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因為下週五 High媽。心理師會帶專題到我們家,來討論「爸爸是主要照顧者」的家庭裡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明天High媽那邊就會先預告我之前寫過的這篇文章,所以我也在這邊先把文章登出來,讓大家預習/複習一下。
以下正文開始:
.
.
.
【爸爸們,家事不是小事,值得我們多用點心思。】
#前情提要:傑克是蕃茄的主要照顧者,安是負責外出工作的次要照顧者,時間一久,身為男人的傑克居然越來越像「媽媽」;安則是越來越像「爸爸」。
—
某天晚上,把蕃茄送上床,家裡恢復讓人覺得幸福的寧靜。我端著零食開開心心鑽進角落的小房間,打開電腦找臉書爬文,順便找人聊天。聊得正起勁,傑克似乎也忙完了,從我身旁的門走進來。
「來喔,這牌的魷魚絲很好吃!」我一邊盯著螢幕發笑,一邊把盤子往傑克的方向推。
但是,身後沒有任何反應,異常安靜。我有點詫異地轉身,發現傑克面無表情地靠牆坐著。
「你清貓砂了嗎?」傑克問,語氣冷淡。
糟糕。
「啊,我⋯⋯恩,我只是想說先休息一下嘛,等一下清。」我回答,滿懷心虛。傑克看著我很久,也可能是我自己覺得非常久,然後,嘆了一口很長,很長的氣。
「如果你沒有要清,你就不要清我做就好。」
「沒有啦!我真的有想要清!!我,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忘記⋯⋯」
我拿起手機,想要讓自己表現得更有說服力,「噠噠噠噠」地輸入一串文字,然後亮出螢幕:「你看,我輸入記事本了!!這樣他每天晚上十點會顯示通知,我看到就會去清,你就不用提醒我了!!」我露出非常積極的笑臉,但是傑克只是很肅穆的點頭,嗚嗚,怎麼這麼可怕。我知道這是我第一百次忘記,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嘛⋯⋯。
為了緩和氣氛,我陪著笑臉說:「我是會做家事的嘛,你可以留給我做的啊,我會去做。你不用那麼辛苦,像是剛剛那些碗,你放著,我休息一下晚點就會去洗了。把蕃茄送上床以後你就好好休息嘛⋯⋯」
「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傑克粗聲粗氣地吼了一句。
嗚嗚嗚嗚,為什麼更生氣了,我說錯什麼了嘛(躲進牆角發抖)
—-
以上的場景,在蕃茄出生前三年,每隔一陣子就會以不同形式出現。讓我真心不明白的有兩點:第一個是,為什麼我真的記不得要清貓砂?第二個是,為什麼家事不能讓我先休息一下再做?
我思考了非常久之後,發現,這又跟「主要照顧者」和「次要照顧者」的生活重心有關。不管是雙薪或是單薪,一旦在不需要上班,回到家裡的時刻,主要照顧者就會開始「育兒」,次要照顧者就⋯⋯沒事幹。
欸不是我的錯啊!!!我有要幫忙啊,可是蕃茄就沒有要理我啊!幫他換尿布也說他要爸爸,陪他玩也說不要他要爸爸,跟他說爸爸在煮飯他寧可自己在角落,那⋯⋯我當然就,休息啊⋯⋯?
我逐漸意識到,因為我認為我分配到的家庭責任是「工作」,所以我一旦下班,我就自動轉換成「休息」模式,再加上一歲到三歲之間的蕃茄根本黏傑克黏得緊緊的,我很容易覺得只要待命幫忙就好。加上上了一整天班其實真的也很累了,心情一鬆懈整個人就遲鈍下來,腦袋也不自覺關起來了,家事這種「瑣碎的小事」就直接一起被刪除了。
但是我有在待命啊!!只要把事情分配給我,或是提醒我,我會找時間去做的!!(辯解模式啟動)
好,這時就可以來討論第二個我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不能讓我休息一下,高興舒服了以後再做家事,一定要期待我儘快做,或者是「自動自發」做?
