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二之二)
我們都知道半導體業用電、用水多,到底有多麼多?
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台積電2019年的用電量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這還只是台積電的情況。
聯電呢?其他半導體大廠呢?其他電子業大廠呢?整體工業用電呢?
我們這些工業用電,在「缺電」陰影裡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
這是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能應對的嗎?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要寫的重點。
-----貨車和貨櫃車激增,才是塞車的主因-----
繼續用高速公路的比喻。
高速公路上有大小不同的車子在跑。
住宅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小客車,全台灣大約有1,300萬戶。
工業用電,我們來比喻為大貨車,全台灣大約2.5萬戶。
從1998到2017的二十年間,每年的住宅用電,也就是小客車流量,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每年440億度。
而工業用電,大貨車流量則增加了一倍,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這個數字是全部住宅用電的三倍。
把大貨車再細分來看。
2017年工業用電的前五名,排第一的就是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22.6%;其他四名加起來才17.5%。鋼鐵業只有7.1%;塑膠製品製造業只有3.3%等等。
半導體所在的產業用電不只佔比最高,增速也最快。1998年不到60億度,到2017年就達到346億度,增加了快6倍。
所以半導體所屬產業的用電,是大貨車裡的巨無霸,貨櫃車。
正因為這二十年裡高速公路上增加最多、最快,同時也佔位最大的,是大貨車和貨櫃車,他們才是造成塞車的最大風險。如果要管理用電需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他們。
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如果我們只強調疏導小客車,但是卻放任大量大貨車和貨櫃車上路,合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說這是放任呢?他們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啊?又怎麼管理他們?
--------便宜到鄭崇華說不合理的電價--------
今年3月20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同一報導中也提到:「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
而就在鄭崇華訪問刊出的6天後,經濟部宣布電費自2018年後連六次不調漲,還甚為得意地說台灣工業用電已成為全球第四低。
鄭崇華以身受其益的工業大戶身分,卻指出台灣政府水電價格便宜得不合理,這是很奇特的。但也因此可以想見這便宜到底是多便宜。
長期以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是名列世界上最便宜的前茅。但知不知道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還便宜?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
我們看台灣上一次2018年調整電價的情況。
那次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像台積電)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換句話說,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的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的漲幅還小。
我們的電價真是非常獨厚工業用戶,尤其超級大戶。
所以,當今年3月經濟部再宣布電費不調整,創下2018年下半年至今「連6凍」紀錄的同時,2019年我國住宅電價為全球第4低,工業電價為全球第4低。
換句話說,經過電價的連六凍之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相對升高,從全球第2低退為全球第4低,而我國工業電價相對更降低,從全球第7低進而更成為全球第4低。
在去年全球電力消耗普遍減少的情況下,台灣的電力消耗則創歷史新高,真是在走逆世界的潮流。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小客車用戶所導致,而是那些大貨車、貨櫃車。
台灣人民一直以為享受到很低的電價是惠民的福利,卻不知那是經濟部讓工商大老吃肉之後留下的湯。
上一篇文章提到台電對工業用電戶設計了24小時不同的分時電價,但25,000用戶中卻只推動了300戶試用。這一方面固然有台電的怠惰,另一方面也因而可以想像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工業用電本來就太便宜了,便宜到要不要接受分時電價都差別不大。
所以,鼓勵了這麼多大貨車、貨櫃車開上高速公路,電價又便宜到連尖峰時刻都沒有足以吸引他們的不同時段明顯價差,不塞車可能嗎?台電的時間管理性缺電會越來越嚴重,有什麼奇怪嗎?
但是,為什麼台電要持續以這麼便宜,便宜到連受益者都出面指出不合理的電價提供給工業用戶?
這幕荒謬劇是怎麼上演的?
這不能不說到台電的上司,經濟部。
--------主要服務工業大戶的經濟部和台電--------
經濟部主管國家產業政策,但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接力賽,從加工出口開始,一路都是以製造業、工業為主,到培植出半導體產業。只是接力賽到半導體產業登場後,已經有三十多年沒看到下一棒了。
經濟部端不出新的產業牛肉,當然只能守成與守舊,只能傾全力服務過去到現在還一直在跑的產業明星。經濟部的政績,也就是出口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等等,都要看這些工業用戶來達成,能不盡力討好他們嗎?
