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忘記旅順大屠殺了嗎?
我非常遺憾。
因為我曾去過大連。
也記得旅順大屠殺。
1
大連花了60億,在8月21日,橫空出世一條“中國最大的”日本風情街。
這是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再現日本京都街市風貌”的專案。
照片上呈現了懷舊的京都小街市。
當然也有出售的日式別墅,綠地覆蓋。
日媒說有松下等日企參與,目的是“成為銷售日本產品的基地。”
這些手法,我非常眼熟。
2
以前兩岸關係好時,大陸各地都會由地方設各種臺灣風情街,有臺灣夜市名店小吃,銷售各種臺灣產品。
當然是企業的商業行為。
但也是借著聚焦臺灣,放大臺灣,讓“臺灣”兩個字在當地居民心中被提醒。
這當然是一種對臺灣的宣傳。
3
臺灣新北市一塊公有地,以幾十年承包的方式,被日本三井集團拿下,開了三井Outlet。
宣傳的,就是從日本來台開分店的各種日式餐廳跟商店。
當然,也就是日本文化跟商品的宣傳與輸入。
4
臺灣跟東北,都曾經在日本鐵蹄下被殖民。
我親眼看到二戰後的日本即使失去臺灣這個殖民地,但借著經貿實力,如何牢牢掌控臺灣社會,影響臺灣對日本的喜惡。
要知道,轉變了社會認知,也就轉變了巨大長久的財富。
所以,我特別關注,以日本在臺灣的滲透與把持手法,在東北,日本又會怎麼做?
5
很多人說,全世界都有唐人街,為什麼大連不能蓋日本街?
但是全世界唐人街,大同小異,都是出外艱苦打拼的中國人,抱團取暖,聚居在一起,百年來自然形成的。
大連日本街卻不是。
背後是赤裸裸的商業跟資本的邏輯。
運用的,是日本的文化符號。
得利最大的,除了出資方,當然是日本企業與日本。
所以,這有本質的不同。
6
問題是,以色列會不會有一個城市,會去建一個德國風情街?或是納粹街?
德國還是對猶太人不斷道歉,且賠償過的呢!
日本從甲午戰爭以來,對中國的所有侵略與不平等條約,與731部隊,與性奴隸,與大屠殺……
沒有道歉過,沒有賠償過。
玩日本風情街這種文化結合商業的操作,地點選擇在中國,且在旅順大屠殺慘案旁。
全世界可能沒有什麼地方,會這樣毫無歷史記憶,毫無文化尊嚴,毫無民族氣節。
7
當然,我們知道,日本對中國東北,包括大連的投資力度,就像對中國臺灣一樣,長年累月,處心積慮,施力。
是啊!
日本對曾經一度的禁臠,總是戀戀不捨,竭盡所能抓在手裡。
臺灣台南,曾經有著名的西來庵抗日。
如今卻大量修復日據時代建築與商店。
這是何等不堪。
臺灣如今如此媚日,以日本為宗主國,又怎麼會是偶然?
背後的日本與臺灣資本如何運作?
如今的大連日本街,也不過是正常操作一輪而已。
8
很清楚,這是日本跟各地不斷的重複的操作模式。
蘇州也有一條日本街。
據說是因為蘇州也有一批日本企業投資,有日干聚居。
為了讓日本人覺得親切,所以搞了日本街。
我去過蘇州寒山寺。
寒山寺那口千年古鐘,被日本人搶走。
直到今天,都還沒還回來。
蘇州本地,也有許多日本侵略時留存的殘酷印記。
所以,這樣的商業操作,實在讓人傷心。
9
我們看到了日本在大陸強大的經濟滲透能力。
這樣的操控力,我在臺灣,從出生至今,日日深刻感受。
日本非常善於利用經濟掌控力,跟情報收集力,長期累積,擴大對於一個城市或社會的控制。
日本企業跟日本政府的內化結合是深入骨子的。
日本企業會不斷用經濟勢力,打擊對它不利的人。
比方說,日本企業會用廣告跟企業連結,威嚇任何講日本侵華歷史的要求與聲音。
讓一切要求日本誠實面對歷史的聲音閉嘴。
用控制與壟斷打擊當地有競爭力的企業發展。
日本滲透到社會各層面,豢養買辦,打擊對中國有利的發展,這個苗頭很清楚了。
10
我們也要問,大連日本街,要販賣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好的文旅或文創項目嗎?
它能夠創造什麼價值?
我們到大連,難道是要去體驗日本風情嗎?
我也吃日本食物。
但大連的名片,難道是日本風情?
是要做抄襲貓,為日本賣命,推廣日本產品、日本食品跟日本文化嗎?
11
我們此刻該做的,不是應該大家對日本強烈抗議嗎?
日本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污染了大連的海產,這件事,大連沒意見嗎?
