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參加了北醫附醫主辦的全人關懷-實踐工作訪研習,感觸良多,在這與大家分享一點小感想,讓大家在中秋連假享受月光美景時也思考一下生命和活著的意義。
當年還在日本習醫時,教授常常反覆告訴我們醫學裡唯二“絕對”的事-
1. 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絕對。
2. 唯一的絕對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會面臨死亡
傳統上醫學院所受的教育往往是如何醫治病人,關於死亡這件“必然”的事,反倒接觸的機會不多,甚至有一種“病人的死亡等於醫師的失敗”的感覺,雖然知道“絕對”會發生,但是一直沒有好好學習如何應對。
兒科與其他科不同的是,在執行醫療過程當中,大部分的醫療決策與病情解釋的對象,不是病患本身,而是家屬---病患的父母親。理所當然的也會面臨當病童到了已需要面對緩和醫療或不積極急救的情況。這樣的情境讓我不禁在課堂上,回想起自己在日本接受訓練時的種種情景。
自2010年返台,時間飛快,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年了。雖然我現在是一名小兒神經科醫師,但是2001年剛自醫學院畢業的我,嚮往是成為一位新生兒科醫師。因此我在日本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接觸且參與了不少早產兒的治療。日本的早產兒醫療可說是相當先進(依照我的老師的說法,日本人手這麼靈巧,這麼會做模型,非常適合做早產兒醫療…這樣好像早產兒醫師都是愛公仔的宅宅),而當時日本全國1000g的新生兒存活率高達8成,換句話說不管是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或是像我曾經被外派到,人口可能10萬不到的日本海港口小城 舞鶴市,即便是1000g的早產兒,10人裡面也8人能夠能存活。因此在日本服務的那幾年,我們團隊也常常成功的救活500g甚至是400g以下的寶寶。但是無論怎麼順利,該遇到的還是會來的,實習醫師第一個秋天,負責了一位28周,出生體重800g的單胞胎男孩,出生第一週期間,順利的度過了肺部及心臟等問題,進入了第2周。當時我們醫院的規定是,負責醫師在病童拔管前需全天留院執行第一線照護。因此當時應該是連續住在醫院的第10天左右,心想應該在撐一下,兩三天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就當開始討論何時拔管的那幾天,突然血壓變低、末梢循環變差,身體出現浮腫,檢查電解值後判定是腎上腺功能的問題,因此給予類固醇治療。隨著血壓上升,開始排尿後浮腫也逐步改善,當晚十二點於大夜交班時叮嚀主護理師,目標血壓不超過70mmHg,注意尿量後,我就進去值班室休息。大概凌晨五點左右被大夜護理師叫醒,說血中氧氣含量頻繁的掉至危險範圍。起床一看,小朋友膚色蒼白,活力差,當下立即抽血並立即執行腦部超音波,一放上超音波探頭立刻發現是腦部出血,且是大範圍出血。一向溫和不太罵人的我也忍不住對著大夜護理師說“怎麼顧的,搞什麼啊”。當下護理師早已淚流滿面,頻頻向我說對不起。當時的我應該是氣到神智不清了,回了一句“不要向我說對不起,你應該是向他的父母親道歉”。待當時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來了之後,我們向家屬說明當晚所發生的事情,並解釋目前情況相當不穩定且就算救起來預後也預期相當不好。說明完後的第二天,家屬回覆決定不採取積極治療。聽了家屬的回覆,我個人覺得應該還有機會,家屬不應該就這麼放棄治療。但是主任告訴我,生命的價值有時不在長短,即使短暫,共處的美好記憶卻是可以永恆活在人的心中。千萬不要將自己定義之醫療成功,單純地建立在病人的生存上。如果有能力,沒有父母不全力愛自己的小孩。也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比自己更早走,反而有更多的家長會將小孩子生病過世的責任加附在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了解,有時做這樣的決定對家屬來說是有多麽困難。當下主任也與我分享兒科死亡宣告的技巧以及兒科如何讓小朋友與家長告別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若是當下已執行復甦式一段時間,感覺回不來時,一般來說,家長往往無法當下告知醫師停止急救,因為喊停止等於宣告死亡,這對家長來說是難以承擔之重。因此可向家長說明「小朋友已經很努力了,再加油下去對小朋友來說真的太累了,是否讓他好好休息」。另外,最後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抱小朋友,讓一家人能有好好獨處的時間。