我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傳統上的分工是把「#育兒」跟「#持家」放在一起的,認為夫妻的角色就是一個賺錢,一個持家育兒。雖然時代已經改變,很多家庭都已經是雙薪,但是負責主要育兒工作的那個人,會不自覺地認為他也有持家的責任。
傑克是個男人,但是連他都會自動跳進這個框架裡,從小被灌輸是家事主力的女人們更是會覺得「如果家事沒做好,是我的問題」。就算她的觀念已經有點改變,認為男性也要一起分攤,當家事沒人做的時候,女性的心理壓力通常都會比較大。
當一個女性,或是一個主要照顧者,一邊忙著育兒,一邊還要處理家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爸爸們,想像一下你手頭上有主管交代下來的十件事情要去處理,結果看到手下的人在跟隔壁部門的人閒聊,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喔你還沒有跟我說今天要做哪些事啊。」
再想像一下,你已經把事情都做完準備要下班,就只差隔壁同事幫你瀏覽一下當季報告確認沒有問題,結果他一下跑去泡咖啡,一下整理桌子,就是沒有要看。你問他為什麼,他說:「沒關係啊你先回家,我等等有心情的時候就會看了,應該不會有問題的啦。」你會回家嗎?就算回家,你放心嗎?
這樣的連結,讓我了解到傑克那句「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背後,壓迫他的其實是那份對家庭的責任感,而不是他在挑惕我,在找我麻煩。因此,我開始提醒自己積極配合,讓他可以早點跟我一起輕鬆。
其實在現代的社會,男女雙方都有工作經驗,男性對育兒的參與也比以往積極,應該是提供大家一個好機會,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難處。與其去探討「上班比育兒辛苦」,或是「育兒比上班辛苦」,如果可以體認到「對方很累,所以迫切需要我的幫忙」或是「對方很累,所以無法太積極主動」,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一定可以討論出一個比較舒服的平衡點吧。
經過數次積極的「溝通」之後,我跟傑克逐漸養成一個默契,就是在蕃茄睡前一起把所有該做的家事都做完。這樣晚上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屬於我們,可以看電影,打電動,或是一起喝點小酒配生魚片,隨我們選擇。因為心裡想著這短短兩三小時純粹的休息放空時間,我開始主動在下班前留下一點精力,回家之後就還有餘力主動幫忙,情況就大幅改善了!!
「貓砂呢?」傑克斜眼看我。
對,對不起!!(立刻飛奔去鏟屎)
其實對男人來說還有什麼比沒有責任感更可怕的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答案既「是」、也「不是」。
端看伴侶雙方,能否練習「脆弱相對」,
才能從融合期、冷漠期,走向「整合期」。
——————
.
很多人都會問,「婚姻是不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到最後都是親情吧?」因為不瞭解什麼是真愛,都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就是融合期的迷戀。
.
所謂 #融合期,就是兩個人幾乎都融為一體的時期。這時候,彼此都會覺得自己身處最完美的世界,都進入到一種完美之愛:你是完美的,我是完美的,我們的關係是完美的,天上掉下個大餡餅,我們一下就進入了天堂。這時候,我們心有靈犀,所有的事情都是一致的,就像是一個人一樣,愛你就是愛我,愛我就是愛你。
.
但這個世界上還有第二種愛,那就是當融合期的迷戀之愛結束之後,我們開始從夢幻中醒來之時,我們開始有一種 #完整之愛。所謂完整之愛,就是女人開始發現,一個充滿責任感的男人,可能同時也是媽寶男;一個有事業心的男人,可能也是家庭生活的白癡;一個對你很暖的男人,可能也會對同事很暖⋯⋯
.
男人也會發現,原來活潑可愛的女生,在生活中也是個粗心的嬌小姐;原來做事乾脆俐落的女生,在生活中也是個控制狂;原來文靜優雅的女生,其實在關係中也是個動不動發動冷戰的疏離者⋯⋯
.
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
🧊 #進入到冷漠期 🧊
 ̄ ̄ ̄ ̄ ̄ ̄ ̄ ̄ ̄ ̄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長輩勸、聽過來人勸——他已經夠好了,不吃喝嫖賭,把薪水都交給你,事業忙一些,很正常啊,結婚了,哪有那麼多浪漫啊,你要調整心態,婚姻到最後不就是親情嗎?
.
於是就會出現女人忙於孩子,男人忙於事業(#心理師想跟你說小編備註:這邊我不那麼認同,是性別刻板印象呀)。兩個人用「轉移」和「壓抑」的方式來應對彼此對情感的失落和種種欲求不滿的難過。
.
