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你是不是經常有個口頭禪,就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他天生就是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改不了的,別折騰了。但是一直以來,我就不認同這個想法,因為假使一生下來如此,一輩子就是如此,到死了那一天還是如此,不就是說這一生白活了,毫無長進嗎?所以我一直堅信,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今天早晨我打電話給獨居的父親,他問我今年幾歲,聽到答案之後,沈吟了一會兒,可能是很意外吧,沒想到他的女兒也到了這麼大的年歲……但是他們那一代的人講話比較婉轉,反過來用關心的話提醒我:「這個年紀要注意退化的問題。」我想這是他近90歲人的心理投射,我提高聲調回答他:
「喔,不會,我從來不想『退化』的問題,我想的都是怎麼『進化』。」
父親被逗笑了,不過這可是我的心聲。因為人生活這麼長,如果是來退化,那麼何必來投胎?人生就是來進化,才需要各種學習、各種挑戰、各種突破,即使身體也是,得想辦法讓它進化才能維持健康,這就是我們要天天運動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理念,當我在教上班族做斜槓時,第一件事就是教他們—
cosplay下班後的第二種身分!
也就是創造上班族以外的「第二個我」。
企業人資在衡量一個人能不能適用,有三個關鍵的考量,所以求職者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要考慮這三個面向:
💚1.興趣
💚2.技能
💚3.性格
我也是這麼用來教導學生找到自己的斜槓項目,這三個重疊的地方便是人資界說的「職涯的甜蜜點」,不論是求職或斜槓都一樣的道理。可是講到性格時,我都會再三強調:
「每個人都能夠有『多個我』,不會只有『一個我』。」
因為上班族的天生我,多半不具有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比較性格保守,不願意冒險或勇於任事,偏向於聽令行事、消極被動,這就不利於做斜槓。斜槓是一個人的微創業,必須具備小小老闆的思維與心態,如果卡在天生的我,就沒法邁開一步。唯有打破這個固有的我,創造全新的我,才能把斜槓做出名堂。
就拿我來說,當了30年上班族,骨子裡是個「偏安」的人,喜歡待在舒適區裡不動,所以每份工作平均做10年。可是等到我離開組織,一個人打天下,不要說市場的瞬息萬變再也無法讓我像個植物人般一動也不動,時代的巨輪也會自動把我推向前,我現在改成3年一動,也就是10年裡會有3個我被創造出來,比如說:
💚第一個3年,我是個斜槓教練。
💚第二個3年,我在教斜槓之餘,也扮演職涯導師,教導上班族邁向高薪職涯。而且同時,我自己架網站,賣自己的課程,成了名符其實的創業者。
💚至於第三個3年,會是哪個「我」冒出來?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在3年一變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跟3年前的我判若兩人。比如過去我不擅表達,經常會隱忍不說,受到委屈;現在我會說出來,但是學會使用更有技巧的方式表達,像是挑對的時間、說對的話,或是幽默一點,通常也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心裡便會感到平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主導方向的人。
在自己和很多人身上發現,人不會只有一個我,而是多個我同時存在;隨著時間遞移,這些我會不斷演化迭代演化,推出升級版。可是看到的心理學都說,個性是穩定的、一致的,比較不會變動,而且最終有可能影響到一生的走向與命運。這時候,我就會對自己的觀察有些搖擺起來。
直到最近讀了這本新書「個性」,才知道我是對的。這是德國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ndt) 在「靱性」與「滿足」二書之後的新作,她是記者出身,做專題報導,曾得過調查獎,也獲選為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在這本書裡,她從最早的心理學理論一直談到最新的各種科學研究,指出三個事實:
💚1.自我並非固定
💚2.個性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3.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行動起大,改變越大
哇,這三個發現簡直可以用新知卓見來形容,完全顛覆我們對「自我」與「個性」既有的認知,而且發現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在封面上的這三句話,它們直接寫出我們該做的三件事: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願意改變,才能成就『最好的我』。」