所以三十年來台灣沒有新的產業政策,也就不會有新的能源政策。有的,只是經濟部配合工業大老提供他們便宜用電的政策。而台電就是執行者。
本來,在包括半導體在內的許多產業在萌芽之初,國家有計劃地提供各種獎勵、補助、便宜的水電,讓他們茁壯。
並且,他們習以為常地對太多早已過了草創時期,早已茁壯成世界級的企業,仍然提供這些超級優惠。
這就是鄭崇華所說的「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的真相。
而許多工商大老,在享受電力的眾多好處之後,相對應的回報是很奇怪的。
以工業總會的領導成員來說,他們長期就是核電的堅定支持者,否定綠能的價值。2018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發布向政府建言的白皮書,甚至能說出台灣不適合發展觀光,因為台灣太髒了。
經濟部和台電一味只知道增加電力供給,不把環保放在心上、過去還偏向核電的思維,當然都不免相當程度是因為主要仰視這些工業用電大戶的鼻息,受他們的影響,甚至綁架。
--------台積電的指標--------
那數十年來都如此了,為什麼現在就不行?
很簡單,國際對台灣半導體業需求加大、對岸台商回流、全球氣候劇變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經濟部及其屬下的台電如果仍然維持長期以來的思維和習慣,這個全球工業用電第四便宜的脫疆野馬,不知道會墬入哪個深淵。
「開放台電」研究期間,我們訪問台電的電力中控室的一位專家。他不無得意地說,以他的經驗,每天早上他看看情況,自己用筆先畫出一天整天的用電曲線,不會有什麼差錯。
但是最近的連續停電,我們連續看到台電承認「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出問題。今天世界的情勢變化,不再是你能用過去經驗畫出曲線來預測的了,電力管理當然更是如此。
台電不做電力需求的管理,而只想以便宜的電力供給工業用;對工業用電的詳細分配,又一向不肯說明,說是事涉客戶營業機密。
所以,我們要如何面對台積電,是一個關鍵指標。
如本文開頭所言,根據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當年台積電全球用電量為143.27億度,相當於全台北市一年用電量的91%。並且,按照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估計,到2023年,也就是四年之內,台積電的用電量將再擴增一倍。
要一年供應143.27億度的電,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據我問台電的人,需要2GW的機組,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而台積電原來是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才出現這麼大用電的需求,接下來到2023年,四年之內卻就要加倍,再需要相當於核二廠的全部兩個機組,或是中火的四部機組。
大家都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繼續留在台灣,但是經濟部和台電應該要求台積電說明清楚其需電規劃。未來新增加這麼大的用電需求,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要由台灣提供?台積電既然可以公布其全球用電量,顯然並不把這當作營業機密,因此對外說明其中屬於台灣的比例應該不是難題。
對於台積電,還應該𨤳清一件事情。
同樣在台積電2019社會責任報告裡可以看到:台積電全公司用電量只有7%是購買再生能源,但在海外據點是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第95頁)
世界頂級企業,都在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據點,百分之百都使用再生能源,顯然是呼應這個趨勢。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只這麼消極地購買7%的再生能源?那其他使用的能源都是如何構成?
「開放台電」的研究過程裡,我訪問當時董事長朱文成那天,他說有次張忠謀問過他是否能自建電廠。朱文成說只要台積電想,他一切都可以搞定。但是台積電最後還是沒有。
那台積電是為什麼放棄?
是因為政府法令不足?還是台電的配合無法令台積電放心?
