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朝脈絡理解「一場深刻的變革」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據說是自媒體「李光滿冰點時評」發出文章〈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同日獲得政黨軍各級官方頻道集體轉發,被視為中國對內外發出的重量訊息。
〈每〉文可謂深得「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古風,以吳亦凡、霍尊、趙薇等娛樂圈醜聞入手,展現越多藝人劣行,社會有多需要「深刻的變革」就不證自明。爾後馬上就進入破題:這不是純粹藝人道德問題,「顯然這是一次政治行動,各地都必須從政治高度來認識」。
吳亦凡吃了多少女孩子,只是「大問題」最表面的顯現,吳亦凡是不是賤男根本毫不重要,但相信他在獄中仍然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焦點。娛人圈只是資本圈的 alter ego,趙薇就是一半變了資本人的個案,問題的上一層是螞蟻、阿里、滴滴這些中國科網巨企,問題再上一層就是「資本」。
明星拍戲拿那麼多錢,他們的錢不是種樹種出來,而是有猛人投資。資本孕育的孩子相繼倒下,預示「資本」將被迫放棄改革開放期間賺到的過多權力。裡面提及「這場深刻的變革也是一次回歸,向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回歸,向著以人民為中心回歸,向著社會主義本質回歸」,之後矛頭又指向「娘炮」娛樂圈美學、新聞等界別,並稱這些行業有很多都成了「崇拜西方文化」的陣地,並且充滿既視感地許諾了一個光明未來,那個未來世界的貧富懸殊已大為改善、發展的紅利能夠分享給平民,甚至沒有人可以私自補習而在學習上特別高人一等。
小朋友補習,是否對貧困同學不公平?然而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是「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他們富了就自然會去投資、去投機、去鑽營、去高人一等,他們的孩子也自然獲得比其他人多的資源。雖然補習行為現在被嚴打,但要去除所有強弱懸殊,只能手術式進行。而改革開放最革命性的地方是,中國人一度放棄了一度最重視的平等主義德性,容許「不平等」重新進入中國,重新啟動對外溝通和經濟發展。
人類很怕改變,中國人也「安土重遷」,所以文章重申「不搞殺富濟貧」,但「回歸社會主義初心」確實在進行中,最後作者打出最後的同花順: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美國正在對中國實施……軍事威脅、經濟及科技封鎖、金融打擊、政治及外交圍剿,正在對中國發動生物戰、網絡戰、輿論戰、太空戰,力度越來越大地通過中國內部的第五縱隊對中國發動顏色革命……」。「變革」是為了甚麼?看來是為了準備一場決鬥。
近月中國政府對各地發出的指示,總是有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監管」、反對「不正當競爭」等等。政策語言還是要維持,一般人聽不出想但又不能說白的話,正好由〈每〉代言。索羅斯最近就談到事實上是「美國投資者控制中國家教產業」。
如果說「世界秩序」有份幫助改革開放,但也有人會認為這種輸入而來的「繁榮」是毒藥,這最終會令中國變成南美洲失敗國家,成為永續依賴國際資本的依賴國,隨著資源不再自主,政治也不可以自主。現在中國試圖「自力更生」。為甚麼?因為美國早就啟動了相應措施,也啟動了中國的危機感。香港在《逃犯條例》以來的一切,最後也簡化為「一次對抗美國顏色革命的鬥爭」。大格局的徵象就是兩大國之爭,香港也這樣「被解釋」為一切的頭盤。
美國失威地撤出阿富汗終於完成,台灣有評論認為美國持續多年貫徹撤軍,代表一種美國不再大手筆扶持「海外秩序」的趨勢,一個國家想美國的風吹入來,就要交保護費。兩個敵對的強國在收保護費的動向都是不謀而合的。所以知名港商才會表示自己在中國賺到的錢,沒有入自己口袋,都有拿去做善事 (為國家分憂),都是一樣的事。
神界打翻一杯水,可能在人間觸發一場種族滅絕大洪水。這些古代寓言也是在講國際政治。美國發生了一些對她自己 insignificant 的改變 (拜登相當氣定神閒),對中國來說卻是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然後整個現象最後才波及香港。基於國家意志的敘述需要 (敘述是為了動員並為因時制宜創造依據),在一個中美激烈交火的故事中,需要「顏色革命危機」和內奸角色,19 年香港在眾人眼前灑出的熱血,遭冰冷演繹為美國圖謀一部份。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概念實際上引述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對明朝官僚之間鬥爭方法的觀察: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句經書的解釋,一種諧音的諷刺,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一個考題的不當等等,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
