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市集|
我內建的「購買古餐具」按鈕被朋友啟動,最近大家可能要看我po很多古餐具的文章了,請見諒~
說到法國的傢俱、餐具這些工藝,當初我剛來法國唸書時,一心想做設計,卻被教了很多這些藝術史、工藝史的課程。因為法國的國立藝術學院除了巴黎之外,就是設立在有傳統工藝的文化重鎮。像我唸書的法東城市南錫,就是法國水晶工藝DAUM的重鎮,同時也是新藝術重鎮,我們學校更是當初新藝術發源的重要成員。而我一度差點被學校教授帶著跳槽去利摩日的國立藝術學院,是因為利摩日是法國的陶瓷重鎮,所以也是國家級的藝術學院。
法國的設計教育和台灣很不一樣,畢竟設計Design這個字是英文,英文又來自義大利文。在法國這些傢俬設計各是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稱謂,不是簡單一個「設計」可以一概而論。所以我唸書時只想要「做設計」的想法在這裡是行不通的,來來來,先把藝術史、工藝史搞懂了再說。
大概就是這樣,我曾經在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圖書館狂K法國工藝的書籍,認識各地的水晶、陶瓷、銀器、珠寶、刺繡⋯⋯的歷史。當時年輕,其實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因為當時只想「做設計」),卻也讓我很快補足了在法國身為一個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與素養。後來也養成了一個習慣,覺得再新的設計都來自於傳統的文化與工藝,要發展未來必須要先了解過去。
所以最近幫朋友買餐具,也可以說是發揮了我的所長。為了去一個收藏家的家中挖寶,在蒙馬特翻山越嶺(講得這麼誇張,明明每天早上運動的時候都在爬)。爬上了階梯之後,還有樓梯。不過令人開心的是,我到的時候有一大桌子的餐具任我一人獨選。
下圖:再次老餐具照片,最近大家真的會被我這些照片煩死,而且店家的照片就算了,還會有餐具的故事,順便講一下法國工藝史。😆
傳統刺繡課程 在 總編輯の永續時尚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o繡x手作刺繡刺繡師李俊毅,是我在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研究所開立永續時尚課程的研究生,在校期間曾到台南繡莊學習傳統公廟刺繡一年。在這個追求效率和低成本的時代,要將費時耗工的手工刺繡視為志業,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傳統刺繡與永續時尚的連結,主要聚焦在人文精神的延續,透過手作的溫度傳承文化。這次的聯展,俊毅將其過去的作品,重製成當今成為日常第二張面孔的「口罩」。此次展覽系列「Shiou U Mask」,以口罩為載體,透過手工刺繡傳遞工藝價值,同時以此為契機提出反思,當我們無須戴口罩重返「正常」生活時,什麼才是對整個生態系統共存最好的方式?
*5月15日(六)至6月14日(一)因應全國疫情警戒升至3級,展場暫時關閉。是否延展,將依據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後,再另行公告。關展期間,以線上展覽形式貼文讓大家欣賞這些永續品牌的作品。
2021消失的衣櫃|非常永續和他們的故事零廢棄時尚聯展
展覽期間
日期 : 2021年5月14日(五)至6月13日(日) (周一、二公休)
時間 : 11:00-18:30
地點 : 木平台展覽空間/丹麥倉庫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128巷31號1樓(捷運綠線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步行3分鐘)
策展單位 | picupi 挑品
贊助指導 | 文化部
協同策展 | 丹麥倉庫、SO繡 X 手作刺繡、88KiDesign、12:21、WEIYU HUNG
#2021消失的衣櫃
#非常永續和他們的故事零廢棄時尚聯展
連結文章為實體展刊之紙本內容線上閱讀版本,將依序提供連結。
傳統刺繡課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端午讀Eisenstein◎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卻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
證明是恐怖
我隔著一些典故思想,一些觀念
和信仰,然則美和真必然也是致命的
通過超現實的剪接一一完成
