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回來,他們會因為你是同性戀而殺了你!」
多年來,Mohamed 的家人試著要讓他跟其他男孩一樣,更兇悍、更有男子氣慨。他們甚至強迫他使用一種傳說中可以將體內女性化因子驅離的迷幻藥。但最後,Mohamed 的家人決定殺了他。
2019 炙熱的天氣籠罩著 20 歲的 Mohamed,他用「之」字型的走法穿梭在 Hargeisa 的窄巷子裡。炙夏中午的這個時間,整個城市都睡著了,商店、餐館和辦公室都休息了,假如有人想不被發現地四處走動,現在就是絕佳時機。
Mohamed 正要去找他的秘密男友Ahmed,這種同性戀行為在索馬利蘭不僅會被判監禁,還可能會被判死刑。
Hargeisa 是索馬利蘭的首都,該國家 30 年前才從索馬利亞分裂獨立出來。索馬利蘭厲行伊斯蘭法律,而伊斯蘭教法認為同性戀是非法的,所以任何 LGBT 的索馬利蘭人都必須小心翼翼隱瞞他們的性行為。
他們活在恐懼中,隨時害怕自己的性向被暴露。Mohamed 是個非常女性化的穆斯林,所以他比其他 LGBT 更難隱藏自己很不異性戀的模樣。
Mohamed 和男友 Ahmed 關起門來開始他們的浪漫行為,但 Ahmed 的妹妹出乎意料地推開門走了進來,她嚇到開始大喊大叫,尖叫聲叫醒了整屋子的人。
幾分鐘后 Mohamed 逃出 Ahmed 家,躲進另一個朋友家,在那裡他接到一個好心家人來電:「別回家,他們準備要殺了你。」
——————
「我四、五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對性向、欲望、喜歡跟不喜歡的性別這些感到迷惘。」Mohamed說。
Mohamed 小時候跟哥哥和表兄弟睡在同一個房間。他們睡前都會聊些跟女生有關的事,他哥跟表兄弟會故意問他:「那你最喜歡女生身體的什麼部位啊?」
從那時起,Mohamed 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Mohamed 深受化妝與女性裝扮所吸引,他寧願花時間跟姊姊妹妹們一起玩,也不想跟兄弟們在一起。他會暗地裡偷穿她們的衣服,在第三次偷穿女裝被家人發現後,他母親覺得必須做點什麼來遏止 Mohamed 的行為。
母親指示 Mohamed 的大哥教這個娘娘腔弟弟《可蘭經》及其衍生經文的某些戒律,這些經文都是由先知穆罕默德說的話所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聖訓。
Mohamed 每天晚上都要不斷背誦:「將自己變得看起來像女人的男人都會被神懲罰,將自己變得像男人的女人也會受到懲罰。」
大哥告訴 Mohamed 說,他令神生氣,神會詛咒他,會讓他死後下地獄的。
Mohamed 那時才 10 歲,他沒法承受大哥這麼嚴厲的恐嚇,所以他經常做惡夢,半夜裡驚醒,滿身汗水地尖叫哭喊:「救命啊!救命啊!我在地獄裡要被燒死了!」
有那麼一陣子,Mohamed 試著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孩,以滿足家人的期望。
但到最後,他還是沒辦法掩飾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且他那時還很小,「小孩總是很容易就把事情拋到腦後…」Mohamed 說。
Mohamed 12 歲的時候,他母親不得不把他送到一個「康復中心」。
這些所謂的康復中心其實是專門用來「矯正」那些「價值觀偏離」的兒童和少年的地方。除了首都 Hargeisa 外,這些機構散布索馬利蘭各個城市。
被送進去「接受治療」的人總是被惡劣的虐待而不得不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據 Mohamed 說,,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機構的負責人都是騙子,他們透過曲解伊斯蘭經文來獲取金錢利益。
Mohamed 的家人相信,他娘娘腔的行徑就是被妖女或邪靈附身的結果。康復中心裡的工作人員保證他們會把這些壞東西從孩子們的身體裡驅逐。他們自詡為「救贖者」,還聲稱他們在做的事都是要將「病患」從地獄裡救出來。
「我覺得那地方是這世上最可怕的存在。」Mohamed 說。
