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1450 事件我就直接先給總結
1. 買帳號來洗風向
2. 上站次數剛超過可以在ptt八卦版貼文的帳號,號稱是農民但實際都對運銷不懂,又在台北發文,對於產銷不懂,但可以咬死合作社賣高價。
3. 電視台用批發市場交易員帳號拿的到的資料,電視台亂下標製造使用的資料
4. 既然都看不懂資料,又怎麼會有正確的解讀?
第一點
請看第一張圖,在ptt洗風向的帳號,之前才有帳號的銷售紀錄,這個帳號被誰買走,買來洗風向,這點相當好奇。
第二點
這個鍵盤農民被人家質疑是新帳號,他就說在台北自產自銷,然後對於嘉義的現況又完全不理解,然後先拿人家一二月賣的價格在質疑,人家三月收太低,對於這些產銷現況不了解又狠狠咬定。
第三點
電視台用批發市場交易員帳號拿的到的資料,電視台亂下標製造使用的資料
看第三張照片,從某位農友拿出來的標價單來看這批貨有1658斤上品,83斤中品,63斤下品,總拿回金額是8602元,總斤數是1804斤,平均每斤是4.77元,這樣電視台下標收一元?合理嗎?
再來一般人可能看不懂三立這個資料有甚麼特別,這個畫面的資料是北農的拍賣員帳號可以看到的資料,為什麼北農的拍賣員的資料會在電視上給三立使用,這點其實相當有可議的地方。
還是要說北農拍賣員帳號可以看到的資料也是公開的資料?
第四點
根本不懂資訊判別的解讀,既然都不懂資訊怎麼解讀,怎麼有辦法說1塊收賣19元?
我今天問北農交易員的朋友,我才清楚這四張電視給的照片資料如何解讀,這張裡面有一個傳票別,傳票別8是什麼?
在北農的交易類別中就是預約交易,也就是是可以約定想賣多少,透過北農來交易,所以可以看到他的承銷人都是同一個人,同一個承銷人買走。
一般的拍賣交易的傳票號碼則是1,這個可以看到傳票號碼是8,說明根本不是拍賣的。
雙方只是透過北農來交易,賣的不用怕收不到錢,買的人有地方提貨。
而這種交易模式就是依雙方約定講好就可以,不一定是以公斤數來交易,而可以用顆數來交易,但北農的系統沒辦法配合,所以看到單價17、12、25的部分不是一公斤賣這些,而是一顆賣這些,憶鑫的交易模式就是這樣。
也就是說三月16左右,憶鑫一顆到北農一顆賣17元,如果以1顆兩斤的規格,成本就10元,還要經過分選、裝箱、運輸這些部分,賣17元如果你覺得是暴利,我也沒辦法,但至少收1塊賣19塊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拿這些資料來引用卻又完全不懷疑資料的真實性,是什麼居心,我就不清楚了。
當然簡源松也有問題,之前的確有一段時間偏低,這週一斤又比上週高2元,價格當然會有高有低,但價格一低就找農民來亂也不是什麼好事,最後搞到農委會出來一公斤8元的無限收購配合的瞎搞,這樣反而只是害到價格,讓消費者覺得該很便宜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H姓網友對於我質疑他是網軍要我道歉,沒問題,對不起,我真的沒有證據證明你是網軍。
但你的行為就讓我質疑你是網軍,你根本不懂整個產銷結構,也不懂這些資料如何解讀,拿著三立的資料就開始亂扯,也只是加深眾人對這些產銷的誤會。
ptt已經變成一個混亂洗風向的地方,農委會又打算用非廣告的形式拿案子養網軍去那邊洗,又可以用非廣告的形式缺乏監督,這樣真的是好事嗎?
