,以及讓緊急車輛避開交通壅塞的通道。
但是,路肩的設置準則,其實規範的相當籠統。從民眾提供的相關照片看來,也不乏畫有禁止停車線(黃線),禁止臨時停車線(紅線)卻也設置路肩,造成機慢車族群行駛道路的權利,遭到擠壓的狀況。
不僅如此,道路邊線的標線,也容易與快慢車道分隔線混淆。
我在這邊呼籲交通部,除了加強教育宣導路肩不得行駛之外,台灣路肩設置過寬、排擠行車空間與人行道空間、讓停車空間亂無章法、與慢車道標線混淆等問題,應該要好好檢討了。
同時,各地方道路與主要道路,路肩畫設的合理性,什麼情況下應設置路肩,也要有明確的界定,別再讓大而無當的路肩,繼續造成道路上的混亂。
交通部
公路總局:公路人
人行道 邊緣 紅線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左營車站城 成不成? 交通動線篇】
2017年,好過日理事李欣翰提出「#左營智能車站城」的概念,主張以左營車站為核心,串連轉運站,引進商辦機能,同時在高鐵周遭五輕的行政用地,引進國家級「材料國際學院」,再由軌道串連北高雄各大學甚至中央院南院區,比照大阪Osaka Front 開發模式,在高鐵站區引進大學城區部與會議、研修設施,並透過轉運機能強化與北高雄學研機構聯繫,以透過交通樞紐帶動人才交流、以生活機能誘使智力共享。
而在2018年的選戰中,陳其邁 Chen Chi-Mai候選人也提出了「#左營大車站」計畫,以左營高鐵車站為核心,規劃金融科技園區、科技育成中心,鼓勵國際企業進駐,引進大型百貨公司和品牌旅館,要讓左營高鐵站媲美台北南港、日本新宿,成為高雄新門戶。本次市長補選,在端午假期掃街時,他再次強調,對左營最有決定性影響就是左營大車站計畫,不僅有台鐵、高鐵及捷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更要連結中油廠區轉型,帶動左楠生活機能大幅提升,進一步成為高雄之心。
陳其邁競選的問題之一,就是吹牛技巧不太好,否則「左營大車站」可是規模、人流、經濟效益超過愛情摩天輪100倍的案子,整合了高雄交通、產業、觀光、生態等議題,如果是別的候選人,早就喊什麼經濟規模3000億、萬商雲集發大財了。
但是陳其邁沒有,原因是,他也知道這案子對高雄極度重要,但絕對不好做,並非靠著口號就能實現。
我們這幾天,就會以好過日自己「左營車站城」的概念出發,來體檢陳其邁的政策可行性、困難點以及發展潛力。
首先就從「交通動線」講起:
#跨站大平台
高鐵之所以在左營設站,並沒有什麼偉大的理由,單純就是這邊空地好取得。然而,也由於地處市區街廓邊緣,又倚靠半屏山的地勢,也讓左營站的道路聯外交通並不特別順暢,且前後站無法從平面貫通。
為克服此一問題,台鐵新左營站與高鐵左營站(其實是兩棟黏在一起的建築)蓋成了超大型跨站站房,整個左營站的動線,都以二樓大廳為主。在這樣的地勢下,要擴充左營站,就得以這個「跨站大平台」為核心,創造立體動線。
#附屬建築要串連
彩虹市集(三越二館)、左營三越、環球左營店,這是目前左營站的三座商場,然而,由高鐵局設計的彩虹市集與環球,商場動線都沒做得很好,導致客流流動有局限。
未來若要繼續擴充商業機能,首先後站的轉運站招商是重點,必須優先尊重乘客的交通動線下,優化人流與購物體驗,並且凸顯連接車站二樓大廳的動線,而這動線,可以一路往西,以立體天橋方式,串連後站商業用地(現為停車場),甚至跨越台17線到蓮池潭。如果一路都室內與有遮蔭的步道,搭配妥善的招商,這條動線可以改變站區的人流。否則請看現今左營站外,幾乎一個行人也沒有。
同理,也應該設法讓天橋動線直接跨越高鐵路,銜接到站前的建物或人行道上,人潮才可能從車站外溢出去。立體化的都市動線核,可以參考涉谷等案例,切莫因為業主溝通耗費時日,公務員偷懶就不做了!
#六鐵共構需整合
你知道左營站會有幾條軌道嗎?除了高鐵、台鐵、捷運紅線外,還有計畫中的高捷遠期路網「中華雙鐵線(粉紅)」、「右昌延伸線」、甚至還有在去年輕軌專案報告中,考慮延伸的「6字型輕軌延伸線(環狀成環後多拉一條到高鐵)」,一共六條。
問題在於,這幾條線路中,高鐵台鐵大廳在2樓、月台在1樓;捷運穿堂在B1、月台在B2;中華雙鐵線、右昌線月台在車站外的1樓;輕軌延伸線建議高架,月台在2樓,大家全部需要站外轉乘,而且轉乘動線很遠!要怎樣縮短轉乘距離,包含打通高鐵到B1的通道,把三條輕軌都拉近車站本體,設定使用電子票證15分鐘內轉乘算同一段等等.....這些都可以靠著工程改造解決,而這是「左營車站城」真正的交通核心問題!