因為有一些早產兒出生後就住進保溫箱,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抱過自己小朋友。第一次抱他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抱他,所以抱小朋友時盡可能的把身上的管路都拔掉,監控系統也盡量拿掉,並且轉靜音。醫療團隊則在護理站看螢幕確認心跳等生命徵象。聽完主任的說明後隔天,那位28週的小朋友的生命力也慢慢轉弱,因此我們也急忙的聯絡了家屬來與小朋友做最後的會面。這是我第一次送走我負責的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當螢幕顯示心跳逐漸轉慢、停止。主任帶我進去,向家長宣告及確認死亡時間,當下真的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3天前才在規劃是否拔管,而現在這個瞬間我卻在宣告他生命的結束。而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我們團隊送小朋友離開加護病房時,爸爸媽媽轉身像我們深深的一鞠躬並向我們說“謝謝你們的照顧”,老實說當下家長對我們道謝,真的非常意外,就如同主任說的,生命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每一個全力燃燒的生命,即使短暫,也可以是永恆的。就如同我,“他”應該也一直活在他父母親的心裡。
小朋友走了不就後,那位主護理師也離職了,一年後某個機會,她回到單位,善良的她還是向我反省,也許那天她再多注意一點,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不確定,只能說是我們團隊,尤其是身為主責醫師的我實力不夠,為了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能檢討,繼續向前走,如同當時的主任說的,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因為還有小朋友在等著我們救。所幸那位護理師後來也回到她的家鄉,在京都隔壁的福井縣再度繼續新生兒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對病患全心的投入,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心靈的依靠,尤其是努力結果不如預期時,精神的支援更不可少。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也發現醫護人員面臨生死交關的場景,心靈的安定對於醫護是多麽的重要,許多一線醫療人員因為無法承擔他人生命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許多憾事,台灣日前也發生過,因此北醫附醫也開始關注照護員工們的心靈健康。這不僅是照顧員工,同時也間接地增加醫療品質,給病患及家屬更好的醫療照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
「加護病房存活率」的推薦目錄: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整形外科 張舜程醫師來到空中,跟大家聊聊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以及治療方式。
在種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中,足部傷口癒合不良是最常見的情況,台灣目前有22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約有7萬名以上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因嚴重傷口惡化導致截肢,造成家庭經濟重擔及健保重大醫療支出為,而且對糖尿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更是一大威脅,一旦傷口癒合不良,許多事情都需依賴照顧者幫忙,被列為糖尿病患致死致殘之嚴重併發症之一。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7tTbk-9o4uk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在種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中,足部傷口癒合不良是最常見的情況,根據國際糖尿病協會統計,2019年全球糖尿病人為4.63億人,2045年將成長到7億人,台灣目前有22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約有7萬名以上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因嚴重傷口惡化導致截肢,而截肢後五年存活率低於60%,造成家庭經濟重擔及健保重大醫療支出為,而且對糖尿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更是一大威脅,一旦傷口癒合不良,許多事情都需依賴照顧者幫忙,被列為糖尿病患致死致殘之嚴重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足部潰瘍肇因於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之下肢病變。