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胡適曾說過: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而另一個英國哲學家對哲學的定義: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確切的知識屬於科學,超乎知識的稱之神學,而介於中間的無人地帶,就是哲學。
http://cutedemi1010.pixnet.net/blog/post/33951342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哲學家對哲學的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哲學家對哲學的定義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念之轉】工作坊
上課日期:5月18日, 6月1, 15日(三個星期一)
時間:7:30-10:30pm
地點:Zoom網上視訊課
http://www.hypnohealinghk.com/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Day 3A
今天,我將會簡易地帶出修行中很深奧的義理,如果你是初學者,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深,你可重聽幾次,同時最重要的是這些深奧義理跟你有甚麼關係呢?所以最後我會講解如何將這些義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找回我們本有的平安與快樂,不論你是初學者或是進階修行者,都會有收穫。
第一二天,療癒內在小孩、療癒跟父母、跟所有人的關係,其實只是為我們準備好去更認識神聖的自己。一切痛苦就是來自我們忘了自己真正的身份,誤以為這個身體裡的就是我,亦錯以為我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自我,這就是彿家說的「我執」和「無明」,無明亦即無知,看不清真相。因此,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要「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和「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前兩天,我們學習探究我們的在關係裡的信念,該我們學習寬恕。今天我們甚至探究這個「我」是誰,其實就連「我」亦只是一個信念。
甚麼是神聖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呢?
就是要找到放下我的角色身份,放下我的性格,放下我對自己是誰、是怎樣的人的概念之後,那剩下來的是誰?或是甚麼?角色、身份、性格、人生處境,全部都會隨著時間改變,我們跟十年、廿年前的自己、甚至只是昨天的自己已不一樣,你可以說這些全部都是我,但也可以說這些全部都不是真正的我。如果你認為「這些全部都是我」的話,亦即每一刻也可選擇做一個全新的我,並無一個不變的「我」存在。
若是「真正的自己」,他應該如如不動,永遠不變,所以無論你現在向前走或向後走一步,都不可能離真正的自己更近或更遠,真正的我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那最顯而易見的東西,就像空氣一樣,你今天有沒有想到過「空氣」?空氣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我們就很少會想到它,而它卻一直內內外外地圍繞著我們。我剛剛說的「真正的我」(真我)比空氣離我們更近,而這個我就是不能被定義,所以才說要放下一切角色與概念才會找到它,「我是誰」這個問題不是要你告訴一個問案,因為任何說出來的話語都不是「真正的我」,正如老子《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真理/神/真我)是不能言傳的。
當我們還是幼兒,未學會語言時,我們去了解一棵樹的方式是以整個生命去探索這棵樹,運用視聽觸味嗅五感,去摸、去咬、放在耳邊聽,對幼兒來說每一棵樹都是神奇的奇蹟,但當我們學會了語言,學懂「樹」這個字之後,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就不再去認識遇見的樹,我們看見的只是過去,這就是我所說的幻相。現在跟別人的相處,例如你的父母、伴侶,我們都會帶著過去的經驗、我個人的標準去跟他們相處,其實我並沒有認識真正的他,我遇見的只是「過去」,甚至不是「他的過去」,而是「我的過去」。其實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他們都只是「我眼中以為的他」,不多也不少,回想你生命,當有人評斷你是怎樣的人,你是否一定會同意?「我只是你眼中的我」,不多也不少,所以無需對別人的評斷太在意,可以一笑置之!其實我們沒有跟任何人相遇過,我們遇見的都只是自己,我們怎樣看自己就會怎樣看別人。因此,去愛你眼前的人就成為愛你自己的法門,耶穌說「愛人如己」其實是回歸一體,亦即回歸天堂的道路。相反地,仇恨、憤怒只是加強了小我的分裂感,怨恨會讓你更相信自己與他們均是獨立的個體。
就以喝水為例,水起初在我身體之外,它是一般水,而當我把它喝了,進入我體內之後,水就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那杯水本身是「非我」,突然間又成為了「我」,究竟我們怎樣界定「我」或「非我」?