像佛洛伊德其中一個重要理論,指出童年對一個人具有決定性的終身影響,書裡也列出後來一些研究都發現並非如此,有影響但是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不能改變。
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這幾年很多暢銷書都在談童年的傷,突然之間,好像天下盡是「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後來過得不好全推給成長過程。但是人格心理學家茱莉·史派特西說:
「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過去2年發生的事,比起幾十年前小時候的事,對於性格更具影響。」
看來童年悲慘,不必然一生都慘,反而是現在過得好,未來比較能過得好。尤其是負面的事會發揮「時近效應」,時間越近越深刻;至於快樂的記憶,則常出現在年輕階段。
所以不管你出生的那一刻是個什麼樣的我,這輩子你都能夠不斷演出不同的我,而選擇退化版的我,或是進化版的我,主導權全握在自己的手裡!與其不斷探索,去尋找一個不復存在的自我,還不如創造一個滿意的自我。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克莉絲蒂必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心得]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薦作品(無雷) - 看板Detective 的評價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問題]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推薦- Detective 的評價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阿嘉莎克莉絲蒂 的評價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頭3本好經典好大路: 20-10信報【後不變期】推理十書(上) ... 的評價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問卦] 阿嘉莎克莉絲蒂很紅嗎 的評價
- 關於克莉絲蒂必讀 在 【讀墨推薦書】寫言情小說一點也不簡單 - YouTube 的評價
克莉絲蒂必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克莉絲蒂必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剪指甲、削鉛筆、拔下鍵盤上每一顆鍵帽,拿牙刷一顆顆刷洗,彷彿洗刷一顆化石......寫人物採訪稿之前總有種種古怪小(拖)儀(延)式(症),其中尚有一樣怪僻,乃是在空白的檔案敲打一些心愛小說句子。
小說家與受訪者不是胡亂配對,多半還是看坐在面前的受訪者在訪談的過程予人何等印象,問不下去了,設想假使是自己欽佩的寫作大神在此,會怎麼想?會怎麼出手?狡猾的政客可以請出世故的葛林來對付,藝術家們可以再雞巴一點沒關係嘛,我手上可是有更刁鑽的黃麗群、譏誚的王小波可以治你們。
彷彿打寶可夢擂台賽,面對不同的受訪者,這些寫作大神們是我的怪力和班基拉斯和帝牙盧卡。
眾多寫作口袋怪物們,麥克.翁達潔是唯一的超夢。
翁叔日前出了新書《戰時燈火》,讀完了,一本新書畫線畫得密密麻麻的。
譬如這個句子:「當你試著寫回憶錄時,應該要在孤兒的狀態這些你先前戒慎恐懼保持距離的事情,就會不經意地回來,「回憶是你失落的遺產」,所以你明白,在這樣的時候,你必須學會如何去看,去看什麼,在最後形成的自畫像,一切都會押韻,因為一切都會被反映出來。如果每個姿態在過去被丟棄了,你現在會看到另外一個人擁有它,所以我相信在我母親身上某種東西一定在我身上反映出來,她在她小小的鏡廳,我則在自己的鏡廳中。
又譬如那個句子:「在某個年齡之後,我們的英雄就用不用在教導我們了。他們轉而保護自己所在的最後一塊領土。冒險犯難的想法幾乎被看不見的需求取代。他們曾經嘲弄他們所對抗的傳統,雖然至今仍笑著,但不再嘲弄。」
該書一九四五年戰後,一對姐弟的父母因故離開,爸媽不在家,進而與一群雞鳴狗盜之輩度過青春期時光。不知為何,閱讀過程時不時腦中總冒出《郭德堡變奏曲》和Ella Fitzgerald的《Cheek to Cheek》,讀到一半見下列句子:「他來的時候會像是一個英國人」,我在玫瑰死後,發現她在備用的日記本寫下這句話,彷彿在私密的,他自己的家庭裡,在一本秘密的筆記本,他也需要揭露某個可能小心翼翼,他甚至可能會像念經一樣對自己誦念這句話,「他來的時候會像個英國人」。
心裏激動地喊:「英倫情人,是英倫文情人吶。」匈牙利民謠歌手Sebestyen Márta溫柔地吟哦,Szerelem, Szerelem,愛情啊,愛情啊,如水一樣的聲音流瀉過荒漠的沙地。
