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更能反映一個人真實樣貌的是我們
做出的選擇,而非我們擁有的才能」
——Albus Dumbledore
─────────────────
想不到這個句子在現實生活上真的有實用的機會:正所謂「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時局越亂,越能檢驗你日常做的每一個選擇是否能拉人一把,或是落井下石地把人進一步推往地獄裡去。
J.K. Rowling的性別分類帽
 ̄ ̄ ̄ ̄ ̄ ̄ ̄ ̄ ̄ ̄ ̄ ̄
「和別人不一樣絕對不是壞事,那意味著你有足夠的勇氣做你自己」Luna露娜這個角色是整個哈利波特宇宙中最讓人有感的人物。在一個不斷討論血統背景的故事中,特立獨行的露娜至少在某些年輕讀者的蒼白人生中真的幫得上忙,提供他們投射自我的心理慰藉。
J.K. Rowling本人則比較沒有什麼幫助。
今年以來一再利用自己的社群帳號來挑釁跨性別者社群的哈利波特小說作者J.K. Rowling,本週再度正常能量釋放,大喇喇地拿出她的性別分類帽套在別人身上。當有人在討論如何在疫情過後建立一個對「有月經的人」更平等的世界時,Rowling緊咬「有月經的人」一詞,質疑有月經的人如果不是女人,難道還有別人嗎?「如果『性別』不是真的存在的東西,整個地球上所有活生生的女性等於也一起被塗銷了」她並祭出「恐X症」標準話術,強調她「認識跨性別者,也愛這些跨性別者」,但性別就是性別,把性別消除掉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
Rowling不是第一次發功。去年底一名學者因為在網路上鼓吹應該禁止任何跨性別者修改他們的生理性別而遭到研究機構開除,Rowling隨即在twitter力挺說:「你愛穿什麼都隨便你。你愛叫你自己是什麼都隨便你。你愛跟哪個成年人上床(只要他自願的話)都隨便你。儘管安心過你自己的生活。但憑什麼一個人出來主張性別是真的存在(不能改的)東西就要因此被開除?」
她的發言在過去一週激起了熱烈的討論:
1)「你的話正在傷害那些過去非常喜愛你文字的孩子們」網路上第一時間隨即出現這樣的聲音。
2)GLAAD同性戀反毀謗聯盟則呼籲大家把對於Rowling的負面情緒用在支持平權團體繼續努力之上。
3)LGBT音樂人King Princess批評Rowling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白人、順性別女性已經得到遠多於跨性別者那麼多的特權和權力,而她竟然仍堅持摀著耳朵拒絕聽見那些每天都可能被謀殺、被毆打、被法律無視的族群的聲音。
4)LGBT自殺防治計畫Trevor Project則以哈利波特本人Daniel Radcliffe的名義發表聲明,強調「跨性別女性也是女性,而任何與該句話有違的說法不僅傷害到跨性別者的認同和自尊,也違背了比我和Jo(指Rowling)更有專業說話的醫療專家的認知」。他同時也向那些說從此再也無法享受哈利波特小說的粉絲致歉:「如果你在故事中找到任何有共鳴的段落,可以在你的人生任何時刻有所助益,那就是屬於你和那本書之間的神聖關係。我個人認為誰都沒辦法毀掉那個關係。因此那些故事對你有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那些有的沒的發言污染不了那個意義。」
5)Emma Watson:「跨性別者說他們是什麼就是什麼,他們有資格過自己定義的生活,而不需要一直被別人質疑或指導他們應該稱呼自己是什麼。」
6)Rupert Grint:「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跨性別男性就是男性。每個人都有資格過著不受評斷地被愛的生活。」
7)Eddie Redmayne:「我無法苟同Jo(Rowling)的見解。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跨性別男性就是男性,非二元性是真確存在的事。我無法代表跨性別社群發言,但我確實認識到我那些跨性別友人和同僚都對於這種身份認同的質疑無比厭煩,而且這些質疑已經觸發暴力和騷擾。他們只想平靜地過自己的生活,是時候讓他們如願了。」
8)Evanna Lynch(飾演露娜):「光想像作為一個跨性別者並且學著接受這件事並好好愛你自己已經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完全不應該再替他們增添任何痛苦。」