在程序上講,發展中的步伐則須前後銜接,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決不輕率採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裏的人物,都已看透,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書裡也有談到明朝皇帝不斷與自己的經濟政策進行命運般的生死搏鬥。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這導致他很痛恨官員,在經濟上他也想中國回到《四書五經》那樣的質樸世界,只有農業生產而沒有投機取巧。想像中的太古世界肯定更容易治理,所以才會吸引到朱元璋,他做皇帝之後生活也相當節儉。
朱元璋曾在底層打滾肯定也通曉世情,知道經濟極盛時會產生很多取去皇帝權力的集團。所以朱元璋有一系列打擊「奸商」的鐵拳,導致朝廷相對富裕,這些錢落入後來奪權的成祖手中,可以支撐其一系列大動作政策 (包括戰爭經費)。海禁、官鹽換商米、支持農業、戰略資源由朝廷專營等重農抑商政策仍然推陳出新。
對於明朝政府,經濟繁榮首先會帶來「歪風」,是政府的挑戰,而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即使是如此嚴格控制下,明朝經濟還是因戰爭長期停止而火速爆發,官員、商人、豪強對人民的巧取豪奪又再開始蔓延,各種「歪風」又再蠶食社會。
明朝的經濟成就掩蓋了她有一些矛盾的經濟政策思想 (雖然矛盾的東西也可能也是管用的),貫穿明朝的是對於「資本」的負面態度 (即使無法完全阻止繁榮地帶的「墮落」)。在思想史上,就投射於李贄一章關於宋明理學中對「私」和「公」的道德化褒貶。
傳統道德始終無法肯定人們「私」那一面,那麼在經濟上也會傾向否定那些代表人們私人利益的各種集團。明中後期很多地區被評為「奢靡」,那些地區的人認為自己「生於極盛之世」,朝廷卻肯定不是這麼看,朝廷看到的是豪強千方百計逃稅成功,並且招搖過市,這些人滋生了君主心力交瘁的黑暗。
作為文人李贄也過得很舒服,但他對傳統道德其實很真誠,理學的小紅書明明教誨君子應該身心儉樸,盡量貼近「仁」或者「道」,但他明明受惠於改革開放而過很舒服,內心也充滿各種私慾,李贄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每一秒的存在都是「政治不正確」,所以李贄在矛盾和壓力之下主張回歸「童心」,就是「回到人的初心」。
黃仁宇卻是那麼評論李贄的:
「李贄自然無法理解,用中央集權的方式,以為數眾多的官僚治理億萬農民,就要求整劑劃一、按部就班,不能鼓勵特殊份子或特殊成份,發展新的技術或創造新的法則。」
四書五經作者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明朝脈絡理解「一場深刻的變革」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據說是自媒體「李光滿冰點時評」發出文章〈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同日獲得政黨軍各級官方頻道集體轉發,被視為中國對內外發出的重量訊息。
〈每〉文可謂深得「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古風,以吳亦凡、霍尊、趙薇等娛樂圈醜聞入手,展現越多藝人劣行,社會有多需要「深刻的變革」就不證自明。爾後馬上就進入破題:這不是純粹藝人道德問題,「顯然這是一次政治行動,各地都必須從政治高度來認識」。
吳亦凡吃了多少女孩子,只是「大問題」最表面的顯現,吳亦凡是不是賤男根本毫不重要,但相信他在獄中仍然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焦點。娛人圈只是資本圈的 alter ego,趙薇就是一半變了資本人的個案,問題的上一層是螞蟻、阿里、滴滴這些中國科網巨企,問題再上一層就是「資本」。
明星拍戲拿那麼多錢,他們的錢不是種樹種出來,而是有猛人投資。資本孕育的孩子相繼倒下,預示「資本」將被迫放棄改革開放期間賺到的過多權力。裡面提及「這場深刻的變革也是一次回歸,向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回歸,向著以人民為中心回歸,向著社會主義本質回歸」,之後矛頭又指向「娘炮」娛樂圈美學、新聞等界別,並稱這些行業有很多都成了「崇拜西方文化」的陣地,並且充滿既視感地許諾了一個光明未來,那個未來世界的貧富懸殊已大為改善、發展的紅利能夠分享給平民,甚至沒有人可以私自補習而在學習上特別高人一等。