無上的默片蒙太奇
--
詩人李蘋芬賞析:
與楊牧論理敘事的一系詩路不同,這首以「超現實的剪接」和「默片蒙太奇」意識所鉤織的詩,看似非邏輯的將屈原、白蛇置於相連的兩節之中,從而產生新的詩意可能,也因此提高了詩的曖昧性。賴芳伶曾以拼貼並置的後現代技法,來聯繫詩中紛陳羅列的元素,這樣的說法自有可觀處,她也認為本詩呈現了作者經過美學提煉的「斷片似的經驗」,最終通達「色/空的迴環無盡」之境(注一), 這是將詩的意涵推至宗教哲思了。如今,在有限的線索中,我們依然能楊牧的其他作品中,發掘其他可供解讀的空間。
從題目而言,有兩大詮釋進路可循,一是離騷詩人傳統濫觴的時間節點——端午;二是倡議蒙太奇理論的俄國導演Sergei Eisenstein,如此看來,這首詩不僅是異時空之下的異文化交會,也延續了不只一次出現於楊牧詩中的端午、屈原乃至白娘子的元素。諸如〈酒壺二題 第二題:瓷的(奉愁予)〉、〈端午寄莊二〉和〈蛇的練習三種〉(注二), 都能廣義的收攏於「端午」的命題下,而不必囿限於蒙太奇理論中任意鏡頭的拼接技法。
早在〈衣飾與追求〉(1986)中,楊牧就這樣強調了解屈原的途徑:「只有通過對香草和美人的認識,我們才能把握到屈原的文學意向,才能解析屈原的『追求』(用西方文學的術語說就是quest)是何種心緒下的產物。」詩的第二節,他讓屈原以「戴花的詩人」面貌亮相,香草是配飾,也是彰顯意志的象徵。隨即,塑造其行吟澤畔、形容枯槁的經典形象,讓屈原——求真的詩人——再次殉真,本節在「死矣」的鄭重語氣下暫時停頓。
但楊牧並不安於在「典故」的範圍裡重述,第三節的敘述主體翻換為「她」,在端午現出原形的白蛇,進一步對「真」展開奇詭的辯證:「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證明是恐怖」。詩人試圖窮極人性的真諦,是愛嗎?或是其他不可名狀的事物?詩中,白蛇畢露原貌之後那「完整的卑微」,對比於「繾綣三生」所修成的正果,復對比於「人間的玩忽」,白蛇的一片素心因為「原形表述」而被人間視為恐怖。事實上,人的畏懼與愚昧或許才是「恐怖」的真貌。
〈蛇的練習三種〉中的深思可與這首詩相比擬,蛇如雌雄同體的天使,然而蛇的美麗與神秘「使人產生恐懼感」。詩人又寫道:「她可能有一顆心(芒草搖搖頭/不置可否),若有,無非也是冷的」,回環的自我辯駁在楊牧的詩文中亦屬多見,目的在於層層推論而達成事理的解釋。
回到〈近端午讀Eisenstein〉,詩的開頭、結尾分別有「你」和「我」的敘述主體,可視為同一個自我的對話,第一節以畫面性較強的「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等句,揭示蒙太奇的拼貼、奇想效果,到了第四節,則不仰賴意象聚合、而以敘事來顯明詩意,由此建立疏密有度的結構,融合幻想的馳騁和理智的沈思。與收錄本詩的《涉事》後記並讀,更能持續追索詩人如何自覺的在感性與知性之間,平衡的包容二者(注三)。
注一:賴芳伶:〈楊牧〈近端午讀Eisenstein〉的色/空拼貼〉,《中外文學》31卷8期(2003年),頁230。
注二:見楊牧:〈酒壺二題:第二題:瓷的(奉愁予)〉,《楊牧詩集I》,頁393;楊牧:〈端午寄莊二〉,《楊牧詩集III》,頁100-101。
注三:楊牧:《涉事》後記:「我一邊試探,一邊放縱自己去沉湎於往事,磨練感性,並且時時以知性節制它,希望獲取二者之間的平衡,值得愛和不值得愛的,可以等著有一天再度變成追憶裏的事情,以及那些不可以,因為完全不可能的。」見《楊牧詩集III》,頁508。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近端午讀Eisenstein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李蘋芬
傳統刺繡課程 在 【日本传统刺绣】中村日本刺绣教室(京绣) 教室风景- YouTube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传统刺绣 】中村日本 刺绣 教室(京绣) 教室风景- YouTube. 正月十五好团圆. 相关推荐. 评论2. 【生肉】 传统 技术在下町江戸 刺绣 - YouTube(日本 传统刺绣 ). ... <看更多>
傳統刺繡課程 在 中國刺繡課程-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08 ... 的推薦與評價
传统刺绣 因其灵活多变的针法、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图案设计以及传统手工所承载... 本课程是在我院开设多年《服饰手工艺》以及传统刺绣工艺试验班基础上,全新打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