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孤獨喜劇演員的史詩
《小丑》:8分
電影《小丑》是我今年最期待的電影之一,之前榮獲威尼斯金獅獎更加深我對它的期待,看完電影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電影中的那些種種畫面仍然曆曆在目。
這些年看過了很多優秀的電影,有些是電影語言極為出色,有些是劇作功底極高,還有一些是對傳統電影的顛覆,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8分電影,而《小丑》是那種明明有許多瑕疵但我卻極為喜歡的電影。《小丑》對我的情感衝擊,讓我自動就忽略了它種種的不足。
討論《小丑》首先要確立電影的創作方向,它不是一部傳統的類型片,它本質上是一部以人物為主導的電影,電影中的所有人物都是在為主角小丑服務的,導演為了塑造小丑,把所有人物跟戲劇性通通犧牲掉了,這個舉動換來的是一個極為飽滿,足以留名電影史的經典角色。
電影本身跟預告片差別不大,基本上跟看預告片時猜測的方向一樣,就是講一個純良的普通人如何一步步成為讓哥譚聞風喪膽的恐怖分子,這種人物大于戲劇的故事,看的就是小丑如何黑化,怎麽變才是重點。
導演是如何做的,很簡單,那就是讓小丑一點點失去所擁有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地傷害,最終在一無所有下走向毀滅。
工作
小丑第一個失去的,是工作。工作對小丑意味著什麽,不僅僅是謀生工具,更是小丑在社會上的價值。要知道,在開頭已經把混亂的時代背景交代出來了,小丑的工作使他有別于外面的暴徒。工作失去,意味著他失去了在社會僅存的地位。
這個傷害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良民
從一開始小丑猶豫著收下槍,可以看出小丑本身是一個守法良民。但是地鐵站事件讓小丑成為了一個犯罪者,小丑在這裡所失去的是一個良民的身份。這也代表他從今往後注定要和主流社會對立,沒法再成為一個普通人。
這個傷害是社會的精英分子所造成的。
健康
電影一開始就交代了小丑的病情,小丑的抑郁是需要長期吃大量的藥丸跟心理醫生開導來緩解(盡管醫生從來沒有聽他說話),但中途政府為了減少開支,把公家醫院關閉了,讓小丑失去了成為正常人的可能性。
這個傷害是政府所造成的。
偶像
電視裡的弗蘭克是一位喜劇大師,同時也是小丑一直以來所憧憬的偶像,對小丑的潛意識也有父權的意味。但如今卻遭受到自己精神導師在電視上赤裸裸地嘲笑,弗蘭克的這個舉動否定了所有小丑努力追隨的東西,摧毀了他的人生目標。
這個傷害是傳媒所造成的。
身份
前面的良民是社會身份,這個是自我認知的身份。前面已經通過見心理醫生得知,小丑對自我存在産生了懷疑,而當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發現自己連身份都被剝奪了,自己的存在跟這個世界毫無關系,不過是被養母虐待的孤兒。
這個傷害是親人所造成的。
幻想
在小丑一次又一次受到挫折時,身邊仍然有女友的陪伴,結果最後發現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幻想,這個打擊是巨大的,這意味著在他的世界唯一所擁有的慰藉都是假的,連自欺欺人繼續生活下去都無法做到。
這個傷害是自己所造成的。
環境,精英分子,政府,傳媒,親人,自己,一次又一次給小丑打擊,小丑也一次又一次地失去自己僅存的東西,最後終于選擇了爆發,一切都合情合理,這些即是社會問題,同時也是倫理問題。
小丑作為一個邊緣人物,在如今的世界裡卻找不到任何一處可以接納他的地方,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予他一絲安慰,世界只是在無意識地給他傷害。正是這種孤獨且無助的狀態,才使角色變得癫狂。
笑
導演聰明地給小丑設置了一個怪病,會無緣無故下發狂般的大笑,這個笑格外地諷刺,正如小丑本人所說,他的出生是想給所有人帶來快樂,但自己這幾十年從來沒有一天是真正快樂的。他在電影裡的大多數笑都不是真正的快樂,反而每次的笑都讓他增添了痛苦跟傷害。
電影裡小丑真正快樂的笑是在結尾,當所有人把他當英雄般地圍著時,他終于在這個世界存在過一次,終于有了自己的舞台,他在車上跳著舞蹈,給自己臉上塗上了笑臉。而這個動作是他人生唯一一次接受了笑臉,也是這幾十年唯一開心的時刻。
