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劇透:
近年我鮮少會由開場那一刻已經尷尬得想離場,感謝《我的印度男友》補足了我這個體驗。
我的印度男友主要講述印度裔男主角(Krishna)一直討厭香港,長期處於失業,直至遇上女主角(Jasmine),開始找到人生目標,就是追求Jasmine,然後在千辛萬苦之下,二人經歷種種波折終修成正果。
首先,我本身挺喜歡印度電影,在電影之中見證到印度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是一件樂事,只不過這一部宣稱帶有香港本土風味的電影,結果卻強差人意。強差人意的地方是主要表現在:許多地方描述不夠細緻,導致劇情轉折時說服力不足,對觀眾來說就會覺得沒有邏輯。
舉例來說,就是Krishna第一次跟Jasmine見面時,對她是沒有什麼好感,甚至近乎討厭。忽然不知怎地,某一日看見她穿着印度服裝,就忽然狂熱地愛上了她,展開近乎痴漢式的追求
跟Jasmine的表白又是奇怪。其實不是來一段感動的音樂,然後說一些看似很感人的說話,整件事就會浪漫起來。
Krishna說第一眼看見Jasmine的時候已經愛上了她,這已經是謊言,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他正跟Jasmine朋友起衝突,按道理是沒有好感。這個推論是有理據的,證據是在之後日子,Jasmine跟一班人在公園練舞時,Krishna對她態度惡劣,且不應她要求收細喇叭音量反倒較大。甚至Jasmine上Krishna的家,他也沒有好臉面給她看。他應該是在第N天之後才喜歡她,而不是第一眼。
然後Krishna說很喜歡女主角的內在美,可是整套戲表現出來給觀眾,Krishna都是為Jasmine的美貌所傾倒,他們連朋友都不是,對話也少得可憐,電話號碼也在故事後期才有,二人沒有深刻的交流下,男主角連女主角也不太認識竟然會欣賞內在美?而且電影也對女主角內在美的欣賞沒有半點的刻劃,那麼哪來的喜歡內在美?
最後,近乎MK式的愛情觀也是令人尷尬。Krishna表白入面,最後說:「我最鍾意你,有邊個人夠我鍾意妳?可以為妳做任何嘢?」、「我知道妳都係唔鍾意我,我哋都係做返陌生人啦,我唔再騷擾你啦。」然後就在演傷心戲,女主角一出現就轉身離開,像極MK的戀愛。
Krishna對Jasmine的喜歡,一直表現在跟蹤、在側旁唱歌跳舞、瘋狂F F,說白一點就是類似痴漢幻想式的戀愛,就是你很想念一個人,然後幻想自己為對方付出了許多,但真實是對方感受不到一點你的愛,只感受到煩擾。
最要命的是,電影為了表演男主角真的很喜歡女主角,就把女主角塑造成一個無理無腦的港女。「如果你鍾意我,你就落車然後跑一個站嚟追我。」誰人會說出這樣的對白?如果想拒絕就直接拒絕,不用放出這樣無腦無理的要求吧?
在這一點來說,其實我認為是塑造人物上算是失敗,電影塑造Krishna的形象上,沒有表現出任何他的性格魅力,反覺他就是一個終日遊手好閒,撩事鬥非、無自信、也不敢找工作害怕失敗。幾經Jasmine的勸喻下,終於去試一份外賣工作,但稍有挫折就放棄,需要Jasmine的不斷在一旁的扶持,最中肯的評價就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好廢」
人物角色塑造的失敗結合男主角痴漢式的追求,使男女主角最後一起顯得更加奇怪。作為一名男性,我也看不出男主角這種痴漢式追求哪裏討好。Jasmine喜歡Krishna的動機實在太缺乏,沒有任何的鋪排或者營造,某一天Jasmine對Krishna角說我鍾意你,突兀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所以當男女主角互相肯定大家的心意,在海邊互相擁吻時,沒有感到一絲的浪漫,反而覺得非常尷尬,不停問自己我到底在看三小。
結局又是一個敗筆,瞞騙男主角女主角死了,藉此想欺騙觀眾感情的套路有點陳腔濫調,而Jasmine母親對男主角態度的轉折又是很大突兀,她一直都是反對二人感情的最大阻力,因為她的價值觀就是覺得金錢比較重要,希望Jasmine能嫁一個有錢的Richard。但是她突然轉軚肯定男主角,是因為看了Jasmine一本日記,覺得Jasmine真的很愛男主角,變好了很多。最可笑的是那一大本日記只有兩頁有寫字,第一頁還是標題,而日記能改變母親放棄有錢生活的那一段文字,大意就是:男主角很聽我的,我愛他。
節奏奇怪,而且好些角色說錯對白的鏡頭也剪進電影之內,反倒女主角的演技是沒有問題。值得肯定是,電影當中會講及印度和香港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印度人在香港會遇到的種種歧視問題,讓香港人正視歧視問題也是不錯,但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實在有點失望。
@west_wingm
#我的印度男友 #愛情 #電影 #文字 #香港 #西樓月如鈎 #故事 #散文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1萬的網紅噪咖EBCbuz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訂閱【陶口秀】鎖定最新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Oxd9K4q99Be0Y7h2ippJg?sub_confirmation=1 主題: 炎亞綸是如何靠著創作度過最黑暗的低潮期? 醫師帶來整型最新觀念 不再只靠外在升級! 點我看完整版▶▶ht...