我這粉絲團也經營四年多了,一開始就是評論頂新起來的,就算頂新當初對我有所攻擊,但那力道都比現在小多了。
評論了兩年的國民黨的施政,也沒有發生什麼事,結果從去年開始就有撲天蓋地的抹黑,先去ptt說我弄倒一家公司(連資金未到位解散跟倒閉都分不清楚),然後說我跟農委會要錢拿不到然後開始討厭陳吉仲,不然就是說我是DPP裡面失勢派的打手,說我由綠轉藍,不然就是頂新品油師、張家同路人、農委會前網軍,現在連去ptt自導自演都出來了。
我從經營粉絲團沒多久身份就是公開的,我為我說的話負責,我絕對不做那種躲在背後,操弄的小人,我也不怕這些人的抹黑,雖然是一種不對稱的對抗,人家當吉娃娃有飼料吃,我要用搭公車閒餘的時間寫還要被黑。
現在農委會的無法無天,連一個立委要監督一個已經執行完的計畫案都拿不到資料,更何況如果有其他沒有查到的部分呢?
但如果我有能力對抗這些1450,卻選擇逃避時,讓這些1450面對產銷失衡的問題都用果蟲、菜蟲等方式來帶風向,讓一般民眾產生錯誤的認知,就像執政黨遇到問題就是發補貼,就是政府收購,從公糧收購搞到公鳳(鳳梨1公斤8元)、公旦(文旦100萬斤),現在連一斤400元的公鮑收購都出來,這樣搞下去,真的是對的嗎?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各種水果大豐收,全台最晚上市的台東鳳梨,現在進入盛產。但鹿野地區的鳳梨卻遇到疫情,北高兩市果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商都塞滿各地送來的鳳梨,導致台東鳳梨銷售不出去,甚至拍賣市場報不出價錢。眼看就要放到爛掉,農民希望農委會能伸出援手幫助東部的鳳梨農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北農拍賣員 在 段宜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章很長。
可以利用假日好好讀一讀。
天道並不酬勤。
有時候你做事越認真,越像是一顆必須被搬走的石頭。
____
以下轉錄自不願公開身分的前北市府關係人:
.
說一說我知道的北農、市場處。
接下來的文字,其實是稍微整理這陣子以來,我散在很多地方的文字,我會修一修這中間的邏輯,也把一些語氣中立化,但如果我有講錯、不熟的地方,請多包涵。
北農很久以前就是三足鼎立架構,農委會、省農會、北市府的三足架構。這個架構本來超穩定的,直到精省。
精省啟動是1998、1999的事情,所以真正開始落實就差不多是阿扁接總統、馬英九接北市府的時候。精省對北農的影響,就是省農會的這支腳空了,因為沒有省農會這個省府會系統的代表了。
還記得阿扁剛上任沒多久,就發生很多農會信用部因為管理不當被農會幹部掏空,於是政府要整併農會信用部,結果就發生全國很多農會以反對信用部收回為由到凱道前大遊行嗎?
很多人不知道,那場遊行結束後,發動遊行的農會幹部跑去北市府,跟馬英九談合作。我之所以會知道,是因我學長當時就在北市府11F,所以我很快就知道這件事情。
後來,省農會的這支柱子,就慢慢的變成雲林張家了。我沒有聽到耆老說過這段是怎麼發生的,但我只知道事情最後就是北農第三支腳變成雲林張家的。
北農到這裡,就變成天龍出身的北市市長去往中南部發展政治組織的利益交換點。
在精省之前,北農並沒有負擔這樣的任務,因為以前北市長是官派,能否再上層樓跟你跟中南部派系結盟沒有什麼關係。阿扁沒有依靠北農,是因為DPP在1990年代下半年已經開始打開中南部的道路了,有沒有北農對他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可是馬英九需要有一個可以給中南部派系的利益籌碼,那就是北農。北農本身的營收,並不是地方派系入股的重點,重點是菜價。
很多人說台灣沒有真正的菜蟲,從某個程度來說,這是對的,但是不同的拍賣制度,菜價的浮動振幅是不一樣的。我有天聽XX分析、看他提供的圖表,我才知道原來北農的菜價振幅比高雄批發市場要高很多,因為高雄的拍賣制度先天上就對平穩菜價有幫助。
按說進入北農運銷市場的菜量約佔台灣的三成,會對台灣的菜價有影響,但不該影響這麼大,但我後來才知道,北農拍賣員的起拍價幾乎都是全台灣各果菜批發市場的參考價,所以北農市場的菜價浮動,會影響其他市場──除了高雄例外。
這就是地方派系要進北農掌握主導權的原因──菜價固然是供需問題,但是北農拍賣制度中,振幅是可以人為影響的。
郝龍斌時代也沒有變動北農的第三支腳,原因也是因為郝有大志,而北農就是他去中南部行走的真正名片。
民進黨當初打韓國瑜,是跟韓國瑜結怨嗎?嚴格的說並不是,而是因為和雲林張家卯上了,更正確的說,是民進黨想要瓦解農會體系被地方派系壟斷的問題。
我講個案例,讓大家知道地方派系嚴防農會系統被打開的程度。
去年還前年,不是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次全國農漁會改選嗎?雲林張家代表的地方派系和民進黨(由陳明文指揮)戰的難分難解,最終張家還是贏的多數。當時在選舉投票前吵的爭議一堆時,有個爭議是:
張家控制下的農會,不公布農會選舉人名冊,說因為公開就違反個資法。
農會會員並不是你想加入就可以加入,農會會員不一定真的有務農、務農的也未必每個都是農會會員,所以農會的選舉,新入的競爭者要拜票,很自然要知道選舉人在哪,不然他是要怎麼拜票?