小朋友補習,是否對貧困同學不公平?然而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是「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他們富了就自然會去投資、去投機、去鑽營、去高人一等,他們的孩子也自然獲得比其他人多的資源。雖然補習行為現在被嚴打,但要去除所有強弱懸殊,只能手術式進行。而改革開放最革命性的地方是,中國人一度放棄了一度最重視的平等主義德性,容許「不平等」重新進入中國,重新啟動對外溝通和經濟發展。
人類很怕改變,中國人也「安土重遷」,所以文章重申「不搞殺富濟貧」,但「回歸社會主義初心」確實在進行中,最後作者打出最後的同花順: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環境……美國正在對中國實施……軍事威脅、經濟及科技封鎖、金融打擊、政治及外交圍剿,正在對中國發動生物戰、網絡戰、輿論戰、太空戰,力度越來越大地通過中國內部的第五縱隊對中國發動顏色革命……」。「變革」是為了甚麼?看來是為了準備一場決鬥。
近月中國政府對各地發出的指示,總是有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監管」、反對「不正當競爭」等等。政策語言還是要維持,一般人聽不出想但又不能說白的話,正好由〈每〉代言。索羅斯最近就談到事實上是「美國投資者控制中國家教產業」。
如果說「世界秩序」有份幫助改革開放,但也有人會認為這種輸入而來的「繁榮」是毒藥,這最終會令中國變成南美洲失敗國家,成為永續依賴國際資本的依賴國,隨著資源不再自主,政治也不可以自主。現在中國試圖「自力更生」。為甚麼?因為美國早就啟動了相應措施,也啟動了中國的危機感。香港在《逃犯條例》以來的一切,最後也簡化為「一次對抗美國顏色革命的鬥爭」。大格局的徵象就是兩大國之爭,香港也這樣「被解釋」為一切的頭盤。
美國失威地撤出阿富汗終於完成,台灣有評論認為美國持續多年貫徹撤軍,代表一種美國不再大手筆扶持「海外秩序」的趨勢,一個國家想美國的風吹入來,就要交保護費。兩個敵對的強國在收保護費的動向都是不謀而合的。所以知名港商才會表示自己在中國賺到的錢,沒有入自己口袋,都有拿去做善事 (為國家分憂),都是一樣的事。
神界打翻一杯水,可能在人間觸發一場種族滅絕大洪水。這些古代寓言也是在講國際政治。美國發生了一些對她自己 insignificant 的改變 (拜登相當氣定神閒),對中國來說卻是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然後整個現象最後才波及香港。基於國家意志的敘述需要 (敘述是為了動員並為因時制宜創造依據),在一個中美激烈交火的故事中,需要「顏色革命危機」和內奸角色,19 年香港在眾人眼前灑出的熱血,遭冰冷演繹為美國圖謀一部份。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後去皮見骨」的概念實際上引述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對明朝官僚之間鬥爭方法的觀察: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句經書的解釋,一種諧音的諷刺,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一個考題的不當等等,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
在程序上講,發展中的步伐則須前後銜接,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決不輕率採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裏的人物,都已看透,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書裡也有談到明朝皇帝不斷與自己的經濟政策進行命運般的生死搏鬥。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這導致他很痛恨官員,在經濟上他也想中國回到《四書五經》那樣的質樸世界,只有農業生產而沒有投機取巧。想像中的太古世界肯定更容易治理,所以才會吸引到朱元璋,他做皇帝之後生活也相當節儉。
朱元璋曾在底層打滾肯定也通曉世情,知道經濟極盛時會產生很多取去皇帝權力的集團。所以朱元璋有一系列打擊「奸商」的鐵拳,導致朝廷相對富裕,這些錢落入後來奪權的成祖手中,可以支撐其一系列大動作政策 (包括戰爭經費)。海禁、官鹽換商米、支持農業、戰略資源由朝廷專營等重農抑商政策仍然推陳出新。
對於明朝政府,經濟繁榮首先會帶來「歪風」,是政府的挑戰,而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即使是如此嚴格控制下,明朝經濟還是因戰爭長期停止而火速爆發,官員、商人、豪強對人民的巧取豪奪又再開始蔓延,各種「歪風」又再蠶食社會。