「#冷漠期」的主要工作就是降低預期,降低對彼此的需要,好處是雙方可以維持關係的和平,但這種平衡關係會日益變成一種植物人似的「死寂」。就像紅樓夢裡的那句話,「外面是烈火烹油的繁華錦簇,但裡面早就糟朽了」。
.
需要的降低帶來彼此的疏遠,一旦遇到波動,比如長輩去世、事業失敗、疾病到來,這些需要關係的凝聚力的時刻,關係就會弱不禁風,一扯就斷。
.
💢 #進入到權利鬥爭期 💢
 ̄ ̄ ̄ ̄ ̄ ̄ ̄ ̄ ̄ ̄ ̄ ̄
「#權利鬥爭期」的主題其實就是雙方都希望回到「融合期」的肥皂泡的一種幻想。很多女人會想:「為什麼那時他那麼肯在我身上投入,現在卻推三阻四?」很多男人會想:「為什麼那時她對我那麼理解和支持,現在卻對我挑三揀四?」
.
於是雙方都試圖控制對方,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規則。這樣就會發生婚姻中常見的現象:男人試圖讓女人變成男人,女人試圖讓男人變成女人。
.
所以,男人經常會說:「你想那麼多幹嘛?事情都是你想出來的,不想就沒有」。女人也經常會說:「你為什麼不和我溝通?如果我們可以溝通一下,我們的關係就會變好的」。男人經常會覺得女人就是愛挑剔,女人經常會覺得男人就是頑固。
.
很多人因為熬不過「權利鬥爭期」的慘烈鬥爭,關係進入到「急性破裂」或者「慢性破裂」的狀態。所謂「急性破裂」是指離婚、出軌,通過這些事讓關係終結。「慢性破裂」是指進入到「冷漠期」,讓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冷卻,慢慢化為烏有。
.
⭕️ #進入到整合期 ⭕️
 ̄ ̄ ̄ ̄ ̄ ̄ ̄ ̄ ̄ ̄
「#整合期」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真正的「親密」。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親密」呢?親密,是將內心深處的部分向他人、向自己展現而沒有任何偽裝和防衛。親密,是指因袒露自己而呈現脆弱以及對方給予瞭解的狀態,也就是脆弱相對。
.
如果關係沒有「脆弱相對」這四個字支撐,就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
.
我們為什麼喜歡權利鬥爭?就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的人生中,在展現自己脆弱的時候,遭遇到各種打擊。用維吉尼亞・薩提亞的觀點來說:
“”
我們本來有一顆活潑的初心,任何一個嬰兒都可以自如地表達自己,它就是表裡如一的。但當我們開始長大需要「社會化」的時候,就需要虛偽,需要表裡不如一,否則我們就成為不能適應社會的傻子。「社會化」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沒有它,我們將成為透明人,就像一個人沒有皮膚般可怕。
“”
.
但是如果「社會化」的壓力過大——比如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特別高,為了孩子的學習拿皮帶抽孩子,孩子就會發現,否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的傷害去努力學習才能保護自己,表達脆弱的真實感受是可怕的,是不被允許的。時間一久,孩子就失去了「親密」的能力。
.
很多人擁有了這樣的「假自體」——不清楚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什麼,成了社會規則的機器人。這樣的人在情感的世界裡,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他們會娶社會標準層面的老婆,做丈夫該做的事情,但沒有快樂,沒有情緒,也沒有生命的氣息,在精神層面是昏睡過去的。
.
而情感往往就可以瓦解這些「假自體」,讓他們可以遇到「未知的自己」。在「親密之旅」中,他們將遭遇到對脆弱表現出來的恐懼—這在過去會遭遇巨大的羞辱感;他們將恐懼打開,這意味著自己將無險可守,會像過去生命中的創傷那樣,被人入侵、傷害而無法保護自己;或者他們會恐懼將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時,對方會離自己而去⋯⋯
.
當他們開始有了「矯正性情感體驗」時,就會發現: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隔絕自己的脆弱和否認自己的痛苦,而在於分享。
.