Mohamed 每天都要學習如何做出像個傳統男人般正確的言行舉止,包括走路的姿勢、講話的方式。除此之外,Mohamed 跟其他少年都被強迫要一起踢足球,這是 Mohamed 從小到大都儘量避免去做的活動。除了這些,他們每天都還要閱讀伊斯蘭教義。
Mohamed 被送進去的第四天,這些自詡「救贖者」的工作人員開始性侵他,他們會半夜強暴他,有時甚至多人一起來輪暴他。
強暴在這機構裡面是很尋常的事,無論病患或者工作人員都在強姦弱小的人。
晚上,所有人都擠在一個大廳裡面,身上只有一個睡袋,被送進來接受矯正的男子年齡從 10 歲到 30 歲不等,對幼小的男孩來說是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的。
「這些工作人員白天說一套,晚上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為所欲為,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出去以後永遠都不會跟任何人講。」Mohamed 說。
為了從他們體內驅逐妖女邪靈,他們偶爾會被要求使用一種叫做 Harmala 的藥草,它效果跟「死藤水」很像,會讓人產生幻覺,讓人吐出一些彷彿靈魂受到洗滌與啟蒙的承諾。但有報導指這些康復中心使用的草藥劑量遠高於安全值,尤其對孩童恐有致命危險。
「我唯一記得的是,我在滿是星星的地方飛行… 那些服用草藥的日子裡我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被強暴,那個藥草讓我什麼都搞不清楚。」Mohamed 說。
他最後一次服用藥草後,是在醫院裡醒來。從那之後,他就經常胃痛。
從所謂的「康復中心」釋放回家後,在童年到青少年期間,Mohamed 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性傾向。
但當他在同志秘密聊天室遇到 Ahmed,一切都變了,他們背著人們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
————
Mohamed 從 Ahmed 家逃出來,接著又知道自己家人打算要殺了他,他立刻計畫逃亡。
大部分的國家不會接受索馬利蘭人的簽證,除非他們符合某種特別高的標準,例如在銀行裡有數萬元以上存款。這對住在索馬利蘭的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例如衣索比亞、吉布提、肯亞和南非承認索馬利蘭護照。
除非在黑市花數千美元買假護照、偽造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以及偽造簽證等等,才有機會。
這就是 Mohamed 逃亡的方式。在一名善心人士幫助下,Mohamed 在逃家幾天後拿到了文件。這位匿名的好心人指示他在 Hargeisa 機場前跟一個飛機維修員碰面。
就在他從男友 Ahmed 家離開三天後,他就得到這些文件,讓他能夠離開這個國家。這是他第一次搭飛機,對他來說,一切都很超現實,他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
他的目的地是馬來西亞,因為當地的落地觀光簽證是免費的。但身為索馬利蘭人,在馬來西亞尋求庇護的生活是艱困的,而且同性戀在馬來西亞一樣不合法。
尋求庇護者的生活都糟透了,而且這樣的日子至少要好幾年才有機會拿到難民身分。但 Mohamed 的案子被當局迅速處理,而且決定受理他的庇護案,他將獲得重新安置的機會;不過這至少也是一年以後的事。
此刻的 Mohamed 身無分文,由於馬來西亞不是《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國,所以 Mohamed 在沒有難民身分證明或居留資格的狀況下,他也沒辦法工作養活自己。
另一個隱憂是他家人會不會找到他,強押他回索馬利蘭,然後將他謀殺?
Mohamed 完全無法信任其他等待身分審核的索馬利蘭人,以免他們出賣他。
「我心裡有個渺小的心願,也許哪天我可以到其他國家,也許歐洲,也許美國。不過在那之前,我必須保持低調,祈禱我家人找不到我。」
至於 Ahmed 後來怎麼了?Mohamed 並不知道,他試過各種方法,卻怎樣都聯絡不上 Ahmed…
.