這個爭議甚至吵到立院,張麗善狂講個資法,結果陳明文忍一陣子之後吐槽:我們嘉義的農會都是可以公開選舉人名冊,就你們的不行啊!?
我要說這個案例,是要跟大家說明,地方派系有多麼嚴防農會系統的被突破。綜合上面的北農,我要說的是,農業就是這些中南部派系重要的現金流來源,沒有這個現金流,對派系運作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大家還記得嗎?柯P原本在北農上都是和民進黨合作,後來卻突然跟張家曖昧而不合作,有則新聞說到,是因為張家跑去跟柯P說:「ㄟ,你是要被近黨當做細漢的喔!?」,才讓柯P動搖,開始跟張家曖昧。
我那時候看這則新聞,我的感觸是,張家應該不是用這句話打動柯P的,張家應該是用另一句話打動柯P的:「你要選總統嗎?要選的話,中南部的人脈就要靠我」。
所以吳音寧的上台,就是因為她卡住了柯P南下的戰略要衝。
吳音寧上台,就我所知,其實是農委會和柯P的妥協選擇,其實吳都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原本農委會盤算的是,吳當過溪洲鄉公所的主祕,也算是件過點世面,應該有足夠的政治手腕,事實是,吳在溪洲沒有遇過真正的壞人。
鄉下地方就是太純樸了。
但是柯P也低估了,吳音寧的抗壓力超強,一個單身的中年女生(其實她快50了)沒想到這麼耐壓。
然後,就是年初的北農休市。我不想說細節,只想說其實這是市場處的決定,但市場處的決定也不算特糟,因為過去也不是完全沒有前例,但是張家製造出農產地輿論強力抨擊北農休市,其實那場就是張家對吳音寧的奇襲。
其實奇襲的非常成功,吳音寧的嫩就在於說她第一時間沒有發新聞、公開露面處理,而且她的政治應對太嫩,結果就變成實習生的標籤撕不下來,都在守勢作戰。
吳音寧最初的問題,就是政治處理嫩到一個爆的地步。
這裡,我們先按下吳音寧,轉頭說市場處。
北農休市吵到後面,發現市場處居然偷改記錄,明明是市場處拍板的(北農代表當時是反對),結果被改掉,直到找到原始記錄才確認是市場處搞的。這則新聞,我當時看的時候,一點違合感也沒有──市場處就是一個做事情經常不按規矩的市府機關。
市場處處本部位於南門市場樓上,市場處在北市府有個都會傳說,就是某天有個民眾走進市場處,問說XX股長坐在哪邊?該股長聽到後站起來客氣問說有什麼事嗎?然後那個民眾二話不說,走過去往股長臉上尻了一拳。
這就是市場處的工作寫照。市場處面對的民眾就是攤商,攤商三教九流什麼都有,比起一般市民,他們對於規則的遵守感更低,要跟攤商互動好,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要講義氣、要講相挺、有時要搓圓湯、有時要灰色的施壓....