關于喜劇
電影另外一個母題是關于喜劇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影裡的所有笑點通篇都是對他人的嘲諷,甚至還有歧視殘障人士為樂的地獄梗。
喜劇在電影裡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電視節目是弗蘭克的talk show節目,酒吧是小丑的開放麥,包括小丑處在的公司也不斷有人拿侏儒來開玩笑。最有趣的是電影的中間,上流階層所看的喜劇居然是卓別林,要知道卓別林喜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悲劇滑稽化,用一種小丑喜劇形式來表達對當代社會的批判。
由此可以看出創造者對喜劇的思考,喜劇的本質就是通過他人不幸來獲得居高臨下的愉悅感。
所以本質上脫口秀跟地獄梗其實並沒有區別,大家都是把別人當小丑,這是導演對于美國如今的政治正確語態下的一個反擊。
蝙蝠俠
這部電影最讓我驚喜的就是它重新解構的小丑與蝙蝠俠的關系。這部電影有一定程度是參考了DC著名漫畫《致命玩笑》,《致命玩笑》是將蝙蝠俠與小丑刻畫成極端的兩面,兩人之間只有一線之差。
而《小丑》裡是探討蝙蝠俠與小丑冥冥中的宿命。小丑第一次見老爺(蝙蝠俠)時,用手指故意給老爺做了一個笑臉,背後的動機是希望弟弟(誤以為)跟自己是一類人,但現實卻無情地打破了小丑的美好期望。
托馬斯•韋恩把小丑身世告訴了小丑,使得小丑黑化成為了哥譚最危險的犯罪者。而與此同時,小丑那一晚的覺醒使老爺失去了雙親。
那一晚,哥譚市誕生了兩個最偉大的角色,一個是最偉大的犯罪家,一個是最偉大的黑暗騎士。
作為DC粉,這個結局太讓我意外跟驚喜了。
贊了這麽多《小丑》的優點,也該說說它的缺點了。
正如我一開始所說,《小丑》其實是一部問題很多的電影,它能打動人是在于它的情感衝擊,但如果單單論故事本身,確實是過于簡單了,而且故事整體是非常不連貫的。
拿最明顯的問題來說,電影的剪輯很多時候是比較混亂的,前一個場景小丑在家跳著舞不小心開槍,下一個場景就立即切到了小丑尾行黑人媽媽,這裡沒有前因後果的鋪墊,顯得極其突兀。
小丑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是一個重磅炸彈,緊接著下一場就是他發現自己有妄想症。兩個事件都非常重大,導演居然讓它接連著出現,這嚴重衝淡了第二個事件的震撼性,我認為至少在中間緩一緩,讓觀衆放松一下,第二個事件出現才能更有力。
小丑成為英雄這件事本身也有點兒戲,這個點原本是想表達哥譚市的貧富兩極分化,使得大衆陷入了小丑狂歡。這種貧富的表現非常不明顯,雖然在一開頭有借著城市有鼠疫來隱喻著城市無所不在的混亂,但影片沒有通過鏡頭很好地表現貧富差距,以至于看到中途我還是會思考為什麽大衆會那麽極端,為什麽會那麽崇拜小丑。這些僅僅靠廣播讀幾句新聞是遠遠不夠的。
兩個警察的存在也是有點雞肋,除了制造些緊張感,也沒有任何太大用處,但卻又經常出現。其實完全可以通過警察來表現,司法跟群衆以及富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關系,社會的混亂警察又是如何應付。
還有很多很多問題,這些都是仔細一思考會發現不對,但考慮對方是《宿醉》系列的導演,能拍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最後再說說我個人極其喜歡的地方,小丑倒地時花朵突然間噴水,電影通篇的小丑色調(藍紅黃綠),用跳舞來使自己內心平靜,猶如停屍間的冰箱,兩次坐地鐵改變了小丑的人生軌道,複古的開頭跟結尾,以及永遠孤獨的小丑。
對了,說了那麽多,好像還沒提華堅的表演,其實真的沒有什麽好提,因為他的表演就是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我個人而言,在《小丑》之前,我認為08年希斯萊傑的小丑是最經典的版本,在《小丑》之後,我認為華堅的小丑是史上最偉大的版本。
#小丑
#joker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的推薦目錄: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丑電影下篇/有劇透/詳細探討精神與心理疾病的弱勢]
