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倒立先生觀察宋省長選舉政見後建議宋省長的選舉論述(看後來發展應沒被採用):
以下是我對宋主席選舉建議,不知有沒有機會給宋主席參考?
我有三個建議:
一,現成的政績:發揮外交、民主溝通鼎鼐能力幫香港溝通
二,原本十大政策外的「倒立先生務實政策初擬稿」。特別是第一條,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大病灶
三,選舉策略:宋總統超越宋省長。目標拚出333的局面
一,現成的政績:發揮外交鼎鼐能力幫香港溝通
改善香港問題
二,倒立先生務實政策初擬稿,特別是第一條,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大病灶:擊潰藍綠一家親,若能執行,應才能走出第三條路,不被藍綠邊緣化。如果無法執行,泛藍或務實選民應還是會回歸藍軍,我自己也不例外。
政策十大方向:破、公、土、族、旅、運、養(老幼育)、武、平、藝
1(破)擊潰藍綠一家親:徹查歷年藍綠共構弊案(分析讓藍綠一家親的法律、執行、結構問題並改善),改善貪腐、政府效率,財政紀律監督委員會、公共建設總體檢
2(公)改善政府外行管內行問題-政治任命簡劭、國營酬庸改專業經理人制、績效管理-
3(公)改善政府辦公室政策問題-制定公務員實地考察實際時數
4(公)年金改革不朔及既往、公務員加薪三倍但有淘汰機制
5(公)改善正負執法威信與民眾守法習慣
6(公)兩岸和平協議、世界貿易佈局
7(土)國土規劃(環保、安全、產業效益、原住民傳統領域、縣市精簡合併、農地農用輔導集中遷廠)
8(族)族群委員會:統整台灣各大族群文化事務(成立平埔原住民臨時委員會、閩南、客家、眷村委員會、新住民委員會)
9(族)原住民委員會上升至文化部,讓原住民文化成為台灣母體文化
10 (旅) 成立觀光部(五大規劃與統整:山、海洋、南島與族文化、中華祭祀文化、信仰、在地知名商家鑲嵌計畫)
11(運)成立運動部,專門協助國手與推廣國民運動,健康護台灣
12(養)成立養老部(養老規劃、養老年金統整)、成立0-6歲國家養專案小組、實行天賦(興趣、夢想)教育
13 (武)各國武器採購競標
14(平)成立性平委員會(處理世代溝通、科學證明、法律相關問題,讓疑惑有出口、讓無助有接口)
15 (藝)提升民眾藝文品味,加強補助、強力鼓勵藝術團隊如紙風車劇團369鄉鎮巡演,十年一期計劃。
三,選舉策略:宋總統超越宋省長
1口號
只有宋總統能超越宋省長
副標
讓台灣溫暖的成長
2 369鄉鎮巡迴鞠躬,展現「人民助理」的新政治態度
3 宋省長紀錄片
4 目標拚出333的局面
藍綠各30%, 橘30%
橘30%:把討厭藍綠之外的務實選民撐到最大。
現在有8%
+擊潰藍綠一家親5%
+政府改革5%
+郭董挺5%
+觀光5%
+族群3%
+其他3%
總共34%
扣掉零頭4%,也許有機會站上30%
公共藝術執行小組 在 陳麗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七年了,石化管線安全管理要落實
高雄731氣爆案二審判決認定肇事責任百分百在高雄市政府,重重打臉從不認錯的陳菊民進黨市府團隊,證明挪用6.3億善款的代位求償機制不但是民進黨市府「諉過卸責」工具,更侵害了災民當時獲善款救濟的權利。高雄市議會氣爆調查小組召集人陳麗娜對陳其邁提出呼籲,希望他身為表率接受司法判決結果,設法改正陳菊留下的「市府代位災民向市府求償」、「侵犯災民善款受益權利」、「OPS疊床架屋」、「氣爆團隊無責反升官」等系列錯誤,並全面檢視管線管理和安全問題,真誠面對氣爆歷史真相,讓高雄真正走出氣爆陰霾。
