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有紅色斑點或皮下出血,是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 的常見症狀,主要是因為身體受到外來環境的刺激,例如病毒感染。
程度嚴重者,例如血小板每微升少於2萬者,就有高風險造成內臟器官自發性出血,千萬別輕忽。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421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Z疫苗相關之血栓與anti-PF4 antibodies
Update Research: 2021年4月16日NEJM
總共23名患者進行測試,進行血小板因子4(PF4)抗體的檢測。沒有接觸肝素。通過ELISA進行了抗PF4抗體的測試。確定患者之疫苗誘發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症(即疫苗誘發的免疫性血栓形成性血小板低下症或VITT)診斷分式。
ELISA T: 超過8%的血小板活化陽性閾值,用於確認HIT的診斷時,靈敏度為78%,特異性為98%。
在這項研究的23名患者中,中位年齡為46歲(21至77歲),其中16歲(70%)的患者年齡小於50歲。十四名患者(61%)是女性。通過轉診醫院,所有患者均報告為先前健康狀況良好,沒有病史或使用藥物可能導致血栓形成的病史,但有1名有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和1名已知有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除外。服用聯合口服避孕藥。所有患者均在就診前6至24天(中位數為12天)接受了第一劑ChAdOx1 nCoV-19疫苗。在某些患者中明顯出現輕度瘀青和瘀斑。在一些腦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發現了繼發性腦出血。1例未出現血栓形成的患者俱有臨床上明顯的瘀傷,但無其他出血表現。
研究中的23位患者的臨床和實驗室特徵。
在22例出現血栓形成的患者中,
13例的臨床特徵與腦靜脈血栓形成一致(1例並發急性門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4例發生了肺栓塞( 1例同時伴有深靜脈血栓形成),
1例伴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和雙側腎上腺出血,
2例缺血性中風影響了大腦中動脈區域,
2例伴有門靜脈血栓形成(1例並發急性心肌梗死和1例同時並發急性心肌梗死影像上的主動脈血栓形成)。
在就診時接受血小板輸注或基於肝素的治療的患者中發生了與進展相關的其他血栓形成事件。在整個研究,有7名患者(30%)死亡。一項針對一名患者的事後評估結果顯示,發現許多小血管,特別是肺部和腸道,腦靜脈和靜脈竇的血管中有血栓形成,以及廣泛的腦出血的證據。
在所有23例患者中,抗PF4抗體的ELISA是在給予基於肝素的治療之前獲得的樣品上進行的。儘管用HemosIL AcuStar HIT IgG分析進行的HIT測試在所有接受測試的9例患者中均為陰性,但23例患者中有22例抗PF4抗體的ELISA呈陽性。
#疫苗接種5至30天後出現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症之檢測測與治療建議流程
這篇報告提到,出現急性非典型血栓形成(主要累及腦靜脈和並發血小板減少症)的大多數年輕,檢測到與肝素治療無關的 #抗PF4抗體。所有患者出現時的d-二聚體值均比急性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預期水平值高得多,通常在癌症患者中才會觀察到。
文中使用的非常保守的 #d-Dimer Cut-off value為4000 FEU,選擇該選項以確保不會遺漏病例,並考慮對其進行進一步檢查,以免可能會漏掉該綜合症狀的嚴重程度。在所有患者中,均在第一劑ChAdOx1 nCoV-19疫苗接種後6至24天出現症狀。
目前描述與肝素治療無關的病理性抗PF4抗體的罕見檢測的數據有限。此外,抗PF4抗體的分析似乎對給定的測定是特異性的。在這篇研究中,使用功能性HIT測定法對抗PF4抗體的ELISA結果進行了確認。這種疫苗誘導的綜合症狀患者的臨床特點是更典型的患者HIT提前看到的再暴露於肝素,包括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症,血栓形成咄咄逼人,和瀰漫性血管內凝固病變(D.I.C)
在一般人群中接種SARS-CoV-2疫苗後,血小板減少症的風險和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似乎並不高於基本值風險,這一發現與該綜合症狀的罕見和偶發性相符。此外,在某些患者中,接種疫苗48至72小時後出現頭痛,發燒和肌肉酸痛。這項研究中報導的事件似乎很少見,並且在進行進一步分析之前,很難預測誰可能受到影響。首次接種疫苗後超過5天出現症狀,反映出類似於HIT的免疫學模式。
治療:
建議考慮使用非肝素類抗凝劑(如argatroban ,danaparoid,fondaparinux或直接口服抗凝劑)進行抗凝。靜脈免疫球蛋白(IVIG)已成功用於治療“自發性”自身免疫性HIT的患者,這是與該疫苗誘發的綜合症候最接近的比較,並且IVIG有望具有直接的抗體介導的毒性作用。與血漿而非白蛋白進行血漿交換也可以有效地暫時降低病理性抗體的水平,並就血纖維蛋白原減少症對凝血功能障礙提供一定的糾正。
