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宇宙無底霹靂長」• 「圖文不符 」
今天繼續 #分享 去年防疫生活經驗😊😊
其實去年我就有分享過當時我們家某人從醫院回來的步驟
不過當時台灣的朋友們並沒有需要所以可能沒有注意,現在在重新整理一下,順便分享一下後來一路走來的狀況⋯🤗🤗
▫️▫️▫️▫️▫️
去年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剛好新家還在裝潢🪜🪜
而我們住在舊家
兩邊大概距離一條街
所以霍華德每天下班的時候就開車去新家洗澡換衣服
再從新家走回舊家👣👣
為什麼走回家?
因為如果他穿乾淨的衣服又去開車的話,衣服就又髒了啊⋯⋯😩😩
後來我們都搬到新家之後,霍華德每天回家的動線就是從車庫走到家裡面的時候,💡#直接把衣服全部放到洗衣機裡面,💡💡然後 #用消毒紙巾消毒他從醫院帶回來的東西,像:眼鏡、皮夾、識別證、鑰匙、手機跟便當袋
但因為消毒紙巾後來越來越難買😣😣
所以我後來直接買了紫外線消毒箱
(當時消毒箱文:https://www.facebook.com/245588188788608/posts/4784189911595057/?d=n )
天天 #一到家把上述需要消毒的東西放進紫外線消毒箱☀️☀️☀️☀️☀️
(紫外線消毒箱要多研究一下,有一些並沒有真正殺菌的效果)🤓🤓
(紫外線消毒箱我建議如果能夠買大盡量買大,因為後來小孩的iPad啊或者是學校拿回來的書全部都可以放進去消毒很方便)
然後他就 #進去浴室洗澡消毒自己🛀🏻🛀🏻
記得 #眼耳鼻口也都要清洗🧼🪥🧽
#漱漱口! 🚰🚰
▫️▫️▫️▫️▫️
如果他接到通知說他數天前看診的某一個病人疑似有症狀正在檢驗了,
他就會在書房自我隔離,
我把餐點放到書房的門口地上
等我離開他再開門把餐點拿進去吃⋯
整個無接觸🈲🈲🈲🈲🈲
當時我們也都作好準備,霍華德還有我們,都有染病的可能!💔💔
而且我們不是少數,
幾乎我認識的醫療人員都或多或少都有自我隔離的狀態🥺🥺
之前我分享過爾灣有一位醫師他直接在他的車庫裡面搭帳篷⛺️⛺️,因為他擔心他會帶病毒給家人
但在這樣的狀態下,我沒有聽過任何一個醫療人員對我說他們想要辭職!
反而知道有些本來生涯規劃要離職的醫護人員,決定改變他們的生涯規劃留下來在醫院繼續幫忙!🥰🥰
▫️▫️▫️▫️▫️
當時,
🔅在醫院的時候除了戴口罩以外
醫院規定一律都要帶面罩
🔆不需要進來診間的病人就盡量約線上看診
我跟你們說,去年很多醫院都是只要醫護沒有症狀,即便你確診了也還是讓你來上班
因為人手根本不夠😞😞
而如果有跟Covid 病人接觸的接觸史,只要你帶著口罩跟面罩,基本上醫院不會要你隔離😖😖
那樣算是沒有exposure
這種做法聽在台灣的醫院管理人員的耳裡根本是不可思議🤯🤯
但是我們去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
去年剛開始Covid 發生的時候,全世界都缺口罩也缺防護衣
還記得嗎?😥😥
那個時候的曼哈頓的醫療大崩潰🤯🤯
但也因為曼哈頓的前車之鑒,所以當時加州政府非常快速地決定停課封城,flatten the curve
當時的加州算是相對成功的,
至少在過去一年中加州的整個醫療體系並沒有到完全崩潰的狀態😬😬
可能有人會問我什麼叫做醫療體系完全崩潰
醫療體系崩潰並不是代表輕症回家自己休養喔😐😐
也不代表病人不能進去裡面急診室裡面等候,必須在急診室外面的停車場等被叫進去接受治療,😑😑
這些都不是醫療崩潰⋯⋯
其實⋯即使現在
南加州的急診室or urgent care也都還是讓病人在外面先等,
不然全部的病人聚集在一起,
一旦有一確診患者不就全部都很有可能群體感染⋯⋯
▫️▫️▫️▫️▫️
所謂的醫療體系崩潰在去年的美國是整家醫院找不到一顆退燒藥或是止痛藥💊💊
是當時的歐洲,醫療人員必須要把呼吸器從相對存活率低的病人身上拔下來裝到相對存活率會較高的病人身上🥺🥺
是⋯醫護人員必須用垃圾袋當作隔離衣😓😓
用保鮮膜當作隔離衣
口罩連續使用很多天