9)Warner Bros.拗口的正式聲明:「過去幾週的事件加強了我們作為一個企業去正面面對社會議題的決心。Warner Bros.對於多元融合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維持一個多元融合的文化對我們公司和我們的觀眾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我們也看重這些在創作過程中充分與我們分享創意的創作者所產出的故事。我們同時也非常認同我們有責任呼籲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跟我們一起工作的夥伴和接觸到我們內容的觀眾,促使大家能夠有更多同理心、能夠更理解每個社群和每個人。」
此外,曾推動過「End Period Shame月經並非恥辱」公益活動的英國品牌The Body Shop美體小舖拿出了他們當時特別設計、上面印有"it's bloody natural" 以及 "drop the P-word"字樣的帆布袋,裝入專門研究跨性別平權的美國學者Paisley Currah的書《Transgender Rights 跨性別權利》,快遞給you-know-who。
大軍包圍霍格華茲或被評為過度反應,但Rowling作為公眾人物一再地在性別定義上做文章確實是在替處境原本就很不利的性少數落井下石。
同一時間,《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勁爆女子監獄》演員Asia Kate Dillon則為Rowling示範了如何在亂世之中努力幫上忙:
Dillon是美國主要電視網上第一個認定自己性別為Non-binary gender 非二元性別的演員,他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也不認為是男性,並且一直用they、them、their等詞彙自稱(JK Rowling表示崩潰)。他在電視劇《Billions 金錢戰爭》中飾演的角色Taylor Mason則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個非二元性別主要角色。該角色一直以來在SAG-AFRTA美國演員工會的SAG獎中一直報名的是「最佳男配角」獎項。
Dillon本週發表公開信給演員工會,呼籲他們廢除演員獎項的性別分類。他說我們從沒看到男導演獎、女導演獎、男編劇獎、女編劇獎,卻偏偏只有演員的表演必須以二元性別來區分他們的成就。這樣的分類過去是用來保障白人順性別女性的權益,但同時也讓其他性別多元者得到歧視。因此他今年在接獲演員工會邀請擔任評審時,決定以這封信向工會提出了改革呼籲。
一週份量的用行動改變世界
 ̄ ̄ ̄ ̄ ̄ ̄ ̄ ̄ ̄ ̄ ̄ ̄
「更能反映一個人真實樣貌的是我們做出的選擇,而非我們擁有的才能」某校長說。
過去兩週的美國種族平權抗爭,也反過來促使新聞媒體和好萊塢用放大鏡檢視自己的成員和日常運作機制是否符合平權價值。
一直有美化蓄奴制惡名的奧斯卡最佳影片《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在受到《12 Years a Slave 自由之心》 編劇John Ridley直接點名批判之後,被HBO Max暫時下架,預計要再增加警語之後才會重新上架。另外長壽真人實境秀節目《Cops》也在32季之後被電視台腰斬,不再繼續訂購。該劇在1989年首播後一砲而紅,隨即吸引了全美各大警局爭相與該節目合作,藉以行銷警察形象。
紐約時報日前刊登共和黨參議員Tom Cotton一篇主張派兵鎮壓抗議民眾的投書,引發超過800名時報員工聯署抗議報社做法。紐約時報發行人A.G. Sulzberger一開始還力挺刊登該文的決定,但後來改口承認該文並不符合報社的標準。4天後紐約時報宣佈社論版主編James Bennet已經請辭,而且即刻生效。
該事件後,緊接著數位媒體Refinery29的總編輯Christene Barberich因被離職員工爆料對黑人女性的職場歧視作為而下台。Philadelphia Inquire的資深編輯則因為刊登一篇文章說不只黑人的命很重要,那些建築物也很重要,因而在爭議中下台。雜誌出版集團Condé Nast旗下的美食雜誌《Bon Appétit》總編輯Adam Rapoport同樣也因為被員工爆料對黑人女性歧視而請辭。
