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追奧運吧?
這幾天都在追奧運,唯獨昨天陪小孩睡覺居然一睡不起,錯過了郭婞淳精彩的舉重奪金時刻,一早醒來看見facebook被金牌文洗版,眼眶熱熱的,不斷地想起,我在天國的父親。
記得我第一次看奧運,是2004年的雅典奧運,當時還是高中生,因為放暑假無聊,就跟著我爸一起看棒球,我什麼都看不懂,於是我爸開始跟我講解各種規則,聽懂規則後,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陳詩欣踢下第一面跆拳道金牌的時候,我瞬間噴淚,全身雞皮疙瘩,朱木炎再踢下第二面金牌的時候,我全身發抖,不停尖叫。跟我爸一起看比賽吶喊的感覺真的,好棒。
從那之後,我們也開始一起追世足賽,完全看不懂的父女倆,靠著我一直上網查規則,跟爸爸講解,然後一起討論。每到半夜媽媽和妹妹都去睡覺,就是我跟爸爸追球賽的時間。
現在想起來,一起追奧運和世足,應該是我成長過程中,跟父親的「特殊時光」吧,一段專屬父親與我的時光,做的是我們都喜歡的事情。我爸是個嚴肅話少的父親,更不用說什麼正向語言、積極暫停、同理不處理,只有皮帶、掃把、化骨綿掌。
不過我爸天然內建一個正向教養工具,幽默感。他總是能講出關於大便的笑話,把全家笑得滿地打滾,我猜想那是遺傳自我爺爺的幽默感,爺爺是客運司機,曾經跟同事一起比賽憋屁,看誰能把屁一點一點的放出來,能放到最後的人就贏,對方為了要贏,用力到把大便都蹦到褲子裡了,當然贏家是我爺爺(抱歉這段有點重口味😆)。
即便我的爸爸從不知道正向教養是什麼,他也已經盡全力成為一個最好的爸爸了,雖然我們的親子互動並不親密,但我們對彼此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
我看的不是奧運,我看的是對父親無盡的思念,看的是永恆的曾經。
#台灣加油
#圖為女兒今天從學校帶回來的塗色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寶鴻老師您好: 我的女兒現在2歲半,最近遇到一個難題,是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想請教您。在不斷的練習與反覆拜讀您的新書後,終於有點抓到「同理不處理的」的精髓,實際使用後效果非常明顯。 不過,前提是我女兒沒有「崩潰」的話,就是那種爆哭、狂扭、這不是肯德基那種崩潰。雖然說,她崩潰的次數不多,但我們...
同理不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很難過是因為我很內疚】
昨晚的陪睡時間結束後
唯可又一如往常地跑出房間
一下要爸爸念故事給他聽
一下又要爸爸陪他拼拼圖
「唸完書、拚好拼圖,我就要先做自己的事囉」
父女倆在一旁溝通,我則繼續趕我的文章
最後唸完書、拚玩拼圖,你們猜結果如何?
