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剛生完寶寶沒多久時拍下的體態紀錄照片,雖然都生第三次了,但還是覺得身體真的太神奇了啊
圖一是現在產後五個多月的身體紀錄,全身明顯都消腫了不少。
圖二是大約產後一週的身體,肚子還很大、子宮還很高,不過上半身還沒開始浮腫。
圖三是產後四週左右,肚子雖然消了,但是可以明顯看得出來身體整個張力與重心改變,整個身體是塌塌的感覺,除了皮鬆了之外,感覺皮下也開始囤積水份。
我懷這三胎都是,生完後沒多久乳汁開始大量分泌,在達到哺乳供需平衡前,我的手臂後側到背部都會變得超浮腫、超厚,之前去醫美照了超音波想了解自己的身體,發現那部分都不是脂肪而是水份啊。
圖四是產後三個月左右,全身都浮浮腫腫,感覺脹脹的;視覺上或許沒有看起來很胖,不過自己感受來說覺得身體很沈重。
圖五也是這兩天拍的,我覺得產後五個月到現在進度還算不錯,經過三胎不同的心態與產後瘦身方式,算是找到了最適當最舒服的方法。
回顧這五個月,總結體態回歸的心得大概有下列幾點:
1. 千萬不要心急,也不要覺得永遠瘦不下來,越這樣想越不會恢復(我第二胎產後的切身之痛)。
2. 產後的身體最需要的是休息與放鬆,運動及飲食其次。
3. 沒睡飽就不要激烈運動,沒吃好也不要有罪惡感,記得把心情擺在第一位。
4. 面對自己抗拒的心情,放鬆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和食物建立良好的關係。
5. 不做過度激烈運動,不為了變瘦而運動。
6. 這段路先把重點放在與身體找回連結感,找回來了後再和身體一起找到最舒服的方式生活,找到了自然就會瘦了。
私訊裡也有很多新同學會問我都做什麼運動才能瘦回來?
這三胎我產後瘦身的方式與心態都有點不同,現在算是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生活與心情的節奏,也更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如同我前面說的,產後的運動重點是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強迫自己跑步有氧、重訓都不會有好結果。
我第二胎就是如此,早上空腹有氧45分鐘、下午HIIT半小時、晚上重訓一小時,結果荷爾蒙更加不平穩,又要照顧寶寶睡不飽,身體整個crush不健康也不快樂、更是瘦不下來。
如果一味地覺得自己就是胖、生完小孩就是會變醜,吃這個好有罪惡感,但越罪惡越想吃!下定決心乾脆節食幾天吧?但最後又破功變成暴食無限悔恨惡性循環,最後連內分泌都失調了。覺得自己該運動,又覺得好累好煩好想睡覺或追劇,寶寶在旁邊又哭又哎的… 運動不到十分鐘又放棄,內心又出現了否定自己的聲音。這些我都經歷過,也重新調整出發過,因此這次第三胎,比起專注在飲食及運動上,我更小心的關照自己的情緒與信念。
我覺得產後不是「瘦」回來,而是重新接受身體、並且調整到他舒服狀態的過程,修復因為生產改變的重心、張力及荷爾蒙,雖然這些都會體現在身材上,但是卻絕對不是單純的運動跟飲食減脂那麼簡單,所以接受當下的身體比運動飲食都重要,先接受了身體,才能撥開雲霧與身體連結、找到最舒服的節奏。
這五個多月以來,我做的運動絕對是我現在忙碌生活型態適合的強度與需求,運動目標為:消浮腫、改善姿態、恢復筋膜與肌肉活動度、找回自我、恢復核心肌肉與大腦的連結。
這五個多月做的運動只有這些:
我自己設計的Love the new me 2.0
https://bit.ly/37AjWUh
以及Blooming Fit彈力繩計畫
https://bit.ly/2PcrDqh
這些居家運動強度都可以自行調整、效率高、一天只需要30分鐘,練完不會累到無法帶小孩、睡覺不足也不會累到生病,課表的設計可以短時間練全身,彈力繩則可以針對局部加強訓練消腫。
我很喜歡用彈力繩練上半身(胸、背、手臂、肩膀),因為彈力繩的特性可以伸展/收縮,能有效的讓肌肉、筋膜與淋巴都活起來,練一兩週上半身就消腫不少了。
我沒有特別練腹肌、沒特別吃減脂餐、沒有做有氧運動,頂多偶爾想要聽電音跳舞的時候就戴著耳機跳繩(很爽!),飲食70%照自己設計的飲食指南吃,30%吃想吃的療癒高熱量食物。每天補充維他命跟薑黃,喝足3000ml水、泡澡加薑粉、偶爾喝黑豆水消腫代謝水份。
記得,找回與身體的連結感,才是產後瘦身的重點,真的不要在這個階段強迫自己控制飲食、減脂增肌啊!產後除了身體,更需要被你注意的是心理的調適喔
小商店目前BF彈力繩計畫正在最後優惠,買Love the new me 2.0還會送翹臀圈與水壺!