陳麗娜指出,高雄氣爆7年前發生後,陳菊用盡一切的力量把責任導向石化廠商,從不承認錯在市府。甚至在一審做出「市府責任佔四成」判決後,陳市府團隊還痛斥該判決「認定事實顯有錯誤」,並一再以「氣爆主要肇事者既為市府外之業者,災民如從國賠途逕獲得完全賠償因而使市府無法再向其他主要肇事業者求償,無異是由全民納稅錢幫其他主要肇事業者擔負起賠償責任」等辯辭帶風向。言猶在耳,二審去年四月宣判,進一步推翻「市府責任佔四成」的一審判決,認定肇事責任百分百在市府公務員對公共工程未嚴格把關、善盡職責,至於榮化、華運公司當天應變行為並無不當,獲判無罪。
陳麗娜表示,二審判決徹底推翻了陳菊團隊代位求償的立論基礎,證明國家賠償才是正確的途徑,才不會留下「市府代位災民向市府求償」的荒謬結果。更重要的是,當時為執行代位求償共挪用善款6.3億、律師費6584萬,使得將近7億的善款無法即時分配給當時生活陷入困境的災民,嚴重侵害災民受益權,踐踏民眾愛心。現在就算市府回補這筆善款,但已失去急難救助的時效性。
陳麗娜認為,以代位求償取代國家賠償,基本上就是陳菊團隊試圖轉移責任、把壞腦筋動到善款上的結果。善款被挪用還不僅於此,許多經費被市府拿來當作觀光考察、添購公務設備、舉辦非災區活動,引發各界檢討聲浪。然而事過境遷,陳菊團隊無一被究責。陳菊高升總統府秘書長、監察院長,主要肇事者趙建喬等3人被市府護短判定不必負賠償責任,發明代位求償機制的王世芳被陳其邁拔擢為法制局長,將氣爆裝置藝術排除適用採購法的史哲更獲重用,如今貴為高雄副市長。陳菊時期的卸責團隊如今深獲陳其邁重用,仍然擔任塗脂抹粉的重責大任,這樣的人事安排並不適當。
此外,陳菊團隊為移轉管線管理不力的指責,先於104年在經發局成立OPS工業管線辦公室,106年又在工務局設道路挖掘管理中心,當時就被批評為疊床架屋,增設組織只是為了增加擋箭牌而已。後果不其然,這七年來OPS辦公室每年花費五千到七千萬,結果竟是以外包方式辦理,成立組織卻把業務外包,非常荒謬。此外,OPS管工業管線、道挖中心管一般管線,造成一個氣體外洩事件發生時,兩個單位都要帶各自的圖資到現場,既沒效率,又嚴重浪費資源。
陳麗娜指出,成立OPS及道挖中心時,她曾指出兩個單位有曡床架屋問題,但陳菊市府嚴詞否認。然而去年9月前鎮區翠亨北路發生乙烯事件,後來經發局的《翠亨北路乙烯事件總結報告書》中記載,市府在第一次檢討會議中,就對OPS與道挖中心業務重疊做檢討,建議應整合管線權管單位。
陳麗娜表示,高雄氣爆已經七年了,災區街道市容已經恢復,災民也回到正常生活,但歷史真相、政府責任不容錯置。在氣爆案三審定讞以後,以後陳其邁不要為了維護陳菊而否定司法,並要思考6.3億歸墊給善款委員會以後,這筆錢要如何使用?也要思考陳菊團隊成員是否適用?最重要的是,OPS應要和道挖中心組織整併,統一步伐、整合資源,真正落實管線安全管理工作。
公共藝術執行小組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薇仲第五次市長施政總質詢|被迫改書面啦!!】
基隆市議會第五次定期會在5月4日開始,期間因應5月15日全國第三級警戒停會,後又於6月29日復會優先開始審追加減預算...,並且將議員對市長施政總質詢改為書面,要求市府於8月份臨時會前回覆。(明明也是第三級警戒硬是復會還把議員對市長總質詢改成書面= =...,平常發公文都不一定等到回覆了,而且有些議題等到回覆的時候時效早就過了...)
本日(7/14)是第五次定期會的最後一天,我們也將被迫改成書面的總質詢內容整理給大家,由於總共有八大項重要市政質詢,所以以下努力濃縮字數,留言處也會附上完整的書面內容,之後市府的回覆也會分享給大家,希望市民一起來關心!
