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0)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七十年代》月刊在1970年2月創刊。那時文革狂潮稍稍平靜,但極左思潮仍然籠罩著整個中國社會,文化生活只有八個樣板戲,書店只有馬列毛的著作,和兩三部樣板小說,其他古今中外名著或被燒毀或被收藏起來了。香港六七暴動已告平息,但左派的文化事業無法復元,產生不出既符合中共意識又能迎合香港市場的電影和出版品。左派陷入文化真空中,親共人士深感文化飢渴。但香港整體社會則在港英平暴與開始改良中,本土文化開始萌芽。
這是中國和香港的政治氣候,但國際氣候就是另一景況。在六十年代後期西方世界左傾思潮激盪。美國民權運動,「黑人權力」和「學生權力」結合,反越戰、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法國1968年5月發生持續七周的學生運動,出現了總罷工、遊行、佔領大學及工廠的行動。
捷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其後遭到蘇聯的殘酷鎮壓。日本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大規模學運抗爭。整個西方世界的青年運動,都指向原有的民主體制,指向蘇聯對東歐的壓制權力。左派思潮,特別是西方年輕人搞不清楚的毛澤東思想,竟然在反建制的西方學運中流行。受年輕人推崇的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主持一個審判美國在越南戰爭罪行的法庭。沙特譴責蘇聯入侵捷克,支持法國學生運動,反對越南戰爭。他甚至參加了一份支持中國毛思想的左派所辦的報紙。
在中國,毛澤東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製造無數悲劇。在香港,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左派暴動使市民厭惡。但在西方,不明真相的反現有建制的年輕人卻有不少人認為毛思想是一條出路。
六七暴動後,香港市民尤其是大專學生,開始排除了不問世事、只顧謀個人自利的心態,關心起社會、世界和人生了。對本土的文化認同固然有了開始,但對身份的認同卻不是一面倒向香港,而是有相當多人思考作為「中國人」的身份。1968年,大專學生發起爭取中文合法化運動,以之作為建立民族身份的象徵。年輕人在否定六七暴動的同時,亦受西方左派思潮影響。
這是一個西方和香港年輕人思想活躍但又混亂的時代。
創辦《七十年代》,是我看到了左派文化真空的時機。中共陣營的出版物,報導或討論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事務,很難不犯禁;但報導和討論國際事務,卻有很廣闊的空間。於是,我在《七十年代》的刊名下,列出「本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
回想五十年前創辦這本雜誌,既有對香港形勢和世界思潮的時機判斷,亦有個人要在左派圈子中創出事業的自私目的。
前文談到「二重生活的悲哀」。仔細分析一個人的「二重生活」,其實是由三樣東西支配的。一是想像共同體,二是事實共同體,三是個體。想像共同體指的是民族、國族、省籍等等的共同想像,受抽象的國家、民族、省籍觀念主導的人,渴望融入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但它只是一種想像,未必與我們的生活有真實關連。事實的共同體是指身處某種行業,在某個工作環境,或者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話題共同,命運共同。至於個體,就是獨立於這些共同體之外的個人,個人的思想,認識,價值觀。
許多人對國家民族政黨的認同,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想像中的東西。但這種想像共同體若貫徹到你的工作環境、職業、行業,尤其是家庭中,那就成為你的利益、命運、存在價值甚至安危相關的事了。想像共同體一旦融合到事實共同體之中,那就不再是想像了。個人可以接受或抗拒想像共同體,但在事實共同體中,要堅持與共同體相悖的價值觀,去獨立行事,不僅會犧牲個人利益,而且會影響家庭甚至安危。
對當時的我來說,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曾經是我的想像共同體。但社會主義祖國的極左思潮,尤其是對毛的歌頌,已經到了違反常識的肉麻程度,我的想像共同體有些動搖了。只不過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事,我仍然期待中國的不合理現象會改變。更重要的,是我既在左派機構工作,妻子又在大陸生活,這種想像共同體已經與事實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結合在一起。我只能在事實共同體中,尋找個人的發展空間。