另一篇紐約時報專欄則把檢討的視線移向同屬Condé Nast的《Vogue》總編輯Anna Wintour身上。在這波種族抗爭剛開始的時候,Wintour曾發信給員工坦承該雜誌對於替黑人編輯、作者、攝影師和設計師創造更多機會做得遠遠不夠多。受訪的黑人離職員工多數都認為黑人在Condé Nast的出版事業中一直很難得到發展的資源和機會,經常被忽視甚至以「懶惰」的種族刻板印象被看待。這次曝光的美食雜誌總編輯惡行甚至包括要求史丹佛大學畢業的黑人員工去幫忙清理他的高爾夫球桿。作者同時認為Anna Wintour雖然過去也促成包含Rihanna等多位黑人女星登上封面,但仍然會下意識地展露了時尚業長期以來的種族刻板印象。比如LeBron James登上封面的時候就被安排白人女模和他一起模仿電影金剛的場面。過去曾有媒體統計過Anna Wintour用過的助理名單,發現她的用人策略完全就是一種白人權貴的陞官圖遊戲,十之八九都是白人權貴的子女。康乃爾大學畢業的《The Devil Wears Prada 穿著Prada的惡魔》作者Lauren Weisberger在這份名單中只能算是平民百姓。
上一次讓新聞和娛樂產業這麼緊張地砲口對內檢討的是先前me too運動期間。me too運動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檢討不一定能立即扭轉結構問題,但總是個採取行動的開端。
IBM則在種族爭議中示範了更直接果斷的行動:該公司執行長Arvind Krishna在一封給美國國會信件中,宣布該公司將立即停止所有臉部辨識軟體的開發並不再提供給任何客戶使用。「IBM堅決反對並絕不容忍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包括來自其它供應商的技術)用在大規模監控、種族分析、侵害基本人權和自由,以及其它任何違反我們的價值和信任透明原則的用途之上。」隨後,Amazon也宣佈將在未來一年內暫時禁止警方使用他們的臉部辨識技術Rekognition。
另外一個促成改變的行動來自超級英雄漫畫創作者:
Marvel超級英雄《The Punisher 制裁者》因為其暴力制裁犯罪者的形象而長期獲得軍警、暴力幫派和極右派人士的擁戴。英美軍人都會在身上使用制裁者的骷髏頭logo來裝飾自己,包含《American Sniper 美國狙擊手》電影中的軍人。最近幾週的美國種族爭議和民警對立中,更出現了底特律警察配戴骷髏頭徽章的畫面,甚至主張軍事鎮壓的Fox新聞台主持人直接戴了骷髏頭別針在節目上表態。制裁者的漫畫作者Gerry Conway向來反對軍警使用這個logo,甚至曾索性透過漫畫人物之口在劇情中傳達反對之意。他近日也向Forbes表示他創造這個漫畫人物從來不是為了代表「壓迫」的力量,「這個角色代表的是法治的失敗,是用來關懷那些深感自己被體制遺棄的人」。
近來有多名漫畫作者發出呼籲,要求Disney用侵權訴訟來制止警方使用制裁者logo。不過原作者Gerry Conway想到了更好的方法:
他發起一個與Disney或Marvel完全無關的Skulls For Justice活動,鼓勵抗爭者穿上由黑人藝術家設計、帶有骷髏頭標誌的T-shirt,重新將骷髏頭logo與社會正義連結在一起。這才是讓右翼極端主義、暴力幫派和軍警成員徹底棄用制裁者logo的終極解法。
電影院的春天什麼時候回來
 ̄ ̄ ̄ ̄ ̄ ̄ ̄ ̄ ̄ ̄ ̄ ̄
中國電影放映產業的重啟原本是全世界同業密切關注的事件,無論重啟成功或失敗他們的經驗都將是地球上每一家電影院借鏡的對象。
然而中國政府的不透明的決策讓重啟變成一個撲朔迷離的巨大問號。三月底的電影院短暫重啟隨即遭到中國國家電影局的緊急喊停,之後官方態度一直曖昧不明。最近一次中國政府對電影院復工的表態是6月5日,據悉當天電影局發出通知要求全國電影院的開業必須統一時間安排,暗指不准像上次那樣個別偷跑。
本週一封聲稱由駭客組織Anonymous匿名者發出的信件中,也罕見地直接指名中國政府無視電影院員工的死活。很快地就有不幸事件佐證了這個強烈的指控。
中國博納影業本週三(5月10日)突然在微博發出訊息說集團副總裁黃巍已於凌晨逝世,享年52歲。中國導演賈樟柯也隨即轉發該訊息,並評論道「行業之悲」。黃巍的猝逝引發北京電影圈議論紛紛,並隨即傳出他是在辦公大樓墜樓,極可能是自殺。導演賈樟柯幾分鐘後的另一則貼文提供了一些線索:「應該考慮影院復工復產了......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100萬,100萬影院業者需要生存啊」。
原本一直期待中國官方很快會宣佈讓電影院重新開門的放映業這兩天再度迎來噩耗:北京新一波確診案例湧現之後,北京市政府官員明確重申電影院目前不得開門營業。