我常說,組織所處的大環境會影響組織文化,而在這個組織文化下獲得拔升的主管,又會因為他自己是信仰這套組織文化,於是在帶組織時強化這個組織文化。
市場處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在這個大環境下,會升官的就是能夠用體制外手段搞定攤商的公務員,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很容易待不下去而走人(特別你的對象可能還會修理你),升官後的主管就習慣用灰色、體制外的手段做事情。
市場處,是北市府出了名的黑機關。我們一般講某個機關很黑,是說這個機關很操,操死人,市場處不是,市場處黑就是整個機關,特別是長官,就是會玩這種一般公務員不會搞的事情。
我在北市府的時候,有個同事原是地方特考普級分發到市場處,後來她又考上高考分到我們這個局,後來她又申調回市場處,我們好幾個同事都問她說:好不容易離開市場處了,為什麼要回去?
她說,其實她之前待的那一科,是全處唯一正常,但不會升官的科,同事們感情很好。她這次也是申調回該科,反正她也不想升官,我們這才放心。
我舉這個小小情境,只是要說兩件事:一、市場處是爛單位。二,爛單位也有好缺。
在市府內部,我們對於市場處,多少是有點警覺心的,市場處說什麼,我們常會私下再查證的,因為市場處長官說的話,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實話。
那麼,為什麼市場處不會被釘上整頓?
因為,市場處就是樁腳處。
市府體系中,民政局和市場處的業務,就是庶民的日常。民政局是各區公所的督導單位、也是殯儀館的上級單位,這個位置影響庶民日常,不需我多說明,市場處也是處理庶民日常,因為民眾天天會上市場。
市場處不一定能為市長加分,但如果它要為市長扣分,那是輕而易舉。
所以歷來所有的市長對市場處只有一個KPI:我去市場拜票的時候,不可以讓攤商給我洗臉。剩下要怎麼搞定,那是你家的事情。
這不是柯P的市場處才糟糕,沒有,市場處一直都很糟糕。市場處之所以可以一直這麼糟糕,就是因為選票。市場處可以搞定選舉中的樁腳。
對市場處處長來說,只要市長去市場走走的時候,行走之處攤商稱讚、送他鳳梨或大蘿蔔,那他的位置就安全了。所以市長要去市場走動前,處裡都會確認該市場攤商有沒有搞定。
所以知道北農和市場處的共通密碼是什麼了嗎?
就是選票。攤商只要逢客人就哭爸市府作多爛,它接觸的人群之多,你要收拾都很難收拾。
現在我們回到吳音寧,回到北農身上,也回到柯P身上。
柯P想要拔掉吳音寧嗎?我覺得這個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何時拔掉的問題,我不認為選前柯P會去拔吳,因為董事會三足鼎立,他要拔非得聯合雲林張家不可,但是選戰在即,他有形象要顧,他不能沒事就去聯合張家拔吳,那樣會傷了選票。
但選後就難說了,因為選後就沒有決策快速影響選票的問題,因此合理的說,選後吳一定會被拔。
是拔總是要有理由,師出無名總是說不通,所以吳音寧的選後和市府一定關係更糟,市府一定會設陷阱讓她跳的。這跟吳本人好不好無關,這是因為她就處於戰略要衝上,不移走也不行。當然如果選前吳本身犯下民眾難以認同的大錯,柯P選前開除她有利選情,那柯P應該也會做,不過總體的說,應該是選後處理的可能性比較高。
最後附帶一提:其實想要解構北農的政治價值的人,不是只有民進黨,朱立倫也是。朱立倫這八年處理新北果菜批發的政策,也是想要稀釋北農對中南部派系的影響力,並且利用新北市場建構自己去中南部的道路。但結果我們都知道。
事實上北農真正要做的是拍賣制度的徹底改變,但是這涉及上百個拍賣員的生計,我認為即使吳音寧,應該也是做不到了,在這個各方虎視眈眈要除掉她的現在。她能做的,也就只透過選擇大宗菜的拍賣員,讓他們在起拍時不要哄高或哄壓菜價,讓菜價的振幅不致出現過高或過低。
