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 x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獨家 Podcast——館長 蘇碩斌 主持全新節目《臺灣性別文學講》上線!
鏡好聽十月份與 #國立臺灣文學館 展開全新合作,特邀館長 #蘇碩斌 老師主持Podcast節目《#臺灣性別文學講》,這個節目將根據年代,從清代的女鬼傳背後的不自由、不平權講起,接著日治時代的自由戀愛、職業婦女、戰後的女性主義、同志解放,乃至酷兒、跨越、情欲流動、男性平權。讓性別文學透過聲音現身,使性別展現更多元的樣貌,同時響應臺文館舉辦「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
首集節目將於10/4(一)正式上線,固定週一更新,在十集節目中邀請:謝宜安、吳佩珍、張文薰、蔡蕙頻、朱宥勳、江昺崙、李昂、楊佳嫻、鄭芳婷、張亦絢,文學界重磅來賓輪番對談!臺灣百年來的性別變革,也是促成社會改革的重要武器。性別文學,走在社會運動之前。
🎧️ 搶先收聽!EP00|性是權力關鍵,文學是革命暗語 ➤➤ https://bit.ly/2Y7KNVK
▰ 主持人:蘇碩斌
臺大臺文所教授、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學術專長為文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文化理論、台灣文化史、台灣都市史等,合著《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企畫《終戰那一天》等書。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婚姻平權 #跨國同婚 #伴侶盟 #釋字748 #司法院 #內政部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
台灣 平權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還需要多少場講座,才能洗刷一篇報導帶來的恐懼?
-
昨日(29)屏東傷人案震驚全台,幾乎所有人都在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該案行為人具長期精神科病史的背景更被諸多新聞媒體強調,似乎直指此次犯案原因就是因為「他有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否真的等於暴力犯案的原因?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的案件,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是雨仙,本身是情感型思覺失調症病友,我想作為精神病病友分享我的想法。
-
📍精神疾病=具暴力行為?刻板印象只會加深社會恐懼
「有精神疾病」和「有暴力行為、重大刑案前科」,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經常以精神病病友的身分在全台各地演講。在演講前,我常常問在座聽眾一個問題:你印象中上次看到「神經病」是什麼時候?你感覺如何?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看到路上衣衫不整散發異味的流浪漢、隔壁照三餐叫囂吵鬧的鄰居、捷運上陰陽怪氣喃喃自語的婦人,看到他們覺得討厭又害怕。
這確實是很多人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與感受,似乎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就是骯髒、沒成就、無法社交,又像是顆令人害怕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我是病友後,第一反應就是「哇,你看起來很不像耶!」其實,學校的同學老師、公司的同事上司、教會的弟兄姊妹、佛堂的師兄師姐、自己的親戚好友,都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和你我一樣按時上班上學、有喜怒哀樂、有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如果不說,或許你都不曾發現他們有精神疾病。
許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就和你我一樣安安份份的生活著,也有些身心健康的人卻犯下令人害怕的罪刑。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犯罪,不該只看到他的疾病,並認為他的疾病一定就是犯罪原因。
-
📍醫院病房不是關押犯人的場所,而是提供治療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犯下重大刑案的精神病人就該「關在醫院關到死」,但醫院是關押犯人的場所,還是提供治療的地方呢?我想答案很鮮明。我認為,任何需要醫療救治的犯人,確實有權也應該接受妥當治療;任何犯刑的病人,也應該接受適恰的懲處。讓醫療回歸醫療功能,而非期望透過無限期的住院,把問題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
📍醫療自主與提供治療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
作為病人,我認為真正的醫療自主,是在病人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療程選項,以及這些選項的風險後,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但在台灣現況,許多病友及家屬並不知道有哪些治療選項、有哪些可用資源,只能在病人符合「傷人與自傷行為」時才強制就醫,急性病房待完三周後就辦理出院回家。在醫院與家之間,沒有提供完整的出院規劃,沒有提供病人銜接適應的環境,也沒有提供給陪伴者喘息的可能。
但急性病房與家之間,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難道病人只能在兩者之間反覆遊走?其實,還有轉介慢性病房、日間病房或其他社區康復之家等等選擇,只是陪伴者與病人不知道資訊、不知道哪裡尋求幫助尋找資源,讓選項只剩下「看著病友被架上救護車緊急送醫」與「讓病友待在家裡好不放心」的兩個選項。
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不應該是要或不要的二選一。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做什麼?
