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及傾聽,是一門大學問。
近期進修一些所謂諮商技巧深覺受用,發現我們平時在和人對談時,並沒有真正做到傾聽的部分,也更無同理的尊重。若是我們能在交談中更深入覺察自己,會發掘出更多的自我面向,也有助於人際關係上的互動。
以下是幾個說話的層次和大家分享(原註:Transpersonal psychology/The basic skills of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事件
☝️酗酒的丈夫因酗酒問題忽略家庭,傷害了孩子妻子,感到痛苦前來諮商。
我過去這些年不斷喝酒,常不知現實是什麼。我真的很對不起妻子及小孩,我很對不起他們,尤其是我老婆。她早該與我離婚,我實在不值得她對我這麼好。我覺得自己是個不負責的人。
#第一層
☝️指責
你真的沒有好好對待家人,尤其是你妻子,她能這樣忍受你,你真的算幸運。
註:指責的表述忽略了個案內心的痛苦、懊惱與自責,且強化了個案的內疚感。也許是諮商師對個案家人產生同情,對個案產生生氣的情緒所做的反應。
#第二層
☝️安慰
沒關係啦!你們好歹也是夫妻一場,她一定會原諒你的,你回去好好做人,不要再喝酒了。
註:以鼓勵的方式只是回應了個案負面情緒裡的糖衣,內在的懊悔與自責實被壓抑未被處理。也許是諮商師對生活的無奈,而給予個案同情的安慰。
#第三層
☝️解決
你喝酒的問題最好先去戒酒,再去處理太太的問題。你可以去參加團體治療,會較有幫助。
註: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去觸碰情緒,並非真正尊重個案也未能實際了解他。也許諮商師是扮演老師或教導員,給予方式去處理,卻沒理解個案內心的痛苦是需要被看見、理解及接納的。
#第四層
☝️初層次同理心
你覺的對不起妻小,特別是妻子。你也很看不起自己,對吧?但是我感覺到你真正想表達的是你願意重新調整重新做人,讓別人瞧得起你,你說是嗎?
註:聽到個案的情緒,也指出話中所表達重新的意願,個案會感受到被理解及接納,但只停留在問題表層。
#第五層
☝️中層次同理心
你似乎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因為你常年酗酒忽略了做老公及父親的責任,但是你的妻子並沒有放棄你。是不是你覺得因為這些年來她未放棄你,緃然你覺得不配,但仍然同時覺得有希望,想要重新將這個家建立起來?
註:諮商師說出了個案的自責感,也說出他願意回頭重建家園的意願。在這諮商師不僅傳達對個案更深程度的尊重與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個案潛意識的希望。
#第六層
☝️高層次同理心
你覺得很對不起妻子及孩子,感到內疚與自責。但是在你內心深處,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希望,你想要戒掉喝酒的習慣,回到家庭重新出發,是嗎?但你是不是有些擔心?擔心他們不接受你?尤其是你的妻子。如果是的話,從你的表述中可以看得出來,你的妻子並沒有放棄你,因為她沒有與你離婚呢!
註:諮商師肯定了個案的自尊,也指出了希望,更重要的是他點出了整個狀況的力量所在。
前面三層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有的對話方式,只強調說話者的負面情緒或弱點,卻忽略說話人的內在痛苦,這時若是在沒有被同理的狀況下,要他人聽取自己的建議或忠告,想必效果並不好。
第四層與第五層則點出了隱藏的自我價值處,在潛意識中個案是帶有希望的,希望自己能有價值改變的希望。而最後一層則是指出能著手改變自己的一個積極起始點。
了解這些能使我們更自覺與他人對談間,我們是否自以為是的用前三層方式在與人談話,這很有可能是人際關係上觸礁的源頭哦!
#雜念與雜唸
#同理心是傾聽的重點
#真誠及真實表達也很重要
illustration: pinterest
「初層次同理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Re: [分享] 同理心- 看板CATCH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張恩誠諮商心理師- [高層次同理心] 昨天看完比賽也感覺 ...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初層次同理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初層次同理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初層次同理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讓人舒服的溝通技巧,同理心對話| EP.69.p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初層次同理心 在 【分享】同理心養成術- 閒聊板 的評價
初層次同理心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諮商信念】同理心的4種層次
.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思想邏輯,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我則稱「起於情,同此理,應其心」,對於某些失控或不自知的行為能理解為「這麼做一定有對方的理由及情緒」。
助人者產生同理心的前提在案主必須能自我敘說,才能從故事裡聽出隱身的情感。同理,與哀傷的人同哀哭,但又不至於一同陷入泥沼出不來換個文化的語言來說,就好像具備「上身」又能「退駕」的能力。
同理,必須在關係裡,讓案主知道我們願意理解他,讓案主知道我們不會被拖累,而且願意承接這些隱身的情感,和他一起面對未知的未知。
.