內在美 人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6 黃偉民易經講堂
武漢肺炎的疫情,完全沒有放緩的跡象。各欵疫苗的面世,好像不是各地政府吹噓的,像食韋哥般的立竿見影。這個時候,是聰明人大演身手的時候。
林鄭將佐敦封區兩天,如臨大敵,強制檢疫七千人,找到十三個確診者。
非常手段,當然無關抗疫。她找準機會,對北京顯示,她一直是習近平的好學生。
按停了香港一年,騷擾了各行各業,不理基層生死,各階層叫苦連天,但就是不封關。保障了大陸的特權人士可以自由進出。
沒有了泛民等民主派人士,她的真正敵人出動了。以梁振英為首的,開始對她發動攻勢,阻止她連任。她瞧不起的,甩皮甩骨的民建聯、工聯會,有旗手帶領,當然各出暗箭。反正,批評林鄭,有機會奪回民心,香港已經沒有民主派議員,他們就仍然要競選議員。
林鄭好清楚,不用些非常手段,如何推銷八十幾億買來的大陸疫苗?香港人唔見棺材唔流眼淚,政府免費幫你打大陸疫苗又嫌三嫌四。一於封小區,殺民生,要大家主動求打疫苗。
大陸又要賺錢又要面,林鄭聰明配合,而且,除了不封關,其他跟足大陸的小區封鎖手段了。
她的抗疫手法只有一欵,不是對付武肺。是爭取機會,向北京表現,她是年年考第一,好打得的習主席好學生,不是那批,假學歷,什麼都唔識的土共癈柴。
至於美國那邊,新總統拜登,他的抗疫,盡顯從政五十年的功架。
甫上任,他第一件做的事,是簽行政命令,美國重回WHO。
美國大水喉重回世衛,譚德塞在拜登宣誓就任總統一小時後,建議提高武肺新冠病毒的確診門檻,篩除弱陽性的確診者。這樣一來,美國的確診人數,在未來日子,便會明顯下降。傳媒會歸功他的一百日口罩挑戰!
這就是政治上的技術抗疫!