上篇/無劇透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38753250798567?substory_index=0&sfns=mo
【Youtube影片版】
小丑影評-異於常人就比較低賤嗎?社會上的歧視與標籤。:https://youtu.be/pl3e1TFsPow
大家好,又是我 角媽~
昨天我跟角爸一起去看了【小丑】之後我幾乎只要腦袋空閒的時候
我都在回想小丑的劇情
尤其他畫上後段的小丑妝之後帥到一個爆表
我忍不住以現有的預告片簡單拼成這段影片配上電影其中一段的配樂來回味
(影片音軌被臉書移除,可至Youtube 觀賞哦👉🏻 https://youtu.be/saYIegL0gIk)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了
沒有的話我真的很推薦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後感想
不專業影評
以下有雷
4
3
2
1
0
————我是防雷線嗷嗚————
飾演Joker的演員叫做瓦昆.菲尼克斯
Joker在裡面本名叫做亞瑟
不過我自己是比較習慣稱他為Joker啦
我覺得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真的真的都非常厲害
瓦昆的演技十分精湛
在戲內明明是因為痛苦以及生病而無法控制的大笑
而這種顏面神經失調似的大笑
跟一般因為開心、高興、搞笑、嘲笑的大笑都是截然不同的
「極度悲痛的笑」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但瓦昆卻將這樣矛盾的笑演繹得非常非常絕妙
甚至在劇中得知自己媽媽也是精神病,自己是養子,並且自己無法控制的大笑是因著媽媽的前男友虐待他使他頭部重創才變成這樣的時候
Joker在樓梯間狂笑
但又因著痛苦與極度的悲傷與難以承受
甚至笑得鼻涕都流了出來
那緊閉悲痛的眼窩與緊皺的眉毛
搭配那不協調的笑開懷的嘴
我實在難以想像瓦昆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並且瓦昆他本身是沒有精神病的
卻能把Joker詮釋得那麼完善
不論是他的肢體、言行、反應、思維、舞蹈
徹徹底底的就是個精神病
在電影中Joker出於自我防衛而殺了人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很緊張的狂奔
跑到一個廢墟之類的地方之後關上門
身體卻不自覺手舞足蹈
輕鬆自在的跳起舞來
原來殺人是一件這麼快樂的事
在殺完人之後他不但沒有愧疚感與恐懼
反而得到了短暫的快樂與放鬆
彷彿不用再為了這個社會而低頭
也不用受到這個社會的規範而束縛
慢慢的他才發現這才是他自己
小丑本來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
「對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最慘的是什麼?就是人們總是期望你表現得像沒有患病一樣。」
(這段對話是演員瓦昆自己在揣摩小丑這個角色的時候,自己在融入角色時體悟到而寫下的句子)
過往Joker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希望能夠被認同與被理解
就像所有的人都需要的那樣
但因為自己異於常人的行徑
無法控制也無法被理解
導致自己永遠都無法得到認同
想在這個世界生存下來卻一直被社會上的冷漠與譏笑、排斥與欺凌給推下懸崖。
我自己也是有著心理疾病的人
我非常非常能夠體會他的感受
每當自己拼命的想討好他人
拼命的想變得和大家一樣
拼命的想從這個社會上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時
人們總是把你逼到懸崖
不論自己看起來多麼害怕、多麼驚恐的苦苦哀求
人們還是一邊嘲笑著你一邊把你推下去
彷彿你根本沒有資格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
「為什麼?差別是什麼?
因為我的怪異我就不是人嗎?因為我不一樣我就不能活著嗎?