唯可開始大崩潰外加重金屬哭鬧
瘋狂的鬼打牆要我們唸書給他聽
「你想要我們幫你唸書是嗎? 我知道了,不過我還有文章要打,現在也是我們的下班時間,如果你睡不著,可以自己看書或是做其他事情喔」我溫和堅定的告訴他
但,他哪聽得進去呢? (是說我也沒有期待他聽進去)
我們就一如往常的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同理他
#同理不處理
大概哭了10幾分鐘,突然聽到房間的開門聲
原來是喬伊被重金屬哭聲吵醒了...他默默走了出來
唯可看到喬伊出來更生氣了
他大叫: 「你不可以出來! 你去房間」
我心裡覺得好笑
阿你叫人家不可以出來,你自己還不是在外面
喬伊默默退回房間,但沒多就又走出來
唯可整個像瘋了一般,就是不停重複哭喊
「你進去! 你不可以出來! 你要在房間裡面!」
無論我們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
我試著連結他的心,感受他現在的感受
「如果我是他,我是帶著什麼心情在說這句話?」
突然,我好像懂了
「唯可,你看到喬伊走出來有什麼感覺呢?」
「很難過」
「喬伊出來讓你很難過,你是覺得你吵醒喬伊,你很內疚嗎?」
他邊哭邊點頭
賓果
後續發展就如影片般(臨時起意拿手機來拍攝,意外拍到孩子平靜下來的過程)
當心連上了,孩子感受到愛、接納與溫暖
孩子就能從情緒失調走向情緒協調
回到當下,回歸身心容納之窗
✏️本日金句:
「當你慢下來,你和孩子就會產生連結」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
教養,從心連心開始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同理不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孩子啟動歡逼八模式以及怒吼攻擊時
昨天與孩子們一同觀看穿山甲的節目報導
看到一半唯可突然說
「我好想養穿山甲喔! 我可以養穿山甲嗎媽媽?」
我聽到心裡噗嗤一笑
心想: 傻孩子,穿山甲是保育類動物阿
當我思考要如何回應時
唯可又再次開口:「我好想養喔!」
這次喬伊回應了
「穿山甲不能養啦! 牠是保育類動物耶」
接下來,唯可就崩潰了
無論我們怎麼好言相勸
他就是瘋狂地重複同樣的話
「我要養!! 我要養穿山甲啦!!!」
要是以前我一定覺得他在無理取鬧
進而大聲地斥責他別鬧了
不過這幾年的修行也不是修假的
我試著將大腦從左腦切換到右腦
從分析切換到連結
從行動切換到同在
然後,我突然感到好奇
「為什麼他想養穿山甲呀?」
「唯可,什麼原因讓你想養穿山甲呢?」
我和緩的問他
「因為穿山甲可以吃螞蟻」
我聽到這個回答愣了一下
「所以,你希望他來我們家吃螞蟻?」
「嗯,我不喜歡螞蟻」
原來這才是原因呀!
「我知道了,不過我們家的螞蟻可能不夠穿山甲吃喔」
👉一沒注意又自動切回左腦模式
(可能想繼續看節目而有點急於解決)
如果下次遇到類似狀況
應該會去更深的同理以及更多的好奇
「無法養穿山甲幫你吃螞蟻讓你很傷心是嗎? 螞蟻讓你有什麼感覺呢? 有發生過什麼事情讓你不喜歡螞蟻嗎?」
因為我急於解決他
所以後面他還是持續不停的鬼打牆吵著要養
「我想養! 我要養啦!!」
「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你很想養」
於是我們一來一往
他持續發出怒吼攻擊
我則用同理不處理讓攻擊無效化
就是不斷地說我知道了、我聽到了、你真的好想養
不反擊、不解釋、不講理也不說教
漸漸的他平靜下來
我們又一起繼續安靜地看節目
/
當孩子做了或說了一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成人往往會急於解釋與分析
然後孩子往往都聽不進去
#不要跟不講理的人講道理
講到最後會讓成人覺得: 孩子在無理取鬧
接著就用威權、壓制等手段使孩子停止
但如果我們能理解大腦的發展
就能明白孩子因為大腦還未發育完全
加上經驗不足很容易進入過度激發的狀態
這時如果在一旁的成人能理解
並懂得如何先調節自身的情緒
就是給孩子做了一次身教示範
但別著急,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情緒調節也無法一天就練成
多給自己一些失誤的空間,多以慈心善待自己
別忘了,我們已經啟程在與孩子一同成長的路上
種子從發芽到開花需要一段歷程
雖然難以發覺,但每天都確實地在成長
而成長的軌跡是如此的珍貴動人
去看見自己的努力與盡力
就算搞砸了,你也依舊是個好父母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
由台灣的製作團隊拍攝的《地球的孤兒》,經過兩年密集追蹤所製作出來的新單元「台灣的精靈」,介紹台灣頻危的特有種: 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台灣穿山甲,非常推薦與孩子一同觀賞喔!
