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新手爸媽後,A說,「直到生了小孩,才知道父母有多辛苦。」
趁著中午部門休息空檔,買飯去病房看爸爸的B說,「看到爸爸病了老了,我才發現從沒好好聽他說話。」
C在辦完母親的頭七後點燃一根菸說,「昨晚夢到她,我跟她道歉,沒有好好陪她。」
#理解不擅長說愛的父母 #年輕的我們可以終結親子仇恨
這幾年粿把大量心思用於理解親子關係,在閱讀相關心理論述時發現一個現象,好多的雞湯文、開導文、心理解析文大多把重點放在「孩子、年輕一輩」的自我覺醒和情緒覺察,提醒大眾不論在什麼樣的父母和環境之下成長,都要時時探索自己、鼓勵身為孩子的我們要擺脫兒時的悲傷、活出自己…等等,
看了之後我忍不住捫心自問,那父母的內在世界呢?父母為何而擔憂、父母為何總是慌張煩惱、父母承受了什麼心理壓力,相較之下,長輩、父母的內心顯然較少被重視,
身為年輕世代的我們,對家中老父母、長輩,也有花足夠的時間好好去理解嗎?
.
「控制狂父母」、「直升機父母」在近幾年被大量討論,許多孩子認為,父母將自身的不安、掌控欲、盼望投射於孩子,藉以強勢干涉,但理性的我們應該去理解,人的所有行為和外顯情緒,是源於豐富多層次的內在,以及長期、一生的經驗累積所導致,
換句話說,父母的行為絕不可能是沒來由的惡意傷害,而是起源「無法直言的需求」和「被壓抑的恐懼」。
於此,我們可以引用心理學之父佛洛伊德(Freud)最早撰於文章《防禦性神經精神病》(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1894)、所提出的「心理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來理解:父母強勢的外表之下,其實有一顆害怕受傷的內心。
心理防衛機制是指,當人察覺當前問題無法順利解決、無法理解某些事情時,為了應付內心受挫感和不安,在精神上會達到某種妥協,自我會對本我的產生「壓抑」,這樣的壓抑往往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內驅力。
這項機制有幾項特點:
1.不是蓄意的、不具有惡意企圖
2.當事人提升自我態度、美化自我、提高自尊來應對他人,是出於自我保護心態、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
3.當事人可能會自我欺騙、有焦慮性的衝動強勢行為,但是是為了掩藏內心真正的真正動機和恐懼心態。
4.當事人出現心理防衛機制並非有直接的心理病狀,反而可能是為了維持心態健康才有的行為。
5.心理防衛機制可以單一類型行為表現出來,也可以多種類型行為同時表現。
我們再試著融入常見的家庭狀況來舉例解釋,好比說…
•在孩子過於調皮、搗亂時,用很兇的語氣斥責、以棍棒處罰的父母親,在此生第一次為人父母後,他們極度擔心自己帶不好孩子、無法讓孩子優秀,而他們所知道的「管教方式」就是源於自己的父母,
然而他們的父母親可能也是慣用棍棒、打罵來教育,因此當他們對孩子的一切感到不安、不知所措時,他們只能祭出自己所知、最有立即效果的方式來管教、教育小孩。
• 時常渴望孩子陪在身邊、經常討愛的父母親,可能起因他們看過自己父母親晚年時的孤單、看過年邁同輩晚年承受病痛衰老,他們開始對年邁體弱的自己失去信心、對老年人生沒有安全感,但基於「身為家長」的嚴肅身分,他們無法像我們孩子一樣請求,「可以陪陪我嗎?」
所以可能是以發脾氣、干涉生活、斥責不孝等強勢行為,來掩飾他們心中真正的創傷和恐懼。
/
我們必須理解一件事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沒有人生來就懂得當個完美爸媽。的確在成長回憶中、和爸媽生活在同個屋簷下、發生太多不快樂的爭執讓我們記在心裡,又或者爸媽的強勢行為真的讓我們傷心哭泣過,
但前提是,只要父母沒有真正拋棄我們遠走消失、沒有對我們的性命造成危害,其實有很大的可能,他們只是不慎用了錯誤的行為,但內心對我們仍是有愛、有在乎、有疼惜的!
親子和解不容易,但絕對是值得努力的事。放下對父母的怨恨,理解他們白髮絲裡的無數煩惱、試著多感受他們每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其實,對我們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也能達到情緒理解和釋放的作用!
因為我們都知道,家人之間總是表面上裝作不在意,但彼此內心緊緊相依。
阿德勒(Alfred Adler)曾對世人有這樣的勸言:「無論你過往的人生發生什麼事,那和你將來要如何過日子是毫無相關的一點影響,真正決定你一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父母老去的那一刻,我們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與其讓親子間懷有怨懟、甚至仇恨,彼此不快地相處著,不如我們年輕世代主動理性地去理解、去和解(和解並非是要父母馬上改變成我們理想中的模樣,而是從我們自身心態調整),
我們要深信自己有強大能力,能為家人和自己拭去淚水、為家庭迎來不同於過往的幸福與和諧!
#粿然有感
#理解父母也是認同自己的人生
✍️粿的IG: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成為 療心社友,你的心情或許也是社友們想學習的課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87808847930309/?ref=share
佛洛伊德棍棒理論 在 「物化」與「反物化」女性身體影像之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其. 中,莫薇運用佛洛伊德和拉崗的心理分析理論來審視典型的好萊塢電影々並指出. 「窺淫」(scpophilia)和「肎戀認同」樂趣。在男人窄制女人的永恆事業中,隨. 著大眾媒體 ... ... <看更多>
佛洛伊德棍棒理論 在 影集ptt 的推薦與評價
佛洛伊德 影評佛洛伊德影集佛洛伊德netflix演員危險療程線上看佛洛伊德netflix ptt ... 線上看弗洛伊德書佛洛依德netflix 棍棒理論佛洛依德影集ptt 佛洛歐美影集; 韓綜; ... ... <看更多>
佛洛伊德棍棒理論 在 4.1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4.1 佛洛伊德 的人格 理論. 15,156 views15K views. May 7, 2020. 133. Dislike. Share. Save. CCU MOOCs. CCU MOOCs. 17.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