明朝的經濟成就掩蓋了她有一些矛盾的經濟政策思想 (雖然矛盾的東西也可能也是管用的),貫穿明朝的是對於「資本」的負面態度 (即使無法完全阻止繁榮地帶的「墮落」)。在思想史上,就投射於李贄一章關於宋明理學中對「私」和「公」的道德化褒貶。
傳統道德始終無法肯定人們「私」那一面,那麼在經濟上也會傾向否定那些代表人們私人利益的各種集團。明中後期很多地區被評為「奢靡」,那些地區的人認為自己「生於極盛之世」,朝廷卻肯定不是這麼看,朝廷看到的是豪強千方百計逃稅成功,並且招搖過市,這些人滋生了君主心力交瘁的黑暗。
作為文人李贄也過得很舒服,但他對傳統道德其實很真誠,理學的小紅書明明教誨君子應該身心儉樸,盡量貼近「仁」或者「道」,但他明明受惠於改革開放而過很舒服,內心也充滿各種私慾,李贄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每一秒的存在都是「政治不正確」,所以李贄在矛盾和壓力之下主張回歸「童心」,就是「回到人的初心」。
黃仁宇卻是那麼評論李贄的:
「李贄自然無法理解,用中央集權的方式,以為數眾多的官僚治理億萬農民,就要求整劑劃一、按部就班,不能鼓勵特殊份子或特殊成份,發展新的技術或創造新的法則。」
四書五經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測加油【逆境是最好的祝福—當我們都被貶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念奴嬌、漁父】
想想以前的讀書人比我們辛苦許多,他們不分科、不分系,如果你想成功只能讀國文,熟背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科舉也不分年紀、長幼,大家千里迢迢共赴京師,只為追求唯一晉升的機會:考中進士。
好好讀書,平平順順當個官,期待科考改變人生,光耀門楣,一展長才報效國家,這就是古代讀書人共同的願望。
只是好不容易考了全國第一,好不容易擠身國會殿堂,你卻發現光會讀書,懷抱熱血,並不能讓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反的,政治是眾人的事,你爭我奪,讒言毀謗是每天上演的戲碼,萬一選錯邊,講話直接了點,個性自然不虛偽,更會讓你貶到十萬八千里,永遠回不了家。
貶官生活是甚麼呢?在古代交通不變,從甲地貶到乙地,真是長路漫漫,一家老小跟著你長途跋涉,病的病、死的死也是大有人在(還有很多官員貶得太老了,終於遇赦回朝時,病死在路上,令人不勝唏噓)。
貶官之後的人生是甚麼呢?當你一心努力當官,卻被貶到荒郊野外,瘴癘之地,遠離權力核心極遠,不知何時回朝的前途茫茫?以及不知甚麼時候再中槍中箭的悲傷無奈?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打擊。
站在被貶之地,想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年華漸長、白髮蒼蒼,卻搞得前途茫茫,心裡必定是無語問青天,那樣的寂寞、孤獨與對人生的無奈無力,幾乎是所有古代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前,必須先「同理」的感受。
當你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去對照他們不同的選擇、思考,就會有著佩服、感動,當你能同理這些人生處境,就知道這些文章並不單只是與你分享作家的故事,而是想要教會你:人生在世,有高有低,倘若你處於低潮,當事情不如己意,乃至前途茫茫時,你可以從這些過往所學中,獲得一些力量與智慧。
范仲淹貶到鄧州時,好友滕子京也貶岳州。滕子京雖然失意,但來到岳州後依然努力,他用一年時間就達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局面,還重修了歷史名樓「岳陽樓」,並請范仲淹為之作記。
范仲淹雖然沒去過岳陽樓,但憑地圖與作家的文筆,從岳陽樓「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地理位置,便寫出站在樓上俯瞰的磅礡氣勢,與自身遭遇渲染下「雨悲、情喜」的感受,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緒是真實人性,更是同為被貶官者的滕子京與自己最深的痛。
但身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並不希望自己陷於個人的悲傷之中,他為官清廉,設置義田,以工代賑等善舉,就是因為他把百姓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比國家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遭遇還重大。