林鄭和拜登,用的都是賁卦的手法。
賁,山火賁,《周易》第二十二卦。
賁卦和噬嗑卦一組,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噬嗑,張口大咬,然後吞掉,是森林規律;賁,是文飾包裝。賁字,是花卉的卉字,下面一個代表金錢的貝字。
賁,外表漂亮,花團錦簇,內裡是財帛金錢,但包裝的,是人吃人的噬嗑鬥爭。
兩卦一體,是政治上的軟硬兼施了。
根據宋朝邵康節的《周易方圓圖》,2021年辛丑牛年的值年卦,就是賁卦,山火賁。
這組卦,是隨著觀卦而來的,噬嗑和賁之後,便走到剝卦。
卦序邏輯是這樣的,《序卦傳》說: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者。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序卦傳》說:風地觀,觀卦之後,便是噬嗑卦。
你有可觀的資源,懷璧其罪,人家才會對你垂涎三尺,想吞咗你,將你消化變為我的一部分。這便是噬嗑的象。
所以,嗑者,合也。
將你變成我的一部分。
但物不可以苟合,要包裝,文飾,俗稱好好睇睇,故受之以賁。
將人吞咗落肚,吃相不能太難睇,人家才不會防你。
賁者,飾也。
要包裝,搵個漂亮藉口。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
無論人和事,適度的包裝是需要的,但致飾,當包裝過度,它帶來的亨通,則盡矣。只估表面工夫,包裝和內容不成比例,即使一時亨通,終是有限,總有一日會用完,故受之以剝。
山地剝卦,剝落便會來臨。
噬嗑卦說的是森林規律,弱肉強食,是血淋淋的吞併,適者生存,是我們的血肉人生。
它的綜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將這種人吃人的生存競爭,包裝起來,那是賁卦。文飾包裝,將森林規律,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包起來。
這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原始時代是噬嗑;文明社會是賁。其實,都是強凌弱,眾暴寡,大吃小,人吃人,但總有漂亮的理由和法理的依據。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一體兩面。賁的包裝,是軟工夫,先消化了你的抵抗意志,然後才噬嗑的生吞活剝。
噬,是張大口咬;嗑,是咬合吞下。
一口咬下去,馬上合嘴吞落肚,徹底消滅對方。如果只是噬而不嗑,即吞不下。在森林,捕殺到小動物不立即吞掉,會被其他猛獸搶走。
商場上的併購,國際社會的弱肉強食,都是噬嗑。
賁是用花卉包裝金錢利益,吸引你的東西,包位噬嗑的動機。雷曼債券,地鐵的乘車優惠,任何騙局用的,都是賁的包裝下的噬嗑。
《雜卦傳》說: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無色,是賁卦的本質。
表面上,賁,說的是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但《易經》想對你說,我們不要被表面的人間色相所迷惑,以致無法掌握真象。我們要參透色相,賁的背後,其實是噬嗑。
像《西遊記》的故事,世間的情、欲、愛,其實都是白骨精所化。美人即是白骨,紅粉就是骷髏。
這個色相,不單只講男女,還包括人間一切誘人的名、利、權、位,都是色相。當我們只看到它的色,就會沉溺其中。我們要面對色的時候,參透色相本質,不受誘惑。做到這點,色就彷彿不存在,這就是《雜卦傳》說的:無色也。
除了色相,人心的種種意念,受想行識,都是如此理解。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我們通常先接觸到的,是賁卦的漂亮誘人表象,但它包裝的,是噬嗑的吞噬。
森林是弱肉強食,人間則是各種形式的人事鬥爭,用美麗的藉口,掩飾殺伐不息的噬嗑,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叫賁。
所以,當我們看到賁,就要小心後面可能掩藏的殺機。
如果特朗普象徵的是噬嗑,拜登象徵的就是賁。特朗普擺出一副弱肉強食的戰鬥格,森林法則;拜登的多種族內閣,不同膚色任命,重回國際社會,就是文飾包裝的賁。
賁卦卦辭:
賁。亨。小利有攸往。
《易經》六十四卦,一般卦用的,是利有攸往;但賁卦,強調的,是小利有攸往。
因為,用賁的手法,即使亨,也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個字:亨。說明適當的包裝,有利亨通。因為,搞好人事,好好睇睇,俊男美女,做什麼都有幫助。尤其在政治上,用賁,必有亨通之道。
但花言巧語,文飾包裝,最後還是看內容的。靠賁的手法引致的亨通,時日一久,內在美不足,這個亨通就有限了。
包裝行銷,禮品優惠,都要產品配合一致。只靠賁,只能小利有攸往。
賁,內卦離為火,外卦艮為山。離象徵文明,艮象徵止。內卦的麗,因外面的大山擋住,走得不遠。
卦辭的亨,因為內卦離卦的光明;小利有攸往,因為外卦艮卦的止的限制。
卦象點出了賁卦本身的局限性。
賁卦的《彖傳》:
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為什麼能夠亨通呢?