不論如何,正因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實際的需電量又如此之大,應該清楚地解釋他們為什麼只選擇當一個消極的消費者。
這是應該不只向政府和台電說明,也該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明的。
台積電有足夠實力扮演重新型塑台灣能源發展方向的領頭羊。
有台積電當範例,我相信政府和台電對其他工業用電戶都會有新的要求基礎。
反之,台積電也可能帶頭把政府和台電引向無底深淵。
從這裡延續,可以看出藻礁和三接在考驗我們的到底是什麼。
--------藻礁和三接的核心議題--------
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三接」計劃,當然比國民黨時代好了不知多少,確實把對藻礁造成的傷害降低太多。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三接」和「反核四」是兩難,是應該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是,我認為這樣看的話,錯過兩個重點。
第一,這也落入了台電只知「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
經濟部和台電還是應該先𨤳清近二十年增加最大用電量的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否合理、這樣一路增加的用電量是否合理、如何滿足台積電三年內就要倍增的用電需求,如何滿足其他半導體業者要擴增的需求、如何滿足回流台商的用電需求,並且推動分時電價,掌握調節工業用電的需求方法。
他們自己連這一切都沒搞清楚之前,就說「三接」增加總共才 2.24 GW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能源轉型危機,太沒有根據。
檢視「三接」,光是看經濟部和台電說這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版本改善了多少,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跳開台電一切先考慮「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跳開經濟部服務工業用電大戶的思維,在一個劇變的年代,檢視整體產業和電力版圖的供需規劃,再來看現在這個「三接」版本到底有什麼作用,再來判斷是否值得大家冒一些風險。
否則,光是增加2.24 GW的機組有什麼用?不要忘了,光台積電未來三年就需要2G發電機組。
二,這也落入了經濟部和台電定下的遊戲規則,一切在他們掌控之下而不自覺。
現在就要「三接」,是因為台電說不然接下來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就要達不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標準。
把「備用容量率」定成百分之十五,並不是什麼真理,也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台電在「增加電力供給」無限上位時代,還曾經定到百分之二十五。講得像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就會缺電。後來這三十年來,「備用容量率」一路從百分之二十五降為百分之二十,再百分之十六,再百分之十五,也從來沒出現過結構性缺電。
所以,光只是主張「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是沒有根據的。
覺得「備用容量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要惶惶然,其實主要是因為沒做需求管理。而不做需求管理,繼續任憑電價全球第四便宜的野馬暴走,不要說「備用容量率」百分之十五,只怕「備用容量率」百分之五十也應對不了頻頻出現「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用電高於預期」而導致的缺電危機。
我們只會一路快馬跳進無底洞。
--------
這兩篇文章,我已經把我從2016年「開放台電」以來,到現在看到的危機都寫出來了。
長短期問題如何應對,其實看了這兩篇文章的人,應該心裡都已經有數。
不過,明天我還是會再整理一些摘要和建議,提供給蔡英文總統,也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岸風電 #再生能源 🤔發展離岸風電為什麼引發不同的支持與反對聲音? 🤔為什麼離岸風電這麼貴?它真的可以解決缺電問題嗎? 🤔離岸風電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經濟部能源局: https://www.moeaboe.gov.tw/ ⚡️再生能源資訊網: http://about.re.org.t...
供需曲線英文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我一個開外掛人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單元〈向大師學習〉!
在我介紹這本書前,請你想像一下:如果你今天允許有開外掛的能力,你會想要擁有什麼?
整屋子美鈔💵、黃金、台北最貴的豪宅🏰、一台最新的跑車….?你的腦袋可能瞬間閃過好多動人的畫面!想著如果擁有這些物質享受,我的人生也不白活了。
我比較奇怪,我會想要的是~~學習的能力。
學習的能力不是很簡單嗎?你怎麼會想要學習的能力呢?🤔🤔🤔
學習的能力可以粗分為三階段:學會別人教你的技能→學會書上教你的技能→學會沒有人能教你的技能。
事實上,多數人(包括我),可能連第一階段都沒做到。
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作者李笑來,就是一個學習大師。他擁有多種身分:知名投資人,超過20萬人付費訂閱的專欄作家,也是一位英文名師。🔠
李笑來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無論什麼角色,他都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怎樣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呢?關鍵心法是:
「請相信你可以變得更好!」
只要你做到下面兩件事:
1.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2. 長期持續的使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聽起來很繞舌,但可不是心靈雞湯文喔,接下來,我會為你整理三個重點,告訴你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方法。👣
↠↠↠
一、 認識正確的財富自由
請你告訴我什麼是財富自由?如果你一時語塞,不知道怎麼回答,那你永遠無法財富自由。你必須先深刻的思考,明確的定義,才會有對的行動去接近目標,不然你不但無法擁有財富,更可能上當受騙!😱
最近有件事沸沸揚揚,某房仲老師詐騙25億元吸金跑路!他用的套路很簡單:把黃金磨成粉末,轉賣進印度獲利極高,聲稱年報酬率達20%-36%。
你看到黃金磨成粉末這段,可能啞然失笑,天底下怎麼會有人相信這麼愚蠢的騙術呢?還有年報酬率20%~36%也太扯了吧,投資大師巴菲特一年也不過15%。💸
很遺憾的是,這樣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這位老師不僅騙了一班投資人,甚至不少同行的投資老師也中招,投資人的錢拿不回來,而老師實現財富自由了(誤
讓我們梳理一下財富自由的正確定義:你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出售自己的時間;財富自由不是終點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往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財富自由不是無限制追求金錢,那叫「貪」。我們應該透過我們的能力,有遠見、策略、穩定用錢滾錢,實踐財富自由。
接下來,請你思考一下你需要的能力。能力可以快速上手嗎?是可以的,關鍵是你的「執行力」。多數人只是停留在想到而不是「做到」,只要你開始行動,你就比別人更有機會發現錯誤,並專注在「改進」的流程,而不是空中樓閣高談闊論。🗣
你必須抱持著終身學習的態度,這裡我先介紹一個名詞:元認知。
「元認知」指的是你必須學習的「最少也最重要」的基本知識!
