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會報告事項第三案|缺乏雙向溝通的基隆輕軌】
基隆輕軌的議題延燒至今,基隆市議會也要求市府針對此重大建設進行說明。要我一句話總節輕軌的問題──#這是缺乏雙向溝通的輕軌政策,而且地方政府到主事的中央政府都該盡快負起責任。
以下整理我發言的重點,再次針對 #輕軌政策目標不明、#通勤族的需求調查缺乏 以及 #輕軌政策溝通的重大缺失,提出我的質疑,也要求市政府應該代表基隆市民,向規畫單位交通部鐵道局明確要求落實使用者需求並納入意見,完善政策。
#基隆輕軌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根據鐵道局「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與8月7日提供的綜合規劃階段說明資料中,輕軌計畫目標基本上預計包含:「強化基隆軌道服務」、「增強台鐵東部幹線運輸能力」、「配合基隆河谷廊帶產業發展及促進觀光發展」、「減少轉乘及提供優質公共運具」。
首先,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還在規劃中,我們完全無法評估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對基隆河谷廊帶帶來的是土地增值?還是真的有「實際」經濟增長的效益?而輕軌真的能提升「東部鐵路運量」?花東鐵路運量的問題,除了七堵到樹林間列車排擠問題外,還有八堵到蘇澳間沿途多個車站無法待避、北迴線遭遇時速只有一般列車一半的台鐵金雞母貨運列車擋路 以及花東沒有全面雙軌化等瓶頸。
輕軌政策到底要優先滿足什麼目標,是東部的交通運輸需求或是基隆的通勤需求?是促進觀光還是改善基隆市民的通勤經驗?回到計畫的名稱,「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基隆輕軌主要任務是強化通勤服務與「減少轉乘」。為什麼基隆輕軌不能以通勤需求為優先考量?
#台鐵不進基隆真的沒有其他選項嗎?
現在市民們最生氣也最不能接受的,是原本能夠從基隆站一班車通勤到松山、臺北、板橋、樹林等南港以南的地區,現在不僅輕軌終點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延伸到三鐵共構的南港站,甚至台鐵不進基隆站,有些市民本來不用轉乘的通勤路線,因為台鐵可能得讓路台鐵,變成要轉乘兩到三種運具、拉長通勤時間。
但是,台鐵不進基隆真的是唯一選項嗎?在鐵道局的可行性評估研究報告第四章中,針對方案二(基隆隆南港間臺鐵路路線四軌化),研究單位在列車分流、路線運能、列車容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維持台鐵進基隆站仍可以符合目標運能的解決方法,並寫到可視實際營運需求來調整。那麼,台鐵不進基隆,真的只能是唯一選項嗎?市府是不是有必要針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和中央政府進行討論,同時向民眾說明?
#重大政策溝通的大缺失
上週我和邱顯智委員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就指出交通部在輕軌政策上和民眾溝通上極度缺乏,中央召開了這麼多次會,沒有一次跟民眾相關,沒有一次是和民眾面對面溝通。連網路上完整公開資料都沒辦法做到。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所謂的意見蒐集是進行問卷調查,但問卷中僅籠統的以「是否往返基隆台北」詢問通勤族的搭乘目的,完全無法辨認出填答者的通勤起訖點和轉乘狀況,更無法辨認通勤目的地為南港以南的需求占比,甚至有引導式的問答讓填答者在幾乎沒有清楚鐵道計畫、政策揭露的狀態下支持輕軌。根本看不出受這次輕軌政策影響的主體怎麼認知輕軌這個政策、會怎麼被影響,甚至也無法得知他們的需求。
根據我們跟鐵道局索取的資料,從2019年12月25日到今年5月14日,也就是綜合規劃的階段,鐵道局在政策溝通是做「輿情探勘」,探勘什麼?看新聞、看臉書、看網路論壇,交通部沒有真的和基隆市民溝通。然而,作為基隆市民的代表、了解基隆市民需求的基隆市政府,真的有把基隆市民的想法和意見傳達給中央嗎?基隆市政府參與中央召集的會議達13次,在這13次會議中,基隆市政府有向中央反應市民的想法嗎?為什麼不早一點,從可行性評估的階段、甚至從前瞻計畫尚未核定的階段,就代表這些受影響的市民要求交通部進行詳實的意見收集和調查?
#使用者意見納入政策的機制到底在哪裡
輕軌政策的主體應該是基隆通勤族與市民,但市民卻是最後看新聞才知道輕軌已經進展到這個接近最後階段,在幾乎沒有辦法大幅度調整、沒有轉圜餘地的時刻,才知道自己的每日生活和環境可能會被嚴重影響。
我從2017年還沒有擔任議員的時候就一再舉的例子、一再提醒,甚至還法國Toulouse三號地鐵線開發的案例——Toulouse為了興建全長23公里的地鐵線,在法國國立公共辯論委員會(CNDP)的主持下,建置了提供開發案資訊的專屬網站、舉辦超過八十場公民參與討論的實體會議,討論「地鐵線需不需要蓋」、「此案是否能回應既有的交通問題」、「此案對城市發展與居民的影響」,以及「同樣的預算是否有其他效益更大的選項」等讓居民更了解政策要解決的問題,並將居民的意見蒐集納入政策,讓政策更完善。
2017年那時,市長還透過媒體告訴大家「輕軌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與人的心靈溝通工程」。三年過去了,不要說公民參與的討論會議了,基隆輕軌從可行性評估到現在綜合規劃階段已經要走到期末了,卻連一場公開說明會,都不曾召開過。
即便短時間內無法做到像法國這樣的公民討論,至少,也要在資訊公開跟規劃說明上有積極的作為。既然市長認為溝通很重要,那真的請市府要盡快亡羊補牢,我不希望最後基隆的市民只能在最終規劃結果後,得到一場一場「法定」的說明會,說明會只是單向的說明,有沒有更積極的做法,去促進資訊揭露並在還沒有定案前將大家的需求納入考量?
我強烈要求市府必須在走到最終方案前,和交通部合作,以多元的管道將輕軌的資訊清楚說明,並認真蒐集受影響族群和通勤族需求,如此,才能得到市長口中的「更好的方案」。
使用者意見納入政策的機制到底在哪裡 在 對政策方向的看法 - vTaiwan 的相關結果
政府資料開放以「不收費為原則,收費為例外」,您對此項政策方向的看法及建議為何? 合理,開放資料不應收費; 不合理,應以使用者付費為原則; 其他建議,請具體說明。 ... <看更多>
使用者意見納入政策的機制到底在哪裡 在 行政院性別主流化政策執行成效探討委託研究 的相關結果
行化的組織與工作、重新配置責任和提升能力以納入性別平等觀點、在政策規劃. 過程中使用性別影響分析、以及建立在政策過程中相關團體與組織的參與和諮詢. ... <看更多>
使用者意見納入政策的機制到底在哪裡 在 政府因應公民運用網路參與施政意見表達之研究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五)其他影響我國公民網路參與意見納入政策過程的重要因素. 1、網路僅是傳播媒介之一,其他各種實體公民參與管道仍不宜偏廢。 2、中介團體可作為政府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