到底差別是什麼?」
當你被推下去時
為了活下去而用盡最後的力氣抓著懸崖邊
迫切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而將目光投向與自己最親近的人或是自己最在意的人身上
結果發現那個人
也不是真的那麼的在乎著自己的死活
因為總是有比自己來得更重要的事需要讓他擔心
最終因著他人的見死不救而墜落深淵
Joker在電影中就是這樣一步步的被逼下懸崖
是社會與環境造就出Joker這樣的人
在電影中的鄰居雖然因為她擔心她的女兒而無法在Joker最需要她的時候幫他一把
導致Joker對於這個世界不再相信也不再有希望
這個事件便是將Joker推向深淵的最後一掌
其實我們人人都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將人推向懸崖邊或是深淵
不論自己的本意是好是壞都有可能
有時候是蝴蝶效應,在當下看起來與你無關
但最終是因你而起
有時則是即便你做的只是小小的一件事
仍然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些舉動最終造就了社會上的殺人魔與變態以及終其一生充滿痛苦與折磨的弱勢族群
人們總認為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都不關自己的事
今天因為自己不是精神疾病就覺得與自己無關
以為就像物種的差別一樣
自己一日是獅子終身都是獅子
老鼠怎麼過生活的永遠不關獅子的事
但並非如此。
我在高中之前我也沒有心理疾病
頂多也就是腸胃很差而已
我也曾經認為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與自己遙不可及
我也曾經以為我一輩子都會是一個有才華、有人緣的人...
至少我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是這樣
但如今我只是一個沒什麼朋友,鮮少有其他人與我互動,整天只能待在家等著老公休假才能出門透透氣的家庭主婦兼兩個孩子的媽與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
每個階段的我都以為某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是我遙不可及的
但事情總是難以預料
有精神與心理疾病的人真的活的很痛苦
我們一直都會受到他人的歧視與貶低以及有意無意間的傷害
因為我們總要因為這些標籤,這些異於常人的地方
而沒有資格沒有立場說某些話、做某些事、擁有某些東西、擁有公平、得到尊重
就彷彿有些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
白人覺得自己一日白人,終身白人
所以根本不需要去理解或是體諒黑人的痛苦與心情
不斷的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
但我看過一個短片也讓我印象很深刻
故事說著一個白人家庭,白人爸爸都跟一些不良的酒肉朋友混在一起,教他年紀還小的兒子使用真槍,
一日,他與兒子在超商買東西,排隊等結帳等很久,白人小孩覺得無聊,看到一個黑人爸爸手上拿著一個玩具,
那個黑人也注意到他,就用玩具演戲逗白人小孩開心,白人小孩覺得很好玩,就笑得很開心,
結果白人爸爸看到這一幕,就嗆那個黑人爸爸說「你在挑釁我兒子嗎?」
黑人爸爸就說「沒有,我只是在跟他玩」
但他怎麼解釋,白人爸爸都不理會,反而對他很兇很過份
在黑人爸爸要回家,準備上車前,白人爸爸找了一群白人朋友把黑人爸爸打到重傷送醫
黑人爸爸的兒子與妻子當時在車上看到整件事情
幾天後白人爸爸就被一群黑人抓上車帶走
白人小孩也親眼見到自己爸爸被一群黑人帶走而對黑人覺得黑人都是壞人
白人爸爸被擄走了數日
數日後一個虛弱的黑人出現在白人小孩家的門口,敲著門
白人媽媽開門後嚇了一大跳
隨後白人小孩從黑人背後對他開了一槍
黑人死了之後才發現
原來這個黑人是自己的爸爸
原來他被黑人小孩與其他親友動了私刑
用黑色刺青墨水將白人爸爸全身刺成黑色