太平洋的另一岸,美國的電影院重啟同樣牛步化。顯然因為電影院重啟速度不如預期,WarnerMedia昨天終於宣佈《Tenet 天能》將延後上映,原訂7月月17日檔期將改成重映Christopher Nolan的舊作《Inception 全面啟動》,並加映《天能》的片段做為暖場。但《天能》也沒有打算讓大家等太久,新的上映日期是7月31日,WarnerMedia也不敢拖延太久讓超級金雞母Nolan不開心。
《天能》稍稍倒退兩步後,Disney的《Mulan 花木蘭》將在7月24日成為電影院重啟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在此之前7月10日還有一部Russell Crowe主演的低成本驚悚片《超危險駕駛》搶先上映。對片廠來說第一名不是什麼值得搶的王冠,把錢賺回來才是。
因為停業蒙受巨大虧損的AMC電影院最近稱他們和Universal的關係有些緩和,但目前為止仍沒有安排放映該公司電影的計畫。雙方在電影院停業期間因為VOD空窗期的爭執打了一場口水仗。然而Universal這幾天又做出了令人挑眉的可疑動作:
《Knocked Up 好孕臨門》導演Judd Apatow的新片《The King of Staten Island》本週上映。發行商Universal原本預計採用《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的相同發行策略:在(僅剩還在營業的)電影院和VOD市場同步上檔,並且已經讓上百家美國汽車電影院預定檔期,甚至開始預售門票。結果上映前兩天Universal突然說讓電影院預定檔期純粹是「作業疏失」,該片並沒有要在電影院上映的計畫。該片因此會成為VOD獨家。在AMC電影院仍然繼續抵制Universal的情況下,Universal這種做法可謂大膽,因為他們等於明白宣示了輪到網路先演、電影院乖乖等空窗期的時代了。
電影院的春天回來之前,包含放映和製片業都只能想辦法自救。
導演Alejandro G. Iñárritu、Guillermo del Toro、Alfonso Cuarón、演員Salma Hayek 、Gale García Bernal和Diego Luna等多位出身墨西哥的影人以及將近50家製片公司本週就宣佈共同募款成立名為Sifonóforo的基金,用以幫助受到疫情影響的基層影視工作者度過難關。每個申請者可以得到2萬披索(約900美元)的紓困金。
Iñárritu在啟動記者會上說:「整套機制由我們所有發起人共同發想、討論出來,用以決定這個基金要幫助哪些人以及如何幫助他們。這也算是某種民主機制的委員會運作。雖然慈善募款都不是我們的專業,然而作為一個產業、作為工作夥伴、作為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在這種艱難時刻出來互相拉一把。」
|新聞出處|
6/8~6/14一週大事
New York Times Opinion Editor Resigns Following Backlash Over Tom Cotton Op-Ed(https://bit.ly/3cKrNxE)
J.K. Rowling Somehow Decides Now’s a Good Time to Double Down on Her Transphobia(https://bit.ly/2YcfJjD)
IBM will no longer offer, develop, or research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https://bit.ly/2AUooiy)
Top editors step down as newsrooms grapple with race issues(https://bit.ly/3dZvGAB)
'Trans women are women': Daniel Radcliffe speaks out after JK Rowling tweets (https://bit.ly/3f7MntI)
HBO Max Pulls ‘Gone With the Wind,’ While ‘Cops’ Gets Canceled(https://on.wsj.com/2MISdp6)
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今日凌晨逝世 享年52歲 疫情之下影視業太難了(https://bit.ly/2BTxGMu)