#車輛疏運易壅塞
前面講過,左營車站城先天車輛動線不佳,而根據「供給誘導需求」效應,拓寬道路,興建更多停車場,也不會變好,反而引入更多車輛,癱瘓左營車站城!因此主事者必須清楚知道,當我們要擴充車站城機能,興建旅館、商場、周邊社會住宅等等,創造的需求,必須由大眾運輸來提供大部分的服務,讓大家都透過軌道進出,配合公車轉乘機能,才能創造高強度、充滿趣味與人際互動的生活圈。
那麼,左營車站前後站混亂的公車路線就應該要整合,在站內提供簡潔資訊,而提供計程車/Uber等接送區域也需改善,公共自行車/電動共享機車/租車的服務也需重新設計,盡量提供替代私家車以外的選擇。
講到這邊,我們只簡單的瀏覽了「左營車站城」的交通動線,下回,我們還要分析區域發展、整合行銷等各層面議題,也要談為何我們覺得「左營車站城」是比「左營大車站」更好的名字。而且,這可是要橫跨都發、經濟、交通、財政、觀光...等各局處,組成專案小組來推動的大型政策,絕不是南海挖石油、愛情摩鐵輪那種唬爛而效益不明的可笑標語!
人行道 邊緣 紅線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格言說,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是他心目中的「最強老太太」,而〈柱和樑〉則出自她的短篇小說集《感情遊戲》。故事是這樣的:十八歲的美麗姑娘羅娜嫁給了三十歲的大學數學教授布壬登,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伊莉莎白和丹尼爾),也因此和布壬登的天才學生來諾相識。來諾原本是個數學天才,卻在畢業數年後患上精神病,不得不放棄了所有學術野心,窩在一個教會小刊物編輯部裡當編輯混口飯吃。來諾偷偷愛戀著美麗的師母羅娜,安靜、純真而絕望。他每星期偷偷寫詩給羅娜。而羅娜從不回信,但也未曾將此事告知丈夫。
比起丈夫布壬登,羅娜和來諾其實更有些soulmate的意味。或許比soulmate還更多些──當布壬登走出他們的視線,羅娜會輕聲告訴來諾:「謝謝你的詩」。然而這句話卻也堵住了兩人所有對話的可能;因為來諾實在太害羞了,只會回答「喔」。對,他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句點王啊。而羅娜則有點困惑。她才二十出頭,以她的外貌,若是沒這麼早嫁人,或許能在更多情愛遊戲中游刃有餘,顛倒眾生,體會更多她未能體會的青春浪漫情事。但她畢竟已是人妻了。於是來諾成為她的出口、她心靈上的工具人。她不會對來諾出軌──她還是謹守分寸的;但那是獨屬於她自己的,一項隱密而自私的自我安慰。伊格言說:「終究,事件停滯於此,愛戀停滯於此,一切都懸浮於張力邊緣,靜止於針尖之上。」
一切混沌未明;彷彿空氣中一條透明的,懸吊的絲線,始終未曾越界繃斷。而在那許許多多次的會面中,羅娜曾向來諾提起自己童年的片段記憶。她告訴他,她唯一記得的過世母親的事,以及一齣廣播劇:
一個冬天,小女孩羅娜和母親在鎮上,人行道和街道間有雪。她才剛學會看鐘,抬頭看郵局的鐘,發現正是她和母親每天都聽的廣播劇時間。她深切關心,不是因為錯過了故事,而是因為收音機沒打開,母親和她自己沒收聽,不知道故事裡的人會怎樣了。她感到的不只是關心,而是恐懼,想到出於某種不經心的缺席或巧合,東西可能丟了、沒法發生。而即使是在那記憶裡,她母親也只是腰臀和肩膀,裹在厚外套裡。
在這個「廣播劇事件」裡,畫面寒冷灰暗,母親面目模糊,而小女孩羅娜的心思既可愛又恐怖──如果我們忘了開收音機,未曾追問廣播劇裡那些角色們的下落;那麼,那些人會往哪裡去呢?
伊格言說,容我們稍稍多想些──這段白描,其實極幽微而含蓄地隱喻了個人面對巨大命運的惶惑:冷冷的冬天,一個孤獨的人:剛學會看鐘,無能於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關係,甚至連母親的具體形象皆無法掌握。這正是生命本身的困境。未知的恐懼無始無終。你不會知道那擺佈著你的究竟是什麼。一如羅娜與來諾──他們的愛情如此危險, 生命的不確定性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他們真能踏出試探的那一步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