開始學習時,你要先抓到底層架構~~元教育。如果說元認知是用來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確,那元教育是用來實踐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舉一個簡單好懂的例子,學英文的最少必要知識有:認識字母、音標、基本文法、會查字典,會google。🔎
了解上面這些,恭喜你已經入門了,接下來只剩執行面:應用!
我們英文說不好,許多人會歸咎沒有環境,但你為什麼不去用呢?因為你擔心你說英文說得不夠好,你不能接受自己結結巴巴,感覺自己笨。
你在意面子大於目標,你要怎麼成功?請專注事實,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把缺點改正。
事實上,專注是最快度過笨拙過程的最佳方法。俗話說熟能生巧,當你今天在核心元認知上反覆練習,你已經通往成功的賽道,接下來,只是時間的累積跟運氣了!🕰
↠↠↠
二、 奪回時間主動權
大部分的人賺錢方式都一樣,靠販賣自己的時間賺錢,一份時間出售一次。你想提高自己的價碼,最簡單的方式是唸書取得更好的文憑,考取專業證照為自己加值。
然而,有一個隱形的「時間交易市場」可能被你忽略了。在時間交易市場裡,你是賣家,你出售一個估值,但這個成交價,並非是你真正的價值。
什麼意思呢?絕多數人的薪水絕對是被低估的。📉
經濟學家說市場是有效率的,但這個前提是供需平衡。今天你擁有再高的學歷跟技能,都比20年前失色很多,原因是,工作所需的技能更新太快。學校學的東西跟職場脫節;擁有跟你學歷相等的人滿街都是,老闆不是白痴,他只會願意付最低的錢給你工作,久而久之,大家的薪水都偏低,感到憂鬱不安。
這時你該怎麼辦呢?你可以用成長型思維看事情。💭
請當一個注重價值而不是估值的人,我們只專注如何讓自己持續增長,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薪水工作。
為薪水工作心態的人,他們只專注看的見、摸得著的金錢回報,如果你要他多做,他會翻臉:你只給我這點錢,你還要我做到什麼地步?
反之,為自己工作的人,他們對工作結果跟品質要求更高,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每一次的努力都在成長,久而久之,他們與前者的成就自然天差地遠。
為自己工作的人,將時間出售了兩次。一次把時間出售給老闆,換取薪水;一次把時間出售給自己,換取了成長。
時間是最珍貴的,你必須將時間放在投資自己身上,以及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能理解複利的成長曲線,你就不會再做排隊抽福袋,或是為了討好別人幫忙做雜事,浪費生命。你更願意把時間拿來進修,找尋同好組成學習小組,交流反饋,反覆磨練你的優勢核心能力!
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想像未來你可以賺到的大錢,現在你最該做的事,就是提高使用時間的cp值。
↠↠↠
三、 正確的投資心態與價值觀
我今年投資賺5000元,小胖今年投資賺了15000元,小胖的投資水準比我強,乍聽下來蠻合理的吧!
90%的投資者都沒有意識到:投資的重點不在於盈虧的絕對值,而是盈虧比例。用一萬元作本金獲利50%,比用十萬元盈利15%資金效率高多了!
