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緣分讓我有機會認識了諮商心理師 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心理師,最近的他出書了,書名叫做《擺脫邊緣人生》,提供了25則人際攻略,其中一項內容我覺得很適合帶聽眾來做個測驗,這一次我們來試著在節目中合作,來做了這次主題。
善用「分級制」,建立合適的人際需求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獨處 與 #孤獨 是兩回事。
許多人錯誤地把這兩件事情劃上等號,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辨識自己的人際需求、也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所以當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不知道晚餐該吃什麼、想去哪裡走走、如何安排空閒的時間,以至愈來愈害怕獨處的時刻。
能夠享受獨處的人未必會感到孤獨,但是經常感到孤獨的人,一定無法享受獨處。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習慣獨處,卻又害怕孤獨」,那麼你很可能只是習慣獨處,卻沒有學會享受和自己共處。
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你所追求的,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人際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都可能將別人認為好的人際關係當成自己的目標:
*要結交很多朋友才是理想的人際關係
*別人要主動與我互動,我才能感受到存在感
*別人要經常注意到我,我才能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
*
跟學校(職場)最受歡迎的人當好友,才顯得自己有價值
但是這些真的是你要的嗎?如果沒有弄清楚自己的人際需求,即使擁有這些人際互動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這個社會認為的「好的人際關係」,或許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有些人喜歡搭慢車旅行、體驗各地小吃;有些人喜歡搭乘飛機或高鐵,品嚐奢華大餐;有些人喜歡收集各大都市的建築景觀,有些人熱愛探索神秘國度的文化。這些需求無關是非對錯,重點是找到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讓自己自在的旅遊方式。
如果你經常覺得自己交不到朋友、總是遇不到「對的人」,請試著思考:#你渴望什麼形式的人際關係?#你目前結交的朋友可以帶給你正向的感受嗎?#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會讓你覺得安心自在?
#人際關係分級制
電視節目有分級制,適當的年齡層觀看適當的節目。如果想要擁有自在的人際互動,除了分辨自己的人際需求之外,我們也得幫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分級:與特定的人,建立特定的互動模式;對於不同的關係,抱持不同的期待。
人際關係大致上包括家人、同事、師生、朋友,但不只如此。即使是朋友,也可以因為關係的疏遠、信任程度,再細分成不同「層級」。因應不同的等級而採用不同的互動方式、抱持不同的期待。
例如,依據關係的親疏與信任,可以將朋友區分成:
#點頭之交:見面點點頭、問好。這個層級的互動就是禮貌打招呼,但不會是掏心掏肺與對方聊心事。
#同事:正所謂「上班能共事,下班不相識。」這個等級的人際關係,主要的交集是職場的工作,雖然偶爾也會聊聊八卦,但不太會有太多私下的接觸。
#朋友:平常會約吃飯、聊聊職場與生活的甘苦,有時候也願意為對方分憂解勞,但彼此在互動過程中還是有所保留。
#摯友:即使久未見面也不太覺得尷尬,能自在地關心對方,能放心地與對方分享自己內心的脆弱與黑暗,對彼此的關心大過於是非對錯的評價。
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中之所以感到挫敗、覺得別人不理解他、沒有給出他想要的回應,往往是因為對「不適當的人」做出「不適當的行為」、以及抱持「不適當的期待」。
例如,向交情淡如水的同事傾訴你的家庭衝突、用客套表面的語氣與你的親密伴侶說話、對主管說出你對他的不滿、希望一群平常不太往來的朋友主動幫你慶生、期待前男友幫忙解決妳的婚姻困境……,這些不適當的互動與期待,不僅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有負擔,他們的回應也可能讓你很受傷、很失望。
朋友沒有錯,你的行為、你抱持的期待都沒有錯,但因為你把這些選項不適當地兜在一起,因而造成可怕的結果。
面對人際關係,你需要具備的新觀點
1. 別人認為好的人際互動模式,不代表一定適合你
2. 人際關係有親有疏,依照親疏程度採取不同的互動才適切
3. 能夠享受獨處,才能擁有自在的人際關係
4. 對人抱持信任的態度沒有錯,但對方必須是適當的人選
5. 獨處與孤獨是兩回事,重點是我們能否學習享受獨處
內容出處:《擺脫邊緣人生》一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會讓你覺得安心自在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緣分讓我有機會認識了諮商心理師 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心理師,最近的他出書了,書名叫做《擺脫邊緣人生》,提供了25則人際攻略,其中一項內容我覺得很適合帶聽眾來做個測驗,這一次我們來試著在節目中合作,來做了這次主題。