理性的看,柯是要2024投入總統選戰,勝算最大。他本人應該也是這樣想的。這裡頭的變數是,我們不知道老共對柯的影響力有多大。因為老共可能很難忍受2020代表中共利益的候選人望之不似人君,那麼他們也許會想辦法推柯P上去選。
「兩岸一家親」這五個字,並不是柯P自己發明的。他應該跟對岸的密使有討論過,在老共的數組名詞下挑了這個為己所用。「兩岸一家親」是老共先在以前的文告喊出來的幾組TERM之一,不是柯P的發明。
不過我現在不太擔心台灣的前途。各位可以看我之前寫台薩斷交這件事,我的判斷就是中美冷戰已經是確定的路徑,美國必須穩住台灣這個新冷戰前哨。這跟川普政治上是否被換無關。
就像NIXON雖然被彈劾,但是NIXON留下的中美合作政治遺產,美國兩黨菁英幾十年內都沒有拋棄一樣,戰略路徑定了,下次再轉彎就是一個世代以後的事。
選後如果柯P遲遲不處理吳,張麗善又沒拿下縣長(等於張家沒有在行政體系找到穩定的現金流)吳會連生命都有危險──張家不是吃素的。
小英做事情太過拖拖拉拉,這兩年來台灣內部的幾次政治爭議,有些都跟小英做事情拖拖拉拉,以致錯過戰略關鍵期有關。
外交、國防,小英幹的是數位總統中最好的,兩年前蔡上台時,我們不可能想像的到,台灣的對美日外交、國防政策有這麼大的進展。但是政治領袖畢竟不能只做國外不做國內,國內政治這塊,蔡英文是真的有太多地方要檢討。
北農拍賣員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完內容倒抽一口冷氣。
請您看一看這篇。
#好想保護吳總
#抽離來看這場戰爭會延續到何時
詹雅仁:
天道並不酬勤。
有時候你做事越認真,越像是一顆必須被搬走的石頭。
____
以下轉錄自不願公開身分的前北市府關係人:
.
說一說我知道的北農、市場處。
接下來的文字,其實是稍微整理這陣子以來,我散在很多地方的文字,我會修一修這中間的邏輯,也把一些語氣中立化,但如果我有講錯、不熟的地方,請多包涵。
北農很久以前就是三足鼎立架構,農委會、省農會、北市府的三足架構。這個架構本來超穩定的,直到精省。
精省啟動是1998、1999的事情,所以真正開始落實就差不多是阿扁接總統、馬英九接北市府的時候。精省對北農的影響,就是省農會的這支腳空了,因為沒有省農會這個省府會系統的代表了。
還記得阿扁剛上任沒多久,就發生很多農會信用部因為管理不當被農會幹部掏空,於是政府要整併農會信用部,結果就發生全國很多農會以反對信用部收回為由到凱道前大遊行嗎?
很多人不知道,那場遊行結束後,發動遊行的農會幹部跑去北市府,跟馬英九談合作。我之所以會知道,是因我學長當時就在北市府11F,所以我很快就知道這件事情。
後來,省農會的這支柱子,就慢慢的變成雲林張家了。我沒有聽到耆老說過這段是怎麼發生的,但我只知道事情最後就是北農第三支腳變成雲林張家的。
北農到這裡,就變成天龍出身的北市市長去往中南部發展政治組織的利益交換點。
在精省之前,北農並沒有負擔這樣的任務,因為以前北市長是官派,能否再上層樓跟你跟中南部派系結盟沒有什麼關係。阿扁沒有依靠北農,是因為DPP在1990年代下半年已經開始打開中南部的道路了,有沒有北農對他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可是馬英九需要有一個可以給中南部派系的利益籌碼,那就是北農。北農本身的營收,並不是地方派系入股的重點,重點是菜價。
很多人說台灣沒有真正的菜蟲,從某個程度來說,這是對的,但是不同的拍賣制度,菜價的浮動振幅是不一樣的。我有天聽XX分析、看他提供的圖表,我才知道原來北農的菜價振幅比高雄批發市場要高很多,因為高雄的拍賣制度先天上就對平穩菜價有幫助。
按說進入北農運銷市場的菜量約佔台灣的三成,會對台灣的菜價有影響,但不該影響這麼大,但我後來才知道,北農拍賣員的起拍價幾乎都是全台灣各果菜批發市場的參考價,所以北農市場的菜價浮動,會影響其他市場──除了高雄例外。