你身邊一定有朋友說自己沒錢,不做投資,甚至也不存錢。最常聽見的理由是:都快沒錢了,再拿錢出來做投資,擔心影響生活品質。💰
但實際上,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結論如下:三分之二的人不小心丟了自己的年收入10%,跟二分之一的人不小心丟掉了年收入20%,他們的生活品質一點也不受影響。
沒錢投資是偽命題,請合理分配一定收入拿出來做投資!
投資的知識、經驗、智慧,幾乎都只能在實戰中獲得,你必須實際投資,不斷的檢討修正,你才會進步。✅
有些時候,看到了機會並不代表你能把握機會,你必須運用自己的知識,持續的思考,而面對問題時,請盡可能自己查詢,而不是直接問別人,你必須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然,你不配成為一個合格的投資人。
無論投資還是學習,永遠可以分成三個層級:想到、學到、做到。沒有什麼比實踐更重要了。💡
優秀是一種習慣。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如果不行,起碼是自己能力做到的最好。
你的價值觀決定你的命運。
普通人的價值觀:金錢 > 時間 > 注意力 ; 成功 > 成長 ;現在 > 過去 >未來
而高手的價值觀是:
1.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2.成長 > 成功 ;
3.未來 > 現在 > 過去
李笑來親身的實踐是:16歲以後,就再也不看過年節目,將時間埋頭學習、工作,他後來的成名書、創業公司,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出來的。
設想一下一年有100天的假日,如果你都拿來努力,20年你就比別人多了2000天,你一定可以比別人成長更快,做更多長遠回報的事情!
↠↠↠
四、 我的觀點
出社會幾年後,我發現事業上最成功的朋友,並不是當年班上成績最好的人,多是成績中間,甚至沒什麼記憶點的同學。👥
有的人會這樣總評:最優秀的人因為追求安穩,所以選擇了最安全的路,而無意間就錯失了其他可能性,反觀,能力一般的同學,如果按照一般的職場道路,晉升機會太小,所以乾脆冒險,搏一把,說不定還會成功。
如果從這個角度解讀,優秀的人跟平凡的成功者都做了最理性的決策,沒有孰優孰劣。但這不是我今天想談的部分。
什麼是成功?講難聽一點,就是把別人幹掉了!😂
除了能力高低,運氣外,我們更該關心更高層次的維度思考!
數學的語言是:單個維度,比的是長度;兩個維度,比的是面積;三個維度,比的是體積。
學校裡第一的人,他只有考試的單一維度是100分,但其他面向,團隊合作?創意發想?深度思維?他可就不一定拿100分了!
每次跨界,都是給自己拓展一個新的維度。👀
這些平凡的成功者,他們往往掌握的是跨界的技能,就像是躍遷這本書教我們的,你把每個領域最重要的20%的技能學到極致,就準備跨界學下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完成再到下一個,久了以後,你就成為通才達人,而這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才!
你可以不要求自己跨界,但請至少把一項能力做好,絕不要甘於平庸。變動劇烈的時代,平庸的人正逐漸失去最普通的工作機會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囉。
我是威爾遜,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共同前行,我們下次見。
供需曲線英文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DP這麼簡單的公式,建築在不懂價格理論的凱恩斯理論與早被亞當史密斯證明錯誤的「重商理論」上,還能自以為專業地講得滿嘴跑火車,厲害厲害。
GDP從概念上就錯誤,實踐上更是充滿貓膩,與其看偽財經大媽胡扯,還不如讀讀張五常這篇28年前的老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8ia.html
PS 內人要我多解釋幾句,簡單說明如下:
1. 天生誘因制度有問題的政府組織,在侷限條件之下(尤其是對市場的高度訊息費用),其投資往往效率是其差無比,這就說明了GDP組成-- 政府花費+民間消費+投資+(出口-進口) -- 第一項就大有問題。
AB兩國都花百億美元蓋高速公路,前者偷工減料、官商勾結、中飽私囊,後者兢兢業業、誠實高品質施工,其結果前者爛路一條,後者品質極為優秀,但在GDP計算上竟然價值是一樣的!
