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98:陪孩子走過分離焦慮的風暴(下) (芳瑜)
上篇提到開學第二週,Aaron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風暴,透過不斷重複話語,來對抗內在的焦慮情緒。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400028838206063/)
連續好幾天被這樣的行為和情緒轟炸,雖然我自覺沒有因此煩躁,但除了心疼之外,不免也開始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他得到回覆的下一秒還要再次確認?為什麼他不相信我們會準時去接?
禮拜三下課時,我決定向老師提及他的行為,也順便瞭解在學情形。
老師聽了感到很意外,說:「他會這樣嗎?在學校不會這樣耶!」還說他漸入佳境,越來越適應,即使他嘴裡也會唸著想媽媽,但已經沒那麼頻繁了。
老實說,這句話實在太耳熟了,因為我也曾對家長講過。聽了這一句,我大概心裡有了底:真正要改變的,是家庭教育。
接著,老師建議我們可以對他說:「好,我聽到了。你講一次就好,我就知道了。」雖然我認為這樣不見得就能停止他的焦慮,但老師的最後一句話彷彿醍醐灌頂:「我們要幫助他。」
是的,當孩子面對想像的恐懼而陷入無法克服的焦慮時,我們除了傾聽、同理、接納與陪伴,更重要的是,#身為大人的我們要幫助他。
因此,我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別讓自己不自覺地和孩子一同陷入焦慮的漩渦。
─────
一、 #確認孩子的情緒與需求
因為我對孩子的理解夠充分,所以能確定他正處在極度的焦慮之中,彷彿身陷情緒風暴裡而無法獨自邁步走出。
而此時他的需求,其實並不是我隨著他無止盡的重複語句而給予無止盡的重複回應。在看不見盡頭的一來一往之間,他顯然沒有因此而緩解焦慮、變得安心,反而更加深他內心對於想像的恐懼。
他真正需要的是,大人以穩定的力量,溫和堅定地帶領他走出分離焦慮的風暴。
二、 #帶領孩子走出焦慮風暴
在同理與接納的前提之下,為了帶領他走出風暴,我的首要任務就是避免他不斷陷入情緒漩渦,甚至越陷越深。換句話說,盡量讓他與焦慮維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進而引起他的覺知。
我目前運用的方式有三:不追問學校生活、拉開焦慮的間距、以擁抱取代言語。
#不追問學校生活
上學第一週,孩子們會主動提起學校的生活,我們也很樂見他們的分享,於是一起聊了許多。但第二週開始,仔細一想,似乎只有Evonne比較願意講,而我們在聊的過程中,Aaron不太參與,只是不斷重複他想講的那幾句話。
因此,我們決定下課後就讓「他的焦慮也下課」。除非他主動提起,不然我們就盡量不多聊。即使Evonne有提到學校生活,我們在適當回應之後也暫時不再追問。
如此一來,下課的他就無須不斷回想學校的一切,彷彿再度置身於分離的情境中,因而無法緩解他的焦慮。
#拉開焦慮的間距
當他開口說:「去幼兒園的時候,我會很想你,我怕你不見。」我照樣回應:「你很想我是因為你愛我,謝謝你這麼愛我。我也很想你,因為我也很愛你唷!」將他的思念與恐懼一步步與「愛」連結。
當他開口說:「我睡完覺、吃完點心、玩玩具之後,你要快快來接我喔!」我照樣回應:「請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準時去接你。幼兒園裡還有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我就會去接你。」向他確保不會被單獨留下,爸媽一定會出現。
但是在他隨即重複之後,我會看著他的眼睛再補上一句:「好,我知道了。你還想講的話,可以等到OO的時候再跟我說一次嗎?」他會稍微緩緩,雖然之後可能再度提起,而我會提醒他:「你記得嗎?你可以等到OO的時候再跟我說一次喔!」
藉由漸漸拉開他重複行為的間距,也同時拉開他陷入焦慮的間距,進而引起他的覺知,並重新掌控自己的行為。
#以擁抱取代言語
如果,他仍然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任由漫無邊際的焦慮控制他的言語,我不再隨之起舞,而是輕輕的告訴他:「我聽到了,你已經講了很多次了。你的嘴巴會累,我的耳朵也會累,所以先不講了,我們來抱抱,好嗎?」
然後他就會鑽到我懷裡,得到他所需要的安全感。擁抱,比不斷以言語回應更能有效地緩解他的焦慮。
─────
禮拜四、五,Aaron重複話語的頻率降低許多,大概從每天100次減少成50次😂至少,他開始能接受自己少講幾遍,而且也比較能夠轉移注意力了。
甚至,禮拜五有了重大突破!
