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就會被列入黑名單?中國勞工還有出路嗎?】全文閱讀:https://bit.ly/3ragHdr
2020年湖州市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勞動保障監察支隊聯合發布的一份《關於建立「勞動者維權異常名錄」的實施意見》,證實了勞工維權黑名單的存在。這份名單勞動局把所有申請勞動仲裁的工人列出來,提醒各家企業要謹慎錄用。
除此之外,NGO和行動者遭嚴酷打壓、維權行動被定性「惡意討薪」,這些都表明,政府基本是以優先發展經濟的立場站在企業一邊,對一般勞動違法行為輕輕放下,卻對勞工的維權行動打壓。
當個體的依法維權被阻礙,集體的街頭抗爭被壓制,加上越來越不穩定的勞動,中國勞工還有出路嗎?https://bit.ly/3ragHdr
#相關閱讀
許輝:趕工遊戲、升級流水線、破碎個體⋯⋯平台經濟的算法幻象 https://bit.ly/3bFq149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勞動法 #勞工
同時也有7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文化局、客家事務局(9/30)】 #大型展覽長期計畫與成效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國際動漫、地景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文化局未訂定衡量指標,尤其此兩項活動與在地經濟、產業方面有高度相關,卻沒有看到有關「產生經濟之效果」或「帶動產業關聯性」的指標。 智翔也知道,以往大型活動的效益,...
優先發展經濟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南市議議員蔡育輝於12日上午質詢時,問到台南市長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賴清德表示,凍結台獨黨綱對於今日兩岸關係沒有幫助。他強調,台灣的未來是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的。
台南市長賴清德日前「親中愛台」的說法引發譁然,12日上午於議會質詢時,國民黨籍議員蔡育輝舉出「親中愛台」、「台灣獨立」的看板,質問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蔡育輝指出,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也認為「台獨黨綱」成為兩岸交流的障礙,修改黨綱是務實可行的,他像賴清德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要求。
賴清德表示,社會上大家普遍只注意到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但卻忽視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他強調,《臺灣前途決議文》之中已經明白的指出,台灣的未來經該交由所有人民共同決定。賴清德認為,國內各政黨不論有甚麼主張,應該拋棄對彼此的成見,擱置爭議,優先發展經濟、壯大台灣。
他說,兩岸應「求同存異」,擱置統獨爭議,除此以外的其他做法都不能解決問題。他強調,凍結台獨黨綱對兩岸交流沒幫助,因為中國要求的是要台灣接受九二共識,下一步就會提出一國兩制了。
優先發展經濟 在 丁守中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丁守中政績&政見】之二
立法委員除了要放眼全國事務,也要經營選區、為選民服務。
然而,立法委員本身並不具行政權,提出照顧選區的法案與政策必須合乎情理,更必須要有能力去協調行政部門協助執行與落實。
感謝過去支持丁守中提案的委員同仁,以及所有配合與認真執行的行政部門。
丁守中提的出政見,也交得出成績。
#丁守中競選第九屆立法委員政見
關於在地觀光:
中央跨部會專案輔導發展台北都會特色觀光,結合北投在地服務業及溫泉觀光、休閒農業及新潮商圈夜市,發展優質文創觀光產業;大幅補助傳統市場更新。
#優先發展經濟
#羅友倫故居 #石牌捷運站二號出口 #芝山捷運站二號出口
#北投溫泉 #竹子湖電桿地下化 #竹子湖汙水下水道
#北投市場維修 #士東市場維修
優先發展經濟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文化局、客家事務局(9/30)】
#大型展覽長期計畫與成效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國際動漫、地景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文化局未訂定衡量指標,尤其此兩項活動與在地經濟、產業方面有高度相關,卻沒有看到有關「產生經濟之效果」或「帶動產業關聯性」的指標。
智翔也知道,以往大型活動的效益,幾乎都用參加人數、人次等最便利的方式呈現,但除了以人記次的方式外,是否應該培養,並發展可供長期評估大型活動效益的衡量方式? 以利未來相關的展覽活動提取經驗?