創刊之前,取得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同意和支持,上海書局老闆方志勇投資。我在創刊詞中,提出「盲從太危險」的觀念。這當然是常識。但香港左派從1966年前的「社會化」,一下子變臉為「打倒港英」,又忽然一夜間「反英抗暴」收攤,他們怎麼沒有感覺「盲從太危險」是一個警示呢?(65)
圖1,文革時3歲的幼童也戴毛主席像章、手拿毛語錄,高呼口號。
圖2,1968年布拉格之春受蘇聯軍隊鎮壓而受傷的捷克青年。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古早味,呷飽沒?》 走進一幕幕完美復刻的昔時場景,來一趟情懷滿溢的臺味之旅,呷下100% Made in Taiwan 的生活韻味。 #古早味呷飽沒 #CityPlaza #誠品書店 #台灣直送 #古早味市集 #太古城中心 #太古美食 #古早味蛋糕 #打卡 #太古城 「呷飽沒?」 簡單3個字的...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1950-6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巴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60年代香港電影工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電影中的五六十年代香港民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1950-6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巴士香港電影中的巴士 - Facebook 的評價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歲月偷不走的回憶 —— 永利街】
還記得當年《歲月神偷》上映,永利街隨即成為朝聖打卡之地。其後,永利街的保育問題亦被重新帶進大眾的視線中。
永利街是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對上的一條後街,倘若你不是附近的居民,大概也不會發現它的存在。永利街的東面連接着城皇街,而西面則連接永成街休憩處,附近居民亦可經該處往返樓梯街。
《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曾經說過,永利街已是當年他們找到最能重現香港六十年代面貌的地方。七、八十年代,永利街是小型印刷廠的集中地。高峰期甚至有十多間小型印刷廠在該地。
舊時,港島有不少建築都依山而建,因此衍生出「臺」的出現。「臺」指的是建築前刻意騰出一處公共空間供附近居民使用,這也從而令當時的鄰里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而位於永利街的12座老唐樓正正佇立於「臺」上,這是在香港也難得一見的面貌。
每當途經永利街,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歲月神偷》中的片段。左鄰右里坐在「臺」上納涼、數户人家一起吃晚飯,談天說地。永利街正正表現出舊香港社區的凝聚力,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越來越難看見。幸運的是,全因電影的成功,永利街得以被保育,不至於默默地消失在大家眼前。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unsubject
unsubject 呢個 branding 究竟點來?
唔怕話畀大家知,有日,我 setup 試下新嘅 newsletter ,好似係 substack ;佢係都要我打 subject 係乜:「乜都未寫,我又點知 subject 係乜喎。」
嬲嬲地之際,unsubject 呢個字,忽然浮現腦海:「呢個 branding 幾好喎。」下一步,就係去 domain search⋯⋯
unsubject 嘛,就係諗到乜就寫乜。我知有啲朋友,例如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嘅作風,就係先有題目,然後再寫文。但我自己,就好多時就算心目中有個題目,好多時寫寫吓,又變咗另一件事;有時亦會寫寫吓覺得無癮,篇文亦都唔再存在。
好似上個月 Bretton Woods System 壽終正寢半世紀,我開始咗一篇《消失的布電頓森林》。結果,寫咗大概五千字,都未去到六零年代,自己覺得時間過去,都係等一百周年先寫喇。其實篇文想講嘅係,固定匯率制度其實背後有啲乜嘢假設,點解六十年代嘅美國,守唔到呢啲條件,最終制度點崩潰,之後嘅世界又點。五千字,都只係講到啲前設。