那一天到校較晚,而暘斌還要趕著去上課,於是就由我獨自帶他們前往教室。雖然下車前Aaron又開始哭了,但我等他稍微穩定之後告訴他們:「媽媽沒辦法抱抱,我們要牽手一起走過去喔!(擔心兩隻都崩潰要我追著、抱著)」
路程不算遠,但要是他像前幾天一樣哭著不肯走,肯定很煎熬。所幸,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生。雖然感覺他的腳步不算從容,但還是牢牢牽著我的手,跟著我的步伐前進。
走到一半,我突然想試著收手,藉此喚起他們內在的前進力量,雖然很有可能不如預期,但不妨一試。
我說:「你們好像已經熟悉這個地方了,不用我牽手了耶?」看他們沒太大反應,便請他們手牽手走一段路(同時幫他們拍照,製造歡樂感😆)。接著,再請他們繼續牽手走上樓,並數一數有幾個階梯。不知不覺,就越來越接近教室了。
到了教室前,我照例抱抱他們、說些話。眼看情緒仍算穩定,我加碼問:「今天,你們要老師來抱你,還是自己走進去呢?」Evonne只有上學前三天有大哭,後來幾乎都是自己進去的,而Aaron就不一樣了。
沒想到,今天Aaron開口說:「我要自己走進去。」這個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預料。甚至在我還沒回神時,他竟然就火速進門、換穿鞋子,還在我的提醒之下才跟我說掰掰,然後很快地消失在我的眼前。此時,Evonne才開始要脫鞋子⋯⋯
你問,那個將他困了許久的分離焦慮呢?
我想,不是突然消失不見了,而是他的內在漸漸長出了自信與勇氣,試著去面對並轉化自己的焦慮。
昨晚睡前,他告訴我:「媽媽,你知道嗎?雖然我去幼兒園的時候會想妳,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幼兒園。」
孩子,媽媽很感動。我看見了你的努力,也看見了你日漸茁壯的心。
─────
#家有雙胞胎的番外篇
看似情緒穩定、適應不錯的Evonne,其實也有她的焦慮行為。
從即將開學到現在,將近一個月來,每當她在家情緒激動,就往往忍不住尿在地上。在學校時,反而都沒這個問題,因為她是一個對外很ㄍㄧㄥ的孩子。
我直覺與分離焦慮也有關係,因此盡量溫和的處理這件事。我們屢次陪著她洗內褲、擦地板,不多說道理。
而昨晚,這份直覺終於從她的嘴裡得到了證實:
「我尿尿是因為我怕怕,我怕妳不見。」
「我去上學的時候,我想說為什麼要跟妳掰掰?為什麼妳要去工作?」
「妳離開的時候,我很難過,也很失望。」
如我所料,儘管她在校表現良好,老師也誇獎,但我明白她的內心仍有無法承擔的情緒與壓力。上學第二週,偶爾我會淡淡的問她:「妳會想我嗎?跟媽媽分開的時候會難過嗎?(對Aaron就避免這樣問)」她竟然連忙搖手否認。
那些她原本不想面對,試圖否認、壓抑的情緒,回家後就表現在失控的行為上。
她不自覺的透過這個行為,讓爸媽必須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專心地陪著她處理滿地的尿。簡言之,這是一種「過度尋求關注」的表現。
這一晚,趁著她坦承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我除了告訴她,想尿尿的時候可以隨時找我,帶妳去廁所,也告訴她:
「我知道妳會怕、會難過、會失望, #妳可以有這些感受。而且,我希望妳知道,不論妳有什麼感受,不論妳會不會又尿在地板, #我都一樣愛妳。」
對於一個外在看似穩定,而內在充滿焦慮的孩子,她不需要說理,更不需要懲罰,或許她需要的,只是我引領著她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始終如一的愛她。
我期待那一天,她有勇氣接納自己,並在接納中清楚的看見愛。
#明天是我最後一次接送🥲
#往後三年有勞爸爸了
#不懲罰不獎勵的陪上學之路
#歡迎分享