這就是地方派系要進北農掌握主導權的原因──菜價固然是供需問題,但是北農拍賣制度中,振幅是可以人為影響的。
郝龍斌時代也沒有變動北農的第三支腳,原因也是因為郝有大志,而北農就是他去中南部行走的真正名片。
民進黨當初打韓國瑜,是跟韓國瑜結怨嗎?嚴格的說並不是,而是因為和雲林張家卯上了,更正確的說,是民進黨想要瓦解農會體系被地方派系壟斷的問題。
我講個案例,讓大家知道地方派系嚴防農會系統被打開的程度。
去年還前年,不是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次全國農漁會改選嗎?雲林張家代表的地方派系和民進黨(由陳明文指揮)戰的難分難解,最終張家還是贏的多數。當時在選舉投票前吵的爭議一堆時,有個爭議是:
張家控制下的農會,不公布農會選舉人名冊,說因為公開就違反個資法。
農會會員並不是你想加入就可以加入,農會會員不一定真的有務農、務農的也未必每個都是農會會員,所以農會的選舉,新入的競爭者要拜票,很自然要知道選舉人在哪,不然他是要怎麼拜票?
這個爭議甚至吵到立院,張麗善狂講個資法,結果陳明文忍一陣子之後吐槽:我們嘉義的農會都是可以公開選舉人名冊,就你們的不行啊!?
我要說這個案例,是要跟大家說明,地方派系有多麼嚴防農會系統的被突破。綜合上面的北農,我要說的是,農業就是這些中南部派系重要的現金流來源,沒有這個現金流,對派系運作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大家還記得嗎?柯P原本在北農上都是和民進黨合作,後來卻突然跟張家曖昧而不合作,有則新聞說到,是因為張家跑去跟柯P說:「ㄟ,你是要被近黨當做細漢的喔!?」,才讓柯P動搖,開始跟張家曖昧。
我那時候看這則新聞,我的感觸是,張家應該不是用這句話打動柯P的,張家應該是用另一句話打動柯P的:「你要選總統嗎?要選的話,中南部的人脈就要靠我」。
所以吳音寧的上台,就是因為她卡住了柯P南下的戰略要衝。
吳音寧上台,就我所知,其實是農委會和柯P的妥協選擇,其實吳都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原本農委會盤算的是,吳當過溪洲鄉公所的主祕,也算是件過點世面,應該有足夠的政治手腕,事實是,吳在溪洲沒有遇過真正的壞人。
鄉下地方就是太純樸了。
但是柯P也低估了,吳音寧的抗壓力超強,一個單身的中年女生(其實她快50了)沒想到這麼耐壓。
然後,就是年初的北農休市。我不想說細節,只想說其實這是市場處的決定,但市場處的決定也不算特糟,因為過去也不是完全沒有前例,但是張家製造出農產地輿論強力抨擊北農休市,其實那場就是張家對吳音寧的奇襲。
其實奇襲的非常成功,吳音寧的嫩就在於說她第一時間沒有發新聞、公開露面處理,而且她的政治應對太嫩,結果就變成實習生的標籤撕不下來,都在守勢作戰。
吳音寧最初的問題,就是政治處理嫩到一個爆的地步。
這裡,我們先按下吳音寧,轉頭說市場處。
北農休市吵到後面,發現市場處居然偷改記錄,明明是市場處拍板的(北農代表當時是反對),結果被改掉,直到找到原始記錄才確認是市場處搞的。這則新聞,我當時看的時候,一點違合感也沒有──市場處就是一個做事情經常不按規矩的市府機關。
市場處處本部位於南門市場樓上,市場處在北市府有個都會傳說,就是某天有個民眾走進市場處,問說XX股長坐在哪邊?該股長聽到後站起來客氣問說有什麼事嗎?然後那個民眾二話不說,走過去往股長臉上尻了一拳。
這就是市場處的工作寫照。市場處面對的民眾就是攤商,攤商三教九流什麼都有,比起一般市民,他們對於規則的遵守感更低,要跟攤商互動好,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要講義氣、要講相挺、有時要搓圓湯、有時要灰色的施壓....
