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時節
家家户户今晚或許皆忙著萬家烤肉的活
在欣賞著明月高高掛的同時
每人可能也忙著享受著美味的月餅及嫩柚子
夜晚的空氣中則不時飄來濃郁的烤肉味
夾雜淡淡的柚子香……
而老祖先的中秋傳統民俗由來的傳說,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桂花酒釀的明間流傳似乎則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又稱仲秋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自古在中秋時節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為主要象徵。
■代表家家户户都能團圓,而在外辛勤工作的遊子。
■無法回家團圓共享團聚之樂的鄉愁時,為表寄託思念故鄉、親人之情,期望在世界各地舉頭皆能同時共賞一輪明月高掛的場景,寄寓這雖不能同聚但也能共同看到今晚的明月,以聊表團圓慰藉之思念。
■同時也有祈盼來日豐收、幸福滿滿、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意味。
而為了不讓中華文化主要的民間故事在現代品嚐美食月餅烤肉注重物質享受文化盛行之時之餘,Kevin在此也特別將中秋最美的民間故事再次簡單描述給大家再次回味
☆嫦娥奔~月餅的緣由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2顆長生不老藥後【本來是后羿因為射日有功,西王母特賞2顆長生不老藥,吃一顆可保長生不老吃2顆可以直接成仙飛升。后羿本想與嫦娥各享一顆,倆人長生不老,哪知嫦娥想感受成仙的樂趣,一口氣吞了2顆,直接羽化生仙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透過夢境向丈夫后羿傾訴懊悔說:「明天八月十五日乃月圓之候,你可用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做了麵粉圓餅,吃著月餅看着明月,屆時嫦娥果真由月中緩緩飛來,夫妻重新團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吳剛伐桂~賞桂花樹喝桂花釀酒的緣由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書中曾經有描述「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酉陽雜俎》前集卷《天咫》所載最為具體,書中說:「古時書中言月中有不死桂樹、有蟾蜍,還說月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人天天在砍樹,樹被砍傷隨後又會馬上復合。這人就是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被炎帝處罰命令他要砍下這株桂花樹,才能將功補過。」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吳剛伐桂另一版本: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製作蛤蟆藥丸,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繫,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而萬家烤肉則可能是在全家團圓在桂花樹下賞桂花喝桂花酒享受月餅美食時,演變共同的美食活動吧!(大概是萬家香醬油廣告打的太好了的緣故吧!這是我自己猜測的喔!沒有歷史根據的啦^^)
看了上述種種版本的民間傳說後,相大家在享用月餅、烤肉、賞桂花樹喝桂花釀的同時,同時感受著月圓人團圓事事皆圓滿的幸福喔!
讓今晚最圓最亮也最美的月兒,帶給所有的人都有個溫馨、美滿、幸福、團圓及希望的未來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每個人都有個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陪伴的月餅烤肉的幸福中秋月圓喔……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GreatKidsLearn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by Baijuyi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 居士,祖籍山西太原。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白...
唐代樂府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一百多年前的文學作品,每當看見作者活過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總覺得他們見證着近代日本史。不過我們在座諸位也不遑多讓,見證了昭和、平成、令和。
其實要經歷多幾個皇帝不困難,買個「人生重來器」投胎在亂世就是了。人稱「長樂老」的馮道活着的時代叫做五代十國,笑看風雲經歷五朝八姓十一君,鼎鼎大名傳頌千古。
話說從前日本的年號,都是在中國古代典籍裏找尋靈感。
但是「令和」不一樣,日本官方說取材來自日本古代詩集《萬葉集》卷五《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
既然官方都這麼說了,也許大家就跟我一樣,沒有懷疑過什麼吧。
話說剛剛踏入令和時,在某個惠風和暢的春日,我在熊本縣的麥島城跡附近的「万葉の里公園」附庸風雅,感受當時街知巷聞耳熟能詳的名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奈良時代的貴族歌人長田王(ながたおう)路過水島的時候曾經驚嘆水島的自然景觀,寫下兩首作品並被收錄入《萬葉集》。
上星期和某位研究日本歷史的前輩午飯,話題觸及了「令和」二字。前輩提起《昭明文選》中東漢張衡的「歸田賦」比《萬葉集》更早,「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的句子是《梅花歌序》參考的對象。
上網找到詳細介紹的文章,江戶時代就有學者在《萬葉代匠記》提出這個想法。此外還有唐代杜審言和西晉陸機的樂府詩,都有疑似「令和」語句的句子。
喜愛經學的朋友笑說:東漢年代比《萬葉集》早,該作品作者是唐朝時代人,《文選》屬南朝梁時代,所以作者(相傳是曾隨遣唐使入唐的山上憶良)看到張衡賦受到啟發也好尋常。
相比起張衡文學作品可能是「令和」的典故,我更震撼是此張衡不是別人,正是初中中國歷史書裏製作渾天儀和地動儀的古代科學家。
才疏學淺,從來不知道張衡原來留下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離開學校20幾年,還記得這兩個古代科技結晶已經暗笑自己記憶力還算不錯。
姑且勿論「歸田賦」是不是「令和」年號的原型,最後兩句「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我很喜歡。
——-
讀文學作品最有趣也最困難的就是天下文章互相模仿學習抄考,還有各種典故牽涉到天文地理歷史等等,若然找到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固執有驚喜,但也很累人。
因此發現有前人做了研究讓大家安坐冷氣房學新東西,實在感恩不盡。雖然已經令和3年了,有時間有興趣就一起來學習吧!