在「社會化」的世界裡,人們是通過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獲益的。其實這種獲益,也只是短期獲益。從長期來看,得到了利益,卻失去了人脈,喪失了聲譽,沒有足夠好的視野,自然就只能過一種低層次的生活。
.
人們往往會虛妄乃至狂妄地認為:我們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我們可以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我們可以不想要什麼就不要什麼的。但事實上,我們不想老,我們終將會老;我們不想死,我們終將會死;我們想讓關係永遠,但如果做得不對,關係也會終結。
.
這個世界上沒有確定的事情,唯一確定的就是無常。生老病死、孤獨和無意義,這些都是人類永遠無法解決的主題。那麼,我們在一起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可以脆弱相對、分享彼此的孤獨時,就可以增強對抗這些人生終極主題的力量。就像是我們無法讓黑夜變成白天,但可以增加一雙在黑夜中相握的手。
.
是的,伴侶的意義,不在於對方的出現讓你的人生問題從此不治而癒,而是你增加了一個病友。你會因為分享自己的脆弱而增強了力量。你會因為深深的懂得和理解而增強了前行的希望。
.
此時,你會發現,你所有恐懼的、你所有厭惡的、你所有無法接納的、你所有仇恨的,與你所有熱愛的、你所有渴望的、你所有歡喜的、你所有珍愛的,擁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因為彼此的懂得,你內在的「容器」擴大了。我們無法消滅一滴墨,但我們可以把它倒進大海中。
.
在這樣的時刻,你會說:「嘿,我們終於相遇了」。在這樣的相遇時刻,你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愛。
--
.
📖本文節錄自《#讓你愛的人重新愛上你:與心理諮商師對話,療癒親密關係,走出孤獨》,作者 #盧悅 為中國心理諮詢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人擁有美滿的感情與婚姻,多年在兩性、情感心理領域精耕細作,經常上電視和媒體做節目和訪談,分析深刻獨到又親切幽默,深得大家喜愛;本書由 幸福文化 出版發行。
.
➡️今天博客來會員日唷!
.
博客來 https://bit.ly/3apd8dy
金石堂 https://bit.ly/2TKn4Fk
誠 品 https://reurl.cc/E2GX4g
讀 冊 https://bit.ly/3l1qCPi
MOMO https://bit.ly/2GiNdr
其實對男人來說還有什麼比沒有責任感更可怕的呢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爸爸們,家事不是小事,值得我們多用點心思。】
#前情提要:傑克是蕃茄的主要照顧者,安是負責外出工作的次要照顧者,時間一久,身為男人的傑克居然越來越像「媽媽」;安則是越來越像「爸爸」。
—
某天晚上,把蕃茄送上床,家裡恢復讓人覺得幸福的寧靜。我端著零食開開心心鑽進角落的小房間,打開電腦找臉書爬文,順便找人聊天。聊得正起勁,傑克似乎也忙完了,從我身旁的門走進來。
「來喔,這牌的魷魚絲很好吃!」我一邊盯著螢幕發笑,一邊把盤子往傑克的方向推。
但是,身後沒有任何反應,異常安靜。我有點詫異地轉身,發現傑克面無表情地靠牆坐著。
「你清貓砂了嗎?」傑克問,語氣冷淡。
糟糕。
「啊,我⋯⋯恩,我只是想說先休息一下嘛,等一下清。」我回答,滿懷心虛。傑克看著我很久,也可能是我自己覺得非常久,然後,嘆了一口很長,很長的氣。
「如果你沒有要清,你就不要清我做就好。」
「沒有啦!我真的有想要清!!我,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忘記⋯⋯」
我拿起手機,想要讓自己表現得更有說服力,「噠噠噠噠」地輸入一串文字,然後亮出螢幕:「你看,我輸入記事本了!!這樣他每天晚上十點會顯示通知,我看到就會去清,你就不用提醒我了!!」我露出非常積極的笑臉,但是傑克只是很肅穆的點頭,嗚嗚,怎麼這麼可怕。我知道這是我第一百次忘記,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嘛⋯⋯。
為了緩和氣氛,我陪著笑臉說:「我是會做家事的嘛,你可以留給我做的啊,我會去做。你不用那麼辛苦,像是剛剛那些碗,你放著,我休息一下晚點就會去洗了。把蕃茄送上床以後你就好好休息嘛⋯⋯」
「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傑克粗聲粗氣地吼了一句。
嗚嗚嗚嗚,為什麼更生氣了,我說錯什麼了嘛(躲進牆角發抖)
—-
以上的場景,在蕃茄出生前三年,每隔一陣子就會以不同形式出現。讓我真心不明白的有兩點:第一個是,為什麼我真的記不得要清貓砂?第二個是,為什麼家事不能讓我先休息一下再做?