先從內卦的離卦說起。
離卦的光明中心,在中間那支陰爻。
柔來而文剛,柔,就是那支離卦的陰爻六二。
六二得位得中,是在野的民間菁英,用它來“文”剛。
文是動詞,文飾,包裝美化的意思。
賁卦之所以能夠亨通,就是因為這支六二,在下卦,文明的中心,它能夠文剛,用文飾,美化包裝四周的剛,這是一個相得益彰的手段。
六二“文”的陽爻,剛,主要說的是九三。
九三在下卦頂,是在野民間最光輝的人物。
它是陽爻剛位卦頂,是民間色相最深的地方。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人的一生,無非都是爭逐食和色。
三多凶,我們不要被色相所迷,一迷便凶。
離火頂位,紅得發紫,是因為背後有六二在文飾它。
六二九三,承乘俱吉,兩人關係極好,用六二的離火文明來包裝九三的卦頂陽爻剛位,用純柔包裝純剛。
九三是大明星,六二就是經理人公司;九三是球王,六二就是背後的教練領隊。
柔來而文剛,故亨,《彖傳》一開始就解釋,六二用賁的工夫,讓有承乘關係的九三發光。
跟著說上卦艮卦,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分,是另一半的意思。
艮為山,唯一的陽爻是上九,在山之巔,是登峰造極的位置,然後去“文”柔。
上九“文”的,是柔。
說的是六五。
六五君位,當然是檯面上人物,像美國總統。
但它是陰爻,本身是虛的,陰爻剛位,人有權力,但人能力不足,要靠它背後的上九,一個退休的大老,在幕後指點。
表面上六五是揸莊的阿頭,但原來有支陽爻,在上九,賁,美化它。上九在幕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六五上九,也是承乘關係,極好,一個出面坐正,一個背後發功。讓六五這個君位,稱職地扮演領袖的角色。
剛上而文柔,剛上,上九這支陽爻去文飾美化,柔,六五的形象。故小利有攸往。
六二這陰爻,去文九三,柔文剛;上九這陽爻,去文六五,剛文柔。
四支關鍵的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達到卦辭說的效果。
《彖傳》告訴我們,在賁的處境中,承乘關係,上司下屬關係,比應與更重要,比所有關係都重要,人際關係好,才能發揮文飾美化的效用。這就是明年牛年的密碼!
跟著,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這段話,第一句「剛柔交錯」,很多《易經》版本是沒有的,但我認為有了它,解釋才完整。
天文,人文,是人與自然,人的小宇宙和自然的大宇宙的關係。
觀乎天文,指我們要用觀卦的精神,視察宇宙的運作規律,以察時變。
其實,整本《易經》,就是在研究時變。
再觀乎人文,人類文化發展,慢慢脫離動物本能生存之外,有精神文明的建立。
這個人文世界,非常值得我們細心觀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樣對賁卦的發揮,就很正面。
賁卦內卦離火的文明,不斷向外卦艮山的高峰境界攀爬。爬到孤峰絕頂,止於至善。艮卦的卦德,就是止。
這也是《大學》一開始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明明德,將賁卦內的離火的明,內在的光明,開發出來,在明明德,在親民,除了自己的明德要明,有責任將其他眾生的明德也明起來,做到最後,止於至善,那也是賁卦的外卦,艮山了。
《大學》的三綱領,從賁卦的卦象解釋出來,人文化成,就是這樣出現。
剛柔交錯,天文也。
賁卦三陰三陽,本來就是陰陽交錯的象。
陰陽交雜,本就是文。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四時流轉。
當文不是一個均勻的結構時,吉凶就生焉。
文,是剛柔交錯的,代表現實的人生很複雜,不是單調一致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它們之間的互動。
人生要學的,就是這個「文」,這裡面大有文章。不學,就無法分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文明以止,人文也。
當人類文明的發展,對自然的破壞日益加劇,當無節制地發展,便會導致文明毀滅。所以,文明發展必須適可而止,止於至善。這便是人文精神。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是天體運行的變化,都是時變,反映人間變化的規律,看不同文明的建構,吸取其中的精華,益及世道人心。讓這個宇宙規律,演化過程,知識普及天下。
文明要普及,普及到普羅大眾,遍及鄉野,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推廣到廣土眾民,變成文化,才算是化成天下。
這也是《大學》說的:平天下。
天下沒有平,我們要努力,去平,那是奮鬥的歷程,最終目標,就是要平天下。
這是賁卦的抱負。
下星期三,二月三日,是立春。辛丑牛年開始了,這年的值年卦,就是山火賁。