小說中母子如兩面鏡子照見自己的身影,翁達潔的小說們又何嘗不是呢?那本小說情婦的鎖骨凹對應映著這本小說脖子的胎記,那個水手的貓桌對照這個陌生人的餐桌,迷人的小偷無所不在,小說中永遠有女人聰明而果斷,男人溫柔而三心二意,小說互為彼此的續集與前傳,也許我應該找時間把這些小說裡的冤親債主做一個對照表,那些情感始終是一個謎團,那是用詩寫成的阿嘉莎.克莉絲蒂。
新書畫了線,現在還不知道要怎麼用,但一定有一天會用得上。當然並不是摘錄或引述,而是把這些美麗的句子,放進逐字稿裡,在成千上萬的字元裏溶解,彷彿藥引、彷彿茶包,就變成文章的香氣和氣韻,假使受訪者是值得善待的,我希望我可以像翁達傑那樣對待筆下人物那樣慈悲與溫柔的。
克莉絲蒂必讀 在 [問題]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推薦- Detective 的推薦與評價
... 想說也來詢問一下關於克莉絲蒂的推薦作品, 以備日後存糧之前聽惡之根的時候,他們有提到如果要看阿嘉莎的作品的話,推薦從遠流出的Top12開始, ... ... <看更多>
克莉絲蒂必讀 在 阿嘉莎克莉絲蒂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雲端書庫app圖文版使用介紹,最近在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但因為疫情 ... 本黑麥滿口袋是霜月蒼給高分的瑪波小姐系列,也是官方推薦的瑪波小姐五本必讀之一。 ... <看更多>
克莉絲蒂必讀 在 [心得]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薦作品(無雷) - 看板Detective 的推薦與評價
累積起來已經看了四十多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書
這幾個禮拜又補看了幾本 我選擇作品的的參考通常是依據:
1.博客來的內容簡介是否吸引人 https://0rz.tw/VW2lR
2.網路上的書單 https://0rz.tw/sOrwA
3.大陸豆瓣的讀書評價 https://0rz.tw/sYXaf
4.鄉民重複推薦的
會想發文是因為常有朋友要我推薦幾本推理小說看看
我想這跟作品的風格有相當大的關聯
有不少作品評價極端 有的覺得很好看 有的覺得很無趣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通常有幾個特點:
1.人物刻畫
先回想一下你看過的所有推理小說 別偷翻歐~
想想有哪些書是你能夠具體明確說出除了主角以外其中一人形象的?
2.靠嘴辦案
關鍵多參差在聊天對話當中 這部份有利有弊 要搭配到人物塑造和劇情鋪陳的功力
3.著重整體格局而非精細的詭計
真的要挑毛病 詭計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很難實行 也很容易被發現
犯罪細節上未必巧妙 但劇情前後貫穿的整體感做的很棒
4.心理描寫
當遇到一團迷霧時 為什麼這麼做? 為什麼挑這個時機?
解謎的核心往往是WHY? 而非WHAT?
5.重複性
就像奧利薇夫人的《忘憂樹謀殺案》和《蠟燭的啟示》 XD
不難發現一些作品在各方面的重複性
而我不是以所謂的"經典"的角度來看 什麼 創始 始祖 教科書 巴拉巴拉的
各作品沒有先來後到的問題 純粹是因為這部作品"好看與否"來排名
早期的創意揉和後面駕輕就熟的刻寫功力 會影響重複的作品排名
在這裡分享一些我心目中的前幾名和關鍵字 再於下面詳述
-----
1.一個都不留 劇情 布局 驚悚 懸疑 心理
" 十個素不相識、特質相異的陌生人,受到神秘人歐文先生的邀請,前往島嶼別墅度假
。晚宴期間,這神祕主人一直未曾現身,直至用餐結束,竟從空中傳出一陣詭異的人聲,
指控在場每個人都隱藏著一樁深惡的罪孽... "
以多視角的觀點去側寫各人的過去回憶
隨著劇情 氣氛慢慢地蘊釀著 掌握的相當流暢
從一開始的重重謎霧 中間的猜忌與驚悚 再到最終的孤寂
整體的劇情架構 個人的心理 詭計的實行 動機的原因 都有個完美的收尾
--
2.無盡的夜 劇情 布局 驚悚 懸疑 心理 愛情
" 當觀眾已經知道某件事,並且感到害怕,
而主角卻毫不知情時,懸疑的效果於焉產生...
「 我們正在聊天……桌子底下有一只炸彈。
我們不知道,觀眾也不知道。
炸彈爆炸了,大家都覺得意外。就這樣了。
同樣一個場面,假設觀眾知道桌子下有炸彈,
現在我們就進到懸疑的領域了,因為觀眾(事先知情,不耐煩地)等著炸彈爆炸。
第一種情況,給觀眾十五秒的意外;
第二種狀況,給觀眾十五分鐘的懸疑。」 " 希區考克~~~
希區考克這段評論用在這部作品上再貼切不過了
相當冷門的一本 沒有什麼驚人謎底 我卻給予很高的評價
故事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就開始了 懸疑氣氛漸漸濃厚 不安隨之擴散 餘韻未絕
克莉絲蒂去除無謂的閒雜人等 將墨水凝聚在主角上 描寫地深刻入裏 反璞歸真之作
--
3.羅傑艾克洛命案 布局 詭計
4.東方快車謀殺案 詭計
這兩本有著克莉絲蒂作品中最驚人的結局
彷彿崩壞般的巨大震撼 邏輯架構上卻又無懈可擊
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性普普 (或是說從開頭到中段都缺乏一股吸引人的神秘感)
很難找到相關字語去比擬形容 只能將一切的讚嘆留在結尾了...