善用「分級制」,建立合適的人際需求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獨處 與 #孤獨 是兩回事。
許多人錯誤地把這兩件事情劃上等號,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辨識自己的人際需求、也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所以當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不知道晚餐該吃什麼、想去哪裡走走、如何安排空閒的時間,以至愈來愈害怕獨處的時刻。
能夠享受獨處的人未必會感到孤獨,但是經常感到孤獨的人,一定無法享受獨處。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習慣獨處,卻又害怕孤獨」,那麼你很可能只是習慣獨處,卻沒有學會享受和自己共處。
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你所追求的,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人際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都可能將別人認為好的人際關係當成自己的目標:
*要結交很多朋友才是理想的人際關係
*別人要主動與我互動,我才能感受到存在感
*別人要經常注意到我,我才能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
*
跟學校(職場)最受歡迎的人當好友,才顯得自己有價值
但是這些真的是你要的嗎?如果沒有弄清楚自己的人際需求,即使擁有這些人際互動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這個社會認為的「好的人際關係」,或許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有些人喜歡搭慢車旅行、體驗各地小吃;有些人喜歡搭乘飛機或高鐵,品嚐奢華大餐;有些人喜歡收集各大都市的建築景觀,有些人熱愛探索神秘國度的文化。這些需求無關是非對錯,重點是找到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讓自己自在的旅遊方式。
如果你經常覺得自己交不到朋友、總是遇不到「對的人」,請試著思考:#你渴望什麼形式的人際關係?#你目前結交的朋友可以帶給你正向的感受嗎?#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會讓你覺得安心自在?
#人際關係分級制
電視節目有分級制,適當的年齡層觀看適當的節目。如果想要擁有自在的人際互動,除了分辨自己的人際需求之外,我們也得幫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分級:與特定的人,建立特定的互動模式;對於不同的關係,抱持不同的期待。
人際關係大致上包括家人、同事、師生、朋友,但不只如此。即使是朋友,也可以因為關係的疏遠、信任程度,再細分成不同「層級」。因應不同的等級而採用不同的互動方式、抱持不同的期待。
例如,依據關係的親疏與信任,可以將朋友區分成:
#點頭之交:見面點點頭、問好。這個層級的互動就是禮貌打招呼,但不會是掏心掏肺與對方聊心事。
#同事:正所謂「上班能共事,下班不相識。」這個等級的人際關係,主要的交集是職場的工作,雖然偶爾也會聊聊八卦,但不太會有太多私下的接觸。
#朋友:平常會約吃飯、聊聊職場與生活的甘苦,有時候也願意為對方分憂解勞,但彼此在互動過程中還是有所保留。
#摯友:即使久未見面也不太覺得尷尬,能自在地關心對方,能放心地與對方分享自己內心的脆弱與黑暗,對彼此的關心大過於是非對錯的評價。
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中之所以感到挫敗、覺得別人不理解他、沒有給出他想要的回應,往往是因為對「不適當的人」做出「不適當的行為」、以及抱持「不適當的期待」。
例如,向交情淡如水的同事傾訴你的家庭衝突、用客套表面的語氣與你的親密伴侶說話、對主管說出你對他的不滿、希望一群平常不太往來的朋友主動幫你慶生、期待前男友幫忙解決妳的婚姻困境……,這些不適當的互動與期待,不僅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有負擔,他們的回應也可能讓你很受傷、很失望。
朋友沒有錯,你的行為、你抱持的期待都沒有錯,但因為你把這些選項不適當地兜在一起,因而造成可怕的結果。
面對人際關係,你需要具備的新觀點
1. 別人認為好的人際互動模式,不代表一定適合你
2. 人際關係有親有疏,依照親疏程度採取不同的互動才適切
3. 能夠享受獨處,才能擁有自在的人際關係
4. 對人抱持信任的態度沒有錯,但對方必須是適當的人選
5. 獨處與孤獨是兩回事,重點是我們能否學習享受獨處
內容出處:《擺脫邊緣人生》一書
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會讓你覺得安心自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現代人很依賴FB、IG這些社群平台,來經營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你聽過「社群中毒」嗎?