我們要好好的玩味這個卦,它用文飾來包裝這個現實的血肉人生。
內在美 人物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終於來到山下,現代文明聞起來沒有炭火的味道。
從11月中到昨天,我一共在山上待了16天。先是8天天天豔陽高照的南二段縱走,和7位好友度過了人生排名前幾的快樂山行,竭力地在每一個舒服的草地打滾、在空無一人的山屋裡大聲歡笑,觥籌交錯。而緊接著未來大人物發表會後的,是一趟超乎我預期的,如夢似幻的山行。
—— 布農丹社傳統領域守衛行動
「我們現在是吃同一鍋飯的家人了。」有著大大眼睛的阿布思是這支13人隊伍裡唯一的女生,當我們在海拔2650公尺的倫太文前鞍營地晚餐時,這樣說道。不知她當時是對誰說,這句話在這隊伍裡也不止一次從不同人口中說出來,但就是她的那一句,在那淒風苦雨寒冷的第三晚,深刻印在我的心中。
這八天以來,我有幸受台灣山林史權威鄭安睎教授邀請,加入了由 馬詠恩領軍,花蓮馬遠布農族丹社群(Takivatan)青年組成的尋根隊伍,沿著清代闢建的關門古道,跟著老人家們的腳步,一步一步往族群的根邁進。我們的任務是搭建工寮,透過一次次的尋根行動,讓路更加清晰、停宿點更加完整,讓Takivatan的族人們都能有機會沿著這條路走進古老的記憶中。
但老天並沒有給這樣一支懷抱憧憬的隊伍好臉色,花蓮的中級山太過嚴酷冷峻,從第一天下車開始就凌虐著我們——低溫、大雨、泥濘,以及往後整整一週完全沒有停過,下雨般的樹冠層滴水。這一切讓所有人都吃足了苦頭,鞋襪衣褲盡濕,每天的藍白帆布下總是掛滿了待烘烤的衣物,把塑膠繩壓得又低又彎。抹得到處都是的泥巴,讓所有人的裝備都綴上了天然的塗鴉。
雖然身為隊伍中唯一穿著登山鞋加綁腿的歐式登山風格(其他全員雨鞋),只有我八天以來腳都是乾的(我現役鞋是Hanwag Alaska+OR鱷魚綁腿),但代價是穿鞋子多人家十分鐘,而且外觀全是泥巴,反倒有點羨慕大家能自由地穿脫鞋子進進出出。一直到今天,我身上被兇狠的光復林道螞蝗吸食的傷口,還在隱隱發癢。
但唯有最艱苦的環境,才會凝聚最緊密的情感。這一起共患難的13位青年們,馬詠恩、蔡昇達、強哥、虹元哥、志豪、俊傑、大頭、阿布思、阿頓、雲揚、理博、Ian、我,在這條不可思議的道路上,用傳承自布農族老人家的方式、語言、歌唱與價值觀,度過了與山林融為一體的八天。
這八天,也深深震撼著我的心,原來這就是Bunun,原來「我們仍走在這條路上」,才是傳統領域精神的核心。當我們抵達中央山脈主脊腳下的馬太鞍溪營地(Tongqolan)與鄭老師帶領的西段隊伍會師時,一聲槍響拉開序幕,詠恩帶頭領唱的《Macilumah(負重歸鄉)》,也清晰了我的布農族,或者說原住民族視野。
「文化是活在人身上,透過土地傳承的。」
那渾厚嘹亮的歌聲,悠遠的迴盪在馬太鞍溪巨大的紅檜與台灣杉之間,和寄宿在巨木年輪裡,百年前走過的老人家們的嗓音共鳴,譜出了我聽過最美的旋律。網路上有許多Macilumah的YouTube,但都無法真正傳達那源於山林的感動。
只有當原住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有尊嚴的生活、實踐時,那些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貴文化資產,才能發光發熱。他們可以到國家音樂廳獻唱,但在那之前,仍須有親身與土地合奏的記憶,才能重現十分之一的震撼,而不流於找不到靈魂的描摹。
---
那天搭完Tongqolan的工寮,象徵著關門古道東線已經完成三座尋根小屋,我們在工寮與神木的跟前留下這張照片。我們知道這行動會一直下去,直到有一天,Takivatan(丹社群)的族人們都能用自己的雙腳,去看一看屬於自己家族的老屋、獵場,繼續用這片土地傳承屬於Bunun的文化。
這一趟下山,我又重溫了一次久違的不捨感,因為跟部落上山是回家,回到那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平常的「上山玩累了回家洗澡睡覺」完全不同。雖然和「舒適」完全扯不上邊,但聞著炭火的味道、聽著族語的精妙與老人家的智慧,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這就是屬於台灣、屬於原住民族,源於土地的「登山」,不,「在山上生活」。我們透過這種團體生活、細膩的分工、共享、高歌、大笑,成為了靈魂交織的家人,成為一族。
---
在台灣,如果喜歡山,卻沒有跟部落一起上山過,那真是太可惜了。唯有在山上交心,以雙腳跋涉,你才有機會感受台灣山林最珍貴的內在美——那傳奇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癡迷不已的文化寶藏。
我想繼續跟著馬遠的家人們上山,向他們學習屬於Bunun的點點滴滴。也希望有機會,能逐漸的和其他族的朋友們,回到自己的老家,聽聽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與驕傲。
爬山嗎...