https://stayfitwithm.qdm.tw
不喜歡常常推銷自己設計的東西但是都被老公唸😆 因為這些真的是我生懷三胎後,邊育兒邊工作又能找回自己身體連結與身心健康的生活訓練好工具,提供我的心路歷程與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和我一樣被自己困住的產後媽媽們❤️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ngela在鮮紅色的藥丸包裝擠出一粒圓扁的藥丸,這就是她每日服用一次的甲狀腺藥物。現年29歲的Angela,已經服食該藥逾兩年,至今依然未斷藥。她透露,醫生曾建議可轉飲碘水或做手術,但她仍沒有這個打算,並期望「希望我可以乖乖食吃藥就會冇事了」。 嚴重可致心臟衰竭 呼吸也會肥 甲狀腺亢進是都市人常...
內分泌 學會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稍早,北市開放不在籍 75 歲以上長者,今明兩天電話預約第二劑 AZ 疫苗。若家中長者患有糖尿病,建議及早預約接種!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若感染 COVID-19,更容易惡化成重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也鼓勵糖尿病患者接種疫苗,降低重症發生率。若擔心糖尿病患者打疫苗會出問題,這邊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項提供參考。
#延伸閱讀也有中風患者的注意事項
【警語:本文無法做為個人醫療建議,做任何醫療決定前,請和專科醫療人員進行討論】
延伸閱讀:
中風患者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6905
器官移植者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6619
______________
泛科學為您準備的 COVID-19 防疫專題 ( •̀ ω •́ )✧
https://covid19.pansci.asia/
讓我們一起渡過這次的危機
內分泌 學會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糖尿病病友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糖尿病會好嗎?以新陳代謝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回答這個問題要花很多時間。就問題本身,我們不說糖尿病有沒有「好」,而是有沒有「緩解」。
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 在幾年前對糖尿病緩解的定義有一份共識報告,今年又與美國的內分泌學會、歐洲的糖尿病研究學會 (EASD)、英國的糖尿病學會 (Diabetes UK) 等專家學者召開共識會議。
新的第二型糖尿病緩解的會議共識如下:
描述第 2 型糖尿病持續的代謝進步到接近正常血糖的專有名詞應該是糖尿病緩解 (remission of diabetes)
緩解的定義是糖化血色素 (HbA1c) 自發性的或經介入後,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物之下,持續至少 3 個月小於 6.5%。
如果 HbA1c 沒有正確反應血糖,可用空腹血糖小於 126 mg/dL 或 eA1c 小於 6.5% 來替代。
http://hanwenliu.blogspot.com/2021/09/DM-remission.html
內分泌 學會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ngela在鮮紅色的藥丸包裝擠出一粒圓扁的藥丸,這就是她每日服用一次的甲狀腺藥物。現年29歲的Angela,已經服食該藥逾兩年,至今依然未斷藥。她透露,醫生曾建議可轉飲碘水或做手術,但她仍沒有這個打算,並期望「希望我可以乖乖食吃藥就會冇事了」。