(本故事人名都經過變更)
(插圖by Sarah Elsa Pinon)
原文 from BBC Stories :https://www.bbc.com/news/amp/stories-53438112
兒童背誦經文 在 Logezu 蘿橘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橘子今天要來邀請大家一起看故事做公益❗
大家都知道橘子的直播上有一個很幽默的女子陸蕾夢,不要以為她只會講幹話,她還是一個作家,還有一個愛心義賣社團,常常捐款幫助別人,原本她給了橘子一段正經八百的文案,但橘子完全沒採用,自己寫了這一段(正經文貼在購買連結底下跟大家分享XD)。
其實她有一個自閉症的兒子,成長的過程非常不容易,甚至曾讓她有想輕生的念頭,所以她寫了這本書跟大家分享她和兒子的故事,書籍販售全額都會捐出去幫助弱勢兒童,不要想成跟橘子買書,就想成捐款橘子送你一本書。
我想說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故事,我們也是從直播拍賣上認識的,現在看橘子的直播帶給她很多的快樂,不要以為我們只會講幹話,我們其實還很有愛心,橘子邀請大家一起陪蕾夢做愛~心❤
看完有買書留言『已捐款』、沒預算可以分享留言『已分享』、也可以留言想對蕾夢說的話哦😆
➡ 購買連結:(可輸入折扣代碼KIMS0402)
https://shopee.tw/product/59625056/1146663550?smtt=0.0.9
✔真心有愛與您同行
誠摯邀請您一起參加公益書認購活動!本次書籍推廣活動所得,扣除成本後將捐助新竹特殊教育學校,幫助台灣更多的特殊兒童,也極力宣導同理取代同情!捐款後收據將會發佈在祐見禎星粉絲專頁作為依據!
本書詳實記錄了患有中度自閉症的祐禎從出生到現在的生活點滴,一路走來家人及親友的一路陪伴,讓他從封閉的世界,找到對音樂的狂熱,進而讓新竹縣政府完善縣內首次特殊音樂資優鑑定制度。
要同理,不要同情!
人的手,是為了擁抱悲傷之人而存在。
人的手,是為了擁抱愛而存在。
就算言語會有褪逝的一天,但,
我愛你的心絕不會磨滅。
孩子!看著你抬起頭的那一秒,
我相信人間有愛值得去期待!
https://www.facebook.com/247157522053868/posts/1622188311217442?sfns=mo
✔作者介紹:
劉祐禎
2004年出生,2歲7個月被確診為中度自閉症。
6歲時在偶然的機會按下琴鍵,7歲開始接觸鋼琴,11歲達成鋼琴八級(具備教授鋼琴能力)。
最愛吃菠蘿麵包,特別是經過 7 Eleven 時,總愛買一個嚐嚐。
喜歡看電視廣告,背誦或哼唱著主題音樂。
喜愛音樂,聽到音樂演奏或是歌聲,會靜下來聽,用那種很明顯張著耳朵聆聽的專注表情。
對音樂的敏銳,常常自己哼唱聽來的音樂,雙手就會嘗試著從鋼琴彈奏出主旋律,也會修改旋律,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
2011年起,逐年參加鋼琴鑑定:
2013年08月31日,完成自創曲《月亮》。
2015年,開始培養第二音樂專長──吉他。
2016年,第8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榮獲鋼琴組第三名。
2016年,布拉格音樂古典鋼琴鑑定八級證書鑑定。
同時,也因為他,讓新竹縣政府完善縣內首次特殊音樂資優鑑定制度。
蘇秀芳
祐禎的母親,一個平凡又不甘平凡的母親,從兒子出生時,想像著各種成長階段,祐禎會和老媽分享的種種點滴。在兒子確診後,一下子收起種種奢望的想法埋藏內心深處,開始了一輩子的功課。
身為祐禎的後盾,面對各類挑戰,總能思緒清楚的面對,同時也才發現,這樣的孩子支援太少,別人了解太少,而要努力的太多。也堅信,老天也相信我們有這份能力,所以給了一輩子的功課。
獲邀稿2007年新竹縣特殊教育家長手冊。
2017年,在秀芳努力奔走下,使新竹縣建立完善特殊音樂資優鑑定制度。
✔相關報導:
**轉載中國時報
自閉症學鋼琴 找到人生開關
2017-05-25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6000509-260107?fbclid=IwAR3i0u-L7rLaBHW-M0ykbznaSAxyFpXUWUg9J9uV_w_WHgkGcQFZ0GPhA_U&chdtv
**音樂資優自閉兒 父母將勇敢出書經驗分享
2017-05-25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79154?fbclid=IwAR3d4krwp60OC9-Ag_c5YbeeZX1iYM467PXNpfq_N-Snf2ZczO4UGhso-dY
**轉載 聯合報
自閉兒學琴碰壁 今擁鋼琴8級