讓我們打開心眼,感受山,感受屬於台灣的自然吧!
Kamisama, Uninang!
#布農丹社傳統領域守衛行動
#感謝鄭安睎老師
#感謝馬遠部落族人們的大力支持
內在美 人物 在 噪咖EBCbuzz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即訂閱【陶口秀】鎖定最新節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Oxd9K4q99Be0Y7h2ippJg?sub_confirmation=1
主題:
炎亞綸是如何靠著創作度過最黑暗的低潮期?
醫師帶來整型最新觀念 不再只靠外在升級!
點我看完整版▶▶https://youtu.be/1JxaDrhAtSU
✓ 每週三 20:00 準時上線!
✓ 上線平台:東森娛樂FB、東森噪咖FB、陶口秀YT、陶晶瑩FB、陶晶瑩YT
你愛整型嗎?你有整過型嗎?整型這件事情在醫美診所到處林立的現在,似乎已經是很普羅大眾的一件事,醫師將帶來最新整型觀念3.0,提倡整型不只是外貌變美,連內心的自我也要更加自信!而炎亞綸透露自己靠著創作度過低潮,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容?全部都在今晚八點陶口秀。
#炎亞綸 #邱軍棠 #醫美 #整型 #外貌協會 #內在美 #人生低潮 #自信心 #摩登原始人 #創作 #感情風波
【噪咖強打精選】
來噪咖變美吧►►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1emYL6aPhmfUBHm30iAkNco9dBJBmEo6
情侶大小事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aHXreu1tI&index=5&list=PL1emYL6aPhmeZS7-cMC4_eZEEChvm7qRo
做吧!噪咖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9V5scB5UeE&list=PL1emYL6aPhmdDcAWcOIVXCEaKArB2J06W&index=7
只有妳知道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a1pde6ouY&index=2&list=PL1emYL6aPhmcTyzxsgXmqpWqoVnHpo6j4&t=0s
【噪咖Facebook粉絲頁】
噪咖EBCbuzz►► https://www.facebook.com/EBCbuzz
【噪咖EBCBuzz】
最幽默有趣的生活娛樂內容都在這►► http://www.ebcbuzz.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n0b5-4_1VU/hqdefault.jpg)
內在美 人物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疫情下感到低落,面對社會感到無力,這些情緒該如何轉化?
#甄詠蓓 戲劇工作室,去年與著名國際形體劇場大師 #DavidGlass 開辦 #LostChildProject,以戲劇治癒受傷迷失的心靈。今年甄詠蓓更將工作坊搬上大館的舞台,舉辦「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劃」,策動一系列網上及現場的創作、演出。
戲劇導師Rico說:「面對無力感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做一些事回應。」他與學生選擇以戲劇轉化內在的情緒。他認為回應至少能令人感覺好一點,也有助整理思緒。另一參加者Tim則以短片抒發對社交媒體資訊的無力感,Hanks與Toby以劇場在疫情下重新思索家的意義。他們會在影片中,分享他們如何以戲劇轉化社會情緒。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Xib0QlzqU/hqdefault.jpg)
內在美 人物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新欄目 #文化後浪】導演 #周冠威 重看《 #十年 》,發現現實比他拍的電影,變得更為荒謬。
他說《 #自焚者 》其實在問:「香港人你願意為香港這個家犧牲多少?」過去一年香港人以行動回應了,讓他在傷痛同時,看見了希望。
他不知道未來會是如何,但相信當「唔睇死」一件事時,就會看見盼望。從前,他也「睇死」過自己,因着過去的經歷,令他更希望所拍的電影能為人帶來力量。他冀盼近作《 #幻愛 》能療癒城市中的情感創傷,讓人相信改變的可能。
細聽文化界新浪潮,創作背後的一份信念。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p7_EDK3Vs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