繼續閱讀:
https://reurl.cc/OXa8Dg
本文原文於2021年4月16日在NEJM.org上發布。
Scully M. et al. Pathologic Antibodies to Platelet Factor 4 after ChAdOx1 nCoV-19 Vaccination
https://www.nejm.org/doi/pdf/10.1056/NEJMoa2105385?articleTools=true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Z血栓之亂持續中~~
3/31 updated
1.德國負責審查疫苗的官方機構保羅艾爾立希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指出,到3月29日前累計施打AZ疫苗後累積發生31例CVST(大腦靜脈竇血栓),9例已死亡。其中29位是20~63歲的女性,僅有兩位男性,分別是36和57歲。(但PEI新聞稿尚未正式公布)
2.德國之前施打160萬劑時:7例,3例死亡。
現在施打到270萬劑:31例,9例死亡 。
CVST是年發生率百萬分之3~5的病。這很明顯大大超過他的背景值了。
3.歐洲時間3月30日星期二,柏林市最高衛生官員卡萊奇(Dilek Kalayci)表示,該市暫停對60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施打AZ疫苗,並指出這是預防性措施。德國第3大城、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以及布蘭登堡邦也暫停60歲以下使用該疫苗。柏林兩間醫院今日稍早已宣布55歲以下女性員工暫停施打AZ疫苗,另在德國西部,有5所大學附設醫院的負責人要求所有年輕女性停止接種此疫苗。
4.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隨後在週二晚間與16個邦的首長開會後表示,一致同意AZ疫苗只用於60歲以上人群,除非他們屬於新冠的重症高風險族群,並且已與醫生確認儘管有嚴重副作用的小風險也願意接種疫苗。
德國負責疫苗安全的專家小組STIKO表示,如此建議是基於資料顯示,部分民眾接種AZ疫苗後產生「罕見但嚴重」的血栓。這些症狀大多發生在接受AZ疫苗4天到16天的60歲以下民眾。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整個新冠疫苗施打計畫基於信賴原則。我們必須要能夠信賴疫苗。因此我們要等到對此事件更完整的研究和評估出來。
5.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NACI)29日公布新指導原則,建議停止對55歲以下成人施打AZ疫苗,並待進一步的風險效益分析。
6.法國早在3月19日表示,只會替年齡在55歲或以上的年長者接種AZ疫苗,並指這項決定是基於接種AZ疫苗後形成血栓的案例,主要發生在55歲以下者。
7.丹麥和挪威一直沒有恢復AZ的施打,還在等待更多資料。挪威施打13萬劑產生5例VIPIT,其中3例死亡。他們希望可以在3周內做決定。
8.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已經召集包括血液科,神經科,病毒學家,免疫學家,流行病學家的專家小組,預計在4月6~9日下次安全會議時發表聲明,釐清此一稀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不同年齡和性別發生的風險。
林氏璧醫師解讀:
1.目前對AZ疫苗可能引起稀有血栓常常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理解,是可能類似自體免疫機制。德國的專家給他個新名字:vaccine-induced prothrombot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VIPIT)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由疫苗引發容易形成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好長)。機制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 ,而不是一開始認為的類似DIC。有診斷的方法,也有可能的治療方法。(這裡聽不懂是正常的,請去看上週一的YT直播,有血液科醫師解說!)
2.之前一般發生的CVST急性期致死率是5.6%,總致死率是9.4%,而存活者中88%可以幾乎完全復原。而現在看到的這種免疫相關又會合併血小板低下的致死率,竟然可以到近30%。這樣稀有卻致命的副作用,個人認為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3.英國已經施打了1300萬劑AZ疫苗,韓國也施打了76萬1,771劑。我們最關心的韓國,沒有發生VIPIT或CVST的問題。我實在無法解釋為何在德國案例會發生的比其他國為多,要不就是德國施打的這批AZ疫苗有問題,不然就是人種問題,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呀。
4.台灣的大家應該還是不需要太擔心,這很稀有且東方人本來血栓的機率就小於西方人,且我們用的是韓國廠的AZ疫苗。但我從第一時間給大家的建議就是,55歲以下的女性要小心注意一下。
資料來源:
https://linshibi.com/?p=3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