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新上架文獻】
【期刊庫】新增~
1.《東吳法律學報》第28卷1期
2.《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14卷1期
3.《臺灣華語教學研究》第12期
4.《生物醫學暨檢驗雜誌》第28卷3期
5.《議藝份子》第27期……共計25種期刊
【論著庫】新增~
1.《繼承法制之研究(二)》施慧玲等
2.《繼承法制之研究(三)》林秀雄
3.《不當得利專題研究》劉昭辰等
4.《談刑法妨害名譽犯罪》許家馨等
5.《論刑法詐欺罪》陳子平等……共計10本論著
【精選文獻】新增~
1. 大陸《刑法》因果關係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吳天雲/展望與探索
2. 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中「技術偵查」之介紹與評析/馬躍中/展望與探索
3. 論所有權能的單一性/孟勤國
4. 美國的第二代環境政策/蔡守秋
5. 論抵押權的優先償效力/孟勤國……共計25篇文獻
【法規】新增~
中華民國刑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會計師法、商標法、醫師法……共計34種法規
http://www.lawdata.com.tw
刑法因果關係 在 刑法總則一08. 第八章因果關係與結果客觀歸責理論 的推薦與評價
臺大開放式課程課程名稱:刑法總則一授課教師:法律學系王皇玉課程連結: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109S102/8 ... ... <看更多>
刑法因果關係 在 【基本介紹】刑法:構成要件—因果關係~8分鐘簡單學習XD 的推薦與評價
0:11 因果關係-基本介紹1:15 條件關係3:37 相當關係8 分鐘簡單講解一下刑法:構成要件—因果關係~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訂閱、開小鈴鐺、按讚、分享~ 有 ... ... <看更多>
刑法因果關係 在 Re: [考題] 刑法「相當因果關係」的判斷-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qqqm2k (qqqm2k)》之銘言:
: 這幾天在李允呈<刑法總則解題趣> (p134~p137)中看到下面這兩題,書上是認為兩題解法
: 相同,故以類似考題併列,不過自己實際操作後,覺得兩題事實的差異似乎會影響是否具
: 備相當因果關係的判斷(因為用撲馬破/Q,所以沒用客觀歸責)。以下自述不清思路,有勞
: 高手幫忙突破盲點:
: 甲及乙互不相識,但均想殺死丙。某日丙生日,因丙愛吃巧克力,甲、乙各自製作摻入毒
: 物之巧克力送予丙,然而不論是甲或乙之巧克力,單獨之劑量均不足以致死,只有合在一
: 起之劑量始足以產生死亡之結果。由於丙貪吃,一次吃下甲、乙送的巧克力,因而毒發死
: 亡。試問甲、乙應對丙的死亡負殺人既遂之刑責嗎?(99年普考法律政風)
: 甲的毒巧克力
: →→→丙一次吃下兩個毒巧克力(反常)→→→丙死亡(欠缺相因果關係)
: 乙的毒巧克力
: →→→甲乙分別成立§271Ⅱ
: 這邊有疑問的是,一次吃兩個巧克力應該不是反常的行為,很難說是「被害人介入」
: 的情勢,所以可以說一次吃到兩個毒巧克力是「自然事實介入」嗎?
: 甲與乙並不相識,但平日都受到A的欺凌,心生怨恨,想找機會對A報復。一日見A不在,
: 僅其喝茶所用茶杯留於桌上,甲、乙二人不期見此情形,認為機不可失於是分別先後在A
: 飲用的茶水中,放入若干毒藥。二人所放的毒藥,分別都不足以使A致命,卻因相加的毒藥
: 劑量,卻成為致命的量,A飲用後,發生休克,送醫後不治死亡。此時甲、乙放毒的行為與
: A死亡結果之間,其因果關係及責任為何?(99年中正大學法研所)
: 題目僅說「分別先後」,沒說到底誰先,所我作兩種假設:
: 1.可證明甲先下毒時:
: 甲的部分:
: 在無毒的茶水中下毒(假設為50%致死量)
: ↓
: ↓
: ↓
: 乙嗣後亦在同一杯下毒(假設為50%致死量)(反常因果歷程)(第三人介入)
: ↓
: ↓
: ↓
: A死亡(不具相當因果關係)
: ↓
: ↓
: ↓
: §271Ⅱ
: 乙的部分:
: 在含有50%致死量的茶水中下毒(假設為50%致死量)
: ↓
: ↓
: ↓
: A喝下茶水後死亡(有相當因果關係)
: 這邊如果依客觀相當性理論(76台上192例),由事後第三者就行為當時所存之一
: 切事實觀之,喝下一杯含致死毒量的茶水而死亡是常態的因果歷程;也就是說乙
: 下毒後到A死亡之間並沒有其他情事介入(上一題是丙吃下另一個有毒巧克力),
: 所以乙乃該當構成要件。
: 故意的部分,乙認知A是因50%毒量的茶水而死,而非50%+50%;但乙對下毒行為
: 之危險性有認知,僅為非重大因果歷程錯誤,乙的殺人故意仍成立。
: 最後,乙成立殺人既遂罪……(慢下毒的人比較衰?!)
: 2.無法證明誰先下毒時:
: 如同上述,被判定為慢下毒的比較衰(?!),所以罪疑唯輕下,甲乙皆為殺人未遂。
: 所以,這兩題是不是有不同的地方,還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已鬼打牆多日……
其實,實務的76,192 的 歸責標準本來就很有問題啦
他文字上敘述的是客觀事後為基準來判斷可不可歸責(相當因果關係)
但是相當因果關係,最早的德國學說跟承繼這派學說的日本人
主流的學說都是採客觀事中
從機率的觀點,來決定有無相當因果關係
以累積因果關係來說
應該是客觀上下不足致死的毒藥(假設為50%)會不會導致被害者死亡?
以客觀理性第三人站在事中的觀點來判斷,下不足致死的毒藥導致被害者死亡
按照已知的經驗法則、自然法則來看,這樣的結果會不會很奇怪(機率很低)?
(也就是事後才知道的客觀資訊被遮蔽,當作不知道
,即那杯茶已經被另外一個人下毒了,這個資訊"理性第三人"也不知道)
不論案例一還是案例二都應該是很奇怪才對
德派的客觀歸責理論
風險實現的檢驗,還是要判斷常態關聯性(常則性)
到底是常態還是非常態
其實是一樣的問題啦
只是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檢驗標準
有的還是採機率論
有的主張危險是不是持續?如果持續那就是可以被歸責
其實我覺得問題都蠻複雜的啦
尤其到底什麼是經驗法則、機率要怎麼算、危險的概念
都很難操作阿
不過就考試而言
只要列主觀說、客觀事中、客觀事後(76,192)、折衷(客觀事中+行為人特別認知)
採一說,然後涵攝
我覺得就夠了
不要太鑽牛角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7.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37216630.A.111.html
你用某R姓教授的客觀歸責理論,也要說明你是用什麼標準檢驗
※ 編輯: dswen (118.167.7.21), 07/18/2015 20:13: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