因此,他除了勸勉滕子京應該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心境外,更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胸懷,這種「即使處於人生低谷,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格外動人,文末「噫!微斯人,無誰與歸」的感嘆,雖然道出堅持理想的寂寞孤獨,卻也帶出生命的高度。
這時,若對照〈義田記〉中寫到「(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就知道他不是說高話,而是身體力行,是這世界的大善人大善心,是天下第一流人物,是亂世中的風骨。
相較於〈岳陽樓記〉的孤獨崇高,〈醉翁亭記〉展現的就是一片活潑快樂,宋代古文運動領導者歐陽修即便具有相當地位,仍不免貶官命運,他到滁州後在自然中療癒自己,也發現了一塊寶地,即僧人智僊所建的亭子,並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命為醉翁亭。
首段說明醉翁亭基本資料與「醉翁」名號的由來後,文章接著從「山林之樂」著筆,繼而歐陽修又帶我們看到他來滁州第二年的轉變,不論是滁人遊山或太守宴飲,都呈現出一幅政治清明、幸福和樂的景象,最後,作者又從禽鳥的山林之樂,到滁人從太守遊而樂,寫出最高的快樂,其實是太守樂於其中的「與民同樂」,層層遞進的「樂」之中,我們看到歐陽修意在言外的境界:即使貶官,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可以選擇發揮生命價值,繼續成為一個快樂的傳播者。
在年少時就被推為「蘇文熟,食羊肉;蘇文生,嚼菜根」的大文豪蘇軾一樣逃不了貶官命運,甚至一貶再貶,成為所有文學家中被貶得最遠(儋州,即海南島)的苦情代表。在貶官人生中,他因「烏台詩案」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寫下〈赤壁賦〉、〈念奴嬌〉、〈定風波〉、〈寒食帖〉等名作,更是境界深遠。
同為貶謫文學,不同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依然以百姓為念,〈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或者屈原的〈漁父〉呈現出「自我面對逆境的思考」。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漁父〉這三篇除了皆屬韻文,同樣具備押韻的形式外,也同樣都是作者面對外界、人生的扣問。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皆是蘇軾來到文赤壁(赤鼻磯),面對三國赤壁戰場(雖非真正的戰場赤壁,但同有藉景抒懷意味)的興感之作。
〈赤壁賦〉是秋日滿月之際,和朋友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江水浩瀚,遺世獨立之感;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看著江水洶湧前行,觸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兩篇雖然起始景色不同,但同樣皆因景思及三國英雄: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周瑜「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皆是年少有為,不可一世,反觀自己貶謫之身,如蜉蝣寄生,如滄海一粟般毫無作為,卻已「早生華髮」,因此對人生、對自我的懷疑更加強烈無奈。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總能在絕境中生出燦爛之花,在絕處中寫作精彩名作,在〈赤壁賦〉中,他透過與朋友的對話,以「水、月」為喻,談人生的「變」與「不變」, 強調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不以處境論英雄,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呈現灑脫曠達的智慧。
屈原〈漁父〉同樣藉屈原和漁父的對答,展現作家對處境的疑問。忠而被逐的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在投汨羅江前的這一刻,必定對自己的選擇有所體悟,也必定瞭解旁人對自己的不解,於是,藉由漁父的對答行文,算是遺書,也是交代。
文章中,即便漁父要屈原學著濯纓濯足的應變,要他用道家「與世推移」的從容彈性來面對困境,但屈原依然有著儒家的堅持,覺得身為士大夫,身為大臣,該有對這世界的理想,他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不被世俗塵埃蒙蔽,即使被放逐,即使最後必須以死明志,都比自甘墮落來得有價值。