例如一棵樹,起初我們只是看到一棵樹,當我們深入觀察它之後,就會發現所有「非樹」的元素,如雨水,太陽,風,土壤,甚至是牛糞,牛,昆蟲,種子,森林,前人的灌溉等等,深入觀察這一棵樹,我們會看到整個宇宙,這就是佛經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山比喻三千大千世界,芥子就是芥菜的種子,宇宙裡藏著一粒種子不難理解,同時種子裡面亦可看到整個世界,這其實不是比喻,而是真實,這亦是佛家說的「空性」,這才是終極的實相,一切東西皆為空性,「空性」不是指空(甚麼也沒有),「空性」是一切的潛能,它亦指沒有東西能獨立存在,連一粒塵都不能少,少了一粒塵,整個宇宙都不存在,這亦是科學裡的能量不滅定律。
這些深奧的義理跟你有甚麼關係呢?那粒塵跟我有甚麼關係?就是我們要知道世上萬事萬物,就連一粒微塵都很重要,如果我們用心去理解的話,我們會開始理解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事物都很重要,包括你買菜時遇到的菜販、你樓下的看更(守衛)、你搭電梯遇上的人、還是你的先生、父母,他們的重要性其實一樣的,重點是:任何此時此刻在你眼前的人,就是最重要的人。我常跟我的學員說,現在這要跟你們說同一番說話,就是「我的整個投生就是為了這一刻跟你說這番話」,很浪漫的一句話口,同時是真的,我所有的生命意義就在此時此刻,如果每一刻、每個人都同樣重要的話,相反地說就是沒有一刻、沒有一個人特別重要,我們就可放下分別心,每刻都用心連結眼前的每個人,用心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話,你的生命會有甚麼不一樣?
如果有個房間,裡面的牆畫上好幾個黑點,我走進房間就會先注意到幾個黑點,卻很少留意白色的牆。我們的生命就猶如這面白色的牆,而生命情境就猶如這些黑點,其實生命所有的故事只佔我們生命不成比例少的部分,但我們卻將焦點放在幾件小事上,而忘卻了整個生命。當把焦點移向那無限的生命,你會發現,任何一個生命情境都微不足道,我們自然而然會放下那些生命故事,而找回無限的生命本身,這無限才是真正的自己。
因此,我一開始才說第一二天療癒內在小孩和跟別人的關係,只是讓我們清掉過去,空出空間,去用心來認識真正的自己,當發現生命情境根本微不足道的話,還有甚麼故意要去處理的需要?
所以我才說生命最根本的療癒不是療癒原生家庭,而是了解跟宇宙的關係,認識我是誰。
#我是誰 #認識真我 #斷輪迴
活動詳情:http://www.hypnohealinghk.com/rebirth0/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哲學家對哲學的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四集。
在第三集當中,我為你分享了,我們要找到一個既「回到世俗」,又能夠「超越世俗」的努力。
那當然了!這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會聯想到你最初的夢想、你最想要去做的事、你最想要完成的人生的任務。
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能會有很多的焦慮、懷疑,或者是有很多的外在因素,逼得你讓你不得不放棄。那很多人就會問我:「要怎麼樣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
其實如果你要在你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裡堅持下去,你第一個要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要能夠擁有,隨時能夠幫自己找到獎賞的能力。
這個「獎賞」可以由自己定義,這個「獎賞」可能是你主觀的認為;但是你一定要幫自己找到,能夠去鼓勵自己的地方。
可是這份鼓勵的背後,它還有一個更核心的原因,就是你必須要先回答自己:「你到底要的是什麼?」
就像我在【過好人生學】的課程裡的最後一講,我有提到的是「人生的羅盤」。
我必須這麼說,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既然宇宙萬物它的法則,並不是為我們人類服務;所以呢,相對而言衪是公平的。
當你自己確定你自己要的是什麼,你自然而然,就可以透過宇宙萬物的法則,跟他人的運作裡面,取得你所要的。或者是精確一點講,去放大、去挖掘那些為你自己設定「自己想要的」。
就像是有時候你上街購物,假設你很清楚自己要買的是什麼,那麼你就可以相對比較容易的是,買到你要的就可以回家。
可是當你不太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這個時候,你口袋裡又有一些錢;就好像你「覺得」生命好像還有一點時間、好像還有一點空間,這時候你可能就會亂買東西。
再不然就是,當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你口袋裡又沒有錢;這個時候你上街逛逛的時候,其實你心裡會非常、非常難受。
因為你看到好多東西,都好像是很棒、你很需要,但是你卻沒有錢買。當你回觀你的人生,是不是很多時刻都是這樣?