註:極之推介閱讀的參考文章在留言位置
圖:熊本縣八代市水島
唐代樂府詩 在 婷婷-小提琴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周星馳經典台詞「大嫂請留意歌詞」🤣
有人知道這首歌嗎😜
#YouTube小提婷婷
#台灣加油🙌🙌
#Day26
https://youtu.be/HfemNN3Lx1M
唐代樂府詩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by Baijuyi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
居士,祖籍山西太原。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著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3VKhzf4ly1lM4i-Z_eBFv
學習中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bhNuVvZWgtajYoF9VawC4
唐詩三百首: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yg5uLxZotvXfZrK5_t8Br
英文基礎閱讀與聽力: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5adEk87hlxbpMZfQDD5G
英文日常口語(English Daily Conversa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wKGyw-K8f5jh-mIwARCgJ
情人節英文日常口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p9Al8kBa3iNVONRID_WV9
中文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s2hymyK17oTLLlP0y90w
英文常用片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ib1KSDPAQlsDuG0BkS0I-
中文成語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VeHYfsWTNXgNKymILLIu
ㄅㄆㄇ練習-Chinese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Svl4p641U-5DCpwlWsXW
ㄅㄆㄇ拼音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Q4Dk0xqZ4prAr39bvrs3X
唐代李白的詩: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Lq6Ilu4ODNAi-926thnIu
英文基礎文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SMWYX3_CNjd4ZE_lqQppN
英文發音練習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MJTrz59dBXXW0qPDGVdLo
ABC 發音練習-ABC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zUqY70d4A9HYNwMqHMdwR
KK發音清晰版-KK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B-Qh7E3Z3tXQimg3Oh75i
3年級數學-Grade 3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_lrxc10dOQPpT-xdZrJ3
4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26Xw9C0rrYX3pVOjYr2-_
2年級數學-Grade 2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mYY2JWHx492eLB-en9JTG
8年級數學-Grade 8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jniNhLJOkJqAAhNmoPNY_
7年級數學-Grade 7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G-7kDr-fCnDVCNWg6Qf9U
5年級數學-Grade 5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cQ_J95u69cmOskxqNsGr
6年級數學-Grade 6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qO07HAxytuNhEr62twSu9
1年級數學 (Grade 1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51AXIsmmhDXzvJ1eMr--
唐代樂府詩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問劉十九 白居易 (Visiting Mr. Liu. by Baijuyi)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
居士,祖籍山西太原。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著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3VKhzf4ly1lM4i-Z_eBFv
學習中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bhNuVvZWgtajYoF9VawC4
唐詩三百首: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yg5uLxZotvXfZrK5_t8Br
英文基礎閱讀與聽力: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5adEk87hlxbpMZfQDD5G
英文日常口語(English Daily Conversa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wKGyw-K8f5jh-mIwARCgJ
情人節英文日常口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p9Al8kBa3iNVONRID_WV9
中文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s2hymyK17oTLLlP0y90w
英文常用片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ib1KSDPAQlsDuG0BkS0I-
中文成語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VeHYfsWTNXgNKymILLIu
ㄅㄆㄇ練習-Chinese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Svl4p641U-5DCpwlWsXW
ㄅㄆㄇ拼音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Q4Dk0xqZ4prAr39bvrs3X
唐代李白的詩: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Lq6Ilu4ODNAi-926thnIu
英文基礎文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SMWYX3_CNjd4ZE_lqQppN
英文發音練習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MJTrz59dBXXW0qPDGVdLo
ABC 發音練習-ABC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zUqY70d4A9HYNwMqHMdwR
KK發音清晰版-KK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B-Qh7E3Z3tXQimg3Oh75i
3年級數學-Grade 3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_lrxc10dOQPpT-xdZrJ3
4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26Xw9C0rrYX3pVOjYr2-_
2年級數學-Grade 2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mYY2JWHx492eLB-en9JTG
8年級數學-Grade 8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jniNhLJOkJqAAhNmoPNY_
7年級數學-Grade 7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G-7kDr-fCnDVCNWg6Qf9U
5年級數學-Grade 5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cQ_J95u69cmOskxqNsGr
6年級數學-Grade 6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qO07HAxytuNhEr62twSu9
1年級數學 (Grade 1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51AXIsmmhDXzvJ1eMr--
唐代樂府詩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行路難 其三 李白 Li Bai 唐詩三百首 七言樂府 (Tang Poetry Appreciation)
李白 Li Bai(西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後世將李白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好飲酒作詩,結交好友。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