如果你想要透過一天聽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吸收新知識之前,請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打開小鈴鐺,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你一早醒來,心情還蠻好的,但沒想到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有人在你的版上留言,而且內容是一些負面的訊息,讓你的好心情瞬間飛走。
或者是一打開IG發現啊,你前一天PO上去的照片,竟然連一個讚、一個喜歡都沒有,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朋友。
再不然就是喔,看了很多別人吃大餐啊、出國旅行啊、住高級飯店啊那些照片喔,雖然你的心情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事實上,這些照片也沒有讓你比較開心啊!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有發生在你的身上,還有很多人也都跟你有一樣的困擾,都覺得喔把時間、精神花在臉書、IG,對自己的生活其實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除了浪費時間以外,你可能不知道,每天花太多時間在這些社群軟體上面,還會有一些後遺症呢。
【社群後遺症】
到底是什麼樣的後遺症呢?在2010年的春天啊,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叫做梅迪.沙德。
她調查了一百個大學生的臉書帳號,去記錄他們使用的狀況;比如說照片的分享啊、塗鴉牆張貼的訊息啊、動態的更新啊!
並且去研究這些使用者登入的頻率,以及每次登入所停留的時間,來做一些分析。
她就發現喔,自我信心不足或者是過度膨脹的人,有相對比較高的機率,每天會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使用臉書。
而且這些自我認同比較不穩定的人,有更高的可能性,會張貼去提升自己美好形象的照片。
比如說,擺一些模仿明星的姿勢啊,或者是上傳經過修圖的美照,來求讚、來引起朋友之間的關注,並且營造讓人感覺到羨慕的生活。
而臉書之所以能滿足這些人的原因,是因為社群軟體能夠讓他們用很少的力氣,很輕易的就在網路上,去展現「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那些他們希望自己符合的樣子,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啊!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好奇,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沒有辦法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看清楚自己的個性、樣貌、能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外界的反應,來建立我們的「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喔,當你在什麼樣的環境底下,跟什麼樣的人相處,那些環境跟人帶給你什麼樣的回應,就會影響你怎麼認定你自己!
打個比方來說吧,在你的成長階段裡,特別是在人格形塑的過程中,要是你經常處在不受肯定的環境,而你的家人、朋友老是給你負面的回饋,讓你經常活在挫折感裡,那麼你就很容易養成自卑的性格。
而越是在這種資源不足、環境辛苦的人身上,就越難擁有穩定的自信心;因此呢,他們需要常常透過很多方式、各種管道來確認自己是美的啊、是好的啊、是受歡迎的,這樣子才能夠得到認同感,也才能夠感覺到安全或安心!
然而社群平台,就是網路時代最快能夠展現自己,最快被更多人看見,也最快能夠獲得回應的地方。
得到好的回應就會歡天喜地,而得到壞的回應就天崩地裂,這也是社群網路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要原因啊!
【自信的關鍵】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正本清源一下,這麼說不代表這些自我認同較不穩定的人,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呢,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的「性格形塑」這個部份,它其實是沒有終點,而是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
但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社群平台上,只能讓社群網路來定義他的價值,卻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
那麼這個人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永遠活在追逐「別人的標準」裡,越追越困惑、越追越不認識自己。
甚至於會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有缺陷,永遠對自己沒有辦法真正的滿意。
陷入一種凡事都需要外界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好壞、或對錯的「認同中毒」狀態,這反而會讓人越活越辛苦。
那麼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有沒有「社群上癮」、或者是「認同中毒」的現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當你花了時間、精力在FB或者是IG的使用之後,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實質幫助嗎?
如果你想要擁有真正的自信,你不想要在網路上繼續的自卑或者是自戀、忽然很開心,或者是忽然很憂慮,讓自己的情緒,一直受到虛無的網路控制。
那麼我很建議你,要把你寶貴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真實生活的裡面,好好的跟人實際的互動、相處,你才能夠建立真實的影響力,同時獲得自信心!
因為「自信」是認同自己, 擁有足夠被喜歡這樣的價值感!說到這裡喔,你可能會好奇,這個價值感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你所做的事情,受到自己跟其他人的肯定。但這部分的建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慢慢的累積,才能夠有穩定的表現;甚至於會被視為那是你的專業。
而第二個就比較簡單,就是你所說的話,被你所在乎的人認同,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並且認同你的相信。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恰如其分的,把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被身旁的人接受,那你就會感覺到有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建立自信的入口】
講得更白話一點,如果你想要建立穩定的自信,那麼「表達」會是幫助你完成心願的最好工具!