有了資源就會亂揮霍,沒了資源心裡就會很難過。那麼其實這在反映一個現象,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這樣的條件底下,你根本沒有辦法幫自己設定,什麼事情會讓你快樂?當你完成了什麼,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之後,你可以給自己內在或外在的獎勵。
所以如果一個人,可以在川流不息的生命體驗裡,也就是在生命的過程裡,找到意義跟樂趣。那麼社會的制約,這些重擔就會從他的肩膀上卸下來。
這個世界依然運作著、這個世界依然有他們的價值觀,你仍然是可以活在這個世界。但是你可以不必屬於這個世界,你不用被他們控制、你不用被他們制約,你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且當「獎賞」不是從外在而來,不是透過世俗的這些規則來確定,那麼你的掌控權,就會回到自己的手上。
沒有人需要為看不見的未來而努力,或者是在無趣的一天結束之後,去寄望明天能有什麼好事情發生。
大家可以從生活裡,獲得真實的獎賞,它可能是你孩子的微笑、它可能是來自於你自己認定,你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而不要再為了那些遙不可及、那些老調重彈,或者那些聽起來很棒、很大,大家都認為對的事情,可是他老吊著你的胃口,而讓你受盡折磨。
就拿最明顯的例子來看,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只要有錢就會快樂。可是呢,當你還沒有錢的時候,你為了追逐有錢,就已經很痛苦了!
好!就算你真的有錢,你發現當你有了錢還是不快樂;那這樣的痛苦,是不是雙重的痛苦呢?
所以呢,「心流」這樣的概念,它一再強調的就是,關鍵不在於你所遇到的事,而是在於當你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怎麼詮釋它?關鍵不在於這個世界怎麼變化,而在於你的大腦是怎麼想的?
所以呢,不管是痛苦的感覺,還是快樂的感覺,都是發生在我們的意識裡,也只存在我們的意識裡。
如果我們像是一般的動物一樣,透過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刺激、反應,我們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我們等於把自己的主導權,交給了這個世界。你讓這個世界的好壞定義,來定義你的人生,那麼悲劇就是這麼發生的!
因為你完全沒有掌控感,因為就算你符合了這個世界,所要求的一切條件,你仍然會懷疑自己的價值;你仍然會問:「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就好像是我們很容易會因為一個廣告,去引發我們無邊無際的慾望;或者是會因為老闆的一個臉色,就讓我們一整天心情不好。
如果我們不去回答,自己終究要的是什麼,那麼你的人生就注定了,是自己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快樂。
就像是美國的哲學家愛默生,他說的:「我們一直想像著,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但是到頭來,卻像沒有真正活過一樣。」
因為你的順序弄錯了,你並沒有先確定自己要的;你只是不斷的在回應,這個世界要你做的事。
所以呢,要能夠成為一個自由的人、要能夠活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關鍵就在於你自己會不會讓自己快樂?
然而「快樂」它是一個漸近線,它不是一個絕對值。它也不是一個明確的答案。
它是我們在生命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不斷要去靠近的事物;也因為你很清楚,你要不斷的靠近,你反而才會為「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的這個意識,保持一份很重要的警醒。
最後呢跟你分享,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他說的一句話。他說:「當外在事物讓你感到痛苦時,並不是因為它們困擾著你,而是你是怎麼看待他們的。」
你擁有推翻這些判斷的力量,祝福你能夠成為一個自由的人;也希望你能夠花你的人生、花你的時間,好好的回答自己:「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然而我也很希望,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能夠陪伴你,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生命的答案、找到你生命的羅盤。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有興趣的話,我們在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在線上課程裡,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讓我們一起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