我常說,組織所處的大環境會影響組織文化,而在這個組織文化下獲得拔升的主管,又會因為他自己是信仰這套組織文化,於是在帶組織時強化這個組織文化。
市場處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在這個大環境下,會升官的就是能夠用體制外手段搞定攤商的公務員,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很容易待不下去而走人(特別你的對象可能還會修理你),升官後的主管就習慣用灰色、體制外的手段做事情。
市場處,是北市府出了名的黑機關。我們一般講某個機關很黑,是說這個機關很操,操死人,市場處不是,市場處黑就是整個機關,特別是長官,就是會玩這種一般公務員不會搞的事情。
我在北市府的時候,有個同事原是地方特考普級分發到市場處,後來她又考上高考分到我們這個局,後來她又申調回市場處,我們好幾個同事都問她說:好不容易離開市場處了,為什麼要回去?
她說,其實她之前待的那一科,是全處唯一正常,但不會升官的科,同事們感情很好。她這次也是申調回該科,反正她也不想升官,我們這才放心。
我舉這個小小情境,只是要說兩件事:一、市場處是爛單位。二,爛單位也有好缺。
在市府內部,我們對於市場處,多少是有點警覺心的,市場處說什麼,我們常會私下再查證的,因為市場處長官說的話,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實話。
那麼,為什麼市場處不會被釘上整頓?
因為,市場處就是樁腳處。
市府體系中,民政局和市場處的業務,就是庶民的日常。民政局是各區公所的督導單位、也是殯儀館的上級單位,這個位置影響庶民日常,不需我多說明,市場處也是處理庶民日常,因為民眾天天會上市場。
市場處不一定能為市長加分,但如果它要為市長扣分,那是輕而易舉。
所以歷來所有的市長對市場處只有一個KPI:我去市場拜票的時候,不可以讓攤商給我洗臉。剩下要怎麼搞定,那是你家的事情。
這不是柯P的市場處才糟糕,沒有,市場處一直都很糟糕。市場處之所以可以一直這麼糟糕,就是因為選票。市場處可以搞定選舉中的樁腳。
對市場處處長來說,只要市長去市場走走的時候,行走之處攤商稱讚、送他鳳梨或大蘿蔔,那他的位置就安全了。所以市長要去市場走動前,處裡都會確認該市場攤商有沒有搞定。
所以知道北農和市場處的共通密碼是什麼了嗎?
就是選票。攤商只要逢客人就哭爸市府作多爛,它接觸的人群之多,你要收拾都很難收拾。
現在我們回到吳音寧,回到北農身上,也回到柯P身上。
柯P想要拔掉吳音寧嗎?我覺得這個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何時拔掉的問題,我不認為選前柯P會去拔吳,因為董事會三足鼎立,他要拔非得聯合雲林張家不可,但是選戰在即,他有形象要顧,他不能沒事就去聯合張家拔吳,那樣會傷了選票。
但選後就難說了,因為選後就沒有決策快速影響選票的問題,因此合理的說,選後吳一定會被拔。
是拔總是要有理由,師出無名總是說不通,所以吳音寧的選後和市府一定關係更糟,市府一定會設陷阱讓她跳的。這跟吳本人好不好無關,這是因為她就處於戰略要衝上,不移走也不行。當然如果選前吳本身犯下民眾難以認同的大錯,柯P選前開除她有利選情,那柯P應該也會做,不過總體的說,應該是選後處理的可能性比較高。
最後附帶一提:其實想要解構北農的政治價值的人,不是只有民進黨,朱立倫也是。朱立倫這八年處理新北果菜批發的政策,也是想要稀釋北農對中南部派系的影響力,並且利用新北市場建構自己去中南部的道路。但結果我們都知道。
事實上北農真正要做的是拍賣制度的徹底改變,但是這涉及上百個拍賣員的生計,我認為即使吳音寧,應該也是做不到了,在這個各方虎視眈眈要除掉她的現在。她能做的,也就只透過選擇大宗菜的拍賣員,讓他們在起拍時不要哄高或哄壓菜價,讓菜價的振幅不致出現過高或過低。
理性的看,柯是要2024投入總統選戰,勝算最大。他本人應該也是這樣想的。這裡頭的變數是,我們不知道老共對柯的影響力有多大。因為老共可能很難忍受2020代表中共利益的候選人望之不似人君,那麼他們也許會想辦法推柯P上去選。
「兩岸一家親」這五個字,並不是柯P自己發明的。他應該跟對岸的密使有討論過,在老共的數組名詞下挑了這個為己所用。「兩岸一家親」是老共先在以前的文告喊出來的幾組TERM之一,不是柯P的發明。
