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家政課】奶奶與鹹魚
奶奶喜歡吃鹹魚。其實不只鹹魚,鹹肉也愛,鹹香腸也不錯,去麵攤還會跟老闆說,她那碗要鹹一點。
於是家人香港出差回來,便識相買了一塊港式鹹魚給奶奶做伴手。那塊銀白色、覆著白霉的臭魚片,被她小心翼翼用報紙包入冰箱,從此忘記,直到某天才突然想起,用絞肉和蔥花一起做了鹹魚蒸肉。
很遺憾的,鹹魚經過電鍋的蒸煮後,更臭了。白飯和鹹魚同鍋蒸,於是那出淤泥卻染了的白飯也帶有魚臭,讓十點才加班回來的家人又餓又害怕下箸。鹹魚肉餅又很鹹,奶奶每餐只吃一點點,吃不完就擺冰箱,連放一個禮拜後,冰箱所有子民都染上他的氣息。
可能就像國文課本所說「海畔有逐臭之夫」,奶奶就是海邊那個喜歡臭的怪人,對一塊舶來的臭魚自有一股旁人不瞭的深情。
一直到工作後,趁著連假去香港,在郊區附近的小攤子,吃了一盤鹹魚雞粒炒飯,雞肉嫩,美生菜也甜絲絲的,也有鹹香的海鮮滋味,但一點也不臭。想說可能是家人之前買錯?但在郊區街市找到手作鹹魚攤,向圖中婆婆買了一塊,一樣是鹹鹹霉霉臭臭,用衣服包裹偷渡回來時,那些衣服都很汗顏。
原來鹹魚吃之前,得先用開水沖掉灰塵和霉,擦乾後再以油煎到黃脆,挑掉刺以後,再和炒飯、青菜、絞肉合奏;如作家焦桐〈論炒飯〉這樣描述:
「⋯⋯魚的鹹味表現為一種腐香,剛蒸的時候,滿室揮之不去的臭氣,經過去骨、油泡,下鍋之後卻瞬間化腐朽為神奇,異香誘人饞涎,像一則鼓舞人心的勵志故事。不僅炒飯,這種鹹魚像極了睿智的幕僚,能力超強卻從不功高震主,從不強出頭,安安分分扮演著最佳配角,搭配什麼就香什麼──炒青菜,使青菜雍容華貴;蒸鮮魚,使鮮味充滿了戲劇性張力;若用來煨肉,會使一塊平庸的肉,有了不俗的氣質…… 」
奶奶的鹹魚並未化腐朽為神奇,而自始至終維持臭意,其實只是沒有炸過而已。這也合理,因為原籍蘇州的奶奶不會做粵菜很正常。下回,餐桌上的鹹魚蒸肉,應該會脫胎換骨,從異臭變奇香(吧)。
#結果失敗了還是臭
#全家變海畔逐臭之夫
#海畔的卡夫卡
#小助教正正
全家變海畔逐臭之夫 在 【《昭明文選》經典名句】 蘭茞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 ... 的相關結果
「海畔有逐臭之夫」隱含黑色趣味,此句是有典故來源的。《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記載,從前有個人,身上散發惡臭的氣味,他的父母、兄弟、妻妾與 ... ... <看更多>
全家變海畔逐臭之夫 在 辭典檢視[逐臭之夫: ㄓㄨˊ ㄔㄡˋ ㄓㄈㄨ] 的相關結果
... ㄔㄡˋ ㄓㄈㄨ,釋義:追逐臭味的人。後用以比喻有怪癖的人。《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所好尚,蘭茝蓀蕙之芳,眾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 <看更多>
全家變海畔逐臭之夫 在 逐臭之夫[正文] - 成語典 的相關結果
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書證.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好尚,蘭茞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宋.周煇《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