糖尿病的病人會在足部的任何地方,產生不同嚴重程度的傷口狀況。糖尿病足的成因,一般而言來自於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神經病變、第二大類是血管阻塞、第三大類是嚴重傷口感染,所以我們在臨床上都會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須要特別留意足部是否有出現傷口,千萬別輕忽。
過去像我們在臨床上治療糖足傷口,會先評估傷口的狀況,評估進行傷口清創、負壓治療、人工敷料的合併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藥物研究日益發展,從植物中萃取成分療效的相關研究日益茁壯,傷口照護的研究發展也從巨觀傷口床環境發展至微觀的傷口相關細胞訊號,發展出使用複合性植物萃取物調控免疫系統、加速癒合的藥物,透過調節巨噬細胞的極化反應,使傷口內的發炎細胞激素平衡、脫離慢性發炎循環,逆轉傷口惡化至常規傷口癒合,在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究資料顯示,新藥物的整體潰瘍傷口癒合率高達60.7%,外用的軟膏劑型對病人的方便性,且方便居家使用更安全,大幅減少病患就醫奔波的辛勞,也減少家庭對於醫療的支出,且在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減少病人暴露於額外風險為當務之急,新藥物治療的出現實乃一大福音。
◎來賓介紹:張舜程
學歷:
•國防醫學院 醫學士
經歷:
•整形外科、美容、燒燙傷、手外科、重症加護、高壓氧 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海底暨高壓氧醫學會理事
•教育部定助理教授
•美國夏威夷州大皇后醫學中心 高壓氧潛水醫學 臨床研究員
•美國南加大聖地牙哥分校醫學中心 高壓氧治療 臨床研究員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 病房主任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章宇宙無底霹靂長」• 「圖文不符 」
今天繼續 #分享 去年防疫生活經驗😊😊
其實去年我就有分享過當時我們家某人從醫院回來的步驟
不過當時台灣的朋友們並沒有需要所以可能沒有注意,現在在重新整理一下,順便分享一下後來一路走來的狀況⋯🤗🤗
▫️▫️▫️▫️▫️
去年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剛好新家還在裝潢🪜🪜
而我們住在舊家
兩邊大概距離一條街
所以霍華德每天下班的時候就開車去新家洗澡換衣服
再從新家走回舊家👣👣
為什麼走回家?
因為如果他穿乾淨的衣服又去開車的話,衣服就又髒了啊⋯⋯😩😩
後來我們都搬到新家之後,霍華德每天回家的動線就是從車庫走到家裡面的時候,💡#直接把衣服全部放到洗衣機裡面,💡💡然後 #用消毒紙巾消毒他從醫院帶回來的東西,像:眼鏡、皮夾、識別證、鑰匙、手機跟便當袋
但因為消毒紙巾後來越來越難買😣😣
所以我後來直接買了紫外線消毒箱
(當時消毒箱文:https://www.facebook.com/245588188788608/posts/4784189911595057/?d=n )
天天 #一到家把上述需要消毒的東西放進紫外線消毒箱☀️☀️☀️☀️☀️
(紫外線消毒箱要多研究一下,有一些並沒有真正殺菌的效果)🤓🤓
(紫外線消毒箱我建議如果能夠買大盡量買大,因為後來小孩的iPad啊或者是學校拿回來的書全部都可以放進去消毒很方便)
然後他就 #進去浴室洗澡消毒自己🛀🏻🛀🏻
記得 #眼耳鼻口也都要清洗🧼🪥🧽
#漱漱口! 🚰🚰
▫️▫️▫️▫️▫️
如果他接到通知說他數天前看診的某一個病人疑似有症狀正在檢驗了,
他就會在書房自我隔離,
我把餐點放到書房的門口地上
等我離開他再開門把餐點拿進去吃⋯
整個無接觸🈲🈲🈲🈲🈲
當時我們也都作好準備,霍華德還有我們,都有染病的可能!💔💔
而且我們不是少數,
幾乎我認識的醫療人員都或多或少都有自我隔離的狀態🥺🥺
之前我分享過爾灣有一位醫師他直接在他的車庫裡面搭帳篷⛺️⛺️,因為他擔心他會帶病毒給家人
但在這樣的狀態下,我沒有聽過任何一個醫療人員對我說他們想要辭職!
