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痛都是感冒引起❗❓扁桃腺發炎未即時治療,小心變成致命的深頸部感染😱😱😱
「醫生,我扁桃腺發炎,喉嚨好痛!」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男生來診,說話時不但大舌頭說不清楚,呼吸也感覺有點喘。他敘述自己經常感冒、喉嚨痛,所以習慣直接購買成藥來吃,沒想到這次怎麼吃藥都都沒有效。如此不舒服一個禮拜之後,接下來喉嚨痛到根本無法進食,甚至連嘴巴也張不開。
經檢查過後,發現他某一側的扁桃腺狀況良好,但另一邊的扁桃腺已腫脹到幾乎要把喉嚨給占滿了。這可不是單純扁桃腺發炎,而是更嚴重的扁桃腺周圍膿瘍!
✅扁桃腺位置在哪裡?為什麼會發炎?
扁桃腺位於人體的口咽部,包括三個部分:1.顎扁桃腺,通常張開嘴巴就可看到左右兩側各一顆;2.在舌根部的舌扁桃;3.在鼻咽部的腺樣體。因為它是由淋巴組織所組成的腺體,所以也擔負起身體的防禦機制,當我們接觸到外界的細菌、病毒或過敏原時便會產生免疫反應。
一般引起扁桃腺發炎的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經常在感冒時合併發生。當扁桃腺發炎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可能會演變為細菌性感染,就需要施以抗生素治療了。 有一部份患者扁桃腺發炎的情況,多發生在免疫力下降時,像是一陣子常有熬夜、睡眠不足或飲食不正常,就比較容易出現發炎症狀。
✅發燒、喉嚨痛……,扁桃腺炎還會有哪些症狀?
扁桃腺發炎的典型症狀,包括喉嚨疼痛、發燒,也可能會有類似流感如全身倦怠、無力等症狀。其特徵是可見到扁桃腺紅腫、淋巴結腫大等情形,較嚴重的話還會觀察到點狀或片狀分布的白色斑點,也就是化膿。若進展到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多會有吞嚥困難、講話有點沙啞甚至痛到沒辦法講話,小朋友可能還會止不住地流口水。
✅頻繁發作怎麼辦?必要時可考慮手術切除
當急性發炎時,除了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之外,若是喉嚨很痛、連吞嚥都出現困難時,口含些許冰水或食用冰涼的流質食物都能幫助舒緩。此外,一部分病人經常有扁桃腺發炎復發的狀況,臨床上碰過每個月都會因此來診一兩次的患者,有的動不動就發燒、有的則是會造成呼吸道阻塞、還有人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現象。面對這一類慢性發炎的族群,若已經過治療仍無法改善的話,通常會建議考慮接受手術摘除扁桃腺,幫助恢復呼吸道的暢通,且可減少發炎時的不適與併發症。
「不是說扁桃腺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嗎?拿掉之後難道不會讓抵抗力下降、細菌更容易入侵了?」有不少病人在聽到切除扁桃腺時往往感到十分疑惑。事實上,一般扁桃腺的免疫活性在青春期過後便會降低,身體的防禦任務會由其他地方來負責,所以成年人切除扁桃腺之後並不會產生免疫力低下的副作用。至於兒童的扁桃腺雖仍具有免疫活性功能,但人體除了扁桃腺這一圈淋巴組織之外,還有許多淋巴系統也能提供防衛機制、對抗細菌,移除扁桃腺後同樣不至於造成明顯的免疫力下降問題。
另外,有學者研究指出,五歲過後的幼兒切除扁桃腺之後,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一般人並無差別,亦即和未切除扁桃腺的人相比,免疫力不會比較差。甚至還有新近研究表明,幼兒接受扁桃體切除後,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醫的次數反倒有下降趨勢。
✅單側喉嚨腫痛,恐是扁桃腺周圍膿瘍
比起扁桃腺發炎,另一種大家更應留意的則是「#扁桃腺周圍膿瘍」。顧名思義,「扁桃腺周圍膿瘍」是扁桃腺旁邊的小唾液腺發炎化膿,因為積膿無法排出會導致單側扁桃腺腫大,為常見的的深頸部感染之一。除了喉嚨痛、發燒、吞嚥困難或聲音變化等表現之外,它和單純的扁桃腺發炎有個很大的不同:一般發炎化膿會是兩顆扁桃腺同時發生;但扁桃腺周圍膿瘍多為單側腫痛,且若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扁桃腺本身並不會顯得特別腫大,反倒是扁桃腺旁邊的組織較為腫脹。
萬一未盡快接受診治,當扁桃腺周圍發炎情況太厲害,不但會影響周圍肌肉的牽動,導致連嘴巴都無法張開。程度嚴重者,可能還會從脖子向外擴散到胸部變成縱膈腔炎,或進一步對心臟造成影響,甚至帶來致命的威脅,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針對扁桃腺周圍膿瘍的治療,通常在比較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所會直接用一根很粗的長針進行穿刺、抽出膿汁,避免深頸部空間都會遭受到感染。視情況必要,有時可能還需住院治療,透過開刀方式將膿瘍引流出來。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臨床上不乏一開始以為自己喉嚨痛只是小感冒引起、未積極治療後來卻惡化的病人,特別是前陣子疫情緊張,很多人都不敢就醫,直到實在痛得受不了才求診。提醒大家,一般感冒病程多為3~5天,便會逐漸痊癒,假使喉嚨持續腫脹疼痛或已服藥三、五天還未有好轉跡象,可能是有其他疾病問題,必須盡快查明、及時治療。除此之外,有病人分享之前喉嚨痛到他院看診,或許因防疫之故,醫師並未看診、僅聽口頭描述便開藥的狀況。以個人經驗來說,凡耳鼻喉相關症狀醫生通常都會請患者打開嘴巴以便詳細檢視,才能確知是否有異狀喔!