‘Billions’ Star Asia Kate Dillon Calls for SAG Awards to Abolish Gender-Specific Categories (https://bit.ly/2YnQj2x)
Alejandro G. Iñárritu, Salma Hayek, Guillermo del Toro Launch Fund for Mexican Below-the-Line Workers(https://bit.ly/2MTH2ds)
Can Anna Wintour Survive the Social Justice Movement?(https://nyti.ms/3hkwJgr)
The Creator Of ‘The Punisher’ Wants To Reclaim The Iconic Skull From Police And Fringe Admirers(https://bit.ly/3dZCAps)
‘Tenet,’ Expected to Signal Hollywood’s Return, Is Pushed Ba(https://nyti.ms/3hlzz4K)
Universal Pulls Pete Davidson and Judd Apatow Flick ‘King of Staten Island’ From Drive-Ins(https://yhoo.it/2Yz2Dg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信件 稱呼自己」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現在的商業文件都這樣寫嗎?還是我老了?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老侯台北會社員'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問題] 關於電話與信件的自謙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信件 稱呼自己 在 Fw: [徵求/台南] 4隻奶貓找中途急徵PTT推薦- cat 的評價
信件 稱呼自己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闆可以平易近人,但你別想稱兄道弟】
--- 在職場裡面最常聽到的謊言就是:「別把我當老闆,上司跟下屬是平等的」
本文摘自:御姊愛最新著作〈你老闆在你背後,有點火〉
有個小我好幾歲的朋友換了新工作,「新工作如何?」我問。
「很不錯,老闆人很好,他說我們公司是新創事業,要『去掉階級』,人人都平等,希望我們別把他當老闆,當朋友就好。」朋友興高采烈地說,我聽到這卻不由得起了疑心,偷偷瞇起眼睛。
不單純,這事情絕對不單純,在職場裡,永遠不要幻想老闆會是你的朋友。唯有當至少一方離職之後,你們才有可能真正變成朋友。
我的疑心是有道理的,兩個月後當我再見到那位朋友時,他當初高昂的情緒已不復見,「怎麼了,工作還好嗎?」
「最近不太好,老闆很專制、很Bossy。」他搖了搖頭。
「可是你之前不是說他人滿好的嗎?還說要你們把他當朋友?」
「就是因為把他當朋友,所以加了他臉書,還常跟他一起吃飯,跟他分享許多生活跟想法,沒想到這樣反而讓他抓到小辮子來修理我們。」
朋友說,一開始老闆確實沒什麼架子,甚至還可以彼此開開玩笑,但有一次老闆自己忘了跟客戶有約,把兩個行程卡在一起,他為了緩頰,便開玩笑跟老闆說,「出包了吼,我罩你啦。」當時老闆的臉色瞬間變了,不久後就把他叫進辦公室大罵。
「什麼叫做你罩我?你領我的薪水本來就該幫老闆分擔工作,難不成我還欠你人情嗎?」那是朋友第一次從老闆口中聽到他稱呼自己是「老闆」。
「這事情有什麼好驚訝?難不成你真的以為老闆會忘記他自己是老闆,而你是員工嗎?」我認為,會把老闆那句「別把我當老闆」當真的人才是真的天真。
自此之後,朋友在公司便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某個週一早晨朋友晚了一點到公司,老闆便拿出他臉書的動態修理他,「怎麼樣,週末跟朋友去狂歡玩到沒力是嗎?」
或是拿朋友洩漏自己離開上個公司的理由來諷刺他,「你前老闆恐怕沒問題,而是你自己有問題吧。」
說實話,職場裡類似這樣天真的人還不少,我看過公司裡年輕的下屬出門不帶名片,「為什麼不帶名片呢?」,「因為……妳也沒有帶啊。」
可是我是老闆,老闆可以不帶名片,不代表員工可以不帶名片。老闆不是你同學,不是他能怎樣你就可以怎麼樣。老闆即使帶了名片,對方窗口也不會直接聯繫老闆,你不帶名片請問對方如何聯繫你?
