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系列
「金牌熊讚變海洋熊讚 導演、學界齊轟柯P不重視文化」
--)【消失的文資古蹟】柯文哲的文資成績單:
--)「建築粗糙」的ArtDeco老宅-紅葉園陳茂通宅
--)意象復原搞定一切-彰化銀行北門分行
--)古井也能異地保存?萬華楊家古厝古井遷移
--)看完這扇窗,全台灣都驚呆了!新北投樣品屋
--)北市府的西洋歷史樣式主義SOP-舊台北市議會
--)古蹟裝不回來?擺地上就OK-重組失敗的三井倉庫山牆(以上感謝“黃翊庭”整理)
--)「柯曾承諾「全區保留」 嘉禾新村今面臨拆除」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85894948217249&id=584986081641475
你我又不是機器人,選一個光榮城市的光榮市長,這題不難吧!
東奧正名與婚姻平權:
保護文資你需要知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72195956253815&id=584986081641475
跳票政見歷歷在目但河粉還是看不見,永遠只會跳針。ㄏ
【跳票政見與謊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39922122814532&id=584986081641475
#現在哪需要議會 #市府長期不依法行政習慣了 #把市政做好就是最佳宣傳 #鄉下有鄉下的樣子 #都更要往前走 #你喜歡聽什麼我就講給你聽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想辦法把它弄合法 #你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會被人家笑而已 #兩岸一家親 #台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管怎樣家人就是家人 #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就在你身邊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沒有問題 #台灣人應該對中國人好一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古蹟 異地保存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茂通宅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們知道】
你覺得這棟房子美嗎?
這棟座落在現在中山區巷子裡的老房,是1933年由大稻埕乾元行陳茂通,興建獨棟西洋式住宅,命名「紅葉園」,為日本時代臺北三橋町重要地標。陳茂通先生(1887~1936)為日本時代著名漢方藥商人,曾任大稻埕知名漢藥乾元行參藥經營代表。
此宅佔地與格局廣大,風格特色包括受到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東京帝國飯店影響的裝飾藝術(Art déco)重複幾何形門柱、基座砌石裝飾、外牆鵝黃色面磚及洗石子、馬賽克拼花地磚、手工木作窗框、室內木作牆板等細部,工藝精美且保存完整,反應了當時屋主的實力與品味。近年東側格局擴建,立面增設連續拱廊,風貌力求協調未嚴重破壞原貌。
但近日在文資審議會上,委員以「不曉得其歷史價值何在」、及「因為都更已經快結束變更手續不便、建築粗糙」為由,認定此棟房子不具有保存意義,並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配合區域都更計畫之下拆除。
「城市的進步,不是犧牲歷史遺跡而來,而是找出新與舊可以並存的方法。」但是至今為了這座城市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的歷史遺跡被犧牲掉。在號稱擁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台北市,難道我們真的連這樣一棟房子都保留不下來嗎?
陳茂通宅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懂沒關係,台北城市散步知道,歡迎來聽我們的導覽。
《一次搞懂中山老房子的價值》凌宗魁
導覽時間 11/25(六) 上午 10:00-12:00
導覽內容 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241
直接報名 https://goo.gl/JN5adp
更多導覽 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sp
※※※※※了解更多關於陳茂通宅的故事※※※※※
#台北三橋町紅葉園 紛絲專頁遭遇不明原因關閉
一起來幫忙台北三橋町紅葉園打卡分享
https://goo.gl/9KsQ5J
「臺北市三橋町陳茂通宅提報古蹟資料區」凌宗魁
https://www.facebook.com/PRHA1008/media_set…
「搶救陳茂通故居 文化人提案異地保存」新頭殼newtalk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0-24/101487