反而知道有些本來生涯規劃要離職的醫護人員,決定改變他們的生涯規劃留下來在醫院繼續幫忙!🥰🥰
▫️▫️▫️▫️▫️
當時,
🔅在醫院的時候除了戴口罩以外
醫院規定一律都要帶面罩
🔆不需要進來診間的病人就盡量約線上看診
我跟你們說,去年很多醫院都是只要醫護沒有症狀,即便你確診了也還是讓你來上班
因為人手根本不夠😞😞
而如果有跟Covid 病人接觸的接觸史,只要你帶著口罩跟面罩,基本上醫院不會要你隔離😖😖
那樣算是沒有exposure
這種做法聽在台灣的醫院管理人員的耳裡根本是不可思議🤯🤯
但是我們去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
去年剛開始Covid 發生的時候,全世界都缺口罩也缺防護衣
還記得嗎?😥😥
那個時候的曼哈頓的醫療大崩潰🤯🤯
但也因為曼哈頓的前車之鑒,所以當時加州政府非常快速地決定停課封城,flatten the curve
當時的加州算是相對成功的,
至少在過去一年中加州的整個醫療體系並沒有到完全崩潰的狀態😬😬
可能有人會問我什麼叫做醫療體系完全崩潰
醫療體系崩潰並不是代表輕症回家自己休養喔😐😐
也不代表病人不能進去裡面急診室裡面等候,必須在急診室外面的停車場等被叫進去接受治療,😑😑
這些都不是醫療崩潰⋯⋯
其實⋯即使現在
南加州的急診室or urgent care也都還是讓病人在外面先等,
不然全部的病人聚集在一起,
一旦有一確診患者不就全部都很有可能群體感染⋯⋯
▫️▫️▫️▫️▫️
所謂的醫療體系崩潰在去年的美國是整家醫院找不到一顆退燒藥或是止痛藥💊💊
是當時的歐洲,醫療人員必須要把呼吸器從相對存活率低的病人身上拔下來裝到相對存活率會較高的病人身上🥺🥺
是⋯醫護人員必須用垃圾袋當作隔離衣😓😓
用保鮮膜當作隔離衣
口罩連續使用很多天
這 些 才 是 醫 療 崩 潰 ! 😖😖
▫️▫️▫️▫️▫️
大概是前陣子我打完疫苗💉💉之後,霍華德明顯的感覺鬆一口氣
他才比較敢跟我說去年的美國醫院到底多可怕🥶🥶
他說去年有一陣子,加護病房整個爆滿🈵🈵🈵🈵🈵
而且沒有活得出去的☠️☠️
就是一直來一直死 一直死還一直來
而且因為是會傳染的疾病,所以病人完全沒有辦法跟他們的家屬見最後一面😭😭
很孤單的死去
這對病人對家屬對醫護人員都是很大的心靈創傷
▫️▫️▫️▫️▫️
其實這種經驗在去年,大概除了台灣,其他國家,大家都是這樣子過的😵😵
上一次在分享超市還有餐廳的東西要不要消毒的時候,留言裡面就有非常多歐美的網友都有分享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況(以及崩潰狀況)😳😳
當時甚至沒有任何疫苗也沒有任何希望
但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的,我們還是走過來了!