#扁桃腺炎
#扁桃腺周圍膿瘍
#扁桃腺專家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台中耳鼻喉
兒童 扁桃腺發炎 發燒幾天 在 Henry&Mina x 廢柴太太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容易輕忽的病毒】
今年農曆年後因為疫情關係,
我主動幫亨利跟老師請假兩週時間,
結果,兩週後復課,
亨利上課的第四天,竟然開始發燒了!
而在這敏感時期,
「發燒」兩個字就像佛地魔一般的感覺,
完全不敢亂說出口阿!
只好又跟老師請假休息,
看了醫生,表示應該是腺病毒感染,
也只能給予支持療法,耐心等燒退了,
結果前後斷斷續續,真的不是誇張,
燒了快14天之久,最高燒40.5度,
後來幾天的燒都是37.8-38.1的區間來回,
這14天之中,總共看了兩次急診,
第一次急診醫師安排照了胸部X光,
確定排除肺部感染,也說疑似腺病毒,
依舊請我們拿藥回家繼續觀察,
我心想腺病毒也有燒久姬之稱,
可能這次遇到的腺病毒又比較兇狠,
而亨利抵抗力比較弱所以才燒這麼多天
告訴自己只能等病程結束就燒退了吧😓
過程中真的有2-3天體溫都沒有燒上去,
但是體溫都一直處於37.3-37.4偏高的狀態
才開心應該是穩定了,
結果當晚又燒到38.5,
我只好帶著亨利又到了急診,
跟醫師說明這次反覆的發燒過程,
醫生建議讓他抽血檢驗一下,
其中檢驗報告有數種病毒檢測,
但是報告至少要等一週🤦♀️
所以只能依照這些抽血值判斷他的病因,
在醫院等報告的過程,
我真的無法靜下心,
各種可能、各種猜想在我腦海徘徊,
我已經無法好好聽亨利在跟我說什麼話
因為當媽後,我發現我無法承受任何有關孩子的打擊!
當護理師說:報告出來了!
我期待醫生說的是沒事,可以回家休息了
但是~事與願違
白血球偏高、肝指數高於正常值5倍,
又馬上排了超音波檢查,
結果發現肝臟發炎,脾臟腫大
已經等不急走回診間,
我就直接問醫生是什麼原因?
醫生回答我:EB病毒可能性很大!
剛剛抽血有驗,但是最終還是要等報告結果出來才能知道,可是依照臨床症狀表現應該是EB病毒沒錯了!
而這次亨利只能乖乖留下住院治療,
為什麼選擇現在發文也是不想讓大家擔心,因為他已經完全痊癒了,出院後一個月追蹤肝脾也都恢復正常。
EB病毒其實並不少見,
而且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有過EB病毒感染,
只是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症狀的,
亨利就是少數比較嚴重的案例!
—————-我是分隔線—————————-
💡疾病小知識
EB病毒又稱為「親吻病」
📍傳染途徑:親吻小孩、共用餐具或共食、飛沫傳染
📍臨床表徵:發燒、扁桃腺化膿、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曾經身為護理人員,我非常在意個人衛生,所以從不跟孩子共食,不親吻小孩,真的唯一能想到的傳染可能性就是飛沫了。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家中是嬰兒或兒童都切記不要親吻還有共食喔!
而也完全不難理解醫生為什麼一開始會說是腺病毒了,因為亨利初期症狀就是發燒、扁桃腺化膿、剛好春天又是好發季節,所以兩個醫生都說是腺病毒!