讓他變成一個完全黑膚的黑人
白人小孩起初在超市並不覺得黑人爸爸是一個威脅
但在白人爸爸對待黑人爸爸的歧視與敵意的舉動後
又見到一群黑人擄走自己爸爸
使得他判斷人的好壞全靠「膚色」這個標籤來判斷
而白人爸爸原本也以為膚色歧視這種事情永遠都不關自己的事
沒想到他也有這樣的一天
因為膚色的標籤死在自己親手教出來的兒子手上。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聲之形]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起先霸凌女主角
事件曝光後
就變成男主角被其他人霸凌
現今的世界也是
網路上經常流傳一些XX國中一群學生霸凌某一個學生
之後影片中的霸凌者就會被肉搜
再來他們的人生也就差不多毀了一半
輪到他們被霸凌被痛罵被傷害
但霸凌者再追溯他們為什麼變成這樣的源頭
或許也是因為他們的家庭就是這樣教他們
或是放著不管他們
導致他們判斷事情、分辨是非、分別善惡的標準被混淆
不論是被霸凌者還是霸凌者
都是這個社會造就的
以前的社會風氣普遍認為小孩就是打就對了
打罵教育、利用他們的恐懼、我說什麼你做什麼就對了
小孩大了之後自然也以為就是要這樣與人相處
他們沒有同理心
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就是不會同理他們
他們也不會尊重人
因為他們的家庭也不會尊重他們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應該怎麼善待他人
這些東西都是出於社會風氣與父母與環境之手
除了我老公之外,我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說過一些我內心更深處的話
過去的我其實跟Joker一樣
我在國高中的時候有很多時期我都嚴密的計劃過我該怎麼殺人
真的起殺意的那種
當時就是因為一直一直被逼到懸崖
出於自我防衛的心情
渴望能脫離這種痛苦的循環之中
沒人願意聽我說話
沒有人能理解我
沒有人能體諒我
沒有人能認同我
但非常感激的是當時因為信仰的關係我沒有真的走偏
一直一直抓著懸崖邊硬撐到高中
再次被推向深淵時
仍然因著最深處的信念找到了其他出路
靠著養寵物來得到寵物的認同、陪伴、愛與溫暖
很多時候,哪怕只是一根救命稻草
一點點的關心與一點點的溫暖
都有可能避免讓社會出現下一個殺人者與自殺者
但也有很多時候,哪怕只是一句嘲笑、一次欺凌
也有可能讓社會出現下一個殺人者與自殺者
這個世界的冷漠與自私、自大與歧視
都在使這個世界上痛苦的人越來越多
痛苦的人到最後為了生存,可能傷人也可能自傷
可能殺人也可能自殺
尤其現今社會網路發達
一段影片Po在人多的地方
馬上就有人煽動與被煽動
越來越多的批評聲浪去抨擊那些事件中的人
其實同時也就造就越來越多各位在批評的事情中的人的誕生
這都是一個惡性循環
一環扣著一環
越繞越大
越來越多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批評
不是霸凌、不是辱罵、不是私刑
而是包容、同理與善意
人們經常著重在,「他都殺了人了!我怎麼理解他!難不成理解他了,就能原諒他殺人的事嗎!」
爭論這些就彷彿在爭論到底要不要判死刑一樣
彷彿不判死刑就是一種原諒
殺了小孩這種事要怎麼原諒
這些話題的爭議非常大
到底該同理的是誰?
要同理殺人犯還是同理家屬?
是啊,人們都要等到有人死了才在爭論該同理誰
但在他殺人之前
他求助過誰?他跟誰互動過?他們家庭呢?
有人同理過他的痛苦嗎?
我們的社會要做的或許不是如何審判這些事情
而是該如何預防這些事情的發生
如果在他殺人之前就有人同理他了
願意聽他說話、給予他尊重與包容
那他不會殺人,也就沒有人死了
那可能又有更多人說「要是我知道他會殺人的話我早就會幫助他了!」
但是 嘿,這並不是一種要看徵兆或是需要去區分的吧?
每個人都應該有被同理的權利
每個人也都應該有被尊重的權利
只是這個社會沒有這樣教育我們
我們的家庭也沒有這樣教育我們
我們的家庭的上一代家庭也沒有這樣教育他們
那誰知道要這樣做呢?
嗯
那不就應該從我們開始嗎?