《地球的孤兒》系列報導我們家每部都看過了,孩子很喜歡,也會與我對話,Youtube上都能找到完整影片,覺得是很好的環境生態教育資源,與孩子一同提升對環境以及對物種的意識💪🏻
同理不處理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羅寶鴻老師您好:
我的女兒現在2歲半,最近遇到一個難題,是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想請教您。在不斷的練習與反覆拜讀您的新書後,終於有點抓到「同理不處理的」的精髓,實際使用後效果非常明顯。
不過,前提是我女兒沒有「崩潰」的話,就是那種爆哭、狂扭、這不是肯德基那種崩潰。雖然說,她崩潰的次數不多,但我們也不太清楚崩潰的原因。有時候跟她約定的時間到了(都有事先預告),比如洗澡時間。可能今天就會自動自發去洗澡,甚至還會自己脫衣服那種,但可能明天就會崩潰。
想請問老師,可能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另外,當她崩潰的時候,同理好像就沒什麼效果了,她根本聽不進去我們說話。們也試過陪在她旁邊,摸摸她,抱抱她(她不要),安撫的過程沒有講話,就是很難讓她停下來。也試過轉換一下陣地,分散注意力,但還是持續崩潰哭哭。
我們家有一個她的「哭哭地」,是一個小椅子,讓她可以在上面哭個夠,我們會在附近陪她。這方法還不錯,她自己偶爾也會想去「哭哭地」哭,然後哭完就很開心地走出來。可是問題是,她去「哭哭地」可能都會哭半小時,一小時,不太知道這樣的作法正不正確。
該如何處理「崩潰狀態」的孩子,懇請老師解惑,謝謝!
…………
你好我是羅老師。
是的沒錯,你的觀察很正確!
在Dr. Daniel Siegel的著作 The Whole Brian Child裡,他有將孩子的生氣區分為「上層腦的生氣」跟「下層腦的生氣」。
「上層腦的生氣」也可以說是「有意識的生氣」,是孩子自己決定的生氣,也是一種他能控制的生氣。他會藉由這種生氣來威脅大人,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盡管他的表現會很激烈,但這是他可以隨時停止生氣的。遇到這種情形,大人要記得「不跟恐怖份子談判」,只要我們堅持原則,不被他嚇到,不讓他得逞,並且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孩子慢慢就會學習到該有的規範,也會慢慢瞭解生氣不是會讓他得逞的方式。
「下層腦的生氣」就不一樣了,這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生氣,是整個大腦被杏仁核夾持、會讓孩子暫時失去理智的憤怒。孩子在當下會無法理性思考,所以不要這時候跟他講道理,也會無法控制自己,所以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甚至會打自己,有需要時需要「抱緊處理」。
對於這種生氣,大人要有耐心一點來對待:
1 同理但不處理,不要當下跟他講道理;
2 跟孩子建立連結 (身體上、言語上):
a 抱抱孩子,給他一些身體上的撫摸;
b 用語言辨識他現前的情緒;
3 同時,帶他到他的積極暫停區休息,讓他做一些能讓他緩和下來的事情;
4 若你安撫他也安撫到累了,請自己到積極暫停區休息一下,同理自己;
5 等到他情緒緩和、你也安定後,再事後討論。
你家裡的「哭哭地」,正是在我書裡面說的「積極暫停區」。你說孩子在那邊哭完會很開心地走出來,就表示你對他的引導方式是好的,恭喜你。對於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來講,在休息區半小時到一小時,是常有的事。這年紀的孩子需要用比3-6歲的孩子更長時間來恢復情緒,只要大人沒有用其他不好的方式來挑釁孩子,就不用太擔心。
怎麼讓孩子情緒能更容易緩和下來,大人內在本身也是關鍵;在我書裡面有詳細說明,大人也是需要做功課的,希望你也能參考學習。
最後請記得:在孩子生氣時,給予他「負向的言語」如否定句、則被句、質問句、命令句、威脅句等,都有可能給孩子火上加油上,讓孩子更生氣。能避免的話,請盡量避免。
祝福。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

同理不處理 在 羅寶鴻老師- 『孩子一直魯、耍賴、不聽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我們決定拍一個影片, 來告訴大家要怎麼辦!! 請看羅寶鴻老師【五分鐘學蒙特梭利- 01 同理但不處理】, ... ... <看更多>
同理不處理 在 小孩公共場合鬧脾氣不吃飯「同理不處理」秘訣大公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觀看【三立即時新聞】最新訊息搶先看:http://bit.ly/36jnhEA◎按讚【三立新聞FB】重大快訊一手掌握:http://bit.ly/2JDZ7c7◎下載【三立新聞網APP】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