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小事町
「道歉是為了讓他也道歉」
「道歉代表我們的關係可以跟以前一樣」
「道歉代表我在關係中是個好人」
「道歉代表不會有任何人受到傷害」
在任何衝突發生之後,你/妳總是第一個道歉的嗎,想想看你的道歉中,會不會隱含著上面這些目的?一旦有著隱含的目的,道歉可能變成是一種手段,或許並不一定真的完全會為關係帶來好的變化,關係也不完全會因此修復~
📍過度的道歉反映了內在需求,包含以下:
🌿較低的自尊:把所有的錯誤攬在自己身上,即使你知道明明錯誤來自於雙方的責任。
🌿為了讓自己好過:錯誤血淋淋在眼前,道歉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
🌿對自我的高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因此想透過道歉盡快彌補。
🌿維持外在良好的形象:想透過道歉表現的有禮貌。
📍道歉之前先停下來,想一想。
🌿釐清心態:固化心態v.s.成長心態
1️⃣固化心態:關係中的對錯分明,無法有任何彈性調整,道歉也只是目的性的想和解。
2️⃣成長心態:認知到透過道歉,可以舒緩兩方的情緒,且道歉能讓我們看見彼此是願意靠近的。
🌿看見自己該負的責任:關係中的裂痕並不是每次都是單方面造成,先想清楚兩方的責任分別是什麼。
🌿你/妳的道歉是不是帶有目的:說出道歉的背後有沒有隱藏著希望得到原諒,然而原諒的決定其實在對方身上。
📍回應道歉的學問
我們常常道歉,但更多時候卻是不懂得如何「回應道歉」。
:「小事啦!」
:「這沒有什麼好生氣的」
這些回應可能讓道歉的人感到「原來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嚴重?」
如果你的心已經能夠容納對方的道歉,或許可以試著表達感謝
:「謝謝你的道歉,我收到了」
關於道歉,你想到什麼?
#apologize #道歉 #原諒 #對不起 #謝謝 #感激 #感謝 #sorry #生活 #心理 #心情 #難過 #自尊 #標準 #心態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到底一個孩子具備什麼條件才會成功?」這問題很多家長也會想知道答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 Angela Duckworth,也很想知道一個人成功的要素,於是他跟團隊四出做研究。他們到過軍校,預測哪些學員能夠通過軍事訓練,又去過大企業,預測哪些銷售人員賺最多錢。 他們發現,最能夠預測一個人成功...
固化心態 在 Jasmin Fong 方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奪冠>:從排球看思維 (文/方婷)
團隊精神: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覆的訓練,只有堅持下來,才能走到最後。」教練這樣對在場邊練習負重深蹲,十八歲剛進國家隊的朗平說。好些時候,我們默默耕耘,自以為經已很不錯了,可是還在苦苦等待機會。眼看別人在賽道上奔馳,我們仍在場邊熱身,不爽嗎?是你不知道那些在奔馳的,在比場前已比你多做了百倍千倍的準備。<奪冠>從改革開放描述中國女排一步步從刻苦和堅毅的訓練中,登上世界舞台,經歷過青黃不接的低潮期,到朗平回歸成主教練,成就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之勝的故事。電影重整了30年中國排球訓練的變化,聚焦的三個時期包括由1981 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到五連冠神話,2008年前後郎平擔任美國女排教練與中國隊對戰,以及2013年前後郎平重回中國國家隊擔任主教練。這不是一套歷史電影,但讓觀眾看到中國女排在時代變化下的蛻變史。
自信和成功從何來?從能力而來。
心理學Kasser和Ryan以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來形容人行為的動機。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的產生不在個人喜歡活動本身,而是活動所帶來的正面結果,正面結果可以是物質上或心理上的,比如說小孩子完成功課後有糖果作獎勵。而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則是指對活動本身的享受,單單是參予活動就會帶來喜悅和滿足,這種動機由心而發,不受獎賞驅使。八十年代的中國女排,在沒錢沒科技的的環境下,拼的是刻苦。環境拼不過別人,就更加需要努力刻苦,金牌太重要,「美國人不會對你手軟,日本人不會對你手軟」。只有冠軍才算成功,得亞軍也是輸,顯然是較著重以外在動機去鞭策隊員。
電影的社會學習:成長心態
當朗平在2013年回歸中國隊成為主教練時,提出了三項讓領導聽到「血壓都高」的改革,她決心讓她的團隊不只是優秀的運動員,還是一個優秀的人。 在她眼中,廿多年後中國女排拼的,除了刻苦,還有心態。「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看重一場比賽的輸贏呢?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舊式教育和訓練則重結果,爭排名,爭第一。喜歡自己在做的事嗎?抱歉,這並不是個議題,也沒有人去關心。「固化心態」(fixed mindset),也就是贏輸大於一切、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喜歡證明自己,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盡可能避免新挑戰,也害怕嘗試新東西。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固化心態」和「成長心態」,說明擁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人永遠有進步空間、比起別人的認同,你更在意自己有沒有進步,也更不需要透過和他人比較來獲取個人價值。朗平問隊員,「你為什麼打排球?」為父母?為超越別人?只有明白是為了自己,專注在內在動機並樂於接受挑戰和自我提升,才能真正打出自己的球。
電影讓觀眾一同學習,「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的價值。」
參考資料:
Dweck, C. S. (2008).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allantine Books.