但是「好表達」不等於只是去練嘴皮子啊、舌燦蓮花這樣就好了,它更是一種思考的訓練。
只有你清楚自己到底怎麼想?為什麼這麼想?邏輯能夠自洽,那麼你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心。
這也是我在最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裡,一直強調的部分。你要把表達做好,「說」其實是最後一步,而在說之前,你怎麼「想」才是核心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自己思考的邏輯鏈條能夠長一點,不被表面的訊息給誤導,那麼這門課就會是你最好的表達教練。
我會分享「怎麼樣進入現場?」、「怎麼樣還原典型時段」、透過「5個So」、跟「5個Why」這些邏輯的技巧,幫助你想得更完整,而說得更動人。
此外呢,在我的課程裡,我也會透過「內在對話」和「心像練習」,陪伴你把負面的經驗,去改寫成正向的表述,讓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調整過份自卑的「心態和姿態」。
並且呢透過「換位思考」的練習,幫助你體會身旁的人,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養成你「在乎、體貼」這樣的習慣,讓人喜歡靠近你。
如此一來喔,你就不需要透過網路上的按讚啊、按喜歡啊,也能夠讓人喜歡跟你相處;從實際互動裡面,發現你是一個很「讚」的人!
更重要的是,當你把珍貴的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表達情境」跟「關係」,你就能在體貼人、靠近人的同時,一步一步的釐清你內在的真實,整理出你真正想要的,最後說出你真正的相信,讓真實的世界聽見你!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開啟良性的人際循環,循序漸進的擺脫對於FB、IG,這些的過份依賴,讓你的心情保持平靜而穩定,從而找到更有價值的生活重心,並且長出堅實的自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記得打開小鈴鐺;並且給我們更多的支持跟鼓勵。
而Podcast的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以外,也希望你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在我們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
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反應,這一門課從根本的幫助他們去靠近、去解決關於表達上,從心態到實務上面的這些問題。
你加入了嗎?如果你還沒加入,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歡迎你,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進前,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RxSBeUplCE/hqdefault.jpg)
和什麼樣的人相處會讓你覺得安心自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可能是因為教「溝通表達」,很多朋友會問我,到底要怎麼說服身邊的人,讓他們願意改變?
比如說呢,不再遲到啊、注意健康啊、花錢要節制一點。通常呢我會反問他們是怎麼說的?
他們就會說,啊跟家人朋友就這樣說啊,比如說:「這樣很不好啊、胡亂吃東西啊、身體弄壞了啊,以後要花錢看醫生啊;而且還要麻煩別人照顧,很不方便!」這種說法喔,是直接否定對方啊!
或者是喔:「啊你就是太衝動、太憑感覺,才會看到什麼買什麼才、會留不住錢!」這種說法呢,就給人一種你去論斷對方的行為,下一個標籤的感覺。
那這些話你聽下來是不是都很熟悉?不曉得當你準備要說服一個人,或者是要提出你真心的建議的時候,是不是也就像剛剛的例子一樣「蹦」的一聲,就把結論說出去了?
可是你會覺得就是因為我實在太在乎對方,而且我也覺得這樣做比較好,所以呢,就會急著希望對方懂自己的在乎、快一點改變,跟你站在同一個立場,這樣子反而會讓你比較安心、比較親近。
但是啊,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反而會把他推得更遠,因為他會覺得你根本不了解他,或者是喔他只聽到你在否定他,而不是了解他,他就會把耳朵關上、把盔甲穿上,離你越遠越好。
你可能會想那到底要怎麼做?難道要去肯定、讚美他這種不ok的行為,還是視要眼不見為淨呢?
當然都不是喔!其實在辯論比賽裡面,有一個心法很重要,那就是喔你永遠沒辦法撼動你的對手。
因為啊,對方的工作,就是想盡辦法擊敗你的邏輯、找出你的弱點;所以呢,不要想要扳倒他們。
我們應該要把重心放在評審或觀眾上面,去贏得他們的認同;也就是說喔,第三方的觀感,才是你真正需要在乎的。
這時候你所提供的材料,如果不只是一昧的為自己辯護,而是能夠看見對方的優點,再從中再找到更核心的焦點去轉換議題,或者是重新定義題目。
反而能夠贏得評審或者是觀眾的認同,讓他們覺得喔你的思慮,比對手還要周延,而不是自說自話而已。
像是假如辯論的題目是「外表的好壞,是否影響求職表現?」這個題目。而你的立場是反方,你認為「不會」!