《羅》的人物描寫很鮮明 生動有趣的形象躍然紙上
《東》雖然邏輯嚴謹 公平性也沒話說 但中段直接由問案切入 在揭曉前還蠻枯燥無趣的
--
5.落幕 劇情 心理 懸疑 回憶
" 海斯汀,這一次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經辦的案件。而且也是我最感到興趣的案件-是我
與之敵對的最有趣的兇手。這是因為我發現X有最高的,最完善的手法,是的,令人拍案
叫絕的技巧呀!直到現在,這個X發揮了能打倒我,亦即赫丘裏‧白羅的才能。他想出了
連我也無法採取對策來對付的攻擊方法呀... "
《一個都不留》《落幕》這兩本的兇手是我最喜歡的 雖然手法上都不英國式...
相當佩服X 非常適合作為白羅的最終Boss
的確是令人束手無策的完全犯罪 同時對結局深感遺憾
強力建議要多看過其他幾部白羅的案件後再看這本
因為有很大一部份是在連結到白羅和海斯汀的回憶 寫得非常感人
(就像在看《TOY STORY 3》前有沒有看過1.2的差別 哭點可是差很大啊...)
其中最有直接關聯的就是《史岱爾莊謀殺案》《高爾夫球場命案》這兩部
一開始看常會覺得白羅這個人真的很機車 尤其是對海斯汀 俵到不能俵 酸到不能再酸
看久了之後才發覺 白羅還是很機車 完全沒漂白阿 XD 但對海斯汀算很好了
對白羅的第一印象是柯南裡的目暮警官 蛋頭造形+鬍子 XD
看到後面反而增添了一點紳士刑警古佃任三郎的韻味 尤其是S今泉和犯人的時候
--
6.五隻小豬之歌 劇情 布局 心理 愛情 回憶
" 白羅緩緩地說:“小姐,可是事情已經過去十六年了啊!”
卡拉說:“喔!事情當然不好辦!而且只有你才辦得到!”
白羅輕輕眨眨眼,說:“你對我的評價很高──嗯?”
卡拉說:“我以前就聽過你的大名,知道你辦過很多了不起的案子,也知道你辦案
的方法跟別人不同。你最有興趣的是犯罪心理,不是嗎?犯罪心理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的
。有形的東西都消失了──煙蒂,腳印等等,恐怕你再也找不到了,可是你可以再調查事
情的經過,並且跟當時在場的人談談──那些人現在全都活著,然後──就象你剛才說的
,你可以坐在椅子上,好好想一想,就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了……”
白羅站起來,一隻手摸摸鬍鬚說:“小姐,我覺得非常榮幸。我會證明給你看,你的
眼光沒錯。這件謀殺案我接下了,我會調查十六年前的經過,找出事情的真相。” "
單看前幾頁就很合我胃口 寥寥數字就把白羅寫活了 XD
這本在劇情和心理刻畫上下了不少功夫 相當值得一看
詭計性和震撼力反倒不是重點 普普而已
除了回憶歷史的解謎過程 作者的野心卻不止於此
透過這十六年來的種種轉變 故事有著不同的詮釋 很有故事性的一篇
真相未必永遠 更不會只有一個...
--
7.ABC謀殺案 詭計 心理 懸疑
8.謀殺啟事 詭計 懸疑
" 一個冷血的連續殺手正逍遙法外,每次作案結束,他總狂傲地在受害者身旁留下他的
名片----一本照英文字母排列順序的英國火車時刻表。若說第一名受害者阿雪爾(Ascher)
被棍棒擊死於安多弗(Andover),第二名受害者巴納德(Bernnard)被自己的皮帶勒死於貝斯
希爾(Bexhill)的海濱,那麼接下來呢? "
“ 11月29日星期5晚上6點30分,小圍場將發生謀殺案,朋友們務請接受邀請,不另行通知 ”
原本恬靜而波瀾不興的奇平村,因一則怪異的報紙啟事,而攪得沸沸騰騰.啟事是誰登的?