「【投書】黃智慧:與渡邊義孝建築師探訪山海樓」天下雜誌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278
「陳茂通宅爭議 北市文資委員投票8比4否決」新頭殼newtalk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0-18/100879
「陳茂通宅爭議 蘭博館陳碧琳槓上林洲民」新頭殼newtalk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0-28/101925
(部份文字,照片由凌宗魁老師提供)
古蹟 異地保存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車站不只是車站 歸鄉不只是歸鄉》
11年前,在我當選市議員後,北投公民團體為了籌備迎回新北投火車站的工作,找上了我。
我依稀記得,北投公民當初是以推動《 #台北古蹟公益信託基金---- 北投古蹟專案》,希望藉由「十萬人的一元,勝過一人的十萬元」這樣草根的、公民的小額捐款力量,為迎回老車站募款籌資。
這是思瑤與老車站結緣的開始。
對於我這個台南女兒,新北投車站是讓我這位異鄉人深刻認識北投土地文化的起點,也是我投入北投文化工作的原點。
是的,北投之於我,曾經是一個陌生的異地。
但「認同土地,就從認識文化開始」,在我身上,就是最強大最深刻的例證。
就這樣,一頭掉進北投這片土地的神奇魔力裡,再也離不開了。
1989年老車站就被迫搬遷、流浪至彰化,因此我從未見過他昂然佇立、守護北投的身影。
我初次親眼看見車站,是我投入迎回車站運動,遠赴彰化花壇台灣民俗村園區,在山林裡看見他日益凋零的身軀。
即使是透過北投耆老的口述來想像車站面貌,或透過老照片來拼湊車站的輪廓,乃至奔走彰化—車站流浪之地,親自與他許下「一定帶你回家」的誓約,
我對於車站的感情,早已經超越那有形的站體,而是架構在濃烈的文化使命與土地認同之上。
一晃眼,11年了。
迎回車站的這段路程,距離不是只有彰化到台北近200公里的里程數,而是漫長的11載歲月光陰。
而對於在思瑤之前就積極投入車站歸鄉的北投人,這段等待之路,更是「比漫長還漫長」。
車站回家之路,遠比我們想像得更波折崎嶇。
從民間主動出擊洽談一再碰壁、彰化台灣民俗村原經營者不願意割愛放手(2010前);
到台灣民俗村轉手易主,加速車站破敗凋零,更加強化北投人討回車站的意志與速度(2011);
到思瑤多次質詢要求,促成北市府願意出面承擔居間協商的責任(2012~2014);
再到彰化車站擁有者願意無償將車站回贈北投後,北投公民與部分文資人士爆發車站選址爭論(2014~2016)……
是歷史的捉弄吧?!
萬萬沒想到,車站歸鄉最艱辛的部分,竟然是由他確定能夠回家後而開始。
故鄉已近在眼前,而歸鄉的最後一哩路,竟然有如萬里之遙。
2014年開始,歷經六次公民會議,見證北投公民堅韌意志、高度智慧與民主精神。
無論是重組樣式(1916年版或1937年版)、重組工法、基地位置、歸鄉後營運模式,都是北投人一次一次、一項一項、一字一句討論而得。
當中有歡笑、有淚水、有喜悅、有失望、有爭吵、有和解、有對立、有包容、有激情、有感性……
這一路的軌跡,都值得被記錄記憶,思瑤都心存感恩。
新北投火車站歸鄉創造了許多台灣文化典範。
除了文化資產異地保存、公益信託基金投入文化保存等事蹟,都創台灣之先以外,最值得歷史紀錄的與感動人心的,莫過於這過程中的「 #公民參與」。
新北投車站歸鄉運動從發起到完成、自始至終都是公民社會由下而上催生推動;而多年來在北投舉辦的懷念車站年度活動、到今年車站歸鄉慶祝系列活動,都是民間自主籌辦,而政府只是配角,扮演協力角色;
而未來車站新生後的營運方式,也是透過公私合營的夥伴機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來引領車站的新生,創造永續的價值。
11年來,物換星移。從彰化到北投、從郝龍斌到柯文哲、從市議員到立委,不變的是,北投多元強大的公民社會,依舊昂然挺立。
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北投價值,就是公民參與。」
這是北投最大的榮耀,也是車站歸鄉最重要的意義。
新北投火車站,是北投歷史文化記憶的一塊缺角。
前一個10年,我們努力拼回這塊流落在外的文化拼圖。
下一個10年,讓我們為創建台灣第一個「 #生活環境博物園區EcoMuseum」而繼續奮鬥下去。
11年的歸鄉之路,也許過程不是盡善盡美,思瑤也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我懷抱謙卑,也無盡感恩。
謝謝所有一路奮戰陪伴的夥伴。謝謝所有沿路集氣加油的朋友。也謝謝所有不吝批評指教的人士。
車站回家,這不是終點站,而是新出發的起點。
在守護在地歷史文化的軌道上,愛北投的列車永遠不會停駛,我們會堅定前行,無畏前進。
北投人,上車吧!
讓我們繼續以對土地的認同,對文化的熱愛,搭上這列愛北投的列車。
#車站不只是車站, #歸鄉不只是歸鄉。
車站爺爺,過去您守護北投,
現在,就讓北投守護您。生生世世,永永遠遠。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熱愛北投的朋友。
以及,在天堂裡看著車站終於回家的天使----戴秀芬女士。
#今晚開始系列活動開跑歡迎大家
#車站回家倒數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