一、初層次同理心:
二、言外之意的層次:
三、混雜遮掩的層次:
四、壓抑防衛的層次:
全文:http://sn094545.pixnet.net/blog/post/400854923
初層次同理心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9.09.03 2-5pm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進行 幼兒發展-父母諮商與輔導-初層次同理心 師資課程研習
初層次同理心 在 張恩誠諮商心理師- [高層次同理心] 昨天看完比賽也感覺 ... 的推薦與評價
[高層次同理心] 昨天看完比賽也感覺心情很複雜⋯ 覺得好可惜又好欣慰,一直告訴自己「雖敗猶榮」,但內心還是為她抱不平,難以接受這個結果,跟朋友聊天時也只能為她 ... ... <看更多>
初層次同理心 在 初層次同理心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助人歷程與技巧(第三版); 為了解決 初層次同理心 的問題,作者 ... ... <看更多>
初層次同理心 在 Re: [分享] 同理心- 看板CATCH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本身不是心理相關學系畢業的
但對這方面很有興趣
所以大學時修過一些相關的課程
我想從諮商的角度來談「同理心」
再談同理心之前我先講一下「諮商」的定義:
「諮商員受過專業的諮商訓練,在面對有適應困難的案主時,
建立溫暖、接納、尊重的專業諮商關係,透過同理心,
協助案主了解自己,澄清問題與目標,從而改變不良的行為,
增進其獨立、負責及對生活的適應能力。」
因此「同理心」是諮商的重要技術之一
又可分為「初層次的同理心」及「高層次的同理心」
「初層次同理心」是指諮商員以自己的詞彙與方式
使當事人知道他已了解當事人所明白表示出來的感覺與經驗。
作用:在於協助諮商人員與當事人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增進當事人自我探討的層次。
「高層次同理心」是指諮商員不僅對當事人明白表示出來的部份做反應
同時也對其話中隱喻及未明白敘述出來的部份做反應。
作用:幫助當事人辨識問題重點,開啟他所暗示而不自覺的部份,擴大他的視野,
幫助他掌握自己的行為和感受。
在高層次同理心的階段,就會應用到c大所說的「面質」技巧
又譯「對質」(confrontation)
是指諮商員主動指出案主行為中矛盾、歪曲以及逃避之部分。
其實在諮商技巧中除了像c大所說的詢問方式外還有
簡述語意(複述案主話中主要內容)、
具體(諮商員用具體詞彙或方式協助案主說出其心中感受)、
澄清(將案主所有零碎資料連貫起來,並複述給案主)等技巧
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
不是藉由模仿來讓對方認為我們懂他,
而是藉由這些方式來確認我們接受到的訊息是否真的是當事人想要表達的訊息
進而避免「自以為很有同理心」的預設立場
因此諮商員會採用富有彈性的假設語氣,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當事人修正
同樣是問句
諮商員不會沒來由的拋一句:「你現在難不難過?」
而是觀察當事人的表情、語氣、肢體動作後,感受到他是難過的
於是才詢問:「這樣很難過對吧?」
這時候目的當然不是真的想知道他是不是難過的
而是讓他面對及接受「自己是難過的」這樣的情緒
這些技巧的應用自然是需要慈悲與智慧才能運用自如
有慈悲的心才能讓當事人感受到溫暖接納,才不會被二次傷害
有智慧才能看出問題的癥結點,知道該從什麼角度去切入去引導
諮商關係其實是一個平等的關係,諮商員不應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當事人身上
所以如何解決問題不是諮商員該擔心的事
我們只是協助對方的「催化員」角色
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進而自己找出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至於「面對自己」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
叫做「自我覺察」
張氏心理學辭典將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界定為「個人對自己個性、能力、慾望等
方面的瞭解。」
缺乏覺察通常與逃避有關,
在我們的生命中,或許有些部份是我們一直害怕去碰觸,而不願面對的。
成長需要勇氣,若我們總是逃避去覺察某些部份,那麼我們將無法改變與成長。
諮商員的工作正是幫助個案做自我覺察。
那諮商員本身要不要做自我覺察呢?
當然要。
台師大心理輔導學系有一門課就叫做「輔導員的自我覺察」
所以要成為諮商師一定要先學習自我覺察。
因此我有些不同意c大說:
「同理心最後要訓練的其實是面對自己的情感,不過這課題的路很漫長。」
我認為正因為這是一條漫長的路,所以更應該時時刻課都要學習
而不應該是擺到「最後」。
Corey在其著作《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考諮商所必讀的聖經教科書)
裡的緒論便寫道:
「諮商員的人格特質是影響當事人重大改變的的要素之一。如果一個諮商實務工作者
在理論和實務兩方面都擁有廣博的能力,但缺乏同情、關懷、忠誠、真摯、誠實、敏銳
等人格特質,那麼他將不過是個『技匠』而已。所以諮商員應徹底的探索自己的價值標
準、處世態度及信仰,並致力提高自己的覺察力,這是最最重要的事。」
以上是我的分享,算是一些補充說明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4.7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