不過我現在不太擔心台灣的前途。各位可以看我之前寫台薩斷交這件事,我的判斷就是中美冷戰已經是確定的路徑,美國必須穩住台灣這個新冷戰前哨。這跟川普政治上是否被換無關。
就像NIXON雖然被彈劾,但是NIXON留下的中美合作政治遺產,美國兩黨菁英幾十年內都沒有拋棄一樣,戰略路徑定了,下次再轉彎就是一個世代以後的事。
選後如果柯P遲遲不處理吳,張麗善又沒拿下縣長(等於張家沒有在行政體系找到穩定的現金流)吳會連生命都有危險──張家不是吃素的。
小英做事情太過拖拖拉拉,這兩年來台灣內部的幾次政治爭議,有些都跟小英做事情拖拖拉拉,以致錯過戰略關鍵期有關。
外交、國防,小英幹的是數位總統中最好的,兩年前蔡上台時,我們不可能想像的到,台灣的對美日外交、國防政策有這麼大的進展。但是政治領袖畢竟不能只做國外不做國內,國內政治這塊,蔡英文是真的有太多地方要檢討。
————————————————————
編按:
有利益的地方就是江湖~
北農拍賣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年各種水果大豐收,全台最晚上市的台東鳳梨,現在進入盛產。但鹿野地區的鳳梨卻遇到疫情,北高兩市果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商都塞滿各地送來的鳳梨,導致台東鳳梨銷售不出去,甚至拍賣市場報不出價錢。眼看就要放到爛掉,農民希望農委會能伸出援手幫助東部的鳳梨農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08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北農拍賣員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早六點半我和市長一起到北農視察拍賣場的現況,看到大家都有好好戴上口罩,市場內也有分艙分流,這段時間辛苦大家了!
為了加快篩檢速度,我們也請聯醫團隊增設2個快篩站,協助北農所有攤商及工作人員進行篩檢,以保障他們的安全和6/24的通行權。
截至晚上7點為止,北農快篩已經完成3619人,總共找出11位快篩陽性,其中PCR陽則是4位。
我要謝謝所有今晚準備挑燈夜戰的醫護人員們,也要感謝所有北農攤商、承銷商、員工的配合,今晚也會和中央開會討論跨縣市疫調該如何讓流程更有效率,讓我們一起圍堵疫情,加油!
#黃珊珊 #台北市 #副市長
#台北市政府 #疫情 #COVID-19
#北農 #市場 #群聚 #快篩
#疫調 #跨縣市疫調

北農拍賣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市長柯文哲清晨巡視第一市場,北農也嚴格規範批發拍賣要保持距離,而鄰近的環南市場總共有22人確診,市府表示,目前匡列的接觸者都已陸續解隔離,但議員認為應該要擴大篩檢和匡列。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02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北農拍賣員 在 果菜批發市場的24小時分享到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凌晨三點鐘,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燈火燦亮。不僅大台北地區的蔬果批發交易即將展開,影響全台灣蔬果行情的重頭戲也將上演。經驗老道的拍賣員迅速掃瞄眼前的買 ... ... <看更多>
北農拍賣員 在 臺北農產- 看完〈 決價03:20 北農拍賣員的一天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完〈 決價03:20 北農拍賣員的一天〉後是否躍躍欲試呢? ... 臺北農產批發市場開始招募拍賣儲備人員,在107年6 月25 日前掛號郵寄書面資料(以郵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