#3y0m11d
─────
🔸延伸閱讀🔸
📌194: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上)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95538651988415/
📌195: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96226851919595/
你知道evonne嗎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己提出的挑戰自己也要一起來 #你知道Gipi嗎 #你知道Evonne嗎 #你知道商業思維學院嗎
哈哈哈哈哈,本篇文章的故事是這樣來的(是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故事)。
社團內的30天日更挑戰來到了第二週(是不是覺得時間總是咻咻咻的過了呢),本週的自由參加的挑戰題目是「#與你追蹤的人互動」,這個用意非常的簡單。
① 寫作的一開始,最容易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我不知道我可以寫什麼?而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與大家分享你追蹤的人,以及你最近看了他什麼文章覺得有感觸(或是介紹他都可以)
② 任何一個創作者都是需要被鼓勵的,因此,你知道嗎?你的一篇介紹,不管是按讚數、分享數有多少,不管他是剛起步還是已經名氣滿堂,都是給他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鼓勵。
③ 可能因為你的介紹,讓另外一個人也喜歡,更有可能因此而改變了他的人生,不要覺得不可能,這就是宇宙運行的法則。
當我提出了這個挑戰的時候,我就想說,
#這個我也要挑戰 #因為太好玩了
而我第一個要介紹給大家的,就是 游舒帆 ( Gipi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我不是商業思維學院的學生(嗚嗚嗚,不是我願意參加,是我今年真的太滿了,我期許自己明年進步一點不要再讓自己這麼滿了好嗎XDDDD),可是我跟Gipi的淵源很深。
我跟Gipi曾經一起在某一加公司服務,而且有重疊的交錯期,那時候沒有什麼機會一起合作,可是當我再次得知他的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商業思維學院的院長了~~~(院長,你記得我嗎?不,他是直接不認識你XDDD
我身邊很多很優秀的講師們都是學院的導師,比方說你們常聽我提起的 UX的獸王 Soking 就是其中一個。(可惡,Soking沒有粉專可以tag)
我是Gipi的文章忠實觀眾,他很常分享許多 #職涯、#工作方法、#專案管理等等,超級多內容,#文章很長(可以讓我覺得很長,你們就知道有多長XDDDD),可是很 #鉅細靡遺,是那種「他知道他就會跟你說的人」,看他的文章,不能很快看完,我都需要準備一段完整的時間哈哈哈哈哈(只差沒有沐浴淨身)。
我追蹤他,還有一件事情:他也 #日更、也 #寫文章、也 #有blog,還是 #專欄作家,#經營管理知識訂閱、#每年看200本書以上(喔對了還要 #負責一個商業思維學院喔),我覺得他是我的一個典範、一個偶像(好啦,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的偶像很多,我簡直是可以出一個偶像全集,可是好的人就該追蹤,偶像永遠不嫌多啊~)
如果你想要也體會我崇拜他的原因,例如說:
▶ 如何兩年內以自由工作者身分創造收入從 0 成長至 600萬 的成績」