除了基本禮儀之外,有時員工也會因為主管態度和善而誤以為自己有跟上司平等的對話空間。
曾看過職場裡有主管幫下屬把一封寫得很不妥的商業信調整好之後,請下屬重新閱讀修改前、後的信有什麼不一樣,希望他從中學習如何把「必須婉拒別人」的商業信件寫得更好。結果下屬傳了好長的簡訊給主管,大意是說,「我想是因為我跟你個性不一樣,所以對這件事看法不同,我更幫別人想一點,而你可能因為太忙所以講話比較直接。」
不寫簡訊還好,一寫還真發現這下屬確實掌握不了如何用文字跟人溝通,順便激怒主管。
首先,不管是老闆還是主管,你們的權力始終是不對等的,他可以叫你做事,你不能叫他做事;他可以安排你的時間,你不能安排他的時間。如果你不承認這樣的不對等,也不過只是假裝沒看到而已。
其次,當你的上司就事論事交代你一件工作時,務必「就事論事」來回應,以這封商業信件的例子來說,你該做的是對照「修改前」和「修改後」兩個版本的信,把每一段信件的用意、目的逐一分析,來回答主管,到底兩封信有什麼不一樣,並且別忘了寫上修改後的優點在哪裡,以及修改前可能少了哪些部分。
第三,不要隨意把主管在工作上教導你的事情轉回個人層次,當主管是個就事論事的人,而你企圖要用「個性上的不同」來解釋差異,不只意味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還隱含著你覺得自己跟上司是平起平坐的身分。
既然上司認為修改過的版本是好的,而你是下屬,你有義務先好好弄清楚為什麼上司覺得那樣改比較好,除非你參透老半天還是不知道修改後有哪裡好,我會建議你懷抱著謙虛而誠懇的心,跟上司請益修改後的優勢在哪裡?
萬一上司說明完之後,你仍然無法買單他的說法,你應該視情況再跟他說明一次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不接受,抱歉,你還是得照他的做,他是老闆、是上司,而你是領人薪水的受薪階級,不然,你鋪蓋捲捲,自己當老闆好了。
(當你自己當老闆之後,就會知道,那些B2B(Business to business)客戶們或是B2C (Business to consumer)的消費者們,更是沒完沒了的「老闆們」,可不是只搞定一個人就能了事,而你再也沒有一個「上面的人」幫你扛。)
在職場裡,上司跟下屬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企業管理」基本上跟溫暖人性時常背道而馳,例如為了業績,必須扶強汰弱,或因應趨勢必須組織重整、裁撤不需要的人力,招募有其他專長的人才時,上司不免得扮起黑臉,進行管理職責,而「管理」通常必須「改變現狀」,不會讓員工心理感到太舒服。
你很難想像一對好朋友,其中一個把另一個裁了、減薪或是調職他方,結果兩人還能繼續維持不變的情誼。
地位的不對等、權力的不同,便足以讓「老闆和下屬也是好朋友」這件事宛如神話了。
*** *** ***
本文摘自:御姊愛最新著作〈你老闆在你背後,有點火〉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lihi.vip/yKEFi/FBpost1206
誠品書店 https://lihi.vip/XSpF2/FBpost1206
金石堂 https://lihi.vip/PV9b9/FBpost1206
讀冊生活 https://lihi.vip/p1V5Q/FBpost1206
信件 稱呼自己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懸案系列|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英國連環殺人狂,他在1888年殺害最少5名妓女,而且每名死者的死狀都十分恐怖,腸﹑子宮等身體不同部分被挖走,引起當時倫敦市民的極大恐慌。
開膛手傑克犯案的地點主要位於倫敦東區白教堂附近,所以他又被稱為白教堂殺手,雖然倫敦是英國的商業中心,不過倫敦東區在當時是著名的移民集中地,生活在該處的人主要是一班低收入的移民,家暴﹑打劫等都是常見事情,亦有大量妓女生活在該處,可以說是罪惡之城。