嚴重可致心臟衰竭 呼吸也會肥
甲狀腺亢進是都市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輕則會影響情緒及外觀,重則可導致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正。「連呼吸都會肥」,原本是一句女生閒話自嘲的句子,在當年只有25歲的Angela身上,卻是無盡折磨及絕望的始源。
情緒低落壓力大 健康每下愈況
Angela形容自己4年前的生活並不如意,與前男友關係及主要為名牌時裝品牌舉辦活動的工作開始碰壁,令她的情緒長期低落。當時Angela的工作非常忙碌,工作至凌晨三四時是常事。「但當時依然重視收入,當時對我而言,賺錢最重要。」最終,Angela還是與前男友分手,但之後她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多種毛病。
有一日,當Angela行至一條每天上班都會途徑的樓梯時,發現自己走到一半已經開始氣喘,並心跳加快,「當時我只暗忖自己是否『虧虧地』,但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
漸漸Angela亦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同事跟她說同樣的話:「你做咩肥咗嘅?」「你點解樣衰咗咁多嘅?」起初她以為是自己胖了,就開始比以前做得更多運動,例如跑步、健身,甚至近年熱門的減肥運動——HIIT高強度間竭性訓練。但每次Angela做高強度運動時,心跳都異常地快,「快得整個人都感到不適」。
頸部現浮腫 確診甲狀腺亢進
Angela慢慢發現自己身體更加浮腫起來,伴隨着同事及朋友日復日的關心與批評,她開始分不清是自己胖了,還是自己太在意別人看法而造成的假像,「有啲大話你講一百次都以為係真啦,何況每日都有人係咁重覆話你肥、話你腫」。
在半年後,Angela的朋友發現她的頸部開始浮腫,在朋友的勸告下,她終於看了第一次內分泌專科醫生,她當時已經確診甲狀腺亢進。然而,由於Angela曾有藥物敏感,所以她最初選擇了接受一年的中醫治療。但Angela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後來發現自己的眼都開始凸出,那時就知道自己真的要再看西醫了」。一年後,她的甲狀腺指數如三碘甲狀腺素(T3)及四碘甲狀腺素 (T4)都過高。她的T3指數比正常人的1.88至3.88mmol/l高至30mmol/l,T4比正常人的0.7至1.8mmol/l高至4mmol/l。「當時醫生跟我說,如果我再不食藥,心臟就會負荷不到,就會死。」
荷爾蒙過盛致新陳代謝加快 成心跳加速症狀
內分泌專科醫生丁昭慧指,甲亢患者會因為荷爾蒙過盛而導致新陳代謝加快,一般病人會有心跳過快、脾氣暴躁、消瘦、水腫、食慾暴增、大便頻密等問題。若病人有眼球凸出的症狀,已算是較嚴重,必要時可能要以進行手術治療。
丁昭慧指,現階段醫學界未知道甲亢的明確成因,但有研究指壓力有可能誘發甲亢。甲亢患者年齡層廣,由20到60歲以上不等,而女患者人數比男性多約四分一。
甲亢主要分兩種,分別是免疫能力異常而造成抗體,刺激甲狀腺而造成過多甲狀腺素的格雷氏病 (Graves’ Disease),較年輕患者是這種原因誘發甲亢;另一種是甲狀腺結節,較年長的患者,尤其患有俗稱「大頸泡」的甲狀腺脹大也會誘發甲亢。
藥物可控制 手術可根治
Angela現在每天所吃一顆的甲狀腺藥物,是其中一個可以控制甲狀腺亢進的方法,但每人的身體狀態不一,故每位患者都要經歷試藥的階段。「一開始我需要一天食15粒藥,後來才慢慢減少」。
除了藥物控制外,病人也可在醫生建議下飲碘水,根據世衞所指,有研究指明碘鹽可以減少甲狀腺體積,減輕甲亢病情。醫生也可以手術切除部份或全部甲狀腺以根治問題。