▶ 如何用「產品」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事業,做出好的產品讓機會發展持續性與規模化」
▶ 如何開始多元收入,並做到內容產品化變現,最後思考規模化的商業思維的重要思路
我希望,你可以給今天晚上的自己一個機會聽聽他的線上演講。聽完之後,我鼓勵你寫下你的
√ 你的啟發
注意喔不是內容大綱XDDD (我們電子報有說過,大家有在看嗎?沒有的話,請打開你的信箱,搜尋 #如何寫一篇可能會被引用的課後心得),
√ 你的action plan
任何啟發,都必須搭配你的action plan,那才會有實現的一天。向宇宙許願的其中一個最好用的方法是:#說出來並且寫下來
√ tag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這個沒有獎勵啦,但是我會去按愛心跟留言(喂)因為我今天晚上有必須出席的活動,嗚嗚嗚,我好飲恨啊啊啊啊啊啊,可是如果我的讀者在我的偶像分享中得到了能量,那我絕對會與有榮焉❤️❤️❤️
#創造多元收入的價值放大術
線上報名連結:https://bizthinkers.com/cVWzr
你知道evonne嗎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育兒筆記】139:「積極暫停區」讓我們避免彼此傷害 (芳瑜)
寒假尾聲,我發現孩子們開始出現「出門拖拉症」。原本總是很樂意出門、主動更衣穿鞋的他們,快一點15分鐘通通搞定,再慢也只要半小時,卻在經過了整個寒假之後,配合度低、漫不經心,最長曾經耗上一小時才完成。
歸納出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寒假的行程較慵懶、隨興,大人們藉機放鬆,而孩子們也漸漸習慣了較慢的步調。另一方面,寒假除了爸爸每天陪伴,我們也常常和親友聚會,而當人手一多、助力越多,孩子的自理能力與意願難免一天天下滑。
簡單來講,就是長假之後,大人小孩都需要收心啦😂
只是這個寒假之後,除了收心這檔事,我還要面對另一個課題,就是兩歲半會進入「自我認同危機期」的高峰,也就是俗稱的「叛逆期」、「不要不要期」。這時孩子的行為表現常常會像是簡·尼爾森所指的「爭奪權力」。
羅寶鴻在《安定教養學》中提到:「這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會開始了解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主要照顧者的一部分。他會開始想確認自我的存在與價值,並且尋求自我認同。」
昨日是這學期一打二的第二天,我所預期的事情就這麼橫衝直撞的向我闖來了。
一大早,兩隻都興致勃勃的說要去公園,於是我照慣例在早餐後請他們更衣。在此之前,我已經做好幾個心理準備:一、多陪伴、多引導、多鼓勵;二、不心急、不催趕、不期待(一定要出門)。
前20分鐘,還在預期的範圍之內。雖然很慢很慢,但是總算都上完廁所、穿好衣褲了,接下來就是穿襪、穿鞋、背背包。然而,你知道的,最後一哩路總是特別漫長。
有人好不容易穿上了又脫掉;有人跑去玩玩具不予理會;有人說要喝水卻變成吐水玩水;有人開始為了小事哭鬧不休⋯⋯眼看時間又過了20分鐘,我開始覺察到自己有些不耐煩了,心想著該究竟在何時設下「停損點」。
我知道當我一出手通通幫他們穿到好,便不用浪費時間及精神,手牽手出去玩,大家都樂得開心。但一想到往後又得花上數倍的時間重新磨合一次,而且可能難度更高,我就提醒自己盡量別把它當作選項。
45分鐘過去了,我向孩子們表明:「媽媽已經等很久了,卻看不見你們有意願要行動。我決定再給最後三分鐘,請你們尊重彼此的時間。如果三分鐘後仍然沒有進展,那我們今天會取消出門,不去公園了。」老實講,再拖拖拉拉也就表示他們的期待並不強烈,那我何必獨自持有這份期待?