學愛恩斯坦話齋,如果真係好熟一件事,應該可以好簡單咁解釋得到。又唔怕話畀大家知,最初我 facebook 寫咁長嘅 narrative,本來只係鬥氣;個個都話啲人無心機睇咁多字,一定要拍片先有人睇。「係咩?我就係唔信邪。」結果我發現,facebook 嘅運算法,似乎都會睇一個 post 大家睇幾耐。以廣東話寫嘅純文字 post ,如果大家用嘅時間比同類 post 長,似乎 facebook 係會更積極去派送。
如是者,就開始咗我呢種諗到乜寫乜而且又有少少長嘅 narrative。
又有一段日子,覺得寫埋寫埋,最終都好似改變唔到啲乜,索性將一切都摺埋。好似我有個老友,佢就摺得好埋。佢段數比我高,所以亦摺得好埋。而我呢,就忍唔到幾個月。
其實封筆摺埋嘅幾日裡面,我都有繼續工作,有去吓 webinar ,有 social 嘅,不過唔係香港。自我介紹嘅時候,忽然間,又發覺自己都係話自己係一個 writer 。
但係我寫畀邊個睇?寫畀自己睇?舊年夏天,我得返自己一個讀者;但我話過,就算得返一個讀者,都會繼續寫。
「反正都寫咗,點解唔發表?」寫作其實有時只係為咗整理資訊,幫助思考。
發表言論,其實有好大責任。所以有一段日子,我都只係 Patreon 裡面發表;但人就係咁,當你開始咗做一件事,呢件事漸漸就有自己嘅存在理性:「開得 Patreon ,就要吸引更多人 sign up;咁就要做下宣傳⋯⋯ 」如是者,我又重返 facebook 嘅世界,又做 podcast。 彌敦道政交所- Nathan Road Politics Exchange #湛國揚 自立門戶,我又去撐場⋯⋯
呢啲係唔係叫做人在江湖呢?其實都唔可以話身不由己;畢竟每件事都係自己揀。
講返條路自己揀,其實 Patreon 又好 unsubject.me 又好,大家都可以揀,其實內容都係一樣,只不過 UI / UX 有少少唔同。不過,更重要嘅係,點解我繼續寫,同埋點解我希望大家會支持我嘅寫作。
話說早排寫 Niall Ferguson 本 The Great Degeneration 嘅導讀,當中有一章講到 civil society ,公民社會 ;呢個詞語,大家可能讀書聽過,又或者有時會聽到啲社會棟樑講。但係何謂公民社會?我見呢個概念,從來都無人用一句說話可以講得清楚。
不如,我又試吓好簡單咁解釋一次:「當每個人都問自己,可以做啲乜嘢令呢個世界,呢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呢個就係公民社會。」
香港人,對公民社會呢個概念,又點會陌生?過去兩年幾,我都唔知幾多次收到 message 問:「究竟仲有啲乜嘢我哋可以做?」
其實,有好多事我哋可以做,未必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好,但至少可以令自己更進步。但掉返轉頭講,如果自己唔係每日都更進步,更強大,我哋又憑乜嘢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好?
我唔敢話自己一定可以每日都有進步,但至少有呢個目標,亦都提醒自己。呢個小小嘅群體,我相信都係一班有呢個共同價值觀嘅朋友。真係老套啲咁講,《論語.學而》都係咁講喇。
每個我揀嘅題材,無論係政治抑或經濟,時事又或者歷史,無非都係想從中得到一啲新嘅睇法,帶我哋由固有嘅框架,走去一個更廣闊嘅空間。unsubject 嘛,除咗思想自由,有更多一重積極主動嘅意義。
抑都係呢個目的,我歡迎大家提出一啲你想睇但又未開始睇嘅書;等我又試吓去讀完然後寫一篇導讀。假如話我平時寫嘅隨筆係思想嘅 omakase , TL;DR 系列我嘅身份就好似 sommelier ,去為大家講解同配對知識。
講到尾,經營自媒體,卑微嘅願望就係同大家一齊增進鑑賞力同趣味。畢竟,話「獨立思考」,又太沉重。
請容許我最後好似九唔搭八咁分享一個小故事。話說,我最欣賞嘅電影同角度,係 Dark Knight 裡面由 Heath Ledger 飾演嘅 Joker,係 superlative ,沒有之一。戲裡面,Joker 對面上嘅刀疤,有好多個解釋。故事嘛,如果你去認真探究邊一個講法先至係「真」,就唔明白 why so serious 嘅道理。
#是日隨筆 #廣告時間
Unsubject https://bit.ly/3CEU3iX
Patreon https://bit.ly/3zgXNF6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古早味,呷飽沒?》
走進一幕幕完美復刻的昔時場景,來一趟情懷滿溢的臺味之旅,呷下100% Made in Taiwan 的生活韻味。
#古早味呷飽沒 #CityPlaza #誠品書店 #台灣直送 #古早味市集 #太古城中心 #太古美食 #古早味蛋糕 #打卡 #太古城
「呷飽沒?」
簡單3個字的台語,除了包含「吃飽了嗎?」之意,更是傳統農業社會裡最自然的問候。
太古城中心聯同誠品書店及誠品生活太古店攜手呈獻《古早味,呷飽沒?》,復刻五大臺灣經典懷舊打卡場景,加上千件臺灣直送原材食品及生活好物的古早市集,以及誠品獨家引入臺灣知名文具和生活品牌,讓大家身處香港都能瞬間走一趟限時的臺灣古早味之旅,重回美好純真年代!