甲亢女患者有可能因為荷爾蒙分泌而影響經期,丁昭慧指,經期不準確的確會令女患者較難懷孕,而女患者流產風險也會相應增加。Angela則指自己原本也希望生育,「當時聽到當然會感到不開心,但最重要還是男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減肥無助甲亢肥腫症狀
確診甲亢之前,Angela最在意自己在外觀上的變化。她形容當時的處境的確令自己感到很無助,「如果我真的胖了,至少我還可以去減肥」,當時Angela嘗試過控制飲食、戒酒及做運動,但身體都依然不停發脹,「但我當時都不知道原因為何,這才是我絕望的原因」。被問到會否期望自己食藥後,外觀會回復到原因的狀態,Angela表示「不敢想」,「有些人能夠回復原本的模樣,但我現在眼部還是有點凸出,有時看到還是會覺得有點點不高興」。
患甲亢喚醒健康生活模式
不過Angela指,她並不會抱怨自己患有這個病,「這個病令我更加正面」。甲亢讓她放棄了原本作息不定時的工作,當上瑜伽老師,令整個生活節奏都慢下來,她在考瑜伽老師牌的課程,學會調節自己的呼吸,在情緒波動時,一呼,一吸,就是令她放鬆的節奏。
現在Angela的甲狀腺素亦已經回落到正常水平。相對以前的生活,Angela形容現時的工作雖然都忙碌,每天都要游走三區教授瑜伽,但她形容現在的生活是「忙得有意義」,她亦開始享受現時結合運動與職業的健康生活。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甲亢 #甲狀腺亢進 #肥腫難分 #瑜伽 #減肥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內分泌 學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內分泌 學會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睡不好 #台語影片 睡前看個電視,越看越激動,越看越焦慮,到了睡覺時間,反而心驚驚更睡不好;有些人還會說,其實我晚上也沒有睡不好,就是會一直跑廁所,這樣的睡眠品質真的好嗎?今天就讓培樺和宜婷教教大家,如果有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可以讓我們可以睡得跟豬一樣好呢?
#身為驕傲的台灣囝仔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何夜間一直跑廁所?
🔸找出夜間頻尿的原因!
🔸改善淺眠與頻尿的方法!
#影片大綱
🔸夜間頻尿與睡不好的相關性:一般來說,晚上睡眠進入深眠時,膀胱體會放鬆,尿意感減少,讓我們減少半夜一直跑廁所的次數,但如果一個晚上起來兩次以上的廁所,就表示有頻尿的現象喔!
🔸夜間頻尿的原因:泌尿道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內分泌系統的問題如糖尿病,或是睡前攝取過多水分都會造成頻尿的問題,除了上述,也可以觀察以下兩點:
▫末梢循環差:白天因為循環跟新陳代謝差,晚上平躺時,周邊水分及
血液會回流回心臟,這時候尿液就會變多,產生頻尿現象。
▫淺眠:大腦在深眠期會釋放一種抗利尿激素的賀爾蒙,使尿量減少、 尿液變濁,但如果一直處於淺眠狀態,賀爾蒙無法發揮作用,會使尿意感和尿量不斷生成,造成頻尿。
🔸改善頻尿與淺眠的四件事:
▫避免午後攝取咖啡因及睡前喝水。
▫睡前四小時避免宵夜。
▫睡前少用3C產品如手機、電視,可聽舒服的廣播或放鬆音樂。
▫適度淺傍晚前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睡前可做緩和伸展運動或泡澡。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腦科學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失眠 #淺眠 #頻尿 #鄭淳予醫師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