這時候你除了提出很多的證據,證明企業看人其實是看重一個人的能力。比如說啊談吐啊、口條啊、邏輯啊,更甚於那些所謂的「第一眼的印象」。
但是這時候如果你在表達上,還是能夠肯定對方的立場,認同一般人的確容易被第一印象給影響;但是關鍵在於「不同的產業,對於外表的依賴度會有所不同」。
對於某些行業來說,銷售的它就是外表啊!像是模特兒,而不是求職者,其他看不見的工作能力。
那麼這時候我們所定義的「外貌」,就不是只是一個皮相、一個表相,或者是求職的時候的加分項目而已,應該被視作一種職業的競爭力。
在這個角度上面喔,外表是很關鍵的。而這裡的「外貌」,就不是單純的好不好看,而是要拿來嚴格審核的標準;而在這個定義底下的「外貌」,就像學歷、外語能力、資歷是一樣的!
然而如果你求職的職業,它依賴的工作條件不是外貌,而是其他的能力,外貌就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所以拉回來喔,同理可證,假如你在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你通常是把他當成是敵人?還是第三方的評審或觀眾呢?
我想大多數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的訓練,都會把說服的對象當成是「對手」,想要去擊倒啊、反駁對方。
但是這麼做呢,恰巧是事倍功半,你的攻擊力道越大,對方反抗的力道,也就會越大。你需要把對方納入你的圈子,然後重新定義問題。
這時候考驗的,就是你有多會「換位思考」,和推翻自己一直堅信的假設,找到更大的訴求點。這個習慣喔,的確不容易培養!
可是喔,我就看過我的伴侶喔,嘉玲老師她用兩、三句話,就點破學生的盲點,讓學生在他的寫作課裡面,前面跟後面所提出來的文章內容,論述的立場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嚴格指責」的光譜,變成是「同理引導」的感覺,感動了很多、很多其它的同學喔。
那你一定很好奇,嘉玲老師怎麼做的?通常啊!她在看完學生交來的第一版的文章之後,她不會急著告訴同學,他們這樣寫只是在自說自話,讀者沒看兩句,一定就會滑走。
嘉玲老師這個時候,只是簡單的回覆學生說,請他拿出錄音機,大聲的唸出自己寫的文章內容,試著把自己當作是文章當中被評論的對象;之後再運用課堂裡學到的技巧,重新設計轉折,再交一篇新的文章過來。
結果發現喔,只要這個同學真的照做了,他就很容易發現自己原本的狀態,到底哪裡出問題?
嘉玲老師就曾經跟我分享,她說喔有同學跟她說,在他把自己的文章錄音下來聽完之後喔,他很想要罵髒話;在心裡的OS就是:「媽的,兇屁啊!」、「跩什麼跩,為什麼一定要聽你的?」
於是呢,這個人他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平常給朋友的意見都沒有用,朋友只會覺得他很嚴格、不好相處,可是他卻是真心的希望他身旁的人好啊!
就是那種「我拿真心向明月,豈料明月照溝渠」,一種「真心換絕情」這種感覺喔!那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到底是誰的錯?其實都有吧!
但是關鍵在於喔,假如我們都知道,換個論述方式,把對方包進來,再重新定義問題,比較能夠達到我們要的結果;那我們何不從這個角度,試著照做看看呢?
然而這些換位思考的能力,跟你如何論述自己立場的方法,正是培養寫作的能力,可以對我們產生的幫助。有好的寫作能力,確實是訓練自己思維能力很好的入口。
因為我們在創作的時候,你可以隨時調動自己心理的位置,就算一時半刻換不了位置,你也可以再寫完之後,放個幾天再回頭來看,你就會有不同的體悟。
然而如果是我們在張口說話的情境的時候,這一點就相對的比較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很容易陷在自己當下的情緒裡,拉不出距離。
而且說完之後,我們自己也可能說完就忘了!根本沒有辦法回頭再思考;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檢核自己的邏輯,到底哪裡需要修正?
當然如此這般,就只會讓我們原地踏步,沒辦法跨出關鍵的改變。
所以說到這裡喔,假如你也想要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強化自己換位思考的速度,我非常鼓勵你喔,可以來加入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主持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
她們會手把手的讓你明白,如果我們有想傳達的好內容或者是關鍵,怎麼樣讓更多人能接受的方法傳遞出去,別人讀了之後是有感的,而同時也讓寫作的你,更有成就感!
【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呢,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寫作小學堂】。
最近的一期在4月18號開課,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看到4月18號的這一期課程,還有名額的話,請你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期盼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的內容就跟你談到這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exWyIVpki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