我思考了非常久之後,發現,這又跟「主要照顧者」和「次要照顧者」的生活重心有關。不管是雙薪或是單薪,一旦在不需要上班,回到家裡的時刻,主要照顧者就會開始「育兒」,次要照顧者就⋯⋯沒事幹。
欸不是我的錯啊!!!我有要幫忙啊,可是蕃茄就沒有要理我啊!幫他換尿布也說他要爸爸,陪他玩也說不要他要爸爸,跟他說爸爸在煮飯他寧可自己在角落,那⋯⋯我當然就,休息啊⋯⋯?
我逐漸意識到,因為我認為我分配到的家庭責任是「工作」,所以我一旦下班,我就自動轉換成「休息」模式,再加上一歲到三歲之間的蕃茄根本黏傑克黏得緊緊的,我很容易覺得只要待命幫忙就好。加上上了一整天班其實真的也很累了,心情一鬆懈整個人就遲鈍下來,腦袋也不自覺關起來了,家事這種「瑣碎的小事」就直接一起被刪除了。
但是我有在待命啊!!只要把事情分配給我,或是提醒我,我會找時間去做的!!(辯解模式啟動)
好,這時就可以來討論第二個我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不能讓我休息一下,高興舒服了以後再做家事,一定要期待我儘快做,或者是「自動自發」做?
我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傳統上的分工是把「#育兒」跟「#持家」放在一起的,認為夫妻的角色就是一個賺錢,一個持家育兒。雖然時代已經改變,很多家庭都已經是雙薪,但是負責主要育兒工作的那個人,會不自覺地認為他也有持家的責任。
傑克是個男人,但是連他都會自動跳進這個框架裡,從小被灌輸是家事主力的女人們更是會覺得「如果家事沒做好,是我的問題」。就算她的觀念已經有點改變,認為男性也要一起分攤,當家事沒人做的時候,女性的心理壓力通常都會比較大。
當一個女性,或是一個主要照顧者,一邊忙著育兒,一邊還要處理家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爸爸們,想像一下你手頭上有主管交代下來的十件事情要去處理,結果看到手下的人在跟隔壁部門的人閒聊,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喔你還沒有跟我說今天要做哪些事啊。」
再想像一下,你已經把事情都做完準備要下班,就只差隔壁同事幫你瀏覽一下當季報告確認沒有問題,結果他一下跑去泡咖啡,一下整理桌子,就是沒有要看。你問他為什麼,他說:「沒關係啊你先回家,我等等有心情的時候就會看了,應該不會有問題的啦。」你會回家嗎?就算回家,你放心嗎?
這樣的連結,讓我了解到傑克那句「就是得要洗完我才覺得可以休息啊!」背後,壓迫他的其實是那份對家庭的責任感,而不是他在挑惕我,在找我麻煩。因此,我開始提醒自己積極配合,讓他可以早點跟我一起輕鬆。
其實在現代的社會,男女雙方都有工作經驗,男性對育兒的參與也比以往積極,應該是提供大家一個好機會,可以互相了解對方的難處。與其去探討「上班比育兒辛苦」,或是「育兒比上班辛苦」,如果可以體認到「對方很累,所以迫切需要我的幫忙」或是「對方很累,所以無法太積極主動」,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一定可以討論出一個比較舒服的平衡點吧。
經過數次積極的「溝通」之後,我跟傑克逐漸養成一個默契,就是在蕃茄睡前一起把所有該做的家事都做完。這樣晚上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屬於我們,可以看電影,打電動,或是一起喝點小酒配生魚片,隨我們選擇。因為心裡想著這短短兩三小時純粹的休息放空時間,我開始主動在下班前留下一點精力,回家之後就還有餘力主動幫忙,情況就大幅改善了!!
「貓砂呢?」傑克斜眼看我。
對,對不起!!(立刻飛奔去鏟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