不知道。熱鬧要不要看?當然是要的。小圍場在眾親友的簇擁下,熱鬧已極,唯是當空中
響起三聲槍響後,一切的興奮好玩,剎時間便化為尖叫與恐懼了。
作出最明目張膽的犯罪宣告
龐大的詭計 濃厚的解謎成份
一場精彩的魔術秀即將上演 華麗而戲謔
是光看劇情簡介就很誘人的兩本書
結尾的震撼雖然不如《羅傑艾克洛命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兩部 但故事的趣味性相當高
-----
打好累 下面差異不大 不排名 值得一看的:
底牌 劇情 心理
沒有什麼詭計 劇情相當有趣 中間有爆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雷!!!
引進四偵探+四嫌犯的模式 去剖析比較各個的心理
同時融合橋牌這個概念 挺有創意的
尼羅河謀殺案 詭計 心理 愛情
詭計不錯 算是克莉絲蒂類似手法中最細膩的 相當正統的詭計
前段和後段的心理描寫上也不錯
零時 布局 哲學
這本書的風格很適合拍電影
在交錯呈現上提供一個新的視野去探討謀殺之前的種種偶然
劇情.人物和詭計都蠻平淡的 卻帶點淡淡的哲學味
葬禮之後 劇情 懸疑 詭計
一開頭就謎味很重 蠻有趣的 後面再講到葬禮之後的家庭互動
-----
比較平淡的 最好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再追 諸如:
史岱爾莊謀殺案 詭計 經典 朝聖的經典 但單看這部其實蠻乏味的 並不好看
劇情是克莉絲蒂用真實案件改寫的
高爾夫球場 詭計 愛情喜劇 有被破梗過 搞笑意味蠻重的一本 底牌就有扯到
海斯汀迷必看(如果有的話?)
幕後黑手 懸疑 愛情 克莉絲蒂自認前三作品 我覺得中上 謎底還蠻單純的
有草莓100%和麻雀變公主的橋段 順帶一提
Megan & Elsie 超正阿~ https://0rz.tw/vQECK
弄假成真 劇情 幽默 很多歡樂橋段 奧莉薇夫人迷必看
遊戲破關的神秘人也相當厲害阿 XD
麥金堤太太之死 劇情 幽默 蠻多笑梗 死因謎不錯 揭曉後變普普
艷陽下的謀殺案 詭計 愛情 蠻多人推薦 但劇情.氣氛.人物都很平淡
很類似某部卻難看許多(無關出版先後)簡稱閹割版
破鏡謀殺案 懸疑 動機 動機超猛 結合過去情節和人物性格 相當震撼
詭計和氣氛很普通 屬於評價兩極類型
殺人不難 劇情 懸疑 驚悚 沒啥詭計 但開頭就很吸引人 比較像是驚悚電影
危機四伏 劇情 懸疑 無助美女陷入殺機 謀殺前的氣氛不錯 謀殺後破功
鴿群裡的貓 劇情 懸疑 概念和氣氛不錯 其他部分沒啥印象
白馬酒店 詭計 懸疑 詭計很有創意 但人物和氣氛都嫌平淡 不大深刻
手法據說是參考真實犯罪案件
殺人一瞬間 驚悚 懸疑 前面劇情不錯 但跟詭計無關 虎頭蛇尾之作
死亡終局 古裝 虛弱 只是把場景換到西元前的埃及 還沒下午茶喝了
牧師公館 詭計 虛弱 很多元素加總起來的閹割版
畸屋 劇情 某其他作者的閹割版 會看到這本的人八成知道...
阿嘉莎自認前三作品 相當異於大眾口味
一二縫好鞋扣 懸疑 前段白羅看牙醫很妙 尾段白羅對兇手的話也不錯
詭計.劇情都很弱 我建議前段看完牙醫直接跳到最後
謀殺在雲端 詭計 虛弱 賣點只有飛機場景
藏書室女屍 懸疑 虛弱 劇情簡介蠻誘人的 後面不知道在演啥
黑麥滿口袋 懸疑 虛弱 有點故做懸疑的味道
國際學舍謀殺案 前面劇情不錯 中間開始平淡無味
藍色列車之謎 平淡無味 據說是阿嘉莎最不滿意的作品
我猜測這跟她那段期間的人生低潮有很大關聯
復仇女神 虛弱 不知道寫啥
柏翠門旅館 很雜亂的一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139.199
※ 編輯: DartMonkey 來自: 111.184.138.89 (12/10 22: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