這 些 才 是 醫 療 崩 潰 ! 😖😖
▫️▫️▫️▫️▫️
大概是前陣子我打完疫苗💉💉之後,霍華德明顯的感覺鬆一口氣
他才比較敢跟我說去年的美國醫院到底多可怕🥶🥶
他說去年有一陣子,加護病房整個爆滿🈵🈵🈵🈵🈵
而且沒有活得出去的☠️☠️
就是一直來一直死 一直死還一直來
而且因為是會傳染的疾病,所以病人完全沒有辦法跟他們的家屬見最後一面😭😭
很孤單的死去
這對病人對家屬對醫護人員都是很大的心靈創傷
▫️▫️▫️▫️▫️
其實這種經驗在去年,大概除了台灣,其他國家,大家都是這樣子過的😵😵
上一次在分享超市還有餐廳的東西要不要消毒的時候,留言裡面就有非常多歐美的網友都有分享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況(以及崩潰狀況)😳😳
當時甚至沒有任何疫苗也沒有任何希望
但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的,我們還是走過來了!
這需要很多很多的彼此體諒(以及很多很多的酒🍺🍻🍶🥂🍷🥃🍸🍹(#還有放空家人跟放過自己))(誤)
▫️▫️▫️▫️▫️
我覺得台灣不會走到那個地步
因為台灣人真的很有自制力🙌🏻🙌🏻🙌🏻🙌🏻🙌🏻
但大家也還是要理解⋯這整個過程不會是一個happy journey💔💔💔💔💔
而互相謾罵指責只是讓這過程更不愉快🖤🖤🖤🖤🖤
(送花籃也是一樣⋯🙄🙄
有力量能夠幫忙的朋友盡量的幫忙💪🏻💪🏻
但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資源跟力量,幫不上什麼忙也沒關係,其實保護好自己就是幫助這個社會👏🏻👏🏻
然後⋯說真的,如果不是急需的東西
現在也先不要網購吧🤔🤔
把物流資源空出來運送真正需要運送的民生必需品🤗🤗
(像那天梁媽媽想要買束腹褲,馬上被我打槍,這個時候物流已經忙翻了,買什麼束腹褲啦吼!) 😂😂
怎麼又落落長!🙀🙀
最後,我要說(還說?還沒完?😒😒),其實去年的美國是「輕症」在家自我觀察,我也聽過很多真的覺得自己病到快死掉了,醫院也不讓你進去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免疫力撐過那段時間😫😫
(說不定等一下就會有有經驗的網友留言分享他們當時在美國感染Covid 只能靠自己自救的故事了) 🤨🤨
總之⋯
這段時間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包容⋯
很多很多的勇氣!🙏🏻🙏🏻
每一個人都不好過
但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定可以的! 💪🏻💪🏻💪🏻💪🏻💪🏻
#小心謹慎但不要恐慌
#有餘力的話請注意鄰居是否有老人家或是需要幫忙的對象
#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
#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會撐過去的
#alonetogether
#活著就有希望
#若有任何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照片是招妹全班同學在網課的時候的美術作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
眼耳鼻口也都要清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眼耳鼻口也都要清洗 在 鼻子不要亂洗!醫師教你正確洗鼻子健康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中西醫的醫師們就要傳授幾招「自我保健」的好方法,即使是老病號也 ... 醫師教你正確洗鼻子健康2.0 ... 【專業輕鬆的洗鼻教學】 要洗 就 要洗 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