最終,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只是各表心意,沒有結論,而屈原跳汨羅江成了中國文人心中另一種人格的象徵,人們的哀痛與端午節的由來,皆源自於「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不論世界怎麼變,節操不能變!」
屈原用壯烈的方式堅持原則,他的精神可佩,方法則不可學,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離開後,想必最愛他的人將是永恆的不捨心痛,人生難得,也沒有必要為了某些堅持玉石俱焚。
因此,在屈原之後,我們看到其他人各自做了不同應對:陶淵明寧可辭官,過貧窮生活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將理想自我投射於西山與自然間,放下對小人的怨懟;而以上所提的這些貶官作家們也同樣在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思考。
順境之前必經逆境,逆境常帶著最好的祝福,唯有透過逆境,我們才知道珍惜、知足,才能藉此修正自己,明瞭最重要的價值。日本作家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絕對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願意被貶官,但貶官卻造就他們生命的深度與韌性,留下傳世不朽的篇章。
面對逆境,古人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活法,你也終將在自己的篇章中,留給後人值得分享的經歷。
而老師認為,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些文章的意義。
___
❤️學測將至,最好也最及時的引用素材就在課本裡,以這篇統整與孩子們分享,祝大家考試順利!加油!
❤️辛苦終有盡頭,我等你的好消息!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孩子們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會考
本文出自龍騰出版【搶救國文 統測複習25週】
四書五經作者 在 中華文化經典動畫《四書》:大學﹑中庸﹑孔子(論語)﹑孟子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文化經典動畫《四書》:大學﹑中庸﹑孔子(論語)﹑孟子. ... 【中华文化经典】之【四书五经】《大学》【全文朗读】【高清字幕+拼音】. ... <看更多>
四書五經作者 在 Re: [洽特] 這些姿勢現實中有沒有可行性? - 看板AC_In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啦 不論AV或是AC_IN
最大的差別絕對不是什麼「這個姿勢做不做得到」
人無奇不有,都做得到
但是! 給各位處男啊
現實中打炮幾點跟看影視、動畫、漫畫不一樣的
1.蜜汁及氣味
動漫畫你會覺得那些汁液都是香香的、水水的、滑滑的
事實上鮑魚大概有八成都是臭的
那個腥味說真的幹,尤其像動漫中一夜情或是見面就開戰的
絕對不是什麼「香汗淋漓」(欸女生的汗還真的不臭 但下體 恩)
但我也遇過味道超色的 不過基本上少見
2.視野問題
這個絕對是個大問題,我自己就卡關很久
自稱什麼腿控,動漫AV最愛M腿大V腿,或是凹咖的腿部曲線
但實際打炮時,你為了要同時喇季
你看到的畫面就是一張超大臉
就算一般傳教士體位,也不容易看到AV那種精準角度的側拍美腿
但如果你是後入大臀派,這個絕對不是問題
實際撞起來依然啪啪啪啪啪 讚的!
3.體力消耗
尻槍的時候你看著畫面上狂抽猛送,但實際自己只有動動小手
什麼麒麟臂你就真的只動了不起整隻手臂的肌肉
但實際上場
你一邊要顧及女方的感受
腰還要狂動,一邊還要念四書五經來讓自己不要那麼快射
尤其東亞(日韓台)的女生 通常 通常啦 都是小家碧玉害羞款
總之你就是很忙
其他歡迎補充
幹
處男尻槍習慣轉正常打炮真的要花很長時間適應
※ 引述《ken112290 (L'estate)》之銘言:
: 小弟死處男
: 沒有經驗
: 想請問某些本本姿勢的問題
: 我看某個畫師
: 很喜歡畫趴在女生上面幹的姿勢
: 這個姿勢感覺除非真的很長否則插不進去吧
:
: 然後男主角還把女生翻了一圈
: 之後射了出來
: 不知道是在做愛還是在玩柔道
: 這個現實中有可能嗎?
: 女生這樣會舒服嗎?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85.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C_In/M.1693379828.A.A8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