更可笑的是,前者比後者需要更多養護、維修,反而在後續創造更高GDP。
這就是GDP第一個不可信與理論本身有問題之處。
2. (出口-進口)這數字本身就是重商主義的產物,錯誤地以為出口是好事,進口是壞事;出口是賺錢,進口是花錢。
這蠢想法早在242年前的Adam Smith已經證明錯在哪,就不多提。
但GDP把這東西放進來,就進一步造成GDP這數字從邏輯上就存在弊病,根本不利正確的經濟推理。
3. 民間消費如何計算?又是一個問題。此外為什麼消費是好事,這點恰恰是凱恩斯眾多錯誤之一。這傢伙價格理論不行,所以錯誤地假設「消費是好事,儲蓄是壞事」。
這也是為什麼張五常批評瑞典當局搞小手段的地方 -- 政府透過VAT等稅拉高民間物價,不就等於拉高民間消費與GDP?但這種伎倆,對實質經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4. 儲蓄與投資本是同一回事,凱恩斯偏偏不懂。與其同時代的I. Fisher顯然經濟學本事高多了,建議多讀後者書籍。
5. 乘數效應我完整批評過了,有興趣的自己爬文。
總結來說,GDP觀念最大的錯誤在於:只在乎花多少錢,卻不在乎是否花在刀口上!
也就是說,經濟真正成長的動力在於「人類可以更有效率地生產與消費」,而非「故意亂花錢」。一國經濟與一家經濟,其背後經濟原理都一樣。
一個人可以一擲千金地在賭場一夜狂輸千萬,GDP數字很好看,但實質呢?同樣的,台灣政府用幾千億買更貴、發電效率更差的綠能,怎麼可能對台灣經濟有幫助?背後經濟學原理是一樣的。
蘇聯時代一個笑話:共產制度下一人挖洞、一人指著那洞、一人口裡發號命令「挖洞」,政府花三人份薪水可以創造3倍GDP!愚蠢至極。
Milton Friedman也曾如此批評:要一夜之間翻倍GDP很簡單,只要政府下令全國人民分兩邊,一邊負責挖洞,一邊負責把洞填上,都給高薪,GDP瞬間飆升,但國家經濟完蛋。
#我是很佩服這樣一個基本觀念缺乏又充滿繆誤與自我矛盾的偽專家
#還能如此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在講高深學問
#大概誤人子弟對某些人而言是種上癮的娛樂吧
「中國產品比較便宜,漲中國關稅、改進口其他國家貨品,會墊高國內價格,美國人應該會覺得物價上漲、錢變薄了,美國比中國更肉痛才對吧?」
好,我現在知道為什麼都有這些阿撒不魯的問題了,會有這種理解的人,明顯就是只有看總經一開始的供需理論、價格曲線,應該沒有把整本總經看完吧。。。
對,這是對的,可是GDP=政府+投資+進出口+消費,你講的只是一整套連鎖反應裡面非常小的一部分,你得把整個劇本都盤完一遍,才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知。
現在美國這個冤大頭就是真心相信自由貿易的阿呆與阿瓜,美國進口世界各國貨物的關稅是最低的,各種統計都有了請自己google,但是其他國家都有比美國高的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導致美國形成進口容易出口難的格局。
川普大帝為何向全世界發出攻擊,就是因為他覺得靠北全世界都在佔美國便宜嗎,所以他也威脅要提高關稅,你不給我零關稅或公平關稅待遇,我美國總統也要來耍流氓了。所以才會有鋼鋁稅、美墨談判、歐盟談判、美加談判、美中貿易戰一系列行為。
什麼美國就是不讓中國崛起,話都你在講你有病啊,一下子說美國與全世界為敵,一下子說美國就是不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你們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美國到底是攻擊全世界國家還是只攻擊中國不願意中國崛起,喔美國攻擊墨西哥也是怕墨西哥崛起囉。你能不能稍微有一個比較一致的世界觀哪,你們這樣平常出門走路都不會自己左腳絆倒右腳嗎?
升高了其他國家關稅以後,川普同時在試著做的就是減稅、獎勵企業回到美國設廠、吸引外資,我們的郭台銘不就去了嗎,很多廠不是也去了嗎。他只是take a chance,用他手上的牌,打一個他認為合理、能夠獲取最大利益的局而已,會不會成功他當然要承擔風險,不然蔡英文是會出來負責嗎?這是一個動態的局,為什麼大活人在你們的眼裡都好像白癡只會往前走不會轉彎或靈機應變啊?