1888年8月7日,43歲妓女Martha Tabram的屍體被發現於白教堂後街,屍體喉嚨﹑腹部亦被多次切開。八日後,另一名47歲妓女Annie Chapman的屍體被發現,死狀同Martha Tabram一樣,而且屍體的子宮更被取走,由於手法純熟,所以一直懷疑凶手是醫生或屠夫,加上案件鄰近民居但案發時卻無人發現,令事件開始引起市民關注。
9月27日,Central News Agency(倫敦中央新聞社)收到一封署名名為Jack the Ripper(開膛手傑克)的信件,當中印有指紋,以紅色墨水書寫,表明自己就是多宗凶殺案的犯案者,在被捕之前殺害更多妓女,令Jack the Ripper這個名字聞名於世。
9月30日,44歲妓女Elizabeth Stride和46歲妓女Catherine Eddowes在兩個不同但鄰近的地方,以一小時之隔以相同手法殺害,Elizabeth Stride雖然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Catherine Eddowes的左腎和大部分子宮被移除。在第二天的早上,Central News Agency(倫敦中央新聞社)又收到另一封信件,信中講述自己會再行兇兩次,而信中提及的手法,更與兩具屍體的死狀相似。同樣地,凶手留下開膛手傑克的署名,亦以紅色墨水寫書,當中更以調皮的傑克稱呼自己。
鑑於情況嚴重,倫敦警察局的警力根本無法保護東部萬多名妓女,於是白教堂一帶的居民自發組成Whitechapel Vigilance Committee(警戒委員會),協助警方巡邏。10月15日,警戒委員會收到一封以黑色墨水書寫﹑署名為From Hell(來自地獄)的書信,並附上一邊腎臟。信中寫道:「Lusk警長,我將在一名女性身上拿到的半邊腎臟送給你,其他我煮了來吃啦,很美味,我真的很想將把充滿鮮血的刀寄給你,可以的就將我捉拿吧。」
正當大家都驚慌之際,11月9日,25歲妓女Mary Jane Kelly被發現在自己的家裡被殘忍殺害,整個腹膛﹑右邊大腿﹑兩邊乳房﹑子宮等部位被切了下來,整張臉被刀割到模糊不清,死狀恐怖。跟以往不同的是這件案件是在室內發生,屍體切割手法並不純熟,子宮也沒被取走,,令案件一度懷疑不是開膛手傑克所為。不過,由於缺乏其他證據支持,所以案件亦被歸納為開膛手傑克所為。不過自從這件案件後,亦無再出現類似的犯案手法,由於案件在四年間花費大量警力也無法破案,倫敦警察局受到皇室和政府的壓力,最終在1892年宣佈停止追查案件。
其實除了以上五名受害者之外,五單案的前後亦有妓女被殺害,不過由於手法不盡相同而無被統一調查。多年之後,現代曾經以科學鑑証找出凶手,不過由於過程草率,因此結果亦無被承認,案件亦成為史上其中一單著名懸案。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信件 稱呼自己 在 老侯台北會社員'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縱使元世組詔書中自稱中原,亦不能否認中原文化在有元一朝之衰落。而揚州嘉定,更是中華文明倒退之據。今日吾人之五族共和,與當日漢胡之間自有隔閡、並 ... ... <看更多>
信件 稱呼自己 在 [問題] 關於電話與信件的自謙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 幾乎都是使用「本公司」一詞(一開始還會講「我司」,爬文才發現很多人對此白眼)但是當自己以「本公司」自居上游廠商來信以「敝司」自稱又會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 <看更多>
信件 稱呼自己 在 現在的商業文件都這樣寫嗎?還是我老了?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問個問題,現在商業用語已經改成這樣了嗎?稱自己的公司叫“我司”或“敝司”,稱對方公司叫“貴司”..... 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