五大臺灣懷舊打卡場景
近年興起的古早熱潮,源於對往昔事物的懷念,《古早味,呷飽沒?》展覽重塑五、六十年代臺灣懷舊場景,讓只曾在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活現眼前,文青少男少女、情侶夫婦、一家大小都歡迎來到編寫屬於你們的古早之旅!
100% 臺灣直送「古早市集」
一個完美的旅行當然少不了搜羅當地出色獨有的手信,統統帶回家與親朋好友一同呷一口久違的臺灣味吧!這次古早味旅程尾站,誠品書店和誠品生活太古店為大家準備了1,000件 100%臺灣直送的原材食品及生活好物-從日常問候到古早情懷,從滿腹滋味到品味生活,一一滿心滿足。
https://www.cityplaza.com/zh-hk/whatshot/events/2021/retro-taiwanese-journey
《古早味,呷飽沒?》展場
地點: 二樓中庭及中橋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11:00 ─ 21: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30 ─ 21:30
#canonphotography #BLOG #blogger #HKBLOG #hkblogger #HKFOOD #HKFOODBLOG
#hkfoodblogger #HKIG #HKIGFOOD #HKIGFOODBLOG #hkigblogger
#foodie #foodiehk #hkfoodie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數十年來,在香港流行樂壇把英文歌翻唱成中文歌的情況一直都十分普遍,而在七、 八十年代,翻唱日文歌更成為風潮。其實,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已經常以粵語翻唱英文歌,直到現在翻唱也是常態。那麼在四、五十年代風靡一時的 #上海 國語時代名曲《 #玫瑰玫瑰我愛你》也是翻唱《Rose, Rose, I Love You》嗎?非也!事實剛好相反。全文:https://bit.ly/3eO57h3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劇集《飛虎之雷霆極戰》中,#徐忠信 飾演的青華叔一家慘遭殺害,手下梁競徽愛莫能助,令觀眾相當深刻。六十六歲的徐忠信,在圈中有「大師兄」之稱,大多演黑社會頭目或大賊奸角,其實他也是一位武指,六十年代已入行,做武指和演出的電影過百部。八九年他經歷過人生低潮,為 #鄭少秋 做替身時,意外傷了右腳膝蓋,「我就像廢了武功,作為 #學武之人,是一個遺憾!」全文:https://bit.ly/2AMGraT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60年代香港電影工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60年代香港電影 工業. HK 60s. HK 60s. 2.0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98.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Share. Share. Save. Save. ... <看更多>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電影中的五六十年代香港民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風再起時─吳昊留給我們的五 六十年代香港 」講座系列第三講 電影 中的五 六十年代香港 民情講者:羅卡先生資深 電影 及文化研究者主持:廖志強先生 香港 中文 ... ... <看更多>
六十年代香港電影 在 1950-6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巴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950- 60年代香港電影 中的巴士16號元朗-佐敦道碼頭1957 17號元朗-沙頭角1957 7號尖沙嘴碼頭-九龍塘1958 22號九龍城碼頭-西貢1961 16A 佐敦道碼頭-荃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