如果中國最終談成零關稅、又開放市場讓美國公司進去,取消現在的國企補貼政策、停止要求用專利權交換准入市場,那川普才是真正完成開放中國市場的總統,可能比尼克森對中國的意義還要重大。但問題是,這要他的牌都有效打出去,誰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情,三胖明天打一顆核子彈進華盛頓什麼都沒了。但他這麼個作法,就是很合理的一個出牌啊,目前看起來各國都願意談,談成談不成那要看最後,他的作法比你看的那些白癡財經文章要合理多了。
看經濟問題是一本總帳,你要把可能的劇本盤算一遍,最簡單就是你把GDP公式拿出來想一遍,不清楚的拿一本總經課本一條一條對。隨便拿其中一小部分的變化,就寫一篇文章說人民幣貶值,關稅完全抵銷,2000 VS 600美國比中國肉痛,到底是要笑死誰嘛。現在大部分的財經文章毛病都是這樣,看到一小片就議論一大堆,根本無從回應起,寫這種文章是很開心嗎?是我的話我覺得滿丟臉的啦。
這種東西我不想再回應了,你要相信就相信,可以不要再來問我了好嗎。
供需曲線英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離岸風電 #再生能源
🤔發展離岸風電為什麼引發不同的支持與反對聲音?
🤔為什麼離岸風電這麼貴?它真的可以解決缺電問題嗎?
🤔離岸風電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經濟部能源局:
https://www.moeaboe.gov.tw/
⚡️再生能源資訊網:
http://about.re.org.tw/
⚡️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
https://www.twtpo.org.tw/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1 什麼是離岸風電?
02:15 離岸風電的電價為什麼那麼貴?
03:43 離岸風電帶來的問題
05:53 離岸風電的優勢
06:53 臺灣離岸風電的現況
08:00 我們的觀點
09:12 提問
09:37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轟天雷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范范+中藥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經濟部推出 10 年 10GW 離岸風電目標,預期電價可低於 2.6 元:http://bit.ly/2QU6uSB
→ 🌬️182米高、22支風機矗立外海 蔡英文啟動首座離岸風場:http://bit.ly/36WZD0m
→ 🌬️有關風力發電,你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 - 科技大觀園:http://bit.ly/3ae3pEz
→ 🌬️躉購是啥?:http://bit.ly/2FPBrRL
→ 🌬️離岸風電 擬躉購、競標並行 - 中國時報:http://bit.ly/2Rihfgz
→ 🌬️2018第二階段遴選結果:http://bit.ly/2FPefD1
→ 🌬️離岸風電競標破盤價 每度2.2245元比電價還低 - 自由時報:http://bit.ly/2RhnWQa
→ 🌬️離岸風電知識網(綜合內容):http://bit.ly/2QVxgu8
→ 🌬️水下聲學監控的問題:http://bit.ly/30ls1Xu
→ 🌬️鯨豚觀察員制度的問題:http://bit.ly/2NIehkP
→ 🌬️岸邊居民受施工噪音影響:http://bit.ly/3adcmyf
→ 🌬️漁民生計:http://bit.ly/2FTFaxQ
→ 🌬️【翻譯米糕】大家在說的RE100係蝦米? - 環境資訊中心:http://bit.ly/2NuXAsN
→ 🌬️風機可耐強颱17級風:http://bit.ly/2QSvIkv
→ 🌬️台電裝置容量統計數據:http://bit.ly/2FPCLUJ
→ 🌬️台電統計的平均民生用電電價:http://bit.ly/3agD6xV
【 延伸閱讀 】
→ 🌬️【綠色觀點】什麼是鴨子曲線?解決綠電供需不同步,從智慧電網下手:http://bit.ly/2t8fb2V
→ 🌬️再生發電未來占比達20% 「基載」能源規劃受挑戰:http://bit.ly/360UWSc
→ 🌬️TheNewsLens 自製專題:離岸風電可能MIT嗎?:http://bit.ly/2Tnkbv0
→ 🌬️為何反對離岸風電? 台大醫:這是三個錯誤的世界第一:http://bit.ly/2uRCNt1
→ 🌬️比台灣電價貴3倍 德國為何砸錢也要賭風電? 今周刊:http://bit.ly/30ncnea
→ 🌬️上緯投控董事長分享海洋風場經驗:http://bit.ly/2TpzLX7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JpnLb5_DV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