這是我的底線,也是我設下的停損點,停止損耗彼此的精神與時間。這三分鐘,我提醒自己不必再多費唇舌,只要坐在沙發上等待,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若你以為孩子們就此開始把皮繃緊,準備穿襪穿鞋,那就太天真了。不但沒有,兩人還輪流玩起空氣清淨機⋯⋯
按捺不住的我開口了:「你們要出門之前,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沒人理會。我再開口:「請離開空氣清淨機。」依然沒人理會。如果是平時處於穩定狀態的我,有時間就帶他們探索一下,沒時間的話肯定不再多說,直接帶他們離開。畢竟光是講、光是命令,對還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而言常常是無效的。
不過,在歷經了這麼久的「出門障礙」之後,我的內在開始不穩定了,終於忍不住提高聲量對他們喊:「請離開空氣清淨機!」
這次,你又以為我迎來的是什麼呢?是開始行動嗎?是無關痛癢的嘻笑嗎?還是另一波哭鬧呢?⋯⋯都不是,而是Aaron非常平靜地看著我說:
「妳.很.大.聲。」
雖然本來有點煩躁,但我突然感到出乎意料的驚喜。一方面,他是以多麼「穩定的姿態」應對著我「浮動的情緒」,就如同我們平時對待他們一樣。另一方面,他的直言提醒讓我快速進入「覺察與反省」──我本來想要靜觀其變,沒想到還是差點讓情緒掌控了。
於是我隨即道歉:「對不起,我可以小聲一點。」並再次重申時限:「原本講好的時間只剩一分鐘了。」這次我感覺自己更平靜了一些,接下來真的只是等待。
時間一到,當我說出:「好可惜,今天不能去公園了,那我們待在家吧!」孩子因為難過失望而哭泣,我則因為精神上的耗損而顯得疲憊。於是,我提出我需要立刻休息一下,請他們也去找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地方休息。
羅寶鴻《安定教養學》提到「積極暫停區」,那絕對不是一個處罰孩子的地方,而是「當孩子或大人有情緒時,可以到那裡休息,並讓內心恢復平靜的地方。」
我選了客廳的沙發,但他們不喜歡我的選擇,因為我們最近有時會一起在房間的大床上發懶,於是他們執意要去那裡。而此刻的我不願意,我就是想直接癱在沙發上,於是說:「如果你們想在大床休息,你們可以自己去,但我今天想在客廳休息,等你們覺得休息好了再來找我吧!」
他們咚咚咚咚的跑進房間,一人拿著小被被,一人拿著喜歡的牌卡。我透過監視器看見,他們在那一頭自在地躺了下來,時而聊天、時而翻滾,房間傳來間歇的笑聲。而我在這一頭,經過幾個深呼吸,好好的覺察自己、安頓自己。
五分鐘過後,咚咚咚咚的腳步聲又來了。他們一邊跑回客廳,一邊喊著:「媽媽,我們休息好了!」我問:「你們心情好點了嗎?」他們歡快地回答:「心情好了!」我立刻回應:「我的心情也好了,我們抱一下吧!」然後兩隻就繼續咚咚咚咚的奔向我,撞進我的懷裡。
那一刻,我深刻明白了「積極暫停區」是我們的救星。因為它,化解了我們在出門前後的情緒蔓延,甚至避免了可能因此傷害彼此的言語與行為。
在此之後,我們照例重新核對彼此的情緒與期待,也重新約定出門應該互相配合的事項。我感覺在事件結束後,我們仍然是那麼相愛。
下午又遇到了一些難題,我在處理完後說:「老實說,今天我有點累,你們可以給我一個抱抱嗎?」Evonne立刻抱著我,並拍拍我的後背,輕輕柔柔的說:「沒關係。」Aaron雖然說要玩一下玩具,不久後也過來抱了我,並且同樣這麼說:「沒關係。」瞬間,我覺得什麼都沒關係了。
當我們在情緒底下,仍想盡辦法避免彼此傷害,我們便仍然會是那麼相愛。
#2y6m
#今天出門順利N倍😏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 不要怕孩子失落,而要幫孩子找到安頓自己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99142838294665/?d=n
📌世界越快,心則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9149253960690/?d=n
📌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1463337062615/?extid=0&d=n
📌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5615886647360/?extid=0&d=n
📌「你氣完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5524376989844/?extid=0&d=n
📌 孩子,為什麼不說對不起?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9815419560740/?extid=0&d=n
📌「薩提爾式對話」日常二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1998415009107/?extid=0&d=n
📌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