為什麼要行銷日本文化,而不是行銷大連美食、產品與文化?
何況,這樣一個商業項目,對大連長期而言,並不是加分。
而是排擠了其他可能掙扎著求發展的大連文創項目。
而房地產商,不能運用創意,蓋出有中國內涵與創意的房子嗎?
為什麼偏要在大連,蓋完全抄襲日本的房子呢?
這不是精神殖民、商業殖民,那什麼才是?
12
大連這條日本街,不是像開個日料店那麼簡單。
它號稱複製了日本京都的意象。
日本食物、日本美學、日本文化都得到弘揚與宣傳。
日本經濟也可以得到實質幫助。
餐廳販賣的是日本原裝食品,或來自日本的食材。
更宣稱有的連建材都來自日本。
這是對日本文化的高度聚焦與放大。
背後則是日本利益。
請注意,大陸對日本長年貿易逆差,2020年的逆差是322億美元。
也就是說,友好與親善的言語下,日本光是2020年,淨賺大陸322億美元。
這還不包括到日本觀光的海量大陸觀光客,所花費的金額。
13
但此刻的日本,一手在中國賺錢,卻一手處處掐住中國的發展,對中國不利的事,有什麼幹什麼。
經貿之外,對台獨的公然支持,對釣魚島的佔領,方方面面對中國的打擊,難道我們都無所謂嗎?
14
對大連日本街有意見,是排外嗎?
當然不是。
這只是做人的一個起碼的態度。
做個中國人的態度。
台南 善 化 兩 房 出售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鐵東移案 稍早進行最後的拆遷工作。不意外地,我有些台北時力粉和柯粉的朋友,非常踴躍發表意見。最常看到的就是把南鐵案跟竹南大埔案相提並論。
還是一句老話,#在地事要問在地人。碰巧在下的姑姑就是三百四十戶拆遷戶的其中之一;因為她不是很熟不動產實務,當初開公聽會、補償作業、選屋和房屋過戶等等作業,大多是我爸媽在幫她處理,所以南鐵的事情我還不算一無所知。
南鐵案和大埔案,很多一知半解的人,或者是社運界,常常把它相提並論。但其實細節差非常多,拿後者來理解前者是大有問題的。
首先,大埔案是「#公告現值徵收」,南鐵案卻是「#市價徵收」。不用到熟悉不動產實務,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台灣的「公告地價」往往是市價的一半甚至以下,公告地價徵收幾乎稱得上是合法搶劫。也因為大埔的悲劇,促成了2012《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改,此後的徵收,包括南鐵案在內,都以市價補償。
其次,是善後安置作業差很大。大埔案當初雖然承諾「會低價賣一塊土地給張家」。問題是公告地價徵收,已經讓張家的財務陷入危境了,要安置和重建還得自掏腰包。而張藥房是竹南公義路/仁愛路交叉口的三角窗金店面,說要找到條件相當的公家空地,談何容易?但是南鐵案是這樣,拆遷物用市價徵收(我姑姑是住青年路巷仔內靠近新樓醫院那邊,印象中當時好像每坪30萬上下)、安置宅用成本價出售(朋友提供的資料:住宅一坪10萬、店面一坪17萬)。拿到的補償費,如果願意拿去二空那邊買安置宅,絕對是綽綽有餘。如果想再換大房型,或是不想去二空想買別的地方,公股銀行也會提供全額貸款(優惠利率比照公教貸款)。
至於安置宅的建物品質如何?當初抽選大樓單位的時候,是我爸幫我姑姑去選的。他的看法是,當然是不可能上到豪宅等級,但品質算紮實,格局也算方正。至少不是那種一眼就看得出偷工減料的販厝。
第三,是公共利益的必要性。大埔徵收的理由,主要是竹南公義路/仁愛路的「外刀」銳角路口,大型車從台13線(公義路)轉入仁愛路迴轉半徑不夠,容易造成事故。但當時就有人覺得,這種事情可以藉由標線改造之類的方法去緩解,而且老早就規劃有科學路、科專路這些又新又寬的替代道路,大車何苦一定要跟張藥房過不去?