其二是地景藝術節的作品,文化局曾答應訂定《裝置藝術設置管理維護要點》,請問訂定進度如何? 以上兩點針對大型展覽活動首先請教文化局。
文化局長也提及,審計部有提醒大型活動需針對參與民眾「滿意度」做調查,相關的KPI也有提醒相關單位與承辦單位提供,智翔則追問,除了滿意度之外,新增的KPI還有哪些? 何時才會訂定出來? 期望更多面向的成效衡量,能在下個會期的工作報告中看到成果。
至於《裝置藝術設置管理維護要點》的進度,局長在兜了一圈後,也終於回答近期已完成,各負責單位會巡查作品,並每半年檢討一次,智翔也希望有了要點之後,能讓活動結束後的作品在後續處理上更有法規可依循。
#影視相關成果之應用管理
文化局過去六年間,補助了各影視業者拍攝影片,共獲得成果計44案,但針對這些作品,文化局尚未建立影片成果的管理及運用作業機制,請問針對過去的影像作品成果,文化局盤點進度為何? 是否訂定管理及運用作業辦法?
文創影視科科長則稱,受補助的影視作品,桃園市政府有公播三次的權利,但智翔的重點在於,根據過去利用的資料顯示,僅有《幸福路上》這部作品曾在國小辦理露天電影院放映一次,其他作品彷彿花費公帑補助後,便沈睡在檔案庫中,智翔希望文化局盤點後,能妥善利用現有資源,主動積極來展示這些作品。
局長最後回應,未來將策劃主題影展來呈現這些影像成果,或利用光影文化館等場館來舉辦特映會,智翔認為局長不需一時在議會中答應該用什麼做法,要求文化局先將資源趕緊盤點好,並將如何規劃影視作品的呈現方式,整理成一份報告再提供過來。
#館舍工程多次變更設計
另外針對客家事務局,出自同樣的審計報告指出,客家事務局主管多項工程,包括「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北區客家會館」、「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暨地下停車場」、「臺灣客家文化館暨周邊景觀工程」,分別辦理2-6次的變更設計。
除了各項工程多次延宕之外,工程經費也較各項決標金額增加三千多萬至一億五千萬元不等(約21.77%至38.23%),智翔建議未來客家事務局再辦理新建工程時,能納入更多工程方面專業人才的意見,畢竟這些工程量體規模甚巨,也拿了前瞻計畫不少補助,工程方面應該更嚴謹。
#世界客家博覽會
同樣是客家事務局將辦理的龐大業務,也同樣是大型展覽活動,智翔曾在年初臨時會上反對的「世界客家博覽會」,也出現在這個會期的工作報告中,客家事務局指出,客博會將延至2023年舉辦。
而根據工作報告,客家事務局希望以既有場館為優先使用,主展區將使用位於青埔的亞洲矽谷及會展中心,智翔則提醒秉持樽節原則,能不蓋新場館就不要新建,減輕市府的財政負擔,若不得已,也請把工程人才找齊,不要如前述工程延宕,屢次變更設計的工程一般重蹈覆徹。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9VpqYcCfxG8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VpqYcCfxG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3zxOKxXcOe04X1q0ZvG4tvxAiOA)
優先發展經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VDKKVl1Ei4/hqdefault.jpg)
優先發展經濟 在 黃香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三屆第四會期市長施政報告質詢】
2020年10月8日針對下列議題向市長 #陳其邁 提出質詢:
▲高雄 #產業發展定位過去與未來
▲年度歲入較去年增加59億,然而55.79億來自中央補助,高雄市如何 #改善開源能力 ?
▲新市府提出四大優先政策,皆與經濟發展相關,然而 #經濟發展歲出預算 卻減少,預算編列應如何改善?
▲#輕軌二階爭議路段(大順路、美術館路)後續如何處理?
▲鐵路地下化延段發展:「#高雄的表參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rrwz5us3P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