Sheldon, K. M & Kasser, T. (2001). Goals, congruence, and positive well-being: new empirical Support for humanistic desires. Journey Humanistic Psychology, 41(1), 30-50.
#心活誌專欄
#輔導心理學家
#方婷
固化心態 在 Jasmin Fong 方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點解考試要出貓?害怕失敗不是你的錯,但不懂得成長心態你會損失很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Hm5ouaw8c
⭐️想睇啲咩,歡迎大家留言⭐️
~昨晚正向心理導師班開課前拍攝,用了10分鐘拍但剪得有啲碎 🙏🏻🙏🏻🙏🏻
#youtube頻道
#心理學家
#輔導心理學家
#方婷
#jasminfong
#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
#jasaliltalk
固化心態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到底一個孩子具備什麼條件才會成功?」這問題很多家長也會想知道答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 Angela Duckworth,也很想知道一個人成功的要素,於是他跟團隊四出做研究。他們到過軍校,預測哪些學員能夠通過軍事訓練,又去過大企業,預測哪些銷售人員賺最多錢。
他們發現,最能夠預測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指標,並不是大眾趨之若鶩的天分、情商,甚或靚樣及體格,而是一種稱之為”Grit”的特質。
根據Dr. Duckworth的定義,Grit,就是毅力與熱誠的結合。
一個gritty的人,會有無比毅力與韌力,即使被擊倒,他們都會爬起來再接再勵,這種迎難而上並非一次半次,而是持續不斷,直到將目標化為現實。
但單單只有毅力,充其量只可稱為「死捱」,並非Dr. Duckworth所講的Grit。真正gritty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漫無目的地苦熬,相反,他們滿腔熱誠,即使眼前事物很沉悶很繁瑣,甚至會令他們沮喪及痛苦,他們依然覺得這些事極有意義,心中有一團不會熄滅的火。
以打籃球為例,有一個男生天生手長腳長,彈跳力又強,打籃球的天分很高。但如果他完全沒有學過球例,沒有碰過真正的籃球,他也只是空有潛能。只有當他付出努力練習,才可將籃球天分發展成技能。用算式來表示,即「天分乘以努力等如技能」……
參考資料
Duckworth, A. (2018).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New York: Scribner.
Duckworth, A. L. (2013).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Retrieved from https://youtu.be/H14bBuluwB8
Quast, L. (2017, March 10). Why Gr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Q When You're Trying To Become Successful. Retrieved from Forbes.
固化心態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 Dr. Carol Dweck 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天資的影響只佔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成長時期的心態…
=======
想了解更多?重溫短片:【孩子能力,先天決定?】(http://bit.ly/2JaIvtm)
固化心態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個小朋友天生都有不同的特質,有些長得高一點 有些長得矮一點,有些智商高一點 有些身手較好,有些長得靚仔 有些家裡富有。那天資過人的小朋友,是否就代表將來的能力一定比朋輩高?相反,資質一般的小朋友,是否一定由起跑線開始一直輸到終點為止?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Dr. Carol Dweck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天資的影響只佔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成長時期的心態。
塑造我們的人生有兩種基本心態,一個擁有固化心態的人,認為他的性格、智商和創意等等各方面,都是先天所決定,他們無法改變。而一個人的成就,就是建基於他們先天的資質。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剛剛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成長、發展和改善。
因為心態上的差別,他們面對挑戰往往有很不一樣的抉擇,令他們有不同的人生軌跡!
參考資料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lackwell, L., Trzesniewski, K., & Dweck, C.S. (2007).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