但南鐵東移就真的是有其公益必要性。我是生長在高雄火車站附近的人,從小就見證鐵路地下化工程長大的。高雄人很幸運,靠近火車站的部份本來就是四條股道以上的寬度,左營段鐵路是夾在翠華路和馬卡道路兩條超大馬路的中間,即使是民族到鳳山之間比較窄的部份,也至少是鐵道圍牆兩邊各有一排停車格的程度。高雄的地下化工程幾乎不用動到旁邊的住戶。
但是台南就不一樣,多年前我去台南找親戚,借住我姑姑在青年路巷子裡的家,那個真的是跟鐵軌零距離,睡覺會地震的那種。隔著木頭柵欄看過去,鐵道路廊就是雙線那麼寬,柵欄以外也容不下停車格。#青年路平交道 幾乎沒有什麼餘裕空間,事故多發(我記得小時候那個路口還有請一尊地藏王鎮著)。這真的請大家自己去Google Map一下,看看巷仔內長什麼樣子,看完以後你再來說南鐵不用東移沒關係。
徵收案剛進入協商階段的時候,當事人不瞭解,會抱怨是必然的。我姑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幹譙賴清德幹譙到一個臭頭。但是我不得不說,南市府的溝通算是用心的,隨著補償條件在無數次協商當中一點一點調整起來,反彈聲浪就小很多了。連我爸媽這種不動產實務的沙場老將,也認為南市府的補償條件已經是少見的優渥(想當初他們還曾經為了區段徵收的問題跟楊秋興開罵,果真剽悍),再爭下去也爭不出什麼所以然了。
好了,我所知的就這麼多。畢竟黃姓拆遷戶是開元路那邊的人,跟我親戚不是鄰居關係,這個人平常的個性作風,是不是有在做違法套房生意,還有樓梯的必要性,老實說我都不甚了了。只是就南鐵東移整件事來講,我覺得正當性絕對夠,補償條件和善後處置也是少有前例的優渥。僅餘的黃姓等拆遷戶,當初也是簽了字、補償金入帳,現在再說要翻桌,未免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在此之上,還有一票一知半解的熱血人士,要玩道德高度的社運遊戲,我想台南在地人真的無法接受。
台南 善 化 兩 房 出售 在 蔡旺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區段徵收成為台南土地速漲最顯著的因素之一!?
在自由發言總質詢時提出數據質疑,近年來台南的土地漲幅非常驚人,各種地價指數高於其他縣市。指出原因在於區段徵收的高標價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周圍土地翻漲。他也接獲不少民眾陳情,在區段徵收抽籤抽到的土地,離其原持有土地太遠,甚至跨越兩個行政區,車程要20分鐘。他希望市府能夠重視並改善這種不合理的制度。
並拿出各縣市的地價指數數據,來分析台南地價飛漲的現象,表示近期有不少新聞報導提到,台南的地價是全台漲最兇的,旺詮蒐集了確切的數據來分析,發現事實的確如此。
根據內政部於今年7月15日發布的都市地價指數中,以107年3月31日為基其,到今年3月31日這段時間當中,包含都市地價總指數、住宅區都市地價指數、商業區都市地價指數、工業區都市地價指數,台南都取得第一二名的「佳績」而且「遙遙領先」,讓人「於有榮焉」?我也表示,過去提到高房地價總會馬上聯想到台北,但現在台南房地價高漲的議題已經嚴重到,被拿來舉例甚至分析,可見問題之嚴峻。
台南市長黃偉哲回應:台南平均每坪的單價是六都最低的,房價所得比也是六都最低的,但還是會持續關注地價漲幅的問題。他也提道,若未來囤房稅可以通過,將有效遏止房地價高漲的問題。
對此蔡旺詮則回應,他非常贊成囤房稅調高的推動,也與財稅局長陳柏誠溝通過,允諾會來規劃推動。他也進一步分析道,區段徵收是台南地價飛漲的主因,台南的區段徵收土地標售的起標價與得標價遠遠高於附近地區平均地價,帶動附近地區也跟著漲。
此外,也接獲民眾關於區段徵收的陳情,陳情人的土地在新市區的市區,是祖上留下的土地,從未想過出售或被徵收。但此徵收案因為土地面積不足,所以將遙遠的安定區農地也一並納入,才能成案。兩地橫跨兩個行政區,開車需至少花費20分鐘以上。且不論陳情人之意願,若真的徵收開發後,有可能抽籤抽到位置差距如此遙遠的土地,公平性令人質疑,更何況陳情人不願意加入市府的「偕同開發」。
對此都發局長莊德樑表示,南科A~O區開發係因應南科產業發展及生活機能之需要的整體開發計畫,開發範圍圍繞南科周邊,涉及新市、安定與善化區範圍廣大,110年4月20日辦理都市計畫公展並已召開公展說明會,大多數地主希望市府加速開發,並關心土地分配、使用分區配置等問題,市府將參酌公展期間人民陳情意見,在審議階段適當檢討調整。財稅局長陳淑美則回應,對於標售案的底價高於附近平均地價的問題,未來在委員會討論時將會協助說明。
旺詮最後表示,區段徵收是台灣特有的常駐制度,在西方國家也只有不得已為之時,最後才會採用區段徵收。民主國家將其視為最後的手段,台灣政府卻是一直當成最優先的手段。區段徵收的流弊或許無法一朝一夕改變,但至少在執行時必須優先考量公平性與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