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散播這個觀念的力量不夠大,我們就不做
我們也不能因為大家都沒有這麼做,我們就不做
因為我們不做,也就沒有人會做了
甚至可能因為我們做了
我們尊重了某一個人
我們同理了某一個人
我們包容了某一個人
那個人就因此沒有在他人生的道路中走偏
那個人就因此沒有傷人、殺人或是自傷、自殺
那個人就因此覺得世界上還是會有人願意認同他
那個人就會因此有了轉變
而Joker的轉變過程中
也就是需要這麼樣的一個人而已。
———————————-
(打完才想到忘了講這段)
喔對了然後Joker在電影裡有一段說「其實我根本不是什麼腦部重創才會大笑,這才是真正的我」
我自己推測他也可能本質上是個重度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他覺得好笑的事情都跟別人不一樣,他覺得好笑的事往往都是悲慘的事情,在前面的片段以為他是因為有壓力才會笑,但後來想想他說這是真正的他的這個說法也說得通,不論是他看到地鐵的女生被欺負,還是他說小孩子出車禍的笑話,還是他得知自己媽媽是精神病他是被虐長大的,他笑的都是悲慘的事情,他也說他本來以為他的人生是一齣悲劇,但其實是一齣喜劇,也是因為他的反社會性,使得他沒有同理心,殺人也使他感到快樂,但是因為社會規範的關係,強迫自己跟大家一樣,強迫自己壓抑自己覺得好笑的事情一定要跟大家一樣,透過觀察別人的笑點來假裝自己跟大家一樣,強迫自己也設立一個能使大家開心的人生目標,但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想變得跟大家一樣,大家因著他的不同卻絲毫無法包容與同理,使得他被逼向絕路,本來打算在脫口秀中自殺,但最終選擇做自己,選擇起身反抗這份社會的欺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生存時最極端的抗議與做法不是殺人就是自殺了。
#小丑 #Joker #電影 #獨角動物 #角媽 #不專業 #影評
——————————
延伸閱讀
角爸視角的小丑影評: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39956980678194?sfns=mo
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 #境界性人格障害 #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 #人格障礙 #人格疾患 #人格違常 #解離症 #精神病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心理疾病 #邊緣性人格少女 #獨角動物 #獨角獸媽媽 #獨角獸爸爸 #角媽 #角爸 #邊緣人 #邊緣人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興趣的力量讓你無可取代
我常被問到「怕工作被取代」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每當這題又出現時,我就會舉個簡單的例子給對方聽。這個例子你若能理解,價值千萬。
「一位對調酒充滿興趣與熱忱的調酒師,跟一位只是因為調酒時薪比較高的調酒師,你認為誰比較不會被取代?」有時候我結尾會用「誰比較有發展性?」單看對方問的是取代還是發展性,但邏輯都一樣。
目前毫無懸念,被問的都回第一位。我接著問「為什麼?」大概的回答有:
「因為他若喜歡,就會一直做下去。」
「他會比另一個人還認真的持續學習吧!」
「嗯,應該是因為是興趣,所以會跟一般人表現得不一樣。」
「他應該會研發各種有趣的調酒吧?要是我就會選他的調酒喝。」
更深入地問,要是有天市場上出現AI調酒機器人,你覺得第一位會被取代嗎?我會先說有可能,但更大的機率是不大會發生。當一個人做的是自己的興趣時,第一,他一定會越做越好;第二,好到一定程度時他不可能不被看到;這時候,他就是品牌。人們對於熟悉品牌的認同是很難被改變的,這種力量更勝於其他新穎或功能強大的品項,因為品牌代表一種價值觀,功能強大的科技產品人們往往是發出讚嘆,但並不一定會買單。例如:大同電鍋,比它厲害功能更多的產品一定很多,但多年來它依然穩坐銷售冠軍。拿人類來舉例,就來舉日本的職人精神,如:工匠、壽司師傅,明明已經有工廠可以做出品質好又便宜的傢俱或飾品,連鎖迴轉壽司店就能吃到價格實惠又好吃的壽司,為什麼人們還要去找工匠們、壽司師傅消費價格更高但品質差不多的服務?因為,職人們創造的是自己品牌。
所以,當大家都說機器人、AI時代,各行各業都有被取代的風險時,這件事是對的,但這也表示大家都有被取代的風險,那唯一差別就是你是不是擁有熱忱的那位,而你的能力加上熱忱,會讓你成為無可取代的「個人品牌」。之前日本飯店業還推出服務機器人,但如今服務機器人已被淘汰,看來機器缺乏人的溫度,暫時是無法取代人的服務。因此,不用過度惶恐,慢慢去找到興趣,投資興趣。看看博恩,沒有掌聲的六年,他投資下去了,現在,就是他發光的時刻。
#尷尬吉娃娃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 在 脫口秀笑哈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建議會盡量是以一個人的演出為主,畢竟是單口喜劇 stand up comedy。如果是雙人或多人,那主題盡量能圍繞在脫口秀這個話題上較佳) 如果是圖文笑話或段子,盡量能跟" ... ... <看更多>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 在 【單口喜劇】卡米地八德基地終場|最終鄰居阿嬤還是撐得比 ... 的推薦與評價
期待之後Comedy+的到來-此為卡米地 喜劇 俱樂部錄影場喔~喜歡品賢朋友, 快去按讚追蹤↓品賢 脫口秀 : ... ... <看更多>
單口喜劇脫口秀差別 在 Re: [問卦] 相聲跟脫口秀區別-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