第五次(被迫改書面)市長施政總質詢,薇仲說給你聽👉https://npptw.org/UoIsxK
一、本市防疫工作相關檢討與資訊統整💉
疫情爆發以來,不論是居家快篩後相關流程,以及針對防疫旅館與集中檢疫所的收治規劃都是市民非常關心的議題,我們請衛生局說明外,也強烈要求加強即時資訊工作(如無公共風險之疫調完成後也應加註以安人心)與基隆市Covid-19專區資訊整合,同時更要求將前十類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各類別造冊人數、中央撥補到基隆的疫苗數量,以及各類別已施打人數等資料公開上網。此外,針對不斷在媒體上發酵的首長疫調之爭,也應明確說明中央成立跨縣市資訊平台後針對區域聯防的協助,以及地方政府是否確實檢討區域聯防之困難並反映給中央。
二、溫室氣體管制與低碳永續城市🌏
城市是減碳排放和綠色永續的有效行動單位,但基隆過去僅是被動以中央撥補經費和相關規範來執行,甚至有把原本業務範圍作為減碳目標的投機作為,因此,我也不斷要求檢討,在這次書面質詢中,我要求市府儘速對「基隆市低碳永續家園建構推動計畫」、「基隆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計畫」計畫的執行狀況、達標情形進行盤點,並檢討各細項指標訂定合理性及說明減碳量化程度。
針對本市預計訂定的《基隆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草案》,我要求應訂有本市之明確中、長期減碳具體目標,並要求成立低碳永續及能源政策專責單位,更重要是在政策規劃過程中納入民間社會力、與市民一起行動,此外,更要配合中長期目標,有相應的評估預算、目標是否達成之機制,並依成果滾動調整。
三、樹木保護法規統整與將專業修剪納入工程契約規範的進度🌳
樹木的錯誤除了會使得樹木因傷口過大而慢性死亡外,更可能導致樹木肢體無法平衡與樹體弱化而在風災傾倒,除了造成公共安全問題,也非常浪費公帑。這次質詢我針對民眾詢問的麥金路與十全亭過度修剪議題請市府說明處置,同時也請市府回覆我已經詢問多次——《基隆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與《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修剪申請」到底要不要落實與明確執行,以及此兩項過時法規的檢討與去留。此外,針對公有樹木的保護、預防樹木不當修剪與強化工程納入專業修剪,林務局也正在擬定修法,我們也再次請市府相關單位說明建立基隆市詳盡樹木修剪規範的進度,以及是否依照林務局的建議,將修剪規範納入工程採購契約中,以修剪專業來落實公有樹木保護。
四、2021城市博覽會📈
有鑒於疫情發展難以完全掌握與預測,我先前發公文詢問基隆市即將於2021年10月舉辦、要花費本市3500萬經費的「2021城市博覽會」是否有足夠的應對措施,但觀銷處回覆的相關措施只是依照防疫指引來進行。當表演藝術界、全球及台灣各博物館和美術館在疫情期間發展出各種結合網路資源、影像技術、線上社群的新展演形式時,目前「基隆2021城市博覽會」卻未見任何結合新技術與思維的創新改變,與「2021城市博覽會」的初衷「在快速變動的全球化風潮與既有行政框框中,走出另類的城市治理典範」背道而馳,也無法回應市長在施政總報告中表示「面對 COVID-19 疫情與全球地緣政治再結構,台灣的城市治理需要再進化」,因此我們再次於書面總質詢提醒,並請市府提出面對疫情有創意的內容轉化,真正透過不同媒介將基隆的「過去400年與未來40年」作出創意呈現。
五、市有閒置空間資訊公開💻
除了在市議會不斷提案盤點市有閒置空間並資訊公開,我們也於2020年12月27日舉辦「『好市有閒置空間,不開放嗎?』的討論會、邀請參與「臺北市是有閒置空間綜合查詢平台」各段歷程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來分享經驗並帶領討論,現場也有財政處、產發處以及約50位基隆藝文、新創等領域之青年工作者參與討論。目前財政處已積極進行盤點工作,但整個市府針對資訊公開和空間媒合卻想要以「標租」來進行,我們非常擔心公部門習慣的「標租」無法掌握需求、更無法媒合此類小型市有空間的需求者,因此我們再次建議整個市政府回覆目前閒置市有空間資訊公開規劃與進度,以及各局處空間活化計畫的整合進度,希望市府有更貼近需求者的創意空間活化方向,真正媒合市民與青年的需求。
六、本市轉型正義與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執行狀況🖋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將基隆港、原基隆要塞司令部等列為審定公告第一批不義遺址。不義遺址的保存目的,是為透過空間取徑還原歷史真相、反省歷史記憶,並促進轉型正義的相關工作,以深化人權教育。本次我們也要求市府針對目前審定公告本市四處不義遺址相關歷史內容進行文獻與檔案爬梳、整理,且要規劃於現地進行歷史內容呈現或於正在進行工程設計中融入,供基隆市民深入了解相關歷史內容。同時,也請市政府說明威權象徵的清除工作。