2017-05-25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2485941?fbclid=IwAR1mxzQOXW05WexKlU04aet2vO0BdqApHD25cy9zfxKadyKtu4fc2K8RlfM
**轉載 中時
幫自閉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父母籌備出書分享
2017-05-25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25005168-260405
**轉載自由時報
音樂資優自閉兒 父母將勇敢出書經驗分享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79154?fbclid=IwAR1bc36m3lqMQ0vuQ5R1OY_M9wOrE2O2_t8I65JE81ZdoaMa2p95RZNel3g
**轉載TBC 焦點新聞
愛陪伴自閉兒 祐禎彈琴展音樂天賦
2017-05-25
https://www.tbc.net.tw/Mobile/News/NewsDetail?id=813b90b7-5cbe-4917-a6b1-b17ba81e5c34&newsType=3&fbclid=IwAR1uJhMRivbg8YFIoldh3YDM4rM5sIVJrjJrIfNN9M_fFK4PYIX5jmRP11s
相關後續我們都記錄在祐見禎星粉絲專頁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以及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youjien/
#祐見禎心 #愛心公益 #幫助弱勢 #自閉症
兒童背誦經文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領初期──士人|
◆土番社學「社師」
這裡的「士人」圖像出自〈番社采風圖──社師〉,「社師」是指雍正年間後,在各平埔族村社設立的漢文教師,負責教導平埔族兒童讀寫字、儒家經典、並接受背誦的考試。
在原圖中,幼童都穿著漢人的褲子和鞋子,表示來接受社師教育的的平埔族漢化程度是比較深的,而且受教育的兒童皆是男童,與原本為母系社會的平埔族群大不相同,這也是漢化的表現之一。
◆士人社師穿著
[#剃髮留辮]
清朝時期的留辮與剃髮程度,有時代差距與變革;清未入關前,剃髮大約接近耳朵,再留一撮辮;清朝康雍乾時期,髮際線才逐漸向前移置後腦勺左右;清朝末期才逐漸至頭頂,只剩前方剃掉。
[#長袍]
因應清朝統治,原來士人穿著的衫、襖,逐漸被袍類取代,特別像「社師」等象徵統治權力、具有政治教化意味的職位尤其明顯,而此類職位因背負政權義務,在穿著上也不會如當年台人一樣多彩艷麗。
在形制上,相較於其他勞動階級穿著短衣等方便簡單的服裝,士人則穿著長袍。長袍大腿兩側開岔,圓領偏襟加上布扣固定,由於大腿兩側開岔,下方需再搭配腿褲以防走光。
[#腿褲]
又稱「夾套褲」,並不是如想像中一般的褲子,只有褲管連結沒有檔部,專門用於防走光的配件,在中國時多為穿在女子裙內作為襯底,但傳到台灣時大多被使用於男性長袍上。
[#布鞋]
淡藍色的布製鞋子,可見穿著者並非官宦(靴),也非勞動階級(草鞋)。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先強迫約束、再用柔性的教育慢慢改變他的思想,這樣的觀念,放在現代的社會也不陌生。而在兩百多年前,清朝台灣也是這麼對平埔族群的,比如「漢化教育」就是這樣的存在。
讀漢人的文章書籍,不只是教導他們學會文字、書寫,更是將尊君愛國、儒學禮義,這種便於統治的思想植入腦海種,再加上「改漢姓」、「賜官爵」、「番秀才」等等的措施。
而清朝對於平埔族的儒家教育,在幾個世代後逐漸有了成效,像雍正年間的巡臺御史黃叔璥,就觀察到平埔兒童句讀明確、也能默寫經文,書寫自己姓名,和漢人兒童幾乎沒有差別,嘉慶年間之後,平埔族兒童就大多進入漢人社學就讀了,土番社學就漸趨沒落了。
漢化的統治政策,直到今日都對平埔族群造成深遠的影響,直到1980年代平埔族後裔發起復振運動,平埔族曾存在於臺灣的史實才逐漸獲得重視。
這幾年有許多平埔族的社區在推廣一些文化傳承、復興的活動,如果有機會,不妨也去走走看看,認識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吧!
委託繪師:伊藤笑
參考資料:中研院〈番社采風圖〉、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高本莉《台灣早期民間服飾》、王金華〈中國傳統服飾:清代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