這需要很多很多的彼此體諒(以及很多很多的酒🍺🍻🍶🥂🍷🥃🍸🍹(#還有放空家人跟放過自己))(誤)
▫️▫️▫️▫️▫️
我覺得台灣不會走到那個地步
因為台灣人真的很有自制力🙌🏻🙌🏻🙌🏻🙌🏻🙌🏻
但大家也還是要理解⋯這整個過程不會是一個happy journey💔💔💔💔💔
而互相謾罵指責只是讓這過程更不愉快🖤🖤🖤🖤🖤
(送花籃也是一樣⋯🙄🙄
有力量能夠幫忙的朋友盡量的幫忙💪🏻💪🏻
但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資源跟力量,幫不上什麼忙也沒關係,其實保護好自己就是幫助這個社會👏🏻👏🏻
然後⋯說真的,如果不是急需的東西
現在也先不要網購吧🤔🤔
把物流資源空出來運送真正需要運送的民生必需品🤗🤗
(像那天梁媽媽想要買束腹褲,馬上被我打槍,這個時候物流已經忙翻了,買什麼束腹褲啦吼!) 😂😂
怎麼又落落長!🙀🙀
最後,我要說(還說?還沒完?😒😒),其實去年的美國是「輕症」在家自我觀察,我也聽過很多真的覺得自己病到快死掉了,醫院也不讓你進去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免疫力撐過那段時間😫😫
(說不定等一下就會有有經驗的網友留言分享他們當時在美國感染Covid 只能靠自己自救的故事了) 🤨🤨
總之⋯
這段時間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包容⋯
很多很多的勇氣!🙏🏻🙏🏻
每一個人都不好過
但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定可以的! 💪🏻💪🏻💪🏻💪🏻💪🏻
#小心謹慎但不要恐慌
#有餘力的話請注意鄰居是否有老人家或是需要幫忙的對象
#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
#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會撐過去的
#alonetogether
#活著就有希望
#若有任何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照片是招妹全班同學在網課的時候的美術作業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但我想活:不放過5%的存活機會,黃博煒的截後人生
」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博煒
本書特色:
「即使這輩子再也沒有手腳,我都要活下來!」
面對人生最艱難的選擇題——
「到另一個世界當天使」或「截去四肢保命」?
博煒毅然選擇截肢,
縱使只有5%的存活機會,依舊不放棄。
因為還有夢,因為家人還在等待。
黃博煒,因一場意外——八仙塵燃,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0%以上,
失去了雙腳及右手,僅剩的左手,功能亦微乎其微。
塵燃發生後送達醫院時,病況極度不樂觀,博煒爸爸曾在加護病房含淚問博煒:「你想去另外一個世界當天使嗎?」,當時雖無法說話,他卻堅定地搖搖頭,示意「我要活下來!」,展現強烈的求生意志,即使醫生告訴博煒,想要活下來,存活機率幾乎為零,最好狀況會截去四肢,面對這樣人生最艱難的選擇題,他選擇截肢保命,拼過那幾近不可能的存活率,奇蹟地活了下來。
時至今日,出院後面對生活的困難與挑戰,博煒沒有放棄,總是用正面的心態去應對,「我不侷限於失去了什麼,而是剩下什麼,我還能做什麼?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是人想出來的,無論如何都沒有放棄的理由。」
即使四肢健全的人在生活上依舊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但是不管人生帶給你多少困境,只要你願意,都能寫出美好的篇章。
「這本書全文總共約九萬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我自己用觸控筆,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或許我的國文造詣不好,文筆也不太好,但是這本書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我生命中最真誠的體悟,請您細細品嚐。看看沒有手腳的『黃博煒』,能夠活得多麼精彩。」——博煒
作者簡介:黃博煒
1992年生,魔羯座,受傷前為一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擁有十張以上的證照。
因一場意外——八仙塵燃,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0%以上,失去了雙腳及右手,僅剩的左手,功能亦微乎其微,但是博煒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反而活出了更好的自己。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加護病房特輯》 第一集《成人加護病房主任謝宗鑫醫師 ... 的推薦與評價
... 東元綜合醫院成人 加護病房 主任謝宗鑫醫師表示,目前心跳停止後的低溫治療已有相當強的實證基礎,能提高病患的 存活率 與降低缺氧引起的神經學傷害。 ... <看更多>
加護病房存活率 在 好吃的雞腿便當| 奶奶因反覆呼吸衰竭,已氣切多年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次因感染肺炎導致嚴重呼吸性酸中毒,接上呼吸器並入住 加護病房 治療。 ... 早期氣切至今仍無足夠的實證顯示能增加 存活率 或減少呼吸器相關肺炎,比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