(是不是很容易輕忽它,因為EB真的很少有症狀)
💡更多EB病毒的資訊
https://heho.com.tw/archives/17532
#EB病毒
#恐怖又陰險的病毒
#幼童發燒
#平安健康最重要
兒童 扁桃腺發炎 發燒幾天 在 Ryder林公子有四下巴 x 捲毛媽's 育兒正能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容易被誤診的小兒猩紅熱
#症狀跟感冒非常類似
#絕對不能輕忽的紅色皮疹
今天回診病情大翻盤
初三晚上噴了酒精全身出紅疹
原本急診室兩位醫師確診是急性蕁麻疹
🔎前情提要 https://pse.is/JNFRV
連續燒了4天,昨晚燒上39.9度
塞了第三次的屁股
記得在急診室時,醫生特別叮嚀
正常如果是因為過敏的發燒
大約2~3天就會退燒
但是公子已經高燒4天
症狀沒有緩解
也沒有甚麼咳嗽流鼻水的症狀
覺得不太對勁
昨天臨時掛了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
意外的掛到了黃璟隆醫師的門診
說明了症狀之後
副院長說了一個讓我非常意外的病名
「這個不太像是蕁麻疹,應該是 #猩紅熱!」
我跟老公兩人都傻了
我聽過這個名詞
但完全不知道那是甚麼阿
猩紅熱主要症狀:
✅發高燒
✅皮膚粗糙
✅長疹子
✅喉嚨發炎(呼吸道感染)
or
✅傷口化膿(皮膚感染)
猩紅熱一般會由呼吸道感染
一般出現在幼兒身上
如果從呼吸道感染會出現咳嗽症狀
也有可能像我們是從皮膚表面
細菌從被蚊子叮咬的傷口跑進去而感染
所以沒有咳嗽症狀
一般會有出現膿包
(我們沒有太明顯的膿包,但確實有被蚊子叮的傷口)
公子這幾天全身都出現紅疹
摸起來粗粗的
今天開始出現皺皮
另外還有一個症狀是出現 #草莓舌
舌頭紅腫得像草莓表面突起
還有臉紅的跟猩猩一樣
#只有嘴巴鼻子周圍沒有紅@@
剛開始發作的症狀確實跟蕁麻疹有點類似
⚠️但是如果治療不徹底或是未正確診斷
可能會引起急性風溼熱、風溼性心臟病、急性腎絲球腎炎等疾病
真的太可怕了!!!
--------------
【#什麼是猩紅熱?】
✅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細菌傳染,成人大多具有免疫力,這種細菌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
✅猩紅熱的流行季節為每年的 #冬春兩季,15 歲以下的孩童比較容易被感染。雖感染後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傳染途徑】
猩紅熱在人口聚集的地區具有高度散佈力,主要是接觸病人或帶菌者的噴嚏、咳嗽飛沫或接觸而傳染。潛伏期為 1 至 7 天,若未經治療,傳染期為 10~21天,但若給予適當的治療後,則可縮短傳染期為 24~48小時。
【#臨床症狀】
✅高燒、噁心、嘔吐、頭痛、咽喉痛、畏寒、腹痛。
✅發病後 12 至 48 小時內,會出現腋下、鼠蹊部、頸部、軀幹之皮疹,接著蔓延至四肢;其中以腋窩、肘部及腹股溝的皮疹特別明顯,摸起來像粗粗的砂紙,一般,不出現在臉上。
✅臉部潮紅,嘴巴周圍泛白。
✅舌頭紅腫得像草莓表面突起,稱為「草莓舌」
✅扁桃腺上有灰白滲出物,軟顎、後咽部及懸雍垂紅腫發炎,嚴重者會有出血點。
✅皮疹 3-5 天後會慢慢消退,約 1 週後手掌、手指、腳掌、腳趾漸有脫皮現象。
【#是否會傳染】
如果是因為呼吸道感染的猩紅熱,在接觸病童前應戴口罩,以防被傳染,家中有其他幼童,應予以隔離。
【#治療方式】
以前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猩紅熱是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嚴重到像現在 #武漢肺炎 一樣,需要通報主管機關。現在有了抗生素之後,只需要服用7-10天的抗生素就可以治療,而且抗生素期間應依造醫師指示不可任意間斷,避免傷及心、腎。疹子退掉之後皮膚會出現掉屑的情形
【#飲食建議】
高營養、容易消化、低鹽、不具刺激的食物
--------------
現在又39.3了.......
#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
#每天都直接39度媽媽難過
#還好有回門診
#感謝林口長庚總副院長黃璟隆醫師
#結果白白被打了一針蕁麻疹
#媽媽好怕過年
#病毒細菌永遠防不勝防
#酒精還是不能噴太多真的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