此外,由於國門廣場基座以及近日惠明新村等未確定文資價值之文化資產提報標遭到「未審先拆」的爭議。在國門廣場基座上,更在僅有現勘紀錄(且參與委員都認同基座有其歷史價值、應登錄為歷史資產)、未經由文化資產評估審議就徑行將基座拆除移置異地的誇張處置,我們強烈要求市府檢討本市文化資產評估、審議及保存之作為是否失當。
七、交通設計與公車營運檢討🚐
台灣每年因交通而死亡的人數高於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數,其中多數肇因來自「車」本交通的設計基礎,目前,人本交通為基隆市府近年致力目標,然而,除了硬體設施改善外,我們更要求交通處針對目前智慧交通的狀況提供事故路口之交通數據與相應檢討,同時我也提供去年我以彭祖裝實測安樂區危險路口的影片(影片網址 https://npptw.org/LtBF30 ),請交通處說明行人穿越時相與路口設計之檢討與改善措施。
再來,由於基隆市公車虧損嚴重、已達13億,目前基隆市府與議會已組成「公車營運改革小組」,而我們也要求交通處和公車處說明目前「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使用調整規範」和「站牌間距」等改革項目之進度,同時,也請說明跨區公車規劃,以及社福卡使用規範〈基隆市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搭乘公車優待辦法〉修改進度。同時,也詢問大家關心的506公車的營運檢討,並請公車處說明太陽能版智慧站牌於基隆設置的可行性評估。
最後則是基隆捷運,也就是「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已經在去年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先前我們煩請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與鐵道局討論,鐵道局表示「基隆-八堵」間技術層次定案約在年中,若綜合規劃順利完成,約在2021年底舉辦民眾公聽會,此次除了請交通處說明目前掌握進度外,更再次要求基隆市政府於各項討論會議代表基隆市民發聲、要求中央將掌握通勤族的通勤起訖與需求,才能將使用者的想法納入規劃中。
八、垃圾清運與限塑政策📸
住宅區或偏遠山區都常有民眾亂丟垃圾或是不肖廠商丟棄大量裝潢等廢棄物的問題,但棄置廢棄物難以舉證,偏遠山區更有清理上的困難,也因此,預防與稽查更為重要,我們在此次的書面質詢中詢問環保局搭配在稽查上與警察局合作的困難,以及搭配移動式電眼的規劃,此外,也請環保局說明「非法棄置聯合查緝計畫(下簡稱獵鷹計畫)」過去執行成效與本年度的規劃。針對獵鷹計畫之成效與執行規劃,請市府回覆
由於越來越多民眾關心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造成對環境、海洋的危害,然而,從中央發布之限塑政策執行多年卻成效不彰,我也收到安樂高中的學生陳情,希望可以檢討基隆市限塑政策。因此,我也特別在此次請環保局提供近年基隆市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用量統計,同時請環保局說明目前限塑政策的困難與檢討,並建議除宣傳外,更要參考不同縣市與企業合作之實例,在更多消費場域執行創意減塑方案。
公共藝術執行小組 在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執行小組 應於興辦機關(構)與公有建築物或重大公共工程之建築師、工程專業技師或統包廠商簽約後六個月內成立。如有特殊狀況,得報請審議機關同意展延之。 第17 條. 執行 ... ... <看更多>
公共藝術執行小組 在 請問公共藝術的設置流程為何? < 常見問答< 便民服務< 臺中市 ... 的相關結果
二、興辦機關與工程之建築師、工程專業技師或統包廠商簽約後三個月內,應成立執行小組。後續流程如下:(一)組成執行小組5-9人,研擬「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一式18 ... ... <看更多>
公共藝術執行小組 在 8.成立執行小組、召開執行小組會議 - 文化部公共藝術官方網站 的相關結果
一、公共藝術執行小組是屬於個案任務導向性質的組織,在提送公共藝術完成報告書備查通過後,執行小組任期即告終止。 二、公共藝術執行所需之時程依個案之規模、複雜程度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