1.拒絕轉貼聳動的新聞,嗜血的新聞標題無助於讓社會變得更好,只會加劇一般大眾對病友的恐懼
2.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善意。很多人會在書包上別個彩虹絲帶表達自己支持同志平權,雖然精神病病友沒那麼多可愛的周邊可以買來表態,但當有人在議論精神疾病、散播對病友的刻板印象時,你可以反駁或出聲制止對方。
3.我覺得很多時候病友跟陪伴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資源&該怎麼使用。我剛生病的時候也很徬徨。你可以 #轉貼這篇文章,我會在留言區放一些資訊網站跟諮詢專線(包含我最近開始自己架設的資訊網),你的分享轉貼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台灣 平權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曾經有一段時間,女性司法官的人數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
⠇司法官
根據考選部的統計,2020 年總共有 175 人錄取司法官考試。
「司法官」根據《司法人員人事條例》的規定,指的就是法官和檢察官。在台灣要當司法官,多數人都是透過司法官考試,並在通過考試後受訓,最後才是正式的法官或檢察官。
司法官考試又分成三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要考三次,每次都會刷掉一些人。2020 年的司法官考試,第一試有 10245 人報考、總共 2962 人通過;第二試再砍掉超過 9 成的考生,只有 212 人通過;最後的第三試,只剩下 175 人通過考試。
簡單來說,司法官考試的錄取率只有不到 2%。
——
⠇ 幾乎沒有女性的司法體系
去年通過司法官考試的 175 人中男性 81 人、女性 94 人,性別比例大約是一半一半。
不過在古早的年代,女性司法官卻是少之又少。
1896 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以後,總督府在台灣建立法院制度,但直到 1931 年才出現第一位台灣人判官黃炎生。但直到 1945 年日本統治結束為止,都沒有女性司法人員的身影。
戰後,中華民國開始統治台灣以後,除了帶來法律制度之外,也有司法人員。其中兩位汪優琴、邵祖敏成為台灣首次出現的兩位女性司法官。
1955 年,黃雅卿成為首位台灣本土的女性法官。
1956 年,最高法院出現第一批女性法官,其中張金蘭在 1967 年成為首位女性大法官、范蘭香在 1972 年成為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1965 年,劉惠霖擔任屏東地方法院院長,成為第一位女性法院院長。
1977 年,范馨香成為最高檢察署首位女性檢察官。
1994 年,楊慧英成為第一位台灣本土的女性大法官。
時至今日,司法官考試錄取結果男性和女性則是各占了約一半。
——
⠇ 考上了就此一帆風順嗎?
在當時性別平權觀念仍不足的時代,即使考上了,司法官的環境對女性仍相當不友善,懷孕、育兒甚至成為影響受訓期間的考評。在職場上,女性檢察官幾乎都不會被分派外勤,無法承辦重大案件,甚至因此被認為工作能力不如男性,而影響考績。
這 100 年來,女性司法官的數量從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到後來比例不斷上升,但這條路卻走的異常艱辛。
司法是如何往性別平權的方向前進?即日起在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展出的「臺灣近代女性司法官特展」,一起來回顧這段很少人知道的過去!
——
🏠 參觀資訊
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
開放時間:每週二~五 9:00-17:00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 307 號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 #司法博物館
台灣 平權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婚姻平權 #跨國同婚 #伴侶盟 #釋字748 #司法院 #內政部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阿貴(跨國同性伴侶當事人)
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
00:00 用行政函釋解套跨國同婚,比利時有先例
07:38 司法院已提出修正草案,現在還躺在行政院
15:06 澳門台灣跨國同婚通過!屬人法成關鍵
20:30 政府還在觀望社會氣氛?內政部自我限縮?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台灣 平權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竹妍選系列第二集『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楊燦鴻』
新竹妍選系列進入到第二集,第一集我們談到新竹羽球神童楊昕昱的故事。第二集我們來到新竹羽球界,來談談身障走向體育過程的努力。
前陣子東京奧運風光落幕,臺灣隊在羽球賽事獲得佳績(一金一銀),最近進行的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也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其中關於帕奧中,對於臺灣落實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平權化,我有一些看法。
歡迎大家觀賞影片,更了解身心障礙走向運動之路的挑戰!
#新竹妍選 #嚴選新竹 #系列第二集
新竹妍選第一集:https://youtu.be/q5atPmHaRWs
台灣 平權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楊燦鴻」
前陣子東京奧運風光落幕,臺灣隊在羽球賽事獲得佳績(一金一銀),最近進行的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也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其中關於帕奧中,對於臺灣落實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平權化,我有一些看法。
「奧運是英雄延生的地方,帕運則是英雄匯集的地方」,我很喜歡這一段話,在新竹載熙國小有一位小英雄,他想要代表新竹市征戰羽球界,他是楊燦鴻,在努力不懈的奮鬥之下,勇敢用球拍揮出屬於自己的運動極限。
新竹市身心無障愛羽球協會 吳南芝總幹事前陣子聯絡我,對於身障羽球新竹代表隊選手,他有一位推薦人選,希望能夠代表新竹市全國身障羽球賽,但因為選手球齡太小(參賽資格規定,要有五年身障羽球參賽經驗),而喪失參賽資格。
這問題點包括,因為疫情關係,各大賽事紛紛延期,根本沒有比賽可以進行,另外台灣對於舉辦身障賽事頻率不高,因此燦鴻空有球技卻無法大顯身手。
從上述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身障運動員,我想每一個人都有運動的權利,落實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平權化、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及自主化,我們能怎麼做?
一、運動平權化、普及化:
針對羽球,我認為除了場地設施要對身心障礙者友善之外,藉由無障礙的羽球運動環境,提升對羽球有興趣或是選手運動意願。
二、運動生活化、多元化:
藉由羽球運動帶來健康和自信,以及和社會平行交流的機會,舉辦更多對於身障賽事活動,讓選手們互相切磋,多元發展,自立自強。
最後針對身障羽球新竹代表隊篩選辦法,我也會全力協助,讓符合大會辦法,但卻因為資格問題的各位(規定需要大賽經驗),有解套的方式(增加身障賽